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英:未來光景看樓市

2020-12-15 和訊評論

  大家都在關注房地產,因為看清了幾百萬億市值的房地產行業,就看清了中國的深層問題和未來前景。

  現在能感覺到各方面十分為難和謹慎,不禁感嘆何必當初。

  01現實的思辨

  有人說:當初錯了,現在就不能再錯。不能你吹個泡,再努力打破它。

  我說:哈哈,這只是我們的善良願望和情懷吧!

  有人說:政府應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收入分配,進而改變收入房價比,慢撒氣,把泡沫消化掉!

  我說:泡沫的消化需要一張越來越好的家庭資產負債表,但近兩三年來已經快速膨脹並接近惡化,而且就目前經濟形勢看,未來三兩年的個人收入增長預期會很好嗎?這收入分配改革談了這麼多年,還能信不?另外,按照三年來的供給側改革做法,要素生產率是提高了還是惡化了?大家心裡還沒個數嗎?

  他又說:收入分配一靠改革,二靠市場,勞動力價格最後市場決定。

  我就說:市場能決定的越來越多了,還是越來越少了?難關當頭,都知道,都想好,問題是解決的出路和條件,是否具備?人力資本會越來越高,人口紅利將急劇轉化為人口負利——權且這麼說吧,這對房地產乃至整個中國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他又說:政府不是投資者,他考慮的是在約束條件下,儘可能減少周期波動。

  我最後說:晚了!中國政策問題的根源恰恰就是一直拒絕周期性波動,如今雖然又有高參們主張貨幣寬鬆和積極財政,但恐怕已經沒有多少子彈和空間了。何況減稅的呼聲如此之高,這與財政大擴張難道不矛盾麼?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周期波動原本就不可抗拒。而且,之前越是抵抗,其後烈度越大。目前各界似乎連基本共識都很難達成,那麼後期政策的效率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一旦再有政策放縱,驚濤駭浪會遠超前兩三年的股災和「樓瘋」。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02選擇的艱難

  從沒覺得政府願意或敢於主動刺破泡沫,最終只能看市場,由內外部客觀因素的變化來決定,由不得個人、機構和組織的意志。曾經的政策組合與時代特色相裹挾,造成了中國超級地產大泡沫——特指2014的大寬鬆,實際上就是一場風險大轉移。現在發現很棘手了就全面管制起來,既不想它漲,也不想它跌,還不想統一承擔泡沫破滅的歷史責任,天下哪有這等好事?另外,所謂一城一策是否疑似束手無策?

  理性選擇在房地產之外,目前看不到房地產能夠逃避市場審判的任何跡象。相反,大勢是越來越清楚了!市場就是想讓那些認為自己什麼都能、什麼都不會錯的人認個錯。

  幾年前本人就說要小心高房價會成為中國的「萬惡之源」,極力反對貨幣政策的再次大寬鬆,主張「習慣低迷」,贊同後來的「戰略定力」和「不要有水分的GDP」等。

  遺憾的是,前幾年,好大喜功的路徑依賴又佔了上風。

  根本上就是發展觀問題嘛!所以研究和建議這條路,早就死心了。

  對房地產的高度依賴和價格放縱代表了經濟發展觀對居民感受和生存居住權的漠視,這不可能不損害政策的公信力,不可能不衝擊社會良知和公眾凝聚力,不可能不惡化商業秩序和道德文明。看看國內的社會和金融亂象吧,貪汙腐敗、司法不公、P2P、造假疫苗、有毒食品、非法傳銷.......害了多少人!

