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2020-12-10 咪咪侃歷史

945年,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鬥,以及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得到了暫時的和平。然而,此時心懷野心的蔣介石則假借停戰的名義,邀請中共領導人商談和平事宜。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蔣介石要打是真,和談是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幌子。因為此時,蔣介石卻調集著大量的軍隊,前往華北、華東、東北等地,時刻準備發動內戰。果然不久後,蔣介石就撕下了和談的遮羞布,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內戰,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

不過,蔣介石雖然號稱800萬軍隊,還有所謂的王牌軍,以及美式裝備的精良武器,但也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因為此時,得到了人民擁護的解放軍也不斷地壯大起來,軍事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等到我軍奪取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決定性戰役的勝利後,國軍主力損失殆盡。

尤其是在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之後,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攻破了南京政府,南京得到了徹底解放。緊接著,接解放軍又南下。總之在整個解放戰場上,解放軍是勢如破竹,國民黨軍是兵敗如山倒。1949年12月,蔣介石率領殘部,倉皇逃到了臺灣。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不過,蔣介石不是從自身,以及國民黨統治去找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到三人身上,認為是這三人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他敗走臺灣,這三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三人究竟是誰呢?竟會遭到蔣介石如此痛恨。

蔣介石認為,導致他敗退臺灣的第一人,便是美國五星上將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實現了和平的願望,也面臨著內戰的陰影。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了維護其在華的利益,隨即就派遣美國的五星上將馬歇爾前往中國,以便調和國共雙方的軍事衝突。在1945年底的時候,馬歇爾順利到達中國。

馬歇爾來到中國之後,曾多次參與了國共兩黨聯合召開的會議,並從中進行調節。當時,馬歇爾在提出了國共停戰的方案後,蔣介石還是贊同的。因為蔣介石認為,馬歇爾提出來的建議,大多數是對國民黨一方有利的,不利的很少。

當時,聽到這些對國民黨有利的條件後,蔣介石開始對馬歇爾抱有希望,對他也逐漸信任起來。甚至希望馬歇爾能夠為自己所用,幫自己徹底解決共產黨的問題。隨後,在接下來的調解中,在雙方有分歧的地方,蔣介石也給予了一定的妥協和退讓。

不過,在之後的談判中,蔣介石發現,一向公開表示不介入中國政治的馬歇爾,漸漸地逐漸向共產黨靠近,並且在後來提出來的條件,也偏向於共產黨。這無疑使得蔣介石發現,自己是信錯了人。於是,蔣介石決定,不再準備妥協。隨著國民黨軍隊的逐漸完善,和兵力的強大,蔣介石認為自己可以從正面擊敗我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對馬歇爾的重視程度,就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也就在談判時,不肯妥協讓步。

第二位就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抗日戰爭剛剛結束,蘇聯就看上了中國的外蒙古和東北。在蘇聯的支持下,外蒙古獨立建國。當這件事傳到中國時,引起了廣泛的震動。為了得到史達林的支持,蔣介石籤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也就是說,二人已經在私下偷偷達成了合作。

此事過後,蘇聯便對我黨不理不睬。在史達林看來,蔣介石在國內的勢力強大一些,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對象。不過,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蘇聯看到了國民黨的潰敗,便又轉頭找到中共,並提供了一系列的軍事援助。

蔣介石看到這一幕後,瞬間氣炸了。昔日的合作者,轉眼就投向了解放軍的懷抱。蔣介石便說:史達林,堂堂一國領袖,竟然說話不算話。蔣介石也知道,美國人和蘇聯人都是靠不住的,畢竟不是自己人,只是合作夥伴。

第三人才讓蔣介石更為痛心。1948年,蔣介石為了振奮人心,召開了「行憲國大」,把自己推上了總統的寶座。不過,此時的美國仍然對蔣介石不抱有任何希望,但為了保住美國在華利益,轉而便支持了李宗仁選舉副總統,以便等蔣介石下臺後,取而代之。

