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敗走臺灣,這3人才是罪魁禍首

2021-02-08 騰訊網

1949年元旦前一晚,一場別開生面的元旦晚宴在蔣介石的南京總統府邸舉行。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蔣介石卻沒有迎接新年的喜悅,他坐立不安,滿腹心事。

此時人民解放軍已經取得淮海、平津戰役的勝利,發起了戰略反攻,局勢已經扭轉,蔣介石敗勢已定。

隨著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原本只承認蔣介石為惟一合法中國政府的史達林也開始動搖,對毛主席領導的中共態度產生積極轉變。

杜魯門派來的「和平調解員」馬歇爾,也因勸說蔣介石放棄軍事對抗無果,黯然離華返美,美國政府對蔣介石失望至極。

沒有了美蘇兩國的支持,蔣介石外患重重,在如此窘迫的困境中,蔣介石還在力挽狂瀾,試圖維持最後的體面。

不成想,結拜兄弟李宗仁這時卻聯合其他人藉此機會,逼得蔣介石於1月21日下野了。

蔣介石因此將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三人視為導致其敗走臺灣的罪魁禍首。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蔣介石敗走臺灣跟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到底有什麼關係?這三人中蔣介石至死不渝恨著的人又是誰?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原本蠢蠢欲動的獨裁野心再次膨脹。

1949年10月,國共兩黨開啟重慶談判,共商和平建國事宜。

野心勃勃的蔣介石怎麼可能真的願意跟共產黨協商共事,所以他一邊表面迎合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建議,一邊積極籌備內戰。

1945年冬天,國共重慶談判宣告失敗,眼看內戰將一觸即發,這時美國政府為了避免被迫跟蘇聯捲入國共內戰,損害自身利益,派了一位「和平調解員」來華。

這位來華的「和平使者」就是蔣介石至死不渝都恨著的人——馬歇爾。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罵馬歇爾「刻薄殘忍」,「頑固不化、神經錯亂、強詞奪理」,「毫無政治常識」等等。

1959年,馬歇爾因中風去世,蔣介石還在日記裡狂歡,她認為馬歇爾遭到了應有的報應,自己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美國政府曾在二戰時期給蔣介石政府經濟和軍事援助,國共內戰時期美國政府也對蔣介石施以援手,可是蔣介石不但不對美國感恩戴德,反而恨之入骨,這是什麼原因?

其實早在二戰期間,蔣介石就已經對美國政府不滿了,當時蔣介石還沒有跟馬歇爾正式見面,但兩人都聽聞彼此事跡,所以心生惡感。

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給了蔣介石大量軍事經濟援助,但美國獨攬支配權,蔣介石沒有插手的餘地。

