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縣「紅色引擎」助推周窩村華麗轉身音樂小鎮

2020-12-09 河北共產黨員

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資料圖)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李影 記者 扈煒)如果在地圖上尋找,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只是冀東南平原大地上毫不起眼的一個小點,只有256戶、959人的一個北方小村。然而,這個昔日貧窮落後的村莊在黨建這個紅色引擎的引領下短短幾年實現了華麗轉身,一舉成為首批中國特色小鎮、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

走近周窩村,國槐掩映、小巷通幽、樂聲嫋嫋,八方來客在這裡咀嚼小鎮故事,品味優美音韻,流連忘返、不知歸處。人們不得而知的是,音樂小鎮的婀娜身姿背後不知凝聚了多少市縣鄉黨委的智慧心血和周窩村黨員幹部的辛勤汗水。

武強縣周窩音樂人創作中心、音樂體驗中心、樂器博物館俯瞰圖。武強融媒體中心 供圖

引來如椽畫筆,用匠心繪就藍圖

時光回到2012年,周窩村黨支部迎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以坐落在本村的河北金音樂器集團為媒,引入北京璐德文化公司共同開發,提出了依託文化特色、建設音樂小鎮的構想。在市縣黨委政府強力支持下,堅持高站位長遠規劃,高標準頂層設計,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先後聘請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北京798藝術中心、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對音樂小鎮功能區、街景路面等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邀請韓國多大浦藝術工廠對音樂小鎮進行創意性包裝設計,保留原有風貌,凸顯音樂元素,一門一景、一戶一品、體現靈性、各具特色,圍繞音樂文化主題對周窩村的民居院落進行包裝改造,進而建設一座世界級的、代表中國農民特色的西洋樂器博物館,打造成為集樂器產銷基地、音樂創作園區、無線音樂基地、主題文化娛樂區和服務配套區等功能於一體的以音樂為主題的大園區,拉開了周窩音樂小鎮建設序幕。

紅旗插在一線,以恆心克難攻堅

發展藍圖一經繪就,抓落實就變得刻不容緩。為助推項目穩步落地,周窩鎮將音樂小鎮建設列為重項工作,確立專門領導機構,劃分工作組,明確責任分工,專人專項,全天候在線,實時關注項目進展。骨幹班子成員掛帥,其餘班子成員協調聯動,形成強大攻堅合力,一套班子抓到底,全力以赴為小鎮的建設發展獻策出力。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時與縣直相關部門開展交流、會商和研討,以便及時、精準、高效地解決問題,促使項目快速、平穩「著陸」。為了妥善解決項目進行中涉及的徵地、拆遷等問題,鎮、村兩級更是抽調黨員中的精兵幹將成立了專門工作組,入門入口講感情,講政策,講前景,柔性化解百姓心中疑慮。2015年由武強縣委、縣政府牽頭,協調執法、職能、服務等相關部門抽調黨員業務精英成立了「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管理委員會」,為小鎮的項目建設、良性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武強縣周窩村獨具特色吸引遊客前來遊玩觀賞。武強融媒體中心 供圖

構築堅強堡壘,秉初心擦亮底色

周窩村在歷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經過數次規劃、重建,奠定了基本的村落格局。在小鎮建設過程中,周窩村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了「一名黨員一面旗,我為文明生態村創建作貢獻」活動,黨員幹部帶頭幹,村民群眾跟著幹,形成了全村上下齊心搞創建的生動局面。村委會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多方籌措資金20萬元,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了翻修,升級改造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村委會還購置了垃圾箱、垃圾轉運車、灑水車等保潔設備,建設了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轉運站,成立專職衛生保潔隊伍,建立日常清掃和保潔制度,實現了垃圾統收統運、日產日清、清掃保潔常態化。為了督促村民更加自覺地保持村莊環境衛生,他們建立長效機制,廣泛宣傳不講衛生、汙染環境的種種危害,幫助群眾提高衛生意識。2016年,在村支部帶領下,周窩村成立了品樂農宅合作社,對全村房屋租賃情況進行摸底登記,同時以租房戶代言人的身份與璐德公司公司籤訂協議,既保障了農戶利益,又方便了公司與農戶暢通對接。在村兩委幫助下成立的農民樂隊和「大男孩」組合,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受邀參加過多次大型演出活動,有效帶動了本土農民演藝事業的發展。璐德公司董事長曾感慨:當年吸引我的是周窩村街上茂密的老槐樹,後來留住我的是淳樸善良的周窩人,現在讓我看到希望的是周窩村班子的實幹作風。

遊客與武強縣周窩村村民共同創作藝術作品。(資料圖)