  過度開發和樓價過高,一定會把全部要素價格提高到令經濟難以為繼的地步,一定會把社會債務推高到危險的境地,一定會讓奮鬥半生的人及其後代失去更多幸福感、感受到更多的生存壓力和精神焦慮。

  不幸的是,這一切都在令人揪心地發生發展著。這些年,舉國上下,各行各業,各色人等,在樓市飆升帶來的深度焦慮中疲於奔命,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終於在2018年盡顯疲態,落得個丟盔卸甲、人仰馬翻。

  03周期的宿命

  其實,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早已嚴重變形而不自知,經濟與社會早已因此痛苦不堪。

  只可惜,事已如此不堪,竟還有人對樓市抱有奇思妙想、恨不得再次火上澆油,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

  不過,經濟現實和發達國家的大數據表明,歷史似乎不會再給放縱發展的機會了。2018年就是中美關係走向全面對抗的元年,這歷史拐點的意味何其濃厚,豈是表面化的貿易戰所能概括和左右?雙邊的談判當然可以反覆進行,樂觀看暫時或有緩和,但市場更關心即將明朗的中方對價及其負面影響。無論3月談判結果如何,對於中國來說,未來還是要從多方面做最壞準備。

  1998-2018,二十年,是房地產的大周期,其後會發生什麼,很多人早已心知肚明,然而更多人還不知道的是:萬眾仰望的潛在利好政策已是次要因素,因為可選項實在太少了。很多急人所急的刺激論、憂國憂民的放開調控論,不過都是一廂情願而已。二十年的房地產大周期就是天條,無論未來政策如何選擇,登峰造極的中國房地產都不可能在短期內有啥起色。

  集體土地新規和廉租房政建設的推進,必將降低城市住房及租金價格中樞。一二線城市樓價在2018年如期出現明顯下行,然而部分三四線城市還迷醉在棚改貨幣化驅動的樓市狂歡中,這將是未來整個下行周期的重點——當地居民收入和人口變化因素所決定,本人確信:三四線城市樓價腰斬前,看不到下一輪房地產上漲周期的任何可能。

  尤其是,今年以來,汽車和手機行業增速也開始出現了持續下滑,我們要問: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口袋裡究竟還有多少錢?居民負債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快速升至90%,還有多少潛力可挖?還有多大余力為國接盤?而眾所寄望最多的大基建,不過是房地產的副產品,哪裡還有什麼空間和可能?錢從哪裡來?繼續投資擴張,是要提前引爆債務危機嗎?

  有些人,還在令人鄙視地隱瞞著中國房地產早已嚴重過剩的基本事實;有些人還在令人作嘔地說什麼中國樓市有無泡沫尚難定論;有些人還在不顧蒼生、不知深淺的建議著政策大放水;有些人還在白痴一樣地幻想著80%的城市化率,然就四十年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城鄉巨大差別及當前三農現狀,現有的農業人口真能如期轉移到城市嗎?他們買得起城市住房還是交得起城市房租?他們的戶籍怎麼辦?如何就業?拿什麼提供長期生活保障?有些人無視客觀條件的巨大變化還在夢想所謂的房地產白銀時代,我就問了:企業、居民和地方政府全都債務爆棚,而看似有空間的中央財政又存在巨大的社保隱憂和未來的減稅訴求,所以後期政策的任何不謹慎都可能導致匯率與國運的動搖,房地產憑啥再瘋狂?人們都不想生、不敢生了,勞動力和總人口都即將進入快速下滑通道,為誰再瘋狂?

  04未來的考驗

  平心靜氣想一想,房地產在我們眼裡何等之重要,卻一直沒有核心的官方數據,什麼意思?怎麼研究?「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若再次被各地及商業機構搖來擺去,還指望市場能夠如我所願而沒有驚濤駭浪,憑什麼?本人以為當務之急是把房產稅說清楚,把空置率說清楚,給大家一個穩定的預期。然後應該由官方完善數據系統並向社會公開,在此基礎上開設房價指數期貨,漲跌都透明化、市場化,讓投資者自行選擇。當今的問題不是投資者的問題,投資者應該會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在一個暗箱裡任人忽悠。

  展望未來,債務和金融周期還會持續發威,不可理喻的超級地租之後,勞動力價格的快速上漲會導致四面楚歌的低效經濟進一步走衰。好在,懂得的人都知道:所謂危機,不過是經濟的清洗劑。