這件事使得蔣介石更加敵視李宗仁,並極力打擊李宗仁所在的桂系。在接下來的遼瀋、平津等戰役接連失敗後。蔣介石為了尋求幫助,便派宋美齡前往美國,去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求援,但卻慘遭拒絕。

12月,桂系提出了與解放軍和平解決的主張,逼迫蔣介石下臺。於是,在內有美國,以及桂系的逼迫,外有解放軍的威脅之下,蔣介石不得不在1949年的元旦發布了求和聲明。14日,中共提出了八項和平條件,蔣介石視為最後的通牒。

21日,蔣介石宣布退下總統之位,讓李宗仁為代總統。然而,讓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竟會被自己人從背後捅了一刀。國民黨經過這麼一折騰,使得國軍人心渙散,影響極壞。與此同時,解放軍又在緊鑼密鼓地強渡長江。然而,不到兩天的時間,被蔣介石視為「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就此被強大的解放軍攻破了。此時的國軍全線潰敗,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逃亡臺灣。

其實,蔣介石的失敗,怪不得任何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信奉君權至上,過於相信軍事力量,還在於他積累了數十年的專制獨裁,得不到民心,也就得不到民眾的擁護。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本嚴重威脅了蔣介石大部分地區的統治。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才不得不放棄了「攘外必安內」的政策,來進行國共合作。其實,蔣介石一直堅持的是,希望在合作中消滅共產黨的力量。

抗日戰爭後,哪怕蔣介石主動提出了和談,但他專制獨裁的體系沒有改變。他總以為自己擁有遍布全國的政權,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擁有著可以徹底消滅共產黨的力量。

