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詩的作者或許另有其人,不是杜牧,專家:有可能是許渾

2020-12-11 塵世曉書僮

杜牧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晚唐詩人,而且他的詩膾炙人口,尤其是他的《清明》一詩,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這首詩一直是持懷疑的態度,認為真正的作者另有其人。可能對於很多杜牧的粉絲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畢竟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現在一些專家堅持認為,這首詩的作者另有其的,真正的作者並非杜牧,而是同為晚唐詩人許渾。

晚唐詩壇也是人才濟濟,這一時期的杜牧和李商隱力壓群雄,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佼佼者,兩人也有著「小李杜」的美譽,意思是他們的才華可以直追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杜牧的詩也是清新脫俗,同時又很具有感染力,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不如意,還一度在揚州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每一首都感人肺腑。

許渾也是晚唐著名的詩人,不過要論名氣的話,自然是要輸於杜牧,不過他也有一首流傳度很廣的詩《鹹陽城東樓》,裡面的一句「山雨欲來風滿樓「,也是深入人心,所以他的作品也很獨特,風格與杜牧還是有幾分相似,大概是這個原因,使得一些專家認為杜牧的《清明》一詩,真正的作者是許渾。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從文風上來說,杜牧和許渾比較接近,另外他們的經歷也大致相同,杜牧顛沛流離,許渾又是很落魄,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從人生經歷來看,兩個人都有可能創作出這種情感細膩的作品;另外杜牧的詩集裡也沒有收錄《清明》,這就很尷尬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得的資料是宋朝文人刊刻杜牧詩集,這也是他最早的詩集,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杜牧的《清明》一詩,還的確是有很多的疑點。

許渾的詩集同樣在宋有刊刻,不過從中也不有發現這首《清明》,不過有一些專家只是在大膽猜測,如果說這首詩是許渾的作品,應當在他的詩集裡會收錄,畢竟這是一首傳世之作,不可能不收錄其中。所以現在我們也無從考證,這首詩的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誰?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們依舊把這首詩歸到杜牧名下。

南宋時期重新刊刻杜牧詩集時,依舊沒有收錄,直到明代才把這首詩收錄其中,其實一首好的作品,也是與人一樣要歷經坎坷。現在這首詩是杜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對於我們這些讀者來說,只要是好的作品就行,畢竟我們遠離那個時代,不可能考證出來,沒有任何的資料。

杜牧的這首《清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個人推測,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杜牧這首詩可能寫得太過於匆忙,只有草稿,還沒有真正經過潤筆,在他逝世後,人們沒有發現這首詩,直到幾年後才突然出現。二、或許這首詩真的存在疑問,作者有可能不是杜牧,而是另有其人。當然這些都只是個人猜測,現在的專家也是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

古代很多的詩歌其實都存在這個問題,這也可能是由於那個時代的印刷術不成熟導致的,一些作品時間太過於久遠了,再加上又沒有資料可以查閱,這也就使得人們會把一些作品弄混淆。杜牧的這首詩會出現這個情況,正是由於他早年間的詩集裡沒有收錄,才使得一些專家從文風上猜測是許渾的作品。

