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數民族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首映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臺北9月4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耗資新臺幣7億元的《賽德克·巴萊》結束在威尼斯影展的首映式後,於4日晚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前舉行盛大的首映會。

《賽德克·巴萊》由吳宇森監製、曾執導過《海角七號》的臺灣青年導演魏德聖導演。講述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莫那魯道,率領部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發動霧社起義的故事。在賽德克人的語言中,「賽德克·巴萊」的意譯即「賽德克,成為真正的人」。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首部大手筆投入講述少數民族抗日故事的影片,籌劃長達12年,轉場臺灣28個外景地,動員約2萬人拍攝。該片在臺灣未映先熱,預告片播放時已引起大批影迷追捧。

當天的首映會眾星雲集。吳宇森、魏德聖及該片主演馬如龍、温嵐、徐若瑄、溫美玲等和臺灣多名藝文界人士齊聚一堂。雖然首映會僅邀請600人出席,但大批記者和熱捧該片的民眾仍將首映場地圍得水洩不通,到場人數超過千人。

據主辦方介紹,電影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將分別於9月9日和30日在全臺上映。

相關焦點

  • 影評:《賽德克-巴萊》打造臺灣電影新高度
    如此看來,關於《賽德克·巴萊》的話題價值比電影本身更重要,偉大比精彩更有說服力。 籌資艱難徐若瑄周杰倫掏錢「搭救」     當年,還是作家、短片導演的魏德聖從電視上看到臺東部少數民族「還我土地」的運動,並以上世紀30年代「霧社事件」為原型寫出了《賽德克·巴萊》的劇本。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臺影片《賽德克.巴萊》"登陸" 講述少數民族抗日
    臺影片《賽德克.巴萊》"登陸" 講述少數民族抗日     華語抗日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即將於5月10日和內地觀眾見面,5月6日下午,該片在北京舉行首映儀式。圖為導演魏德聖和一群臺灣原住民演員集體亮相。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獵奇心控制鏡頭語言,就難以觸及劇中人的精神世界;因為是抗日題材,難免流於公式化的咬牙切齒和傳奇化的英雄敘事,像數量龐大的抗日電視劇一樣,在砍瓜切菜般的虛假快感中尋求自我滿足。慶幸的是,魏德聖導演的新作避免了上述俗套,在一種若即若離的流暢舞步中走出了自己的風格。《賽德克·巴菜》中的賽德克人世居臺灣山區,外形英武凜冽,帶著濃重的叢林氣息。
  • 《賽德克·巴萊》主角原型曾外孫大陸分享抗日歷史
    新華網哈爾濱8月10日電(記者許正)9日下午,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主角原型--臺灣著名的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曾外孫莫那巴萬第一次與哈爾濱聽眾分享了臺灣世居少數民族的不屈抗日歷史。  身著臺灣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以表正式、講到動情處泣不成聲……「作為臺灣原住民,我們有著共同的信念和價值,那就是追求和平的高尚情操。」莫那巴萬說。  《賽德克·巴萊》講述了臺灣世居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事跡,許多觀眾都是通過這部電影加深了對這位英雄的認識。今年是莫那魯道領導的「霧社事件」發生85周年。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我就是在威尼斯看完了這部被閹割為國際版以適應電影節放映的史詩大片的,有趣的是,面對這部電影,大陸記者和臺灣記者一度出現了非常兩極化的評價。即便不喜歡該電影的人,也均理性地認為原本4小時36分的超長電影被殘忍剪輯為2個半小時後,無論如何會存在邏輯理解上的巨大損失,導演魏德聖和他的團隊非常不幸;喜歡該片的人,則衝到臺灣的影院熱情擁抱他們鎩羽而歸的英雄。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成功是因為臺灣電影界的默契
    臺灣電影界的默契東方早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檔以來電影票房不是太理想,這跟它在臺灣的表現反差很大,你怎麼看?陳儒修:我覺得不是很意外,這與兩岸關係和歷史問題沒有關係。《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的時候,正好遇到幾部好萊塢大片的夾擊,這就很難在票房上有所突破。就算在臺灣也是這樣。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了1930年代日據臺灣地區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描寫當地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血淚抗爭故事,涉及時代還原以及激烈的戰爭戲。影片於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陸大陸各大影院。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當時的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原住民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襲擊日本駐軍和家屬。經過曠日持久的徵戰最後失敗。