發揮輻射效應,靠愛心領富一片

一枝獨秀不是春,扮美扮靚更要共奔小康。金音集團黨支部帶動企業開發了「樂器維修和配件加工+家庭手工業扶貧、樂器演奏+旅遊扶貧、樂器網上銷售+電商扶貧」三個特色扶貧項目,截至目前已經幫扶貧困戶400餘人。周窩村「兩委」班子制訂了《周窩音樂小鎮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建設方案》,完善資金扶持、創業補貼等優惠政策,全力打造文化創意旅遊基地,相繼建成薩克斯公社、吉他體驗館、音樂體驗中心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發展成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吸引遊客超百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過億元。周窩村每年投資1000餘萬元,扶持音樂人創作、大學生創業、演奏家研學交流等,打造了小提琴體驗工坊、DIY吉他製作等多個創客孵化器,大力發展音樂教育培訓、音樂體驗創作、音樂紀念品開發、音樂休閒養生等音樂產業,吸引國內外眾多音樂人、樂器手工匠人、外地大學生來村創業。目前,帶動樂器生產及加工配套企業近百家、文化創意小微企業百餘家,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不但促進了周窩村的勞動力就業,還帶動了周邊的西辛莊、李封莊等6個貧困村脫貧。去年,周窩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9萬元,實現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小康。

