《易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對現代人來說,學習《易經》有什麼意義?

2021-01-08 騰訊網

戳上方藍色字▲▲▲關注小哥公眾號

|全文共1889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相信各位讀者都很清楚,一個民族的復興首要在文化的復興,中華民族要想真正復興,必須要找回真正的中國文化精神。

而當下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大眾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所以說提升大眾的文化自信刻不容緩。

認同了這一點,我們可以接著往下分析。

要想提升文化自信,最大的前提在於先要了解中國文化,要了解中國文化,就離不開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

可一旦提到傳統文化典籍,大多數人一打開《四庫全書》目錄,就已經被嚇到了,他們在中國文化的大門口徘徊許久,終於還是一聲嘆息,黯然離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

面對眾多文化經典,我們其實不需要為數量太多而煩惱,文化歷史研究是專家學者的工作。

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面對中國文化,我們只要抓住重點,找到主脈,把握住核心,也就不需要再為選擇困難而煩惱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易經》就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懂得了《易經》,也意味著懂得了真正的中國文化。

這就回答了標題中的第一個問題,《易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答案是肯定的,作為群經之首,《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總源頭,當然值得研究。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們相信《易經》會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之一。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來了,對現代人來說,學習《易經》有什麼意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明一個關鍵點,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有這麼一個態度:學習任何東西之前,都應該先搞清楚為什麼而學,提升智慧?增長學問?學習技能?獲取知識?還是娛樂消遣?不同的目的對應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易經》是哲學之書,智慧之書。

《易經》廣大精微,無所不包,而最重要的莫過於其中所包含的形而上的「道」,而不僅僅是江湖盛傳的「術」。

對於專家學者來說,研究《易經》主要是做研究做學問;對於普通人來說,學習《易經》應該是用於提升自己的智慧。

知識隨時代而變,智慧卻亙古未變,智慧屬於「道」的層面,學習《易經》中的道,並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最終讓我們過得更幸福,這就是普通人學習《易經》的最大意義。

自古以來,不同時代的人們給《易經》披上了太多的外衣,有人說它是玄學,有人說它是講哲理的,有人說它是用來算命的,有人說它是科學。

與此同時,有人說《易經》太深奧,只有天賦異稟的人才看得懂,還有人說《易經》太簡單,一讀就懂沒什麼難的。

對於眾多的說法,誠明易學不做什麼評價,在此只給出我們自己的態度。

易經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在歷史上曾有太多人為《易經》做注,還有不少基於易學創造出另一套學問的大家,我們認為,這些經典解讀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高下之別。

誠明易學認為,《易經》是一部能夠超越時代的著作,易學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但是核心精神不變,這就是易經當中的「變易」和「不易」,形而上之「道」亙古不變,形而下之「器」隨時代而變。

所以說,不同的時代應該有不同時代的《易經》解讀,誠明易學就是基於這個前提產生的。

古人註解中有適合當今時代的,當然可以借鑑學習,如果有不合時宜的,我們就將其當做歷史上的一家之言來看待。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在把握住不變的「道」的前提下,基於當下這個時代的需要更多的去發展當代易學,當有足夠多的人開始關注學習甚至發展易學,最終一定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勢能,最終把易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周易·繫辭(上傳)》

繫辭這句話當中,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君子,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做一個君子當做學易的目標。

我們的建議是,把《易經》當做是一座智慧寶庫,這座寶庫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只需要找到我們需要的或者說適合我們的那一種即可,哪怕只是一個卦甚至只是一個爻。

這就好比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不需要學完全部法門,只需要找到一個適合我們的法門,然後順著這個法門去走,終能達到彼岸。

當下人們的狀態,更多的是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忘記了初心或者說是最終目標,最終越走越偏,甚至有的人不幸走上邪道。

學習《易經》也是如此,最關鍵的是時刻記住為何而學,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讓我們的心安住在當下,心安則理得,這本身也是易經中的智慧之一。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

誠明易學希望,學易者能夠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擁有像易經一樣的胸懷,可以包羅萬象,這就是謙道告訴我們的虛懷若谷。