還有一個導致蔣介石失敗的致命原因,就是他無法解決政府貪腐、經濟危機,以及中央軍和地方軍派系的矛盾。因而,這使得他在專制獨裁的道路上,越來越嚴重的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蔣介石的失敗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敗走臺灣,這3人才是罪魁禍首
    不成想,結拜兄弟李宗仁這時卻聯合其他人藉此機會,逼得蔣介石於1月21日下野了。 蔣介石因此將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三人視為導致其敗走臺灣的罪魁禍首。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蔣介石敗走臺灣跟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到底有什麼關係?這三人中蔣介石至死不渝恨著的人又是誰?
  •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導語】:大多數之所以會十分了解蔣介石的原因就是,因為蔣介石在當時把槍口對準了我們的同胞,所以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其次就是蔣介石的功勞,在當時抗日戰爭的時候,蔣介石才停止了內戰,開始聯手抗日,但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竟然又開始捲土重來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臨走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三人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勢如破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中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軍必將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此時的蔣介石深知國民黨的敗局一定,於是決定退守臺灣。不過,蔣介石在1949年敗退臺灣時,不僅把那些收斂來的錢財都帶去了臺灣。
  • 敗退臺灣後,蔣介石找來75個日本軍人,隱姓埋名實行一項絕密計劃
    濟南戰役失利後,他在日記裡寫道:「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乃是高級司令部人事及組織方面督導統御無方。」1949年3月28日,國民黨大勢已去,眼見危局無法挽回,蔣介石在日記裡寫道:「軍事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失敗,乃是最大的根本原因。」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一定要帶著這三個人,他們才能顯示自己的正統
    在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而蔣介石在敗退臺灣的時候,帶走了很多人,這些人有國民黨的將領,有當時的上層人士,而在撤離的時候,蔣介石還秘密把中央銀行做儲備的百萬兩黃金和白銀,美金等財物,全部都運往臺灣,但是蔣介石不僅帶走了中國大陸的錢,還帶走三個人,蔣介石說這三個人,只有到了臺灣才能證明我是正統
  •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自省:我敗走臺灣不怪別人,這3人才是罪魁禍首
    4月20日,短短歷時6個小時,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數日之內,我軍接連拿下諸多城市,後又佔領了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之後,以李宗仁為首的桂系去往了西南,蔣介石則組織防禦,命令湯恩伯死守上海,與此同時,心腹陳誠去往臺灣。在那裡,國民黨軍駐兵數十萬,又從大陸帶走了大批外匯和黃金。這年中旬,上海完全解放。
  •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臨走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這三人是誰?
    不過,蔣介石在1949年敗退臺灣時,不僅把那些收斂來的錢財都帶去了臺灣。而且還強行帶走了三位,被其視為國之重寶的人,那麼這三人是誰呢?會被蔣介石如此看重。眾所周知,孔子的嫡系後人被封為衍聖公,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中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而當時的孔德成是孔氏家族的希望,他從一出生就被備受國家關注,他也代表著儒家文化的傳承。也就是說,他的存在象徵著中國的正統文化,所以蔣介石在退守臺灣時,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將孔德成帶去臺灣。
  • 蔣介石1949年敗退臺灣時,一定要帶走的這三個人,身份個個驚人
    蔣介石1949年敗退臺灣時,一定要帶走的這三個人,身份個個驚人蔣介石在1949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每次戰爭屢戰屢敗,所以導致自己的精銳部隊大大削減,而蔣介石也漸漸失去了大陸人民的民心,在這樣的生死存亡之際,蔣介石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撤離大陸,前往臺灣。而蔣介石在準備撤離大陸的時候。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孔祥熙與宋靄齡結為夫婦後回到了老家,投奔了山西軍閥閻錫山。不過1916年五四運動爆發,緊接著護法戰爭爆發,孔祥熙雖然想成就一番作為,但是當時混亂的時局讓他無能為力。1927年,在孔祥熙與譚延闓的幫助下,蔣介石迎娶了宋美齡,蔣宋聯姻。因為孔祥熙也娶了宋家的大姐宋靄齡,所以蔣介石與孔祥熙互為姻親,孔祥熙也成了蔣介石的連襟。蔣宋聯姻後孔祥熙投奔蔣介石。
