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上映 12年時間打造一部影片

2020-12-19 大豫網

電影海報

5月10日下午13:00,騰訊大豫網小編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影城觀看了,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籌備12年時間、耗資7億新臺幣打造、包攬金馬獎六大獎項的戰爭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小編看了這部從4個半小時刪減到154分鐘的版本還是被打動,整部影片看完之後,讓人只有一個感覺就是「12年時間準備一部影片,真是值了」。

故事情人感人

影片講述臺灣少數民族抗擊日軍的故事,片中大量非職業演員的表現讓觀眾感動。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這一版本也得到廣泛認可,高曉松在微博感慨,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抗日影片中,「《賽德克·巴萊》目前排第一。」臺灣導演陳國富則表示:「有兩種電影我拍不出來,一種是馮小剛的喜劇片,還有一種就是像《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這是一部有靈魂的大片。」

影片體現一種信仰

《賽德克·巴萊》的拍攝接連創下臺灣影史的紀錄,也成為臺灣影史最大製作的大片之作。作為影片的監製,吳宇森曾給魏德聖許多建議,而對於細節上的苛求,則是導演在創作該片時,一直貫穿於靈魂的指導思想。

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影片中大量的戰爭場面戲:片中所有的賽德克人,都是光著腳丫子在林野之中奔跑殺戮,尤其是林莽之中的多場纏鬥,幾乎都是實打實的搏鬥。注意細節的人可以發現,像從巖石上跌倒,從山上翻下來,身上著火,都是用真人拍攝,沒有半點虛假,極少運用特效製作,大場面多人員的調度,這樣的誠意,縱觀近些年的華語戰爭大製作影片,絕對是水分最少的一部。

不僅是戰爭場面,影片中還有一些細節讓你過目不忘,比如賽德克人成為「賽德克·巴萊」這樣的戰士,要經過刺青洗禮,你可以看到整個刺青、流血、再擦拭的過程直觀,真實,且震撼人心。

正如媒體同行觀影后所說,內地版的《賽德克·巴萊》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但唯一無法否認的,是充溢全片的導演拍攝影片的誠意。這樣有誠意華人導演作品,近些年來並不多見,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也的確值得影迷花錢去支持一把。