  悲觀,是因為懷疑某些惡果似乎難以避免,還因為很多善良的期望和建議都很難變成現實。悲觀,是因為2018年中國總人口開始了負增長和老齡化加速——繼前幾年勞動力人口逐年大幅下降後,新出生人口今年下降約250萬人,同比減少14.2%,未來下降速率超乎想像!而老齡化速度也會超乎想像!悲觀,是因為十年來的美國復甦和金融狂熱,也在2018年給出了大拐點,預期中的道瓊萬點跌幅才剛剛開始,美國金融資產的跌勢很有可能貫穿2019年全年,對應上證綜指2000-2500點的長期低迷不振(存量資本主導的結構性機會多多)。接下來的回調之路,恐怕漫長而艱難。悲觀,是因為全球各國都各自遭遇了新的挑戰和麻煩,在2018年新興國家紛紛倒下後,2019年發達國家的所謂繁榮如何撐持?

  改革、合作、創新,知易行難,所以已經習慣其停留在口頭和本本上。2019,更多問題即將接踵而至,稍有怠慢或失誤就可能演變成長期的蕭條和混亂。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1939年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2019年如果不斷深化的金融危機得不到實質控制,那麼更大的亂會出現在哪裡?

  2019年是建國七十周年,是中美建交四十周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有人說,政治逢九不亞於經濟逢八,於是想起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所說的「驚濤駭浪」和最近所提的「偉大鬥爭」和「重大鬥爭」,不禁暗自企盼:天佑中華!

  05善意的期盼

  「百年未遇之變局」,既是說世界,也是說中國,中國在風雲變幻中最終勝出的基本條件是內部改革的紮實推進,開放並非唯一選項和充分條件;未來或有驚喜和機遇,但一定更有威脅和挑戰。回看歷史,都是時代之子,對自我超越和自我革命,不可奢求。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是因為某些東西早已是宿命的安排。

  唯一的指望就是十年前所提之「放權讓利」:依法行政,減少幹預,讓市場發揮更多的決定性作用;以「精兵簡政」為基礎,為企業降費減稅,讓他們自由馳騁、各自突破;為居民提高福利,讓他們獲得正能量,解除轉型升級的後顧之憂。

  2019已來,現實些、清醒些、慎重些。今天起,如果樓市忽而有了便於炒作的新希望,那中國經濟很可能就從此失去了大遠景。

  總之,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中國經濟,攻城掠地向上衝的時代行將遠去,不是局部的修修補補就可以再續輝煌那麼簡單。希望我們的國策能牢記「房住不炒」,放棄速度追求、謀求平衡發展,踐行以法治國、以德治國和以人為本。

  修養生息,安居樂業,對於來年和未來,何等必要和珍貴!

