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2020-11-29 敏法科普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獵奇心控制鏡頭語言,就難以觸及劇中人的精神世界;因為是抗日題材,難免流於公式化的咬牙切齒和傳奇化的英雄敘事,像數量龐大的抗日電視劇一樣,在砍瓜切菜般的虛假快感中尋求自我滿足。慶幸的是,魏德聖導演的新作避免了上述俗套,在一種若即若離的流暢舞步中走出了自己的風格。《賽德克·巴菜》中的賽德克人世居臺灣山區,外形英武凜冽,帶著濃重的叢林氣息。額頭和下巴上的獨特印記,既是辨認民族身份的標誌,也是尚武精神的直觀表達。他們住在現代文明之外的粗陋房屋中,在熱帶雨林中穿梭如猿,擅弓箭、精格鬥,以狩獵為主要的謀生之道。不知道導演從什麼地方找到了那麼多合適的演員,他們的臉型、膚色和皺紋,配上黑色額紋、粗布戰衣、短刀長槍,活脫脫就是一群天生地養的「化外生番」。

如果僅僅是皮相有質感,做得再好也不過是模仿秀。這群賽德克人之所以出場不到十分鐘就給人以浮凸逼真感,是因為他們不只擁有傳說中的生猛氣質,更有難以化解的部族仇視和野蠻殺戮。縱使以開化自居的民族,也並沒能消除彼此的戰爭,何況這是在生存環境惡劣、狩獵資源緊缺的蒙味之地。同樣是賽德克人,兩個部落之間的爭奪和搏殺已成了傳統,青年莫那魯道和少年鐵木瓦力斯的仇怨開場不久就拴成了死結。二十世紀初日本人來了,賽德克族的血性和戰鬥力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那幾場懸崖峭壁上發生的冷兵器讓火器徹底被動的戰鬥戲,是這部電影在影像上最大的獨創和看點。為什麼「抗日奇俠」讓人覺得假?因為他們既違背歷史事實,又不合力學常識。

而賽德克人依傍險山急水、天塹深溝,對人生地不熟的入侵者展開刀刀見血的絞殺,其氣勢逼人,其動作驚險,其過程給人以篤定發生過的信實感。這些動作場面不同於好萊塢綠幕前的格鬥,也不同於香港人威亞上的飛翔,他們真切、原生糙礪地發生在眼前。縱使知道其中也有CG特效技術的運用,你還是不免倒吸一口冷氣。很難想像,文戲《海角七號》的導演如何一轉眼就拍出了《賽德克·巴萊》裡的開創型武戲前文所述的一切於本片而言只是鋪墊,在片中前1/4的時間內交代完畢。鏡頭一轉,青年莫那魯道嘯叫著被按倒在頭顱骨堆裡,賽德克人進入臣服於日本人的時代。上一鏡頭還是反抗得勝,這個鏡頭已是無奈屈服,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駭人的顱骨又是誰人所留?影片並沒有做出交代。為何會有這樣的跳躍感?

因為《賽德克·巴萊》的正式上映版本有兩個:臺灣上映的分了上下集的4小時20分鐘版,內地上映的單集2小時30分鐘版。在臺灣版裡,賽德克族的內訌和首次抗日的內容充分鋪展,單獨成為上集,而下集講述1930年的「霧社事件」。內地版把前半部分戲壓縮成前奏,重點表現賽德克人莫那魯道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反抗二十年過去了,日本人照例欺壓佔領地的居民,佔領地的居民從忍無可忍到無需再忍,這是我們通過教科書和影視作品早已熟悉了的程式。日本人治下,那種日積月累的屈辱感,點點滴滴的壓迫感,進亦死、退亦死的絕望感,在銀幕上三江合流,催生了一場大反抗。莫那魯道們為血性而戰,為自由而戰,為了不讓年輕人以光禿禿的臉去見祖宗而戰,為了作為人而不是寵物的尊嚴而戰。

他們消滅了小股日本人,招來了重裝備大部隊和同族的皇協軍的圍刺,被迫退入山中。女人自強,小孩扛槍,成年男人一往無前。結局不問可知,太陽旗狂舞,彩虹橋坍塌,反抗者盡沒,「霧社事件」作為拼死捍衛民族種姓的英雄史詩流傳後世說起來都是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站著死的是英雄,跪著活的是狗熊,砍頭只當風吹帽的被傳誦,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被唾棄。好的說書人就是能把歷史和人性的溫度帶給受眾,而拙劣的創作者則只有概念和口號。在我看來,《賽德克·巴萊》的誠意和製作都在90分以上,感染力和獨到性可打80分,但價值觀上還缺乏神性的一揚和對觀眾致命的擊,以致無法達到一覽眾山小的精神高度,也不能給人以靈臺猛醒的解惑感。綜合各指標,我給《賽德克·巴萊》打85分。在近來的華語片裡,這已經是不低的評分。

本文是小編對《賽德克·巴萊》的一些解讀和看法,碼字辛苦,喜歡的小夥伴朋友可以點讚轉發支持一下哦!