相關焦點

  • 河北衡水市武強縣周窩村:小村莊變身音樂小鎮
    走進河北衡水市武強縣周窩村,人們多會忽略這個鄉土味濃厚的名字,因為眼前滿是「文藝範兒」:乾淨整潔的村道筆直通暢,路旁樹木宛如綠廊,樹蔭下點綴著吉他、小提琴等樂器造型雕塑;街邊的垃圾桶上、花圃的圍欄上描著琴鍵,農家小院外牆上畫著音符;街道轉角還能看到音樂主題鮮明的咖啡館、文創小店。
  • 「南有周莊,北有周窩」有著濃鬱的莊稼地和古樸的民風音樂小鎮.
    它是華北平原上的一個無資源、無礦產、無背景的普通村莊,卻誕生出一個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樂器製造基地;它在短短三年時間裡就走上了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的舞臺,眾多中外音樂名家匯聚於此,自身也名揚海外。它就是「音樂小鎮」周窩村。
  • 華北小村成為歐洲音樂人的「音樂烏託邦」
    優美的旋律打破北方農村的四九嚴寒,飄蕩在周窩村這個只有不到1000人的小村莊上。 2017年11月,波格丹與其他四位烏克蘭音樂人應璐德國際藝術學校邀請,來到河北省武強縣擔任音樂教師。閒暇之餘,他們就會來到周窩音樂小鎮的咖啡館進行演奏。這五位烏克蘭音樂人各具本領,有鍵盤手、架子手、歌手。作為他們中最年輕的一員,波格丹最擅長的是薩克斯。
  • (中國超級小鎮系列)探訪河北武強「音樂小鎮」:一支單簧管成就一個...
    【導語】從組裝一支單簧管都吃力,到可以生產400多個樂器品種,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西管樂器產地,河北省武強縣用30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樂器行業的奇蹟。  【解說】陳學孔是武強縣樂器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989年,他離開天津樂器廠回鄉創業。在武強縣周窩村,陳學孔與周國芳建起了武強縣第一個樂器廠,樂器廠最初的產品是單簧管。
  • 周窩音樂小鎮: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河青新聞網訊 11月27日,河北省新媒體影響力評價和扶持工作現場交流活動來到了新媒體「十強縣」——武強縣。來自全省的新媒體「十強縣」、新媒體「十佳帳號」、優秀組織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和優秀組織者代表一起到周窩村調研觀摩周窩音樂小鎮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 波蘭音樂家走進河北周窩音樂小鎮
    河北省武強縣周窩村,這個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特色的村莊,如今是人氣頗旺的「周窩音樂小鎮」。這裡每年都會舉辦麥田藝術節、吉他文化節等文化活動,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28日,這個小鎮迎來了波蘭的音樂家。  「2016年第一屆波蘭藝術圈中國行」一行27至28日在千年古縣河北武強,進行系列巡演活動。期間將舉行波蘭當代藝術展、蕭邦主題海報展、波蘭電影展等多種藝術活動。
  • 來自周窩音樂小鎮的報導:文化照亮鄉村的典範
    近年來,武強縣周窩村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民居特色,堅持以文化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將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打造成品位高、吸引力強、文藝氣質濃鬱的音樂小鎮,實現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步小康,探索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路子。
  • 河北周窩:用音樂照亮鄉村生活
    除了這個80後年輕人,在周窩村,大部分村民的工作生活都與音樂息息相關,並藉此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周窩村位於武強縣城西南,村子不大,共256戶、959人。近年來,周窩村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民居特色,著力打造了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樂小鎮。
  • 河北網紅音樂小鎮,50歲大媽與薩克斯,不會樂器都不好意思出門!
    河北網紅級音樂小鎮——武強縣周窩村伴隨曼妙的音樂,行走在街道間,小街兩旁的綠樹將陽光遮擋在外,樹蔭下是繪有音樂元素的牆面,做樂器的邊角料的邊角料加工成雕塑,擺放在各個路口。可能是因為音樂小鎮的氛圍,許多村民也成為音樂愛好者,在街邊陪孫子玩的大爺可能就會一門樂器。大媽也能把薩克斯吹的有模有樣,種地做家務學薩克斯樣樣不耽誤!這所音樂小鎮不大卻潔淨優雅,在這裡能體會到被音樂包圍的感覺。
  • 昔日鋼廠變身文旅小鎮!武安東山將實現華麗轉身!
    昔日鋼廠變身文旅小鎮!武安東山將實現華麗轉身!該項目將依託武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旅資源、優越的區位條件,以磁山文化、冶鐵文化、戲曲文化、商幫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六大文化脈系」為主軸,將屬地文化與旅遊休閒度假、商業商貿商務高度融合,提升城市形象面貌和城市品牌影響力。
  • 周窩:樂來樂美——一個音樂小鎮的成長史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劉荒、黃海波)7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周窩:樂來樂美——一個音樂小鎮的成長史》的報導。若不是一連串的機緣巧合,這個連名字都土得掉渣的村落——周窩,根本擔待不起音樂小鎮的盛名。30年前,北牌村「巧匠」陳學孔從天津一樂器廠回鄉創業,被周窩村「能人」周國芳「收編」了。
  • 周衛倉,一位從周窩村走出來的薩克斯製作和吹奏高手
    周衛倉,「伊薩奴」小周工作室的主人,他是我在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鎮周窩村,即國內著名的「周窩音樂小鎮」,新認識的一位朋友。在我看來,能稱得起「朋友」二字的,一定是值得信賴的、放心交往的、無障礙溝通的、可以預見始終不渝的,衛倉和我,便是如此。
  • 小村吹起薩克斯 武強周窩村建起農民西洋樂隊
    長城網衡水7月25日電(周春旺 張玲玲 張東振)昨日上午,來到武強縣周窩鎮周窩村,60多名由當地農民組成的西洋樂隊,正在村委會大院裡投入地演奏著。樂聲時而細膩婉轉,時而清新悠揚,時而慷慨激進,時而優美歡快。
  • 美麗鄉村有韻味 河北特色小鎮別具風情
    導語:今年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建設100個特色小鎮。冰雪小鎮、糧畫小鎮、音樂小鎮、教育小鎮、雜糧小鎮......在河北境內有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小鎮。您是否也想遠離都市的繁華,尋找一個寧靜愜意的環境?小編帶您遊覽這些別具一格的鄉村小鎮吧。
  • 魯山縣:「紅色引擎」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魯山縣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強化幹部管理,建強戰鬥堡壘,鑄就堅實力量,打造「紅色引擎」,以黨建高質量助推經濟發展高質量。強化組織建設,夯實戰鬥堡壘。魯山縣嚴把入口關,堅持「雙推雙評三全程」,規範黨員發展;統籌抓好村黨支部書記「選育管用調評」六個關鍵環節,育強「雁陣」,激發「頭雁」作用發揮;創新黨員「紅色網格」管理機制,以村黨支部為單元劃分網格,構建以黨員為網點覆蓋所有群眾的「紅色網格」管理體系;開展各類培訓,不斷提升黨員隊伍質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強化支部引領,助推產業發展。
  • 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點燃「紅色引擎」 帶動「紅色之旅」
    「紅色引擎」喚醒紅色基因,昔日的革命老區浴火重生,華麗轉身,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之路。傳承紅色基因 煥發新生機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位於淮北平原腹地,北淝河畔,東臨淮北市濉溪縣,南接蒙城縣,是一個「一腳踏兩市,雞鳴聽三縣」的古村落,境內有輝山而得名。
  • 探訪「樂器之鄉」武強縣的西洋樂器生產基地
    24日,筆者探訪了「樂器之鄉」武強縣的西洋樂器生產基地。在嘉華樂器有限公司與河北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傳出陣陣樂聲。工人們利用工作間隙,自己吹上幾曲,怡情養性。誰能想到,這裡的工人都是農民出身,個個都能吹拉彈唱,而且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這裡,既能領略中國北方農村的淳樸厚重,又能飽覽西方現代音樂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