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
5月10日下午13:00,騰訊大豫網小編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影城觀看了,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籌備12年時間、耗資7億新臺幣打造、包攬金馬獎六大獎項的戰爭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小編看了這部從4個半小時刪減到154分鐘的版本還是被打動,整部影片看完之後,讓人只有一個感覺就是「12年時間準備一部影片,真是值了」。
故事情人感人
影片講述臺灣少數民族抗擊日軍的故事,片中大量非職業演員的表現讓觀眾感動。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這一版本也得到廣泛認可,高曉松在微博感慨,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抗日影片中,「《賽德克·巴萊》目前排第一。」臺灣導演陳國富則表示:「有兩種電影我拍不出來,一種是馮小剛的喜劇片,還有一種就是像《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這是一部有靈魂的大片。」
影片體現一種信仰
《賽德克·巴萊》的拍攝接連創下臺灣影史的紀錄,也成為臺灣影史最大製作的大片之作。作為影片的監製,吳宇森曾給魏德聖許多建議,而對於細節上的苛求,則是導演在創作該片時,一直貫穿於靈魂的指導思想。
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影片中大量的戰爭場面戲:片中所有的賽德克人,都是光著腳丫子在林野之中奔跑殺戮,尤其是林莽之中的多場纏鬥,幾乎都是實打實的搏鬥。注意細節的人可以發現,像從巖石上跌倒,從山上翻下來,身上著火,都是用真人拍攝,沒有半點虛假,極少運用特效製作,大場面多人員的調度,這樣的誠意,縱觀近些年的華語戰爭大製作影片,絕對是水分最少的一部。
不僅是戰爭場面,影片中還有一些細節讓你過目不忘,比如賽德克人成為「賽德克·巴萊」這樣的戰士,要經過刺青洗禮,你可以看到整個刺青、流血、再擦拭的過程直觀,真實,且震撼人心。
正如媒體同行觀影后所說,內地版的《賽德克·巴萊》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但唯一無法否認的,是充溢全片的導演拍攝影片的誠意。這樣有誠意華人導演作品,近些年來並不多見,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也的確值得影迷花錢去支持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