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鄧艾偷襲成都,為何劉禪手握數萬大軍卻急於投降?

2020-12-18 準時閱讀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在劉備攻下益州之後,成都就成了蜀漢的中心,相當於現在的首都一樣,而且還是劉禪的老巢。這樣的地方,絕對是留有重兵守護的。即使姜維再傻,也不可能將全部兵馬都調走,讓成都成為一座空城。這一點,在《三國志》中也有明確記載,說當時成都尚有兵馬數萬。但是,為何劉禪作為蜀漢的帝王,手握數萬大軍,在鄧艾偷襲成都的時候他卻急於投降呢?這一點,看起來讓人匪夷所思,但是仔細分析之後,卻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原因。

鄧艾

其一,劉禪雖然貴為蜀漢的後主,但是其本是貪戀美色,不學無術之徒,能夠當上這蜀漢的一把手完全是因為自己有個好爹。而且,劉禪自幼在皇宮之中長大,一生從未到過戰場,先不說這作戰的經驗,就是這麼多敵軍站在面前,恐怕劉禪都覺得哆嗦。最主要的是,劉禪本是無知小兒,鄧艾繞道突然出現在成都,讓劉禪一度以為鄧艾如有神助。所以,看到鄧艾兵圍成都之時劉禪就被嚇得趕緊出城投降。

劉禪

其二,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人才凋零,即使有個姜維可以勉強維持,但畢竟是分身乏術。所以,縱使成都尚有兵馬數萬,但是縱觀整個朝堂,卻沒有一個可以統兵禦敵的將領。古人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有了這可以統帥兵將的主帥,即使有千軍萬馬,也只不過是一盤散沙而已。在劉禪看來,與其做那無謂的抵抗,不如早點投降,這樣,不僅可以讓百姓免遭戰亂之苦,也可以保全自己和朝中文武百官的性命。

諸葛亮

其三,雖然劉禪名義上是蜀漢的帝王,但是劉禪從小到大,軍國大事一直都是讓諸葛亮做主。可以說,在處理政務這件事情上,劉禪不但毫無經驗而且也從來都不去關注。最主要的是,在劉禪的相父諸葛亮病逝以後,劉禪也沒有自己理政,而是讓歷任丞相去負責這些事情。如今,朝廷之中的軍務全由姜維一人做主,但是姜維卻偏偏不在劉禪身邊。在這九死一生之際,劉禪必然沒有主見,再加上宦官黃皓的挑唆,劉禪也只好攜帶玉璽趕緊出城投降。