當時蔣介石還要負責美國駐華官兵的夥食費,從一開始的每月3億法幣逐漸增加到了5億法幣,蔣介石被這筆巨大的開支壓得喘不過氣。

因此蔣介石當時就已經對美國政府的蠻橫霸道的行為頗為不滿了,奈何要靠對方的援助,蔣介石也只能打落牙齒往肚裡吞。

蔣介石跟馬歇爾第一次會面是在1945年的12月21日,當時國共重慶和平談判已經失敗。

馬歇爾此行就是為了讓國共雙方重新心平氣和地坐到談判桌上,重新協商和平解決,12月22日,馬歇爾跟周總理會面後,三方同意成立三人小組。

當時馬歇爾主張懷柔政策,首先從整軍問題著手,馬歇爾建議國共軍隊混編,整編後無論陸海空軍,共產黨軍隊皆佔三分之一比例。

蔣介石怒火中燒,事後在日記中寫道:馬歇爾「受共黨麻醉日甚」,「全為共產黨宣傳所迷惑也」,「誠小人之尤者也」,然後嚴詞拒絕了馬歇爾的懷柔政策。

馬歇爾對冥頑不靈的蔣介石束手無策,心力交瘁地抽時間回美國述職去了,趁此間隙,東北內戰爆發。

馬歇爾又火急火燎地趕回中國,再次對蔣介石好言相勸,奈何蔣介石油鹽不進,認定馬歇爾就是來搗亂的,是站在中共那邊的。

1946年7月12日,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7月14日,蔣介石上了廬山。

1946年7月18日至9月上旬,馬歇爾八上廬山勸說蔣介石放棄軍事對抗,用政治解決,和平談判。

為此馬歇爾不惜以斷絕接濟國民黨政府武器以及可能改變立場對蔣施壓。

馬歇爾的種種行為在蔣介石看來就是羞辱和脅迫,因此蔣介石更加堅決不改主意。

馬歇爾軟硬兼施,蔣介石油鹽不進,最終馬歇爾於1947年1月8日離華返美。

蔣介石在日記中對馬歇爾破口大罵,馬歇爾對蔣介石也好感全無,直言蔣介石就是中國的希特勒,暴戾,兇險,稱蔣介石為專制魔王。

蔣介石就這樣踹掉了美國政府親自搬到他面前的臺階,為日後敗走臺灣埋下了隱形的禍根。

1946年國共內戰全面爆發之後,蔣介石也沒閒著,開始「整頓內務」,敏感多疑又狹隘的蔣介石始終都將剷除異己,鞏固集權擺在首位。

1948年,蔣介石的死對頭兼結拜兄弟李宗仁參選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副總統,在此之前,蔣介石已經多次跟李宗仁兵刃相見,自然不願意李宗仁來當副總統。

所以蔣介石暗地裡處處給李宗仁下絆子,即便如此,因李宗仁平日裡為人和善,最後還是以領先1438票的優勢,當選了副總統。

蔣介石原本就忌憚李宗仁為首的新桂系勢力,李宗仁當了副總統之後鹹魚翻身,其實早年蔣介石春風得意多虧了以李宗仁為首的新桂系的背後助力,慢慢地兩者就形成了互相利用又相互牽制的制衡關係。1926年北伐期間,蔣介石還未成大氣候,開始四處拉攏人脈,李宗仁就成了他的首選。 1926年8月,蔣介石半脅迫逼得李宗仁同意結拜。 北伐戰爭結束之後,以李宗仁為首的新桂系控制了兩廣、兩湖地區,嚴重影響了蔣介石的獨裁統治。1929年,蔣介石決心徹底消滅桂系勢力,李宗仁以退為進,先後前往香港、法國和越南避難。1929年秋,無路可退的李宗仁返回廣西南寧,開始組建護黨救國軍,長期盤踞廣西,與蔣介石對抗。蔣介石多年的打壓讓李宗仁踹不過氣,1948年,國共內戰進入尾聲,國民黨節節敗退,國民黨內部開始不滿蔣介石的統治。李宗仁報仇雪恨的機會來了,於是就有了視頻開頭李宗仁逼蔣介石下野的那一幕。

蔣介石下野之後,李宗仁以副總統的身份代行總統職權。蔣介石樹大根深,暗中操控,架空了李宗仁的職權,使其成為有名無實的代理總統。蔣介石對李宗仁恨之入骨不僅僅是因為李宗仁曾逼他下野,主要是因為在渡江戰役之前,國共和談期間,李宗仁就請人向上海和平代表團轉達意見,逼迫蔣介石出國,加速了蔣介石的潰敗。 蔣介石曾說:「他們逼我下野可以,要我亡命就不可以。」由此可見,蔣介石對李宗仁是極其痛恨的,所以將他認定為造成自己敗走臺灣的罪魁禍首之一。

史達林是蔣介石認定他敗走臺灣的罪魁禍首之一,值得一提的是, 史達林也是聽過蔣介石最多好話的人。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期間,史達林一直只承認蔣介石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兩人從1932年開始,事事都從利益出發,史達林始終掌握著該時期的中蘇關係主動權。

20世紀30年年代,史達林為了避免跟日本發生正面衝突一邊又要遏制日本勢力在中國東北的擴張,於是開始處理中蘇關係。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蔣介石政府迫切需要蘇聯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蔣介石不得不親自寫信請求史達林派兵援助,史達林當然不肯派兵,他只願意提供有限的武器。