  06與君共勉

  不知未來如何是好,那就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別人用來彷徨的時間,你用來做點實事,三五年後再看,迷茫的人依舊迷茫,而你早已脫胎換骨。迷茫困頓唯一的出路,是把每一天活紮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一德菁英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疫情下樓市風雨飄搖?大洋彼岸的樓市是「另一番光景」……
    來源:環球外匯網原標題:疫情下樓市風雨飄搖?大洋彼岸的美國同行卻是「另一番光景」……新冠肺炎疫情讓人揪心,對房企來說,沒有銷售就沒有現金流,停工意味著交付、結算等一系列流程的推遲,倘若時間拖得很長,對諸多房企將是一個大考驗。
  • 武漢樓市「疫情」蟄伏期與未來潛力判斷
    從樓市的角度來看,「疫情」期間,樓市影響確實非常大,當其他城市樓市已經復工復產,當前市場銷售量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60-70%時,武漢樓市才剛剛「冷啟動」。 那麼,在「疫情」影響下,武漢樓市年內該怎麼走?未來武漢樓市趨勢還看不看好?筆者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 看他那「光景」
    看他那「光景」   各地方言□胡佑志  川話裡經常聽到「光景」這個方言,這「光景」不是哪裡有好的風景,而是代表「樣子」的意思。我發現在彭州家鄉,融入生活當中的光景還真有趣。
  • 萬科鬱亮最新觀點:樓市大魚大肉沒有了!未來樓市時間軸已變
    不過,在最近的一個公開場合,房地產界大佬對於樓市的未來卻又有了「不一樣」的說法。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萬科老大鬱亮的最新觀點,並且詳細分析一下樓市的未來,再思考一下房子到底還能不能炒。一、「活下去」?那只是斷章取義其實說到鬱亮,詳細關注樓市的老百姓腦子裡跳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在萬科大會上的那句「活下去」。
  • 成都樓市,關係未來成都樓市發展的重要事情,又來了!
    但這個情況,未來可能會,相應的得到緩解。最近出來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容積率管理促進「中優」區域城市有機更新的規定支持措施(徵求意見稿)》。不少讀者很好奇,這件事情,有什麼影響。雖然還並未正式通過,但如果正式實施,將會決定成都未來樓市走向。很多人只是淺顯的以為,容積率關係的只是小區的舒適度。實際上容積率,可以直接影響到整個城市的房價。大家應該都發現。
  • 2020樓市政策總結 全國樓市調控政策回顧 未來樓市已定調
    [導讀]2020年房地產政策層面前松後緊,一起來回顧2020年全國和地方的樓市政策,2021年樓市走向已定調!   萬事開頭難這句話說的並沒有錯,2020年的開場正是如此,各個行業都難,房地產市場也很難。
  • 當前高房價撐不多久了,樓市背後已是另一番光景,數據不騙人
    最近,不斷有樓市爆出「秒光碟」、「日光碟」、「排隊搖號搶房」等等一些「盛況」。並且很多樓盤都宣布取消優惠集體漲價。其實這些所謂「盛況」可能都是營造出來的。現在的樓市不管從哪個方面都看不到漲價的原因。為什麼呢,咱們來看看。
  • 2020年終大考,十問唐山樓市
    史上給友人最牛的捷報,來自凱撒大帝。 曾經,是房企讓人們在唐山見到了齊秦、成龍、周杰倫、SHE……讓我們感到如此貼近潮流; 曾記得,還有與房企有關的第一場新年交響樂,體會到了高雅藝術,第一次參加草坪BBQ,音樂、燒烤、啤酒,相會在夏日傍晚,對未來生活充滿美好憧憬。
  • 踩對點買對房,專家說:房價有周期,房地產還有20年的好光景
    踩對點買對房,專家說:房價有周期,房地產還有20年的好光景。如果說前20年,做什麼投資最穩妥,也許99%的人會說投資房子。事實也的確如此,曾經有個段子,說最有眼光的投資就是:北京買房、上海買房、深圳買房……;而最「敗家」的行為則是:賣房創業。
  • 樓市新格局 未來售價10萬+項目近一半位於五環外
    記者查閱北京市國土局網站得知,截至11月23日,2015年北京已成交45宗住宅用地,樓面價超5萬元/平方米的達9宗。從位置上看,五環外佔37宗,佔到了整個北京土地出讓宗數的82%。值得一提的是,五環外樓面價超5萬元/平方米的地塊達5宗。供地的直接影響便是入市量,未來五環周邊及五六環之間或將成為北京樓市主場。
  • 2010年上半年樓市數據篇:新房、二手房、土地