姜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劉禪手握數萬大軍,但是因為沒有主帥統兵禦敵,劉禪又覺得鄧艾勢不可擋,擔心自己會丟了性命,再加上宦官奸黨黃皓的挑唆,所以劉禪只能選擇開城投降。也正是因為此事,才會讓還在浴血奮戰的姜維徹底寒了心。不得不說,縱使孔明再世,五虎將重生,有劉禪這樣的後主,也絕不可能守住先帝千辛萬苦打下的基業,更別說什麼興復漢室了。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如果劉禪如果不降,成都能守住嗎?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成都被鄧艾包圍,為何劉禪不去投降和蜀國結盟的孫權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在司馬昭一步登天之後,就下令由鄧艾,鍾會,諸葛緒帶領17萬大軍,分三路攻打蜀國。彼時,鄧艾負責打頭陣,牽制姜維的主力,諸葛緒負責斷後,兩路大軍夾擊姜維。而鍾會,則是帶兵攻打他處,分散姜維的兵力,讓他不能救援。
  • 在歷史中,鄧艾偷襲成都,為什麼劉禪手握數萬大軍卻急於投降呢?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曉得,在劉備攻陷益州往後,成都就成了蜀漢的中央,相配於當今的都城一樣,並且照舊是劉禪的老巢。如許場所,統統是留有重兵保衛的。即便姜維再傻,也不可能將」掃數「戎馬都調走,讓成都成為一座空城。這一點,在《三國志》中也有明白紀錄,說那時成都尚有戎馬數萬。
  • 諸葛亮戰死後,蜀國還有4路大軍,劉禪為何要投降?原來真不怪他
    諸葛亮戰死後,蜀國還有4路大軍,劉禪為何要投降?原來真不怪他在《三國演義》裡,諸葛瞻戰死綿竹那段看哭了不少的人。就拿諸葛瞻戰死這個橋段來說吧,他領著蜀最後的7萬人與偷襲的魏軍進行了殊死抵抗,可惜幾乎全軍覆沒。隨後鄧艾直撲成都,劉禪馬上就投降了。據史料所記,那會兒蜀還有4路大軍存在。263年,魏司馬昭派出了大軍攻蜀,其中最難對付的人就數鄧艾、鍾會2路魏兵了。這時的西蜀已沒了諸葛亮,五虎將更已作古,整個國家就靠姜維1人在苦撐。
  • 鄧艾成功偷襲成都後,都遭遇了什麼事?他的結局為何這麼慘?
    司馬昭掌握曹魏政權後,在景元四年(263年),決定向蜀國發起進攻,他派鍾會和鄧艾統帥18萬大軍,兵分兩路開始伐蜀。因為鍾會率領的曹魏主力部隊遭遇到蜀國主力姜維的阻擋,雙方在劍閣對峙了很長時間,魏軍沒能前進一步。由於糧草供應困難,鍾會一度準備撤軍。
  • 姜維得知鄧艾大軍逼近成都,他為何不趕緊去救援?
    姜維擔心遭到朝中奸臣陷害,心中疑慮不安,不敢回成都,於是屯兵沓中,一則可以避禍,二則可以抵禦曹魏侵犯。黃皓聽信鬼巫的胡話,告訴劉禪說曹魏大軍不會到來,讓後主置之不理,而群臣都不知道這些事。不久,鍾會將要攻打駱谷,鄧艾將要攻打沓中,這時朝廷才派廖化去沓中支援姜維,張翼、董厥去陽安關口協助。一個多月後,姜維被鄧艾擊敗,撤退到陰平。鍾會率領大軍圍攻漢、樂二城,同時又派部將攻打其他關口。蜀將蔣舒開城出降,鍾會入關,長驅而下。
  • 姜維手裡還有數萬兵馬 為何劉禪卻直接投降了?
    每次一想到這句話,就會對姜維感到惋惜,《三國演義》確實精彩而深入人心,很多人便因此當了真,覺得是扶不起的昏君劉阿鬥辜負了大忠臣姜維。  但那個時候大限來時,大勢已去,人心難測啊。  當時蜀國大部軍力都被姜維拉到劍閣一帶阻擋魏軍主力進攻,成都周圍只剩下最多3萬餘眾。魏軍傾其大部軍力,壓向蜀地,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消滅割據川地多年的蜀漢。
  • 鄧艾抄陰平小路偷襲成都,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會怎麼樣?
    鄧艾抄陰平小路偷襲成都,後主劉禪如果死守成都,而後待姜維從後夾擊,蜀國還是有一定的喘息之機的。公元263年,司馬昭認為蜀漢國小勢弱,再加上常年的徵戰,蜀漢已經是財力將近,百姓疲憊厭戰。兩軍交戰,姜維想突破諸葛緒大軍,以此來殺回關城,保證蜀漢儲藏在關城的糧食。但可惜的是,鍾會大軍搶先一步攻破了關城,姜維為此不得不退守劍閣,憑藉天險來和魏軍對峙。就在姜維和鍾會對峙在劍閣的時候,鄧艾決定從陰平小路出發,經漢德陽亭,奔襲涪縣。涪縣距離劍閣西有百餘裡,距離成都僅有三百餘裡。
  • 鄧艾立了大功,為何被鍾會藉口殺了?
    鄧艾是魏國的將領,但是被亂世梟雄司馬懿發現後一步步地提拔重用,最終在消滅蜀漢政權立下大功。不幸的是,當鍾會率領大軍偷襲成都大獲全勝後,鍾會接受姜維投降後,親率大軍到了成都,隨後借鄧艾謀反把鄧艾父子殺了。那麼,鄧艾為何被殺呢?
  • 諸葛瞻的數萬御林軍,以逸待勞,為何敗給鄧艾的數千殘兵?
    在這場戰役中,魏國調動了18萬大軍,這18萬軍具體進軍路線是:西路鄧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負責切斷姜維後路,東路鍾會軍則主攻漢中諸城。姜維在沓中與鄧艾交戰後,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而鍾會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前進到劍門關外時 被回援的蜀軍阻攔,僵持不下。
  • 滅蜀之戰:鄧艾為何只用幾千兵馬就逼得劉禪投降
