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81周年之際,新華社刊文紀念《賽德克·巴萊》原型

2020-12-16 澎湃新聞

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照

「七七」事變暨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新華社刊發文章,紀念了一位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對於觀看過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讀者而言,莫那魯道的名字並不讓人感到陌生。這部電影以1930年「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巴萊」在賽德克語中意為「真正的」,片名含義為「真正的賽德克人」。

新華社7月6日的文章寫道,在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靜靜矗立著一尊高大魁梧的人物石雕,為的是紀念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50年,寶島各族同胞自發組織起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頑強鬥爭,起義烽火連綿不息,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烈,莫那魯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929年前後,日本殖民當局在霧社等地大肆掠奪森林和礦藏等資源,強迫少數民族同胞從事非人的勞動。由於不堪壓榨和凌辱,莫那魯道帶領霧社族人,聯合馬赫坡、波瓦侖、斯固等多個部落,於1930年10月27日,利用殖民當局搞「神社祭日」、舉辦運動會的時機發動起義。他們襲擊日本警察派出所13處,殺死日本人134名,傷26名,奪取槍枝180支、彈藥23000發,破壞電線和通信設施,引起巨大震動,史稱「霧社起義」。

起義爆發後,日本殖民當局出動軍警1400多人,動用飛機大炮,甚至使用化學毒氣殘酷鎮壓。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莫那魯道率起義同胞憑藉山林險隘頑強抵抗36天。最後一批起義者燒毀自己的家園後,在馬赫坡社後山巖窟集體自殺。莫那魯道英勇不屈,在山洞內飲彈自盡。據統計,起義者共有343人戰死,包括莫那魯道本人在內有296人自殺身亡。1934年莫那魯道的遺骸被發現後,日本殖民當局殘忍地將其曝曬,後運到當時的「臺北帝國大學」當作研究標本。

文章稱,霧社起義給日本殖民統治以沉重打擊,有力鼓舞了兩岸同胞的抗日鬥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力量通過組織集會、發表文告等方式,對起義進行了聲援。「七·七」事變後,懷著國恥家仇,不少臺灣同胞橫渡海峽,回到大陸投入全民族抗日的偉大鬥爭。

1973年,莫那魯道終於歸葬故鄉。如今,他長眠在霧社事件紀念公園中,除了雕像和墓碑,人們還為他和犧牲的臺灣少數民族同胞立起紀念碑和牌坊,「碧血英風」「抗日英雄」的字樣分外醒目。霧社起義雖已過去80多年,但臺灣同胞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抗擊外侮所寫下的英雄篇章永遠值得銘記。

2015年,莫那魯道的曾外孫莫那巴萬還來到哈爾濱,與聽眾分享了臺灣世居少數民族的不屈抗日歷史。

根據新華網當時的報導,莫那巴萬說,8歲那年秋季的一天讓他印象深刻,莫那魯道唯一倖存的女兒馬紅莫那在落日餘暉中牽著他的手往山上爬,「爬到一個平臺上面,然後跟我說『我們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在家鄉崇山峻岭深處有很多的巖窟,那是族人當年抗日時躲避的場所和基地。

莫那巴萬認為,歷史不容篡改和扭曲,教育的力量比想像的更大。增強族人對本族文化的認同是需要他們努力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立足生根。「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除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也要展望未來,闡述和發揚比較高的人性價值,追求和平。」