  • 1949年,蔣介石敗走臺灣,臨走前做了三件大事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24日凌晨攻佔總統府,南京解放,蔣介石費盡心機想要促成的劃江而治也失敗告終。面對國軍的節節敗退,蔣介石不得不選擇退守臺灣,保存實力。蔣介石在敗退臺灣前,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貼滿傳單,傳單上寫道「美國馬上就要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委員長中秋節就要回來吃月餅」。
  • 敗退臺灣後的胡宗南
    逃到臺灣後,他的境況如何?是遭到軍事法庭之審查與懲處,還是依然得到蔣介石賞識而權重一方?在其油盡燈枯病逝臺灣之後,各方對其成與敗、功與罪作何評價,本文將為您一一揭開這些謎底。但是,胡宗南的失敗,首先的和主要的,不是他個人的責任,不是他個人的失敗,而是國民黨整個黨政軍的責任與失敗。 抗戰勝利後,在國民黨政權從上到下全面反動與迅速腐敗的形勢下,面對深得民心的中國共產黨與解放軍高超而又強勁的打擊,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對中國大陸22年的統治如冰山崩塌,作為一個方面、一個地區指揮官的胡宗南,他的最終失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 蔣介石退守臺灣前,讓毛人鳳暗殺三個人,他為何不敢動手?
    1949年蔣介石退守臺灣前夕,曾命令毛人鳳暗殺三個人,但是毛人鳳看到暗殺名單後卻心裡開始猶豫起來,遲遲不敢動手,因為這件事蔣介石還對毛人鳳說: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菩薩心腸?因為毛人鳳作為蔣介石的得力幹將,殺伐決斷心狠手辣,每次都能完成蔣介石給他布置的任務,但是這三個人卻讓他打了退堂鼓。
  • 蔣介石晚年坦言,丟掉江山恨不得別人,這二人是罪魁禍首
    蔣介石晚年坦言,丟掉江山恨不得別人,這二人是罪魁禍首。這兩個人就是馬歇爾和李宗仁。馬歇爾來中國,其實最終的目的挑起中國的內戰,他們好從中取利。因為馬歇爾在其中的亂搗鼓。最後導致了解放戰爭爆發。所以蔣介石自己敗退臺灣和馬歇爾有很大的關聯。
  • 1949年蔣介石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現在還沒用完
    張其昀的理由是,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可以阻止解放軍的追擊。臺灣地域遼闊,物產豐富。還有日本人建立的工業基礎,交通也很發達,有利於國民黨東山再起。蔣介石於1946年去過一次臺灣。同行者還有宋美齡。那時候,臺灣已經走出戰爭的陰影,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安居樂業,給蔣介石夫婦留下很深的印象。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蔣介石心傳》出版,「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艱難自保現代出版社 毛崑崙   關於蔣介石研究極有創新性的系列作品《蔣介石心傳》,從不同時間段、不同側面全面還原了蔣介石的人生際遇與心靈歷程。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總結出數條失敗原因,唯獨沒意識到失道寡助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匆匆離開四川成都,乘飛機倉皇飛抵他的退守之地臺灣。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幾年,自恃擁有800萬國軍部隊和500萬黨團員,逆歷史潮流而動,公然與國家與人民為敵,以他為首的的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結局必然是土崩瓦解、以徹底失敗告終。
  • 1949年蔣介石撤離時,不僅帶走了百萬兩黃金,還擄走了這三個人
    1949年蔣介石撤離時,不僅帶走了百萬兩黃金,強行帶走了這三個人。那麼這三個人是誰呢? 第一位是孔聖人的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後,蔣介石親臨祝賀。 1949年,蔣介石帶著國民黨敗退臺時,蔣介石說:」孔德成是萬萬不能留在大陸的,必須帶走!」 1949年4月,應蔣介石的國民黨當局之「請」,孔德成去了臺灣省。 2008年10月20日,上午10時50分,孔德成因心肺衰竭病逝。
  • 日記中的蔣介石情感:擔憂無後
    氣短情長:日記中的蔣介石情感(上) 確實,蔣、宋關係可能遠遠不像曾經盛行的描述那樣,只是一場政治婚姻。事實上,作為一個雖然算得上有勢力家庭的待嫁女,宋美齡能給當時中國的政治強人蔣介石提供的政治資源實屬有限,而從蔣介石日記看,他首先愛的也是肉體的宋美齡,其後才是精神的宋美齡,至於政治上,基本很難看到痕跡。
  •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強行帶走1年輕書生,並封為臺灣唯一世襲高官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強行帶走一年輕書生,並封為臺灣唯一世襲高官。文|明姐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國民黨失敗了。國軍內部貪汙腐敗使其民心盡失,面對解放軍的乘勝追擊,蔣介石亂了馬腳。於是,在大廈將傾之前,他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率兵從大陸撤離,前往臺灣。為此,蔣介石還做了一手準備,他秘密下令將所有儲備的黃金白銀以及各種珍寶文物等等全都運到臺灣去,這也是聰明之舉,這些財富足以讓他堅持一段時間。 除了帶走一系列的文物寶貝、錢財之外,蔣介石還強行帶走了一個28歲的年輕書生,到了臺灣後又高調封為臺灣唯一世襲高官。
  • 原臺軍高官日記揭戒嚴時期內幕 價值堪比蔣介石日記
    李立柏(第二排中、穿軍裝者)是蔣介石(前中)身邊的重臣。這是20世紀60年代他們步出臺當局「總統府」的檔案照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有一套從未公開的臺灣要人日記,記載臺灣「戒嚴時期」官方偵辦每一大案、重案的細節。史料價值不遜於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布的《蔣介石日記》。這些臺灣要人日記的作者,是已故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李立柏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