而這些武器都要蔣介石以黃金來購買,當時蔣介石政府並沒有足夠的黃金,蘇聯方面又不斷地追討,蔣介石被蘇聯追債追得焦頭爛額。

蔣介石不敢得罪史達林還要多次寫信感謝他,來維護和保持蘇聯的軍援,以蔣介石的愛記仇又敏感的個性,日記裡沒少罵史達林。

1945年雅塔爾會議結束之後,史達林逼迫蔣介石承認外蒙獨立,蔣介石此舉讓國民心涼,後來蔣介石將民心向背的部分責任歸咎在史達林的身上。

等到1948年,隨著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節節取勝的攻勢,再加上1947年工人黨和共產黨的情報局成立,史達林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變得積極,他開始動搖對蔣介石政府的惟一性。彼時美國又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而蘇聯這時候也開始向中共傾斜,蔣介石的心理防線逐漸崩塌。 敗走臺灣已經是蔣介石當時能選的上上策,蔣介石敗走臺灣終究怨不得別人,一步錯步步錯,要怨只能怨他自己學不會認錯。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自省:我敗走臺灣不怪別人,這3人才是罪魁禍首
    蔣介石也踏上了去往臺灣的軍艦,遙望茫茫大海,他對故土奉化充滿眷戀,可是,他已經徹底輸了,在外人面前,他百般否認,繼續從事反動行為。可在日記裡頭,他悲痛難忍,數年之間,自己丟失了大好江山,不管如何解釋,他內心始終都是難以接受的。其實,蔣介石擅長自省,在日記中,他曾多次勉勵自我,也直接寫出了痛點。可這一次,他也找出了三個罪人。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然而,此時心懷野心的蔣介石則假借停戰的名義,邀請中共領導人商談和平事宜。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蔣介石要打是真,和談是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幌子。因為此時,蔣介石卻調集著大量的軍隊,前往華北、華東、東北等地,時刻準備發動內戰。果然不久後,蔣介石就撕下了和談的遮羞布,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內戰,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
  •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導語】:大多數之所以會十分了解蔣介石的原因就是,因為蔣介石在當時把槍口對準了我們的同胞,所以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其次就是蔣介石的功勞,在當時抗日戰爭的時候,蔣介石才停止了內戰,開始聯手抗日,但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竟然又開始捲土重來
  • 1949年,蔣介石敗走臺灣,臨走前做了三件大事
    蔣介石在敗退臺灣前,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貼滿傳單,傳單上寫道「美國馬上就要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委員長中秋節就要回來吃月餅」。1949年蔣介石敗走臺灣,為了洗劫財富,蔣介石全然不顧幾億國人掙扎在生死線以下,下令將國庫金銀珠寶,故宮價值連城的古董字畫全部搬空運往臺灣。
  • 老蔣:我敗走臺灣怪不得別人,這3人可以說是罪魁禍首
    這成為了文化民主人士的共同倡議。在這其中,李濟深更是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 從9月開始,到10月10日結束。經歷一個多月的艱難談判,我們同國民黨籤訂了《雙十協定》。在12個重點方面,我們都做了努力,並展示了誠心。不過,老蔣咄咄逼人。只要我們還擁有武裝,他們就不允許。作為獨裁者,老蔣一心要奪取大權,號令天下。不出意料,他果真撕毀了協議,並向解放區展開進攻。
  • 蔣介石日記中的情感生活
    身份模糊的李子青與介眉1949年底,大陸兵敗,蔣介石退守臺灣。農曆新年剛過,心緒灰暗的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近日事務較忙。朝夕各課皆覺心神粗浮而不能精微,而且時起報復之意。此乃虛驕之始,又對過去恩怨亦沉浮無定,而對李氏子青之想念為尤,切相離已卅四年,不知其人實在人世否?
  • 氣短情長:日記中的蔣介石情感
    身份模糊的李子青與介眉 1949年底,大陸兵敗,蔣介石退守臺灣。農曆新年剛過,心緒灰暗的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 「近日事務較忙。朝夕各課皆覺心神粗浮而不能精微,而且時起報復之意。此乃虛驕之始,又對過去恩怨亦沉浮無定,而對李氏子青之想念為尤,切相離已卅四年,不知其人實在人世否?奈何戀痴若此,惟此一氏使餘終身不能忘情耳。」
  • 從日記看蔣介石晚年的內心世界
    3對尼克森、田中角榮訪問北京的抱怨蔣介石在臺灣的統治較為穩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的支持與保護。蔣介石幻想與美國「平等合作」,甚至能利用美國,但其實臺灣只是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一顆棋子而已,它從來不會因蔣介石的感受而改變政策。美國是臺灣時代蔣介石屢受「挫傷」卻又離不開的最重要靠山,故他的日記中充滿著對美國的抱怨與謾罵。