相關焦點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臺灣少數民族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首映
    新華網臺北9月4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耗資新臺幣7億元的《賽德克·巴萊》結束在威尼斯影展的首映式後,於4日晚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前舉行盛大的首映會。《賽德克·巴萊》由吳宇森監製、曾執導過《海角七號》的臺灣青年導演魏德聖導演。講述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莫那魯道,率領部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發動霧社起義的故事。
  •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時間:2013.04.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該片是臺灣導演魏德聖籌劃多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完成,上下兩集共長達4小時40分,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該片在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競賽時,放映的是兩個半小時的「國際版」,5月10日在內地公映的與威尼斯電影節的「國際版」基本一致。
  •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7分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電影收割者奉行:電影是場人生的旅行,願你的人生,一路風景。豆瓣評分:8.7經典指數:真正的史詩級電影。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本土上映時,4小時36分的足本被分為《太陽旗》、《彩虹橋》上下兩部,並終於讓魏德聖斬獲金馬獎最佳影片。兩岸觀眾對對方電影的審美差異,早在3年多前敲開院線電影交流之門時就已顯現無遺。魏德聖在寶島創下票房神跡的處女作《海角七號》進入大陸後反響平平;而馮小剛同時期闖入臺灣的《集結號》,也沒有能為他增加多少額外票房。
  • 《賽德克·巴萊》遇冷誰之過?
    作為一個電影記者,經常被無辜地質問:好的中國電影在哪裡?!怎麼全是這些好萊塢片?其實,我很想說,有時候,好的電影就在眼前,只是你看不到或者不想看到。比如正受著排片委屈的《賽德克·巴萊》,以及18日的《我11》。《賽德克·巴萊》10日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稱讚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在南京萬達影城新街口店,一天6場的排片量,上座率不到五成。「4天票房一萬五,挺低的。」
  • 《賽德克·巴萊》藍光碟評 臺灣的英雄悲歌
    憑藉著《海角七號》在臺灣地區掀起狂潮的魏德聖,不僅是催熟了「超過世代」的崛起,還無形中促進了臺灣本土電影的復興,無疑是新世紀來臺灣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而他的耗資7億新臺幣的野心之作《賽德克·巴萊》則是一曲臺灣原住民英雄的悲歌。
  • 評電影《賽德克·巴萊》:文明與暴力的反思
    文明與暴力的反思——評電影《賽德克·巴萊》  文明的屈辱與野蠻的驕傲  今年5月,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內地影院上映,掀起一陣觀影熱潮。歐美電影裡反殖民鬥爭的故事並不稀奇,從《與狼共舞》《勇敢的心》到《阿凡達》,這一題材也被演繹過數次。那麼,《賽德克·巴萊》又將如何拍出新意。  運動鏡頭的詩意、場面的磅礴與逼真可謂該片最直觀的優勢。而影片最大的成功莫過於人物的塑造。賽德克人的領袖莫那魯道有著不被馴服的天性。
  • 電影頻道6月23日播出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
    電影頻道6月23日播出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
  • 《賽德克·巴萊》獲贊震撼
    《賽德克·巴萊》籌劃長達12年,有兩萬人參與拍攝。影片講述了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該片在臺灣上映了4個半小時完整版,昨天的媒體看片會上放映的是2個多小時的剪輯版本。
  • 《賽德克·巴萊》票房破三億 魏德聖大喊還不夠
    《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勝、主演馬志翔主演馬志翔臺上耍大刀    最近臺灣掀起「賽德克·巴萊」風潮,大家都開始學起賽德語,29日 《賽德克·巴萊》在臺北西門町舉辦感謝見面會,魏德聖導演帶著身穿族服的馬志翔一同現身記者會
  • 拍《賽德克·巴萊》是一個什麼狀態?
    作為第二屆快報讀者電影節特邀嘉賓,他帶來了最新力作《賽德克·巴萊》的拍攝紀錄片以及最新出版的新書《賽德克·巴萊手記》。《賽德克·巴萊》這部被稱為臺灣史上最宏偉的史詩巨片,摘得了2011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獎,不久即將在大陸公映。本報特邀的主持人、影評人衛西諦說完開場白,大家一直往影廳入口處觀望,魏德聖卻從影廳另一個入口進來,出現在了衛西諦的身後,讓現場觀眾笑了起來。
  •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剛剛走下全國院線不足半月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成功是因為臺灣電影界的默契
    圖為《賽德克·巴萊》劇照。道澤群屯巴拉社頭目鐵木·瓦力斯(右)與日本巡警小島源治(左)一直保持友好關係,但公學校衝突事件發生後,小島強迫鐵木·瓦力斯出兵協助日方討伐莫那·魯道,後者掙扎之後同意了。臺灣電影界的默契東方早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檔以來電影票房不是太理想,這跟它在臺灣的表現反差很大,你怎麼看?陳儒修:我覺得不是很意外,這與兩岸關係和歷史問題沒有關係。《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的時候,正好遇到幾部好萊塢大片的夾擊,這就很難在票房上有所突破。就算在臺灣也是這樣。
  • 華語電影史詩級巨作:真實事件改編《賽德克·巴萊》背後的故事
    我們的小孩,每天都坐在教師學習歷史,學習政治,但可能他們對其的理解並不深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我可以告訴你,這真的比課本書上傳授的還要多。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了解到臺灣還有過這樣一段歷史,島上還有過這樣一群讓人肅然起敬的賽德克人。
  • 歷史電影:《賽德克·巴萊》愛情簡單粗暴,《臺灣往事》感人
    歷史類型的電影得心看過不少,像這個國家的歷史電影拍得確實牛,其中有二部特別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部看得我淚流滿面《賽德克·巴萊》,一部深入到了我心靈深處《臺灣往事》。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1.
  • 《賽德克·巴萊》上映 12年時間打造一部影片
    電影海報5月10日下午13:00,騰訊大豫網小編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影城觀看了,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籌備12年時間、耗資7億新臺幣打造、包攬金馬獎六大獎項的戰爭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這一版本也得到廣泛認可,高曉松在微博感慨,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抗日影片中,「《賽德克·巴萊》目前排第一。」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請點擊輸入《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