    ,樓市10大新聞事件  2010樓市上半年:量與價的冰與火  文/住在杭州網首席記者 李永生  2010上半年的杭州樓市,走過了史上最為跌宕起伏的6個月。  未來的經濟史家,如果要記述杭城房地產歷史,必然會寫:杭州樓市最瘋狂的時間出現在2010年3月中旬和4月上旬,杭州樓市成交量暴跌幅度最大的時間在2010年5月份……  2010年上半年,杭州主城區僅成交11253套房源,僅略高於去年5月一個月的成交量(10058套),較去年同期下滑三分之二,創下了近四年同期成交量的最低。
  • 成都樓市新政再「打補丁」未來無房族買房受優待,炒房客被拒門外
    每一個樓市新政,我認為都有其本質的意義。面對樓市商品房偏熱的今天,樓市似乎是一個吸金池,在永無止境地吸收著居民的血汗錢。而各項調控政策的陸續出臺,又如同給樓市在掌舵未來的方向。11月24日,成都出臺了新的購房新政,我想這對於成都樓市的偏熱現象將有緩解作用。
  • 農村幾年光景巨變,農民行為變化判若兩人,未來生活如何是好?
    農村幾年光景巨變,農民行為變化判若兩人,未來生活如何是好?現在的農村,處處都是整潔的街道,村與村水泥路無縫對接,這給農民出行帶來了極大方便。農民生活水平也開始有了顯著的提高,轎車以及現代化的生活用品在農村家庭中,已經司空見慣。
  • 未來10年,樓市將出現的「5大變化」,你怎麼看?
    臨近年底,又是大家討論未來房價走勢最多的時候,現在預測將來房價要大漲的觀點已經漸漸淡去,必竟「房住不炒」已經深入人心。不過,現在國內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也存在較大分歧,有觀點認為未來房子將不值什麼錢,將回歸居住屬性,最終越來越多的人買得起房。
  • 這屆炒房團太拼了,如今樓市用「倆字」概括,未來5年樓市已定調
    尤其是前幾年房價飛速上漲時期,很多已經有房的人其實已經成為樓市的既得利益者,同時也已成為高房價的擁護者與捍衛者,如今卻來越多的人想擠進有房一族,同時也有很多小區業主被房價「只能漲不能跌」所束縛。如今的樓市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槓桿。例如買房人加槓桿買房。
  • 宜昌市樓市的未來如何?
    城市排位競爭的基本就是GDP,而現今社會事業難做,樓市在前幾年成為經濟主要支撐,經濟來源轉化緩慢,但各政府又不得不去爭這個第二那麼地產業在這種城市的地位究竟還要維持多久呢。中央對房地產調控顯然給了地方政府更大的壓力,又要進步又要維穩,如何把握呢?
  • 樓市分化趨勢明顯,經濟學家:未來5年內房價仍然會翻番
    經濟學家任澤平說過:房價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一直以來被譽為判斷房價的經典名句。短期房價漲跌主要取決於人為因素,炒房得多了房價自然也就上漲了。而房價與地價的關係如同「麵包」和「麵粉」的關係一樣,土地價格上去了,房價也會跟著上去。
  • 河北樓市:唐山「房產新規」出爐,未來房價可能回落?
    新年伊始,河北唐山樓市「出人意料」地升級了房地產調控政策,祭出了打擊炒房的一記重拳!據報導,唐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日前就加強市中心區商品房銷售管理有關事項發出通知,對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商品房行為、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代理銷售商品房行為等進行了規範。
  • 未來科技城上熱搜 杭州樓市降溫卻不冷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吳文婧11月24日,「杭州未來科技城一地塊遭瘋搶」的詞條上了熱搜,在經過35輪競價後,眾安集團(港股00672)以總價20.899億元拿下了該杭州核心區域的涉住宅地塊,樓面價溢價率21.51%,而這也是整個11月份杭州唯一的一場土拍。
  • 樓市傳來好消息,剛需買房相信未來不是難題!
    現在買房,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然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整體樓市情況並不是太好,所以很多想買房的朋友,都處在觀望期,深怕買了以後高價接盤!但是最近幾個月,各大自媒體平臺,又開始大規模出現樓市「日光碟」,以及排隊都買不上房的熱點新聞,努力營造房價要大漲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