  • 日記中的蔣介石情感:擔憂無後
    因此,雖然蔣介石對宋美齡甚不以為然,但也無法多說什麼,只能在日記中暗地發狠,稍後登臨華山時,他寫道:「惜未得與緯兒同登耳。惟願再壽廿五年,重登華山與兒孫等團圓,祝禱上帝福佑我中華民國萬世千秋也。」 如果說蔣緯國因身份特殊,蔣、宋各有思慮,難言是非的話,蔣經國回國後,蔣介石對宋美齡的怨言就更加明顯。
  • 從日記看蔣介石與美國的矛盾衝突
    (1月31日記)同日又記「美國對華之陰謀所謂一中一臺之政策,其所謂一臺者乃要製造其臺灣人之臺灣,而非中華民國之臺灣也,此其非滅亡我國而不甘心之明證。」2月4日,蔣介石聽取蔣經國對彭明敏偷渡出境的報告,再記「對彭明敏逃亡由美國人為之,更證明美之由臺灣人成立臺灣獨立國,以毀滅我政府之陰謀為已也。」
  • 蔣介石日記披露:時常用求神問卜的方式保佑「國運」
    1947年底,東北戰況危急時,蔣介石即在日記中寫道:「至十時禱告三次,天父許我明年聖誕節可消滅山海關以內各省之共匪,並令我不可放棄永吉、長春各要據點。可知天父之意者皆合實際與必然之理,凡遵照天意者必皆成功也。」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天父」、「上帝」時,常在前面空一格以示尊崇。
  • 傅國湧:蔣介石日記中對抗日戰爭的預測
    1939年9月5日,歐洲戰爭全面爆發的消息傳來,蔣不無竊喜,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國抗戰兩年期待國際變化,今果已至矣。國際情勢雖甚險惡,如我擇善固執謹慎運用,餘深信必能使我國家從此復興也。」1941年12月8日,當珍珠港事件消息傳來,蔣更是喜不自禁,他在當日的日記中寫下「抗戰政略之成就,本日達於極點,物極必反,能不戒懼?!」令他如此興奮的是在多年前的計算和預測終於變成了現實。
  • 「蔣介石研究」在臺灣的歷史演變
    「蔣介石的日記持續時間長,近60年,內容豐富,經過長時期閱讀與解讀,可以了解蔣介石生活化的一面。」劉維開認為,《蔣介石日記》的開放將學界引向「私領域」的蔣介石研究,「不過,從我個人角度看胡佛研究所解密的蔣中正日記,相比較大陸、海外,對於臺灣近代史研究學者的影響倒沒有那麼大。」
  • 《蔣介石日記》不是新聞了,那毛澤東、朱德的日記什麼樣?
    因為蔣介石特殊的身份和經歷,他的日記對於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下面這幾個日子——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二天,即1937年7月8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倭寇在盧溝橋挑釁矣!彼將乘我準備未完之時使我屈服乎?或故與宋哲元為難,使華北獨胤立乎?
  • 日記裡的蔣介石 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
    然而總理最後信我與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餘與總理始終未提及此事也。」當時,陶成章經常在公開或私下場合批評孫,孫無可奈何。陳英士密令蔣介石刺殺陶成章,陶獲知消息後躲到醫院裡裝病,結果還是被蔣發現後殺掉,從而做了一件孫中山所不能做、更不能言的大事,因此蔣在日後日記中提到:「與總理始終未提及此事,可他定心有所感。」
  • 1969年,蘇聯要幫助蔣介石反攻大陸,蔣介石對蔣經國說一番話
    蔣介石對反攻大陸懷有極其「矢志不渝」的執念,在他剛剛敗退臺灣期間,一口氣擬定了數十個反攻大陸的計劃。韓戰爆發後,蔣介石更是認為千載良機,主動向美國請纓從東南夾擊反攻大陸。但是,另一方面,蔣介石又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雖然期盼國際風雲變化,但對於損害民族利益的事,他不幹。
  • 蔣介石逃往臺灣,帶走的這兩個人比黃金和國寶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敗退大陸時帶走了大量黃金和國寶級文物。據一份資料顯示,蔣介石當年帶到臺灣的黃金大約700萬兩。蔣經國在日記中也提到了從上海把黃金運往臺灣的情況,「今日父親派我赴上海訪問俞鴻鈞先生,希其將中央銀行現金移存臺灣,以策安全。」
  • 蔣介石日記中寫了什麼?宋美齡看後痛哭不已,遠走他鄉
    蔣介石和宋美齡作為近代歷史上特殊的一對,夫妻生活頗受人關注,一開始,許多人以為他們是因為利益聯結而結為夫妻,甚至有人戲稱「中美結合」,但從1927年12月1日結婚到1975去世,他們攜手走過了48年的春秋,兩人真的沒有任何感情嗎?
  • 楊天石:蔣介石日記暗藏對宋美齡不滿
    鳳凰衛視中文臺2010年8月15日20:30《名人面對面》播出「楊天石:尋找真實的蔣介石」,以下為文字實錄:解說:在近年的民國歷史研究中,對2006年以來陸續開放的蔣介石日記的解讀,堪稱史學界的流行話語,也正是因為這一神秘面紗的徐徐揭開,「蔣介石
  • 蔣介石生前五大謎案全解:曾想對大陸用核武?與宋美齡是真愛嗎
    原標題:蔣介石生前五大謎案:曾想對大陸用核武?   謎案之四 為何大罵美英首腦   蔣介石親美、親英,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國共內戰中,蔣介石都得到了來自美英,尤其是美國的大量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