  • 《賽德克·巴萊》上映 12年時間打造一部影片
    、包攬金馬獎六大獎項的戰爭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故事情人感人 影片講述臺灣少數民族抗擊日軍的故事,片中大量非職業演員的表現讓觀眾感動。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
  • 《賽德克·巴萊》:講了一段我們不了解的抗戰史
    周董爽快借錢籌拍《賽德克·巴萊》:講了一段我們不了解的抗戰史文/童蔚昨天,臺灣史詩戰爭片《賽德克·巴萊》在大陸各大影院上映,導演魏德聖掰著手指頭算票房,以期能還清劇組剩下的債務為籌拍四處借錢見過魏德聖本人的,大多不相信這個戴著眼鏡的斯文靦腆男人可以拍出令人血脈賁張的《賽德克·巴萊》。拍這個電影,緣於十多年前他在書店閒逛時看到的漫畫《霧社事件》。霧社,今屬於臺灣南投縣仁愛鄉。1930年,日據臺灣時期,當地的賽德克族因不滿總督府壓迫,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起義,犧牲近千人。這也是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的武裝抗日行動。
  • 《賽德克·巴萊》遇冷誰之過?
    作為一個電影記者,經常被無辜地質問:好的中國電影在哪裡?!怎麼全是這些好萊塢片?其實,我很想說,有時候,好的電影就在眼前,只是你看不到或者不想看到。比如正受著排片委屈的《賽德克·巴萊》,以及18日的《我11》。《賽德克·巴萊》10日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稱讚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在南京萬達影城新街口店,一天6場的排片量,上座率不到五成。「4天票房一萬五,挺低的。」
  • 七七事變81周年之際,新華社刊文紀念《賽德克·巴萊》原型
    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照「七七」事變暨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新華社刊發文章,紀念了一位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對於觀看過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讀者而言,莫那魯道的名字並不讓人感到陌生。這部電影以1930年「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巴萊」在賽德克語中意為「真正的」,片名含義為「真正的賽德克人」。
  •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時間:2013.04.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7分
    本片講述:導讀: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內地上映首周票房只有300萬元人民幣,我們卻願意用三個大版面來描述它。這部電影,叫《賽德克·巴萊》,意思是「真正的人」。而這部電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史詩級《賽德克·巴萊》改編自霧社事件,同樣描述這個事件的還有電視劇《風中緋櫻》。在接觸到這部電影之前,我從不知道這個事,一個屬於臺灣島的抗爭。有人說:《賽德克·巴萊》太過於血腥和暴力,從開始的族群混戰到後面屠殺婦孺,都讓人感覺到不舒服。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 《賽德克·巴萊》藍光碟評 臺灣的英雄悲歌
    憑藉著《海角七號》在臺灣地區掀起狂潮的魏德聖,不僅是催熟了「超過世代」的崛起,還無形中促進了臺灣本土電影的復興,無疑是新世紀來臺灣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而他的耗資7億新臺幣的野心之作《賽德克·巴萊》則是一曲臺灣原住民英雄的悲歌。
  •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剛剛走下全國院線不足半月
  • 《賽德克·巴萊》:捍衛一種驕傲的信仰
    去年曾在臺灣引起轟動的影片《賽德克·巴萊》,昨天終於在大陸影院上映。跟分為上下集的臺灣版相比,片長兩個半小時的大陸版影片,節奏更快,戰爭戲更顯密集。雖然被列為抗日史詩大片,但此片顯然不是大陸常見的抗戰題材,片中賽德克人在反抗日本侵略的同時,也在捍衛部族的圖騰信仰。
  • 《賽德克·巴萊》殺青 創臺灣最貴分兩部上映
    魏德聖在拍片現場  臺灣導演魏德聖籌劃約12年,創下臺灣影史耗資最貴的電影《賽德克·巴萊》,9月5日終於殺青了,將分上、下兩集明年暑假檔期上映。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籌劃約12年,創下臺灣影史耗資最貴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歷經10個多月的拍攝,9月5日終於殺青了。過去幾個月,《賽德克·巴萊》由於資金的缺口太大,電影幾乎邊拍邊籌錢。外景佔絕大多數的《賽德克·巴萊》片,劇組拍攝時幾乎天天都要靠天吃飯,臺灣天氣又多變化,冬天有東北季風,春、夏天有梅雨與颱風,就算沒拍片整個劇組還是得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