你可以不認同我們的解讀,但我們希望在你不認同的同時,能夠給出自己的觀點和論據,我們歡迎君子之爭。

文章配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易經》到底值不值得現代人研究和學習?
    「中華傳統文化」值不值得現代人研究和學習?如果你覺得這個值得,那麼《易經》就值得。這是因為《易經》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比較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談到「易經」,人們自然會聯繫到佔卜預測、命理、風水等各類神秘之術而斥之為迷信,這是現代人懷疑其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和癥結所在。
  • 《周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意義在哪裡?
    有朋友問:《周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意義在哪裡?在極端實用主義者眼中,除了謀生技能就沒有值得研究的東西。連英語這類只是與小規模社會生活禁閉圈沒有勾連的語言知識,都被噴成無用之學,甚至逐漸減低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那麼研究人類精神層面上的哲學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畢竟人還是要出國的,要旅遊的,英語再怎麼說還是用得到的。哲學,我們什麼時候能用得到?
  • 現代人研究《易經》的意義
    我們可能會說由於古人迷信所以盛行卜筮,但這個答案卻是不恰當的。卜筮活動的作用是什麼呢?定猶豫、決嫌疑。無論是生活在古代還是生活在現代,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總會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或疑難而無法做出決斷。比如,生病了,我們現代人可以去醫院看醫生,根據醫生的診斷來了解病情的輕重和預後的吉兇。而對於上古時期的人而言,沒有醫院,沒有醫生,甚至也沒有發達的醫學。
  • 什麼是易經?丹茗教你學習易經起源,了解應該如何學習易經
    我們易經通過卦象就能判斷月亮什麼時候離地球近,通過九星推演就能知道太陽風什麼時候活躍。 易經究竟是一本什麼書? 首先,易經肯定不是一本算命書,所謂的算命,只是讀過易經的人對易經的一個錯誤認知,因為每個人讀它的目的都是想預知天命,所以才會把一本結合了超多智慧的書,理解的神乎其神。
  •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易經》,如何才能學好它?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易經》呢?有人認為《易經》包含深奧的學問,學了它可以開闢科學的一個新大陸。但是從古至今從來沒有發現有一個人從它的內容裡引申出哪怕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來。有人認為《易經》是神秘的預測學,學了它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未來,趨吉避兇。但是如果真有預測學這樣一門科學存在,那麼它的用途之一就在於幫助人們遠離災禍。
  • 現代的人學習古老的易經有實際意義嗎?
    現代人學習易經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我想這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學了半天都沒有用,時間那麼寶貴拿來學它幹什麼呢?我們可以講出很多很多,但是按照易經的習慣,我們多半每次只會講三個,所以我們就提出下面三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糾正似是而非的觀念:我們有太多的觀念是使我們腦筋不清楚的,可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我舉個例子,像今天非常普遍,大家都認為是對的,叫做「自信」,人應不應該有自信?這種話不能用「有」或「沒有」來回答。
  • 學習《易經》對人有什麼好處?
    《易經》在古時候用於佔卜、測吉兇、行兵打仗,那我們現代人學習它又有什麼好處呢?唐太宗的宰相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就連西方國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古今中外,眾多偉人名人對《易經》推崇備至。可見《易經》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如果我們去深入學習,一定會有以下收穫。一、優秀國學底蘊。
  • 古人能夠寫出易經這等奇書,更智慧的現代人卻很難參透,有辦法嗎
    現代人的智慧,更多的表現在科學技術上面,但是,在對宇宙的理解以及對人體自身的了解層面,現代人和古人的差距就不是那麼一點點了。今天我們看《易經》等經典,就像二維世界的生物,永遠都不可能參透三維世界的生物一樣。對於二維生物來講,三維生物在他們的世界,永遠只是一個投影,他們永遠都不會有三維立體的體驗。
  • 讀易經到底有什麼用,對我們的生活有好處嗎?
    昨天,去我服務的企業做調研時,一位主任問我:「讀易經到底有什麼用,對我們的生活有好處嗎?」聽說過易經,那麼有沒有試探性的去了解易經呢?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也有人說是群經之始。讀過論語、大學、尚書的人都知道,這些經典中,有很多道理都來自易經。
  • 現在學習易經算晚嗎,易經是怎麼來的,越早知道越好!
    簡介 | 觀世間百態,悟智慧人生作者 | 國學大觀園註: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此文原創易經研究範圍類別是什麼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易經,不要求人人都成為研究易經的專家,從古到今,有幾個人能把易經都參透?我們懂得點皮毛的東西,也能指導我們的生活,比什麼也不懂強吧。《三字經》裡說讀書先要從六經讀起,首先就是讀《易經》。現代人讀《易經》不容易,因為都是古文,現在我們的書本是簡化字,有些生僻字連讀音都不知道,更別說是弄懂意思了。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面性,有正反、高低、寬窄、生死之說,這些都很好地掌握。但是陰陽化成四象,進而又演變為八卦,就增加了一層難度。這種演變由內而外,體現的是事物的變化,研究起來很費腦筋。而八卦又成64卦,再加上十天幹、十二地支等元素,很容易讓我們學習起來一頭霧水。64卦代表人生64個階段,每一卦都可以和其它卦互通有無,彼此轉化。