相關焦點

  • 《賽德克·巴萊》主角原型曾外孫大陸分享抗日歷史
    新華網哈爾濱8月10日電(記者許正)9日下午,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主角原型--臺灣著名的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曾外孫莫那巴萬第一次與哈爾濱聽眾分享了臺灣世居少數民族的不屈抗日歷史。  《賽德克·巴萊》講述了臺灣世居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事跡,許多觀眾都是通過這部電影加深了對這位英雄的認識。今年是莫那魯道領導的「霧社事件」發生85周年。  莫那巴萬此次是受「拙見」之邀在主題為「年輪1945-2015哈爾濱的故事」進行演講的。此前,莫言、李銀河等多位知名人士都曾在這一平臺上「發聲」。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請點擊輸入《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賽德克·巴萊》,第4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該片在今年威尼斯電影節華麗亮相時,伴隨著西方觀眾的嘖嘖驚嘆和掌聲。
  • 《賽德克·巴萊》藍光碟評 臺灣的英雄悲歌
    憑藉著《海角七號》在臺灣地區掀起狂潮的魏德聖,不僅是催熟了「超過世代」的崛起,還無形中促進了臺灣本土電影的復興,無疑是新世紀來臺灣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而他的耗資7億新臺幣的野心之作《賽德克·巴萊》則是一曲臺灣原住民英雄的悲歌。
  • 《賽德克·巴萊》遇冷誰之過?
    比如正受著排片委屈的《賽德克·巴萊》,以及18日的《我11》。《賽德克·巴萊》10日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稱讚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在南京萬達影城新街口店,一天6場的排片量,上座率不到五成。「4天票房一萬五,挺低的。」影院負責人張總說。在南京新街口國際影城,昨天該片只排四場,尚不如同期張栢芝主演的爛俗愛情片《影子愛人》。「沒辦法,沒人看!」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很難想像,文戲《海角七號》的導演如何一轉眼就拍出了《賽德克·巴萊》裡的開創型武戲前文所述的一切於本片而言只是鋪墊,在片中前1/4的時間內交代完畢。鏡頭一轉,青年莫那魯道嘯叫著被按倒在頭顱骨堆裡,賽德克人進入臣服於日本人的時代。上一鏡頭還是反抗得勝,這個鏡頭已是無奈屈服,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駭人的顱骨又是誰人所留?影片並沒有做出交代。為何會有這樣的跳躍感?
  • 臺灣少數民族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首映
    新華網臺北9月4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耗資新臺幣7億元的《賽德克·巴萊》結束在威尼斯影展的首映式後,於4日晚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前舉行盛大的首映會。《賽德克·巴萊》由吳宇森監製、曾執導過《海角七號》的臺灣青年導演魏德聖導演。講述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莫那魯道,率領部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發動霧社起義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獲贊震撼
    《賽德克·巴萊》籌劃長達12年,有兩萬人參與拍攝。影片講述了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該片在臺灣上映了4個半小時完整版,昨天的媒體看片會上放映的是2個多小時的剪輯版本。
  • 《賽德克·巴萊》票房破三億 魏德聖大喊還不夠
    《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勝、主演馬志翔主演馬志翔臺上耍大刀    最近臺灣掀起「賽德克·巴萊」風潮,大家都開始學起賽德語,29日 《賽德克·巴萊》在臺北西門町舉辦感謝見面會,魏德聖導演帶著身穿族服的馬志翔一同現身記者會
  • 《賽德克·巴萊》票房回升 魏德聖寫親筆信謝觀眾
    信報訊(記者唐雪薇)由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自5月10日在大陸上映後,首周僅獲得400萬左右的票房。但由於該片口碑強勁,上映的第二周,排片量、上座率和票房均出現反彈。《賽德克·巴萊》上映的首周,票房數字並不理想,僅有400多萬元。但很多影評人及明星在看過該片後,紛紛給出好評,並在微博上力挺。觀眾也對該片的評價頗高。在輿論一片叫好聲中,以萬達院線為首的部分院線也做出回應,宣布全力支持這部大片。其中,萬達院線全線對《賽德克·巴萊》增加排片,該片的上座率從第一周的不到10%,一路飆升到36%。附:魏德聖親筆信《看見彩虹了嗎?》
  • 《賽德克·巴萊》創國內特效製作紀錄
    近日,北京水晶石影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視效總監杜家駒、《賽德克·巴萊》特效項目經理王海波在京接受本報專訪。他們透露,總長5個小時的《賽德克·巴萊》包含特效鏡頭有1675個,特效製作鏡頭累計1小時44分鐘,「這104分鐘甚至超過了一部長片的長度,創造了國內特效製作的紀錄」。
  •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剛剛走下全國院線不足半月
  • 《賽德克·巴萊》上映 12年時間打造一部影片
    電影海報5月10日下午13:00,騰訊大豫網小編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影城觀看了,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籌備12年時間、耗資7億新臺幣打造、包攬金馬獎六大獎項的戰爭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這一版本也得到廣泛認可,高曉松在微博感慨,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抗日影片中,「《賽德克·巴萊》目前排第一。」
  • 拍《賽德克·巴萊》是一個什麼狀態?
    作為第二屆快報讀者電影節特邀嘉賓,他帶來了最新力作《賽德克·巴萊》的拍攝紀錄片以及最新出版的新書《賽德克·巴萊手記》。《賽德克·巴萊》這部被稱為臺灣史上最宏偉的史詩巨片,摘得了2011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獎,不久即將在大陸公映。本報特邀的主持人、影評人衛西諦說完開場白,大家一直往影廳入口處觀望,魏德聖卻從影廳另一個入口進來,出現在了衛西諦的身後,讓現場觀眾笑了起來。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當時的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原住民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襲擊日本駐軍和家屬。經過曠日持久的徵戰最後失敗。
  •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時間:2013.04.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成功是因為臺灣電影界的默契
    圖為《賽德克·巴萊》劇照。道澤群屯巴拉社頭目鐵木·瓦力斯(右)與日本巡警小島源治(左)一直保持友好關係,但公學校衝突事件發生後,小島強迫鐵木·瓦力斯出兵協助日方討伐莫那·魯道,後者掙扎之後同意了。臺灣電影界的默契東方早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檔以來電影票房不是太理想,這跟它在臺灣的表現反差很大,你怎麼看?陳儒修:我覺得不是很意外,這與兩岸關係和歷史問題沒有關係。《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的時候,正好遇到幾部好萊塢大片的夾擊,這就很難在票房上有所突破。就算在臺灣也是這樣。
  • 《賽德克·巴萊》檔期不變 將分上下集上映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臺灣中影公司董事長郭臺強昨日(2月2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拿出的這3.5億臺幣(約8千萬人民幣)和魏導合資另組新公司,運作電影後續營銷魏德聖導演也表示,有信心《賽德克·巴萊》上、下集可以如期在今年9月9日與9月30日上映。  臺灣首部史詩英雄巨片《賽德克·巴萊》歷經10個月拍攝,成本高達7億,期間還數度發生資金短缺的窘境。臺灣中影公司董事長郭臺強(郭臺銘之弟)昨日(2月2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拿出的這3.5億臺幣(約8千萬人民幣)的中影文創基金,和魏導合資另組新公司,運作電影後續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