    然而,徵西將軍鄧艾認為這事兒不靠譜,「屢陳異議」。司馬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派人反覆勸說鄧艾,才將他說服——當然,那時候誰也沒有料到,幾個月後,正是這個鄧艾,成了滅蜀第一功臣。當年8月,曹魏徵集18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蜀漢。
  • 鄧艾抄小路偷襲成都,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結果會怎麼樣?
    鄧艾其實原本也沒指望劉禪馬上投降。劉禪死守,姜維回援,正是鄧艾原先的設想。鄧艾的設想在發起滅蜀戰爭時,司馬昭原本的設想是:讓鄧艾、諸葛緒的6萬人牽制姜維於沓中,鍾會率10餘萬人迅速攻取只有3萬人的漢中,一舉突破劍閣。
  •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時,若劉禪沒有出城投降,蜀漢還能支撐多久?
    雖然當時姜維設計引開了諸葛緒,而得以從沓中撤出,但此時漢中已失,無奈之下,他只能與廖化等人一同坐鎮劍閣以抵擋鍾會的大軍。由於劍閣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道路,鍾會不得不與姜維在此對峙而不得前進,由於劍閣久攻不下,鍾會有了撤軍的打算。就在此時,鄧艾提出由他帶兵偷渡陰平,繞至劍閣後方,就此攻打成都。
  • 鄧艾抄小路偷襲成都,劉禪如果死守,蜀國能得救嗎?
    最初,鄧艾只是起牽制姜維任務的助攻。)。感謝三國迷的好問題。劉禪如果死守,姜維回兵救援。可以的,蜀漢是可以得救的。不過,即便得救,救的也只是一時,不能救長久;救的只是這一次,不能救長遠。鄧艾偷襲成都,是一系列偶然性的累積鄧艾偷襲成功,其實是一系列偶然性的不可思議的疊加。對此古人已經多有論述。典型代表就是宋代陳亮。
  • 劉禪為什麼向孤軍鄧艾投降?無非就是這兩點原因
    景耀六年,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率軍大舉徵伐蜀國。蜀國迅速做出應對,大將姜維把鍾會十幾萬大軍擋在劍閣,可惜鄧艾卻取道陰平直奔蜀國皇城成都。按理來說,孤軍深入乃是兵家大忌,特別是鄧艾僅有幾千兵馬,《三國演義》更是說只有2000。
  • 三國名將鄧艾的死,警示一個什麼道理?
    鄧艾、鍾會、諸葛緒按計劃兵分三路進軍蜀國。在其他兩路大軍進展不順,陷入僵局之時,鄧艾率偏師出奇不意,越過陰平小道,迂迴穿插,直接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迫使蜀漢投降。鄧艾深入敵方腹地,斬將拔旗,迫降敵國,開疆拓土,居此非常之功,得到裂土封侯、高官厚祿。可惜最終只得到虛名,迎接他的卻是殺戮。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鄧艾的一生,他為什麼會死?
  • 同樣是偷襲,為何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子午谷奇謀卻不敢實施?
    在這關鍵時刻,鄧艾獻上奇謀:從陰平小道繞過劍閣,直抵成都平原。鄧艾是姜維一生的宿敵,都督雍涼時,僅用半年就重建了因洮西之敗而元氣大傷的雍涼軍團,並在段谷大敗蜀軍,斬首數萬,這是蜀漢自夷陵之戰後的又一次慘敗。
  • 諸葛亮臨終留下27字遺言,令姜維守陰平,為何還被鄧艾偷渡陰平?
    可惜《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小說,無論它多麼精彩,都難以改變真實的歷史。我們來看看正史中,姜維究竟為何沒有防住鄧艾。姜維姜維從沓中撤退,路過陰平橋頭的時候是否想到了鄧艾會從此偷襲當鄧艾從隴右到沓中的時候,姜維就意識到了這場戰役的嚴重性。
  • 姜維為何聽命於劉禪,投降鍾會
    姜維年少時,與母親相依為命,其父冏戰死後,被魏國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期間,曹魏因懷疑姜維有二心,姜維不得已投降了蜀國。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平陽侯。丞相費禕死後,姜維獨攬蜀國軍政大權。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九伐中原,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徵戰,其中勝多敗少。
  • 解析三國戰爭:鄧艾奇襲成都,擊潰蜀軍,入主成都
    魏國三路大軍打崩蜀地外圍據點,姜維鎮守的劍閣成為了蜀地最為的希望所在。 鄧艾大軍進至陰平,挑選出精銳兵卒,準備聯合諸葛緒所統中路大軍,從江油奔襲成都。 諸葛緒以不受鄧艾統領為由,轉而前往白水與鍾會合兵。
  • 鄧艾偷襲蜀漢時,如果劉禪選擇死守,姜維回軍夾擊,結果會如何?
    鄧艾走陰平小道進入了蜀漢腹地,並成功擊敗諸葛瞻,而諸葛瞻一死,其實蜀漢人心就已經是徹底的散了。如果劉禪死守,他也是守不住成都的,因為自諸葛亮死後,蜀漢的人心越來越潰散,而諸葛瞻之死,標誌著蜀漢人心徹底崩潰,朝廷之中,再也沒人願意拼死一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