相關焦點

  •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剛剛走下全國院線不足半月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賽德克·巴萊》藍光碟評 臺灣的英雄悲歌
    影片當時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國際版時口碑一般,但就筆者所看所感來說,其影片的品質顯然要比內地的那些同類題材影片要勝出不少,加上導演很真誠的試圖還原歷史、反思殖民文化(在《海角七號》中魏德聖同樣也在反思殖民文化,而不是單純的批評),使得影片在近期華語同題材影片裡無疑是數一數二的。
  •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記者 劉莎莎  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大銀幕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昨日在深圳UA影城舉行了媒體看片會。
  •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時間:2013.04.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 《賽德克·巴萊》獲贊震撼
    《賽德克·巴萊》籌劃長達12年,有兩萬人參與拍攝。影片講述了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該片在臺灣上映了4個半小時完整版,昨天的媒體看片會上放映的是2個多小時的剪輯版本。
  • 《賽德克·巴萊》:講了一段我們不了解的抗戰史
    周董爽快借錢籌拍《賽德克·巴萊》:講了一段我們不了解的抗戰史文/童蔚昨天,臺灣史詩戰爭片《賽德克·巴萊》在大陸各大影院上映,導演魏德聖掰著手指頭算票房,以期能還清劇組剩下的債務影片紅遍海峽兩岸,魏德聖一夜成名。無奈籌拍《賽德克·巴萊》的資金還是沒有著落,他不得不到處借錢,卻到處碰壁。好在還有一幫慷慨的明星朋友。周杰倫是最爽快借錢給他的,言承旭、徐若瑄、戴立忍等200多位圈內人也紛紛出資。最終,耗資7億新臺幣打造出來的影片大獲成功,位列臺灣影史票房之首,並包攬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等諸多大獎。
  • 電影頻道6月23日播出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
    電影頻道6月23日播出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
  •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圖)
    記者 劉莎莎  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大銀幕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昨日在深圳UA影城舉行了媒體看片會。這部由臺灣導演魏德聖歷時12年艱難籌拍的史詩大片曾於2011年9月入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2011年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賽德克·巴萊》,第4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該片在今年威尼斯電影節華麗亮相時,伴隨著西方觀眾的嘖嘖驚嘆和掌聲。
  • 《賽德克·巴萊》殺青 創臺灣最貴分兩部上映
    魏德聖在拍片現場  臺灣導演魏德聖籌劃約12年,創下臺灣影史耗資最貴的電影《賽德克·巴萊》,9月5日終於殺青了,將分上、下兩集明年暑假檔期上映。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籌劃約12年,創下臺灣影史耗資最貴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歷經10個多月的拍攝,9月5日終於殺青了。過去幾個月,《賽德克·巴萊》由於資金的缺口太大,電影幾乎邊拍邊籌錢。外景佔絕大多數的《賽德克·巴萊》片,劇組拍攝時幾乎天天都要靠天吃飯,臺灣天氣又多變化,冬天有東北季風,春、夏天有梅雨與颱風,就算沒拍片整個劇組還是得燒錢。
  • 臺灣少數民族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首映
    新華網臺北9月4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耗資新臺幣7億元的《賽德克·巴萊》結束在威尼斯影展的首映式後,於4日晚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前舉行盛大的首映會。《賽德克·巴萊》由吳宇森監製、曾執導過《海角七號》的臺灣青年導演魏德聖導演。講述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莫那魯道,率領部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發動霧社起義的故事。
  • 影視點評:《賽德克·巴萊》真正的野蠻,既醜陋又震撼
    魏德聖的這部《賽德克·巴萊》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早在12年前,魏德聖還是寂寂無名的時候,就一口氣花光畢生積蓄250萬元新臺幣(約70萬元人民幣)拍攝一段5分鐘長度的試看片,目的僅是用來募集資金,結果被臺灣影壇人士笑稱為「全世界最傻的人」。
  • 《賽德克·巴萊》,這才是真正的華語大片
    內地版刪減兩個小時,但感動還在,震撼也在  「大河電影口碑榜」的10名影迷昨天下午在奧斯卡大上海國際影城觀賞了臺灣戰爭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影片文戲動人,武戲「帶勁」,十分悲壯感人。有觀眾甚至稱之為華語版的《三百勇士》、《勇敢的心》。5月10日起這部影片在奧斯卡院線旗下各大影院正式上映。
  • 《賽德克·巴萊》大陸遇冷 影評人集體為其叫屈
    《賽德克·巴萊》劇照。    本報記者 周南焱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最佳影片獎的《賽德克·巴萊》上周四在大陸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褒獎的電影,連日來在影院卻遭到冷遇,排片場次少得可憐,首周四天票房僅400萬元。影院把絕大部分場次給了《超級戰艦》和《復仇者聯盟》等好萊塢大片,導致不少導演、影評人紛紛在微博上為《賽德克·巴萊》叫屈,呼籲影院為有誠意的華語片增加場次。
  • 《賽德克·巴萊》遇冷誰之過?
    比如正受著排片委屈的《賽德克·巴萊》,以及18日的《我11》。《賽德克·巴萊》10日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稱讚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在南京萬達影城新街口店,一天6場的排片量,上座率不到五成。「4天票房一萬五,挺低的。」影院負責人張總說。在南京新街口國際影城,昨天該片只排四場,尚不如同期張栢芝主演的爛俗愛情片《影子愛人》。「沒辦法,沒人看!」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作為一部涉及到如何面對歷史真實,民族情感,普世情懷,價值判斷等諸多問題的焦點影片,該片從創作理念到商業運作、各方評價,以及臺前幕後的種種是與非,都給人帶來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影片內地公映前夕,記者採訪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多位相關專家學者。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很難想像,文戲《海角七號》的導演如何一轉眼就拍出了《賽德克·巴萊》裡的開創型武戲前文所述的一切於本片而言只是鋪墊,在片中前1/4的時間內交代完畢。鏡頭一轉,青年莫那魯道嘯叫著被按倒在頭顱骨堆裡,賽德克人進入臣服於日本人的時代。上一鏡頭還是反抗得勝,這個鏡頭已是無奈屈服,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駭人的顱骨又是誰人所留?影片並沒有做出交代。為何會有這樣的跳躍感?
  • 《賽德克·巴萊》:展現了日據時代的可怕,告誡我們銘記歷史
    雖然《賽德克·巴萊》在島內的票房收入沒能達到贏利點,但是,魏德聖拍攝了前所未有的臺灣大片。要談論《賽德克·巴萊》,那開篇部分必然會是不同版本的考證。因為觀看的版本不同,那也會直接影響對電影本身的評價。《賽德克·巴萊》的第一個版本是威尼斯電影節放映的國際版(電影節版),片長150分鐘,映後反饋以惡評為主。尤其是內地記者和影評人,清一色的狂毆痛罵,此舉也引發了臺灣媒體的反擊。後來魏德聖解釋說,這個版本不是自己剪的,它是為了趕時間參賽,吳宇森公司那邊剪出來的。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