  • 為什麼現代人不容易讀懂《易經》
    【問】現代人為什麼不容易讀懂《易經》?【答】從儒家思想成為主流社會形態後,儒家的經學家們實際上(不一定是有意)誤導了民眾,使人民不知「易」為何物。儒家把《易經》列入四書五經,然而過去許多精研四書五經的讀書人即使能像背誦其他四書一樣背誦《周易》,可惜恐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明白易經究竟是什麼,因為被誤導了。《周易》卦辭據說是文王所編寫,可是歷史卻記載:文王被商紂囚禁在羑裡之時,就經常以蓍草算卦。那我們就有個疑問:他當時是依據什麼算卦的?是他一個人發明了一種佔卜方法,然後又自己總結了一套卜辭?
  • 《易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書
    那麼,它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書呢?其實這個問題按道理來說應該不是個多麼複雜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假設它是一本哲學書,那麼這本書的內容就必然是在講述某個或某些哲學道理。如果我們能夠清楚明白地確定經文的內容正是在講述這個或這些哲學道理的話,那我們宣稱《易經》是一部哲學書就是一個確定無疑的決斷了。
  • 《易經》對人生有什麼用?
    曾參加一個朋友介紹的關於《易經》的主題活動,主講嘉賓一堆的頭銜不說,儀式感還很強,在隆重的音樂聲中飛揚登場,還十分恭敬地領大家拜了拜「三聖」。然後,他就很直接地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在座的有沒有學過《易經》的?並要求,學過的舉手。 我比較誠實,算接觸和學過《易經》的吧,於是舉手。結果,好幾十號人竟然只有我一個人舉手,這可是關於《易經》的主題講座啊!
  • 歷經7500年的國學易經講的是什麼,如何學習易經?才不會學偏
    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國學易經。本是好事但買來書本一看。根本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晦澀難懂,如同天文一般。索然無味隨即便放置一邊。下面我們先來看看易經是講什麼的,何時出現的。相地既堪輿術(風水學),相人(相面,相骨),相畜類(相馬,牛,狗);卜則是易經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其他幾項都是為佔卜做補充與輔助的基礎知識。易經包羅萬象,他的基礎知識又紛繁複雜。由於近代以來我們的傳統知識與國際接軌,很多東西對現代人來說很遙遠。比如傳統的六十紀年與公曆,二十四小時與十二時辰,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等等。
  • 解讀易經,易經對人有什麼影響
    《易經》是什麼?所有文獻都是這麼記載的:《易》為群經之首。因為不管是五經還是六經,都把《易經》擺在最前面;換句話來說,《易》為群經之始,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何為易經關於《易經》,見仁者智,各執己見,因為每個人都只是從一個角度去看,都指看到一個方面,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全,曾長久地被誤解為一本算命的書;所以研究《易經》,一定要比較寬廣的包容性。
  • 二十一世紀學習《易經》還有什麼現實意義嗎?字字句句皆智慧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學習《易經》還有什麼現實意義嗎?這個問題不可謂不重要。假如我們耗費時間學習了,卻沒有用,那為什麼要學?下面的三點以供大家參考。有太多的觀念使我們的腦筋不是很清楚,可惜我們並沒有察覺出來。我們現在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多數人是認可的,就是「自信」二字。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有自信?不是簡單的要或者不要所能回答的,《易經》中提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其中也有自信,但是我們講到「自」,一般只講自覺、自省、自律,從來不強調要自信。
  • 中行獨復,超然物外---論學習《易經》的正確心態
    這就說到了我們今天想要討論的主題所在----學習《易經》的心態問題。我們知道,在任何時代,任何人學習《易經》,都有自己的目標和目的所在,但綜合來看,古人學習《易經》,可能更多的是想學習它其中的規律,破解萬物之間的奧秘,領悟到天人合一的智慧所在,這一點,林林總總的易學研究成果即可為證,而現在的人呢,卻大都更傾向於「術」的一面,似乎學《易》就是為了佔卜,佔卜就是為了準確的預測,預測又是為了什麼呢?
  • 易經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大地上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易經》熱,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或多或少的都對玄而又玄的易經產生興趣,或者道聽途說,或者高談闊論,大師備出,好不熱鬧,好不唏噓!其實《易經》一點都不玄。
  • 易經:歲末,讀一讀2021的值年卦——賁卦。表裡如一,值得收藏
    易經:歲末,讀一讀2021的值年卦——賁卦。表裡如一,值得收藏公元2021年,公曆平年,1月20日大寒,2月3日立春,2月12日春節。不管怎麼說,農曆辛丑牛年,快要近了。 《易經》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經典,顯存於世的《周易》,雖然流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由於漢字這種象形字的優勢,我們現在仍然可以一睹其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