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南聯大老校友與青年學子展開對話 雲師大宣傳部供圖 攝
中新網昆明11月1日電(李曉琳 繆超)「當代青年最需要什麼樣的精神?」面對雲南師範大學青年學子提問,西南聯大1945級校友、水利水電專家陳秉良毫不猶豫地說出「剛毅堅卓」四字,這也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每一位學子一生自勉的校訓。
11月1日,正值西南聯大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多位老校友再次回到昆明,與雲師大青年學子一同回望聯大時光,講述聯大精神。
「只有國家存在,我們才存在。我們讀書沒有任何名利思想,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抗日救國。」西南聯大1944級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握著話筒的雙手微微顫抖,陷入回憶。
圖為雲師大學子向大師提問 雲師大宣傳部供圖 攝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原設在平津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被迫南遷湖南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西遷入雲南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培育了大量人才,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1946年,抗戰結束,西南聯大北遷,聯大師範學院和部分師生留在雲南,發展成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
中國汽車工業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李剛是潘際鑾的同班同學,他回顧自己事業的發展歷程,認為其根基就在西南聯大。「回顧這一切,都是西南聯大給予我的。」李剛希望,當代青年要秉持正確的思想觀念,積極發揚聯大精神。「無論是在當年的艱苦環境還是今天和諧美滿的生活中,都需要發揚艱苦奮鬥和愛國的精神,我們共同勉勵。」
聽完西南聯大老校友們的分享,雲師大學生牛興旭久久不能平靜。「今天聽到最多的就是『剛毅艱卓』四個字,大師們的身上也處處體現出這四個字。」牛興旭說,今日與西南聯大老校友們的交流給雲師大青年學子莫大鼓勵,讓大家有更強的信念追逐夢想,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西南聯大1939級校友夏世鐸今年已經99歲高齡。「儘管我年紀老,但我還抱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要為國家的發展奮鬥到最後一刻。」
再次說起在西南聯大求學過程中從軍經歷,夏世鐸十分激動。他說,無論環境怎麼改變,都不能忘記「剛毅堅卓」的校訓,始終心懷祖國,讓聯大精神歷久彌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