相關焦點

  • 膾炙人口的《清明》一詩,作者到底是誰?杜牧不會在意的
    因此,感情充沛的文人們寫下過無數感懷的詩詞歌賦,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問及它的作者,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牧。然而,杜牧真的是《清明》的作者嗎?不錯,課本之上,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唐詩詩集中都會白紙黑字地寫明杜牧。然而,在小珏看來,這個說法確實很懸。極有可能,杜牧並不是它的作者。
  • 膾炙人口的《清明》一詩,作者到底是誰?杜牧不會在意的
    清明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它的意義在於讓忙碌的世人停下腳步,追思先祖,增添家族的情感,架設了一座溝通陰陽的橋梁。因此,感情充沛的文人們寫下過無數感懷的詩詞歌賦,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也談《清明》的作者不是杜牧,其實它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杜牧,一時間引來詩評家的眾多非議。那麼,詩歌《清明》的作者究竟是誰呢?下面,我們來梳理探究一下這個話題,或許給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奇。01 作者為什麼不能是杜牧呢?據專家考證,《清明》這首詩最早出處見於南宋孝宗時期編撰的《錦繡萬花谷》,該書《後集》「村·杏花村」下錄有《清明》,小注「出唐詩」。
  • 《清明》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誰?莫非真的不是杜牧?
    雨還沒下,冷風迎面吹來,讓人不禁打了一個寒顫。晚風吹進亭臺樓閣,既涼爽又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涼意。同時,還有一種有大事將要發生的感覺。山雨欲來風滿樓,甚妙!多年前,讀到這首詩,就讓我印象深刻。如今再讀,依舊對詩人充滿了崇拜。
  •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者存疑 有專家指或非杜牧所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者存疑 有專家指或非杜牧所作 2016-03-31 14:21:17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寫清明的詩以上面這首杜牧的七絕最為讀者所熟知。它曾被選進《千家詩》,而這部詩選是舊時代四大啟蒙課本「三(《三字經》)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千(《千家詩》)」之一,讀過的人極多,即使是文盲和幼兒,因為常常聽人念誦,也會知道,甚至可以隨口背出,尤其是那前兩句。  不過這首《清明》很可能不是晚唐大詩人杜牧的作品。
  • 專家直播提出,「清明時節雨紛紛」非杜牧所作?網友大呼接受不了
    4月4日清明節,文史暢銷書作家章雪峰在直播時提出,「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作者可能不是杜牧。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些觀點的提出引發網友熱議。網友懵了,紛紛表示不敢相信,從小學的都是杜牧所作,實在是接受不了。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許渾千首詩為什麼又稱「許渾千首溼」?為何又說他與杜甫並列?
    許渾其人許渾,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會陌生,可能聽都沒聽過。但說起他的詩,你一定聽過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就像說起羅隱大家也覺得沒聽過,但也一定聽過那句「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樣。相比於只寫了一兩首詩就暴得大名的張若虛,兩人自是遠遠不及。就是只有一兩首詩流傳的崔護、張繼等人,也差得太遠。兩人若能相見,不知道會不會相視一笑,訴說彼此生錯了時代。畢竟生在盛唐,從某方面而言,就是生在了終點線上。許、羅二人,雖有些同病相憐,詩也都歸為晚唐,但不是同時代人。跟許渾同時代的,有兩個詩名赫赫的人物,一個叫李商隱,一個叫杜牧之。
  • 「清明時節雨紛紛」或許並非杜牧所寫,還可能成詩於宋代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熱議。杜牧去世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出現?「我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個聲音在學界討論了很多年。」
  • 許渾很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深刻,但無緣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其中特別是許渾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寫出了那個時代最真實的社會現狀;據說杜牧的《清明》其實是他的作品,不過現在也沒有資料可以證明,但是我們翻遍杜牧早期的詩作,的確是沒有看到這首詩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是杜牧寫的?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網友們熱議。早在2010年,民俗學者施愛東就撰文《清明時節雨紛紛 杜牧何曾欲斷魂》提出過。其文指出,據考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末年的《錦繡萬花谷後集》卷二十六,但是,當時這首詩的標題並不是《清明》,而是《杏花村》。更可疑的是,該書收錄的詩作,大多直書作者,而這首詩卻只注「出唐詩」,並沒有標明具體作者。
  • 「清明時節雨紛紛」真是杜牧寫的嗎?
    它曾被選進《千家詩》,而這部詩選是舊時代四大啟蒙課本「三(《三字經》)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千(《千家詩》)」之一,讀過的人極多,即使是文盲和幼兒,因為常常聽人念誦,也會知道,甚至可以隨口背出,尤其是那前兩句。不過這首《清明》很可能不是晚唐大詩人杜牧的作品。
  • 杜牧《清明》一詩中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原來它在這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佳作。然而,詩人筆下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呢?泛指說。持論者指出,杜牧作《清明》詩應當有感而發,描寫了晉中平原令人陶醉的景象,詩中「杏花村」,是指山西汾陽的杏花村,那裡歷來以盛產「甘泉佳釀」汾酒著稱。可是,根據學者繆鉞考證,杜牧生前沒有到過山西汾陽。這樣看來,山西汾陽杏花村雖然有美景和佳酒,卻並非詩人所指的「 杏花村」。
  • 杜牧《清明》詩的「詩眼」
    杜牧這首《清明》詩以抒情為主調,因事而見情,層次分明,畫面清新,易讀易記。但真正讀懂和正確理解本義的讀者並不普遍。詩中有兩個極為重要的關鍵詞往往被忽略:一是「行人」,二是「斷魂」。「斷魂」是體現全詩情感基調的關鍵。「魂」即靈魂、精神;「斷」即隔斷、分離;「斷魂」就是精神靈魂離開了人的身體,形容精神恍惚;「欲斷」則是接近「斷」的邊緣而尚未完全「斷離」。
  • 《清明》的懷才不遇作者~杜牧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描寫清明時節的千古佳作《清明》的作者~杜牧。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杜牧出身貴族,他的爺爺曾經做過宰相,但是杜牧出生時家道開始中落,還好家裡藏書豐富,使得杜牧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 許渾的這首送別詩也是千古名篇,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唐朝有一類詩人,他們的作品可能流傳的很廣,甚至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可是他們的名字卻又讓人覺得有些陌生;那晚唐時期的詩人許渾就是這麼樣一位詩人,可能有的朋友對他並不是很熟悉,那他也是晚唐時期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並且他的作品也是流傳的極廣,尤其是他的那首《鹹陽城西樓晚眺》,便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拆解」古典詩詞 《清明》作者恐怕非杜牧
    因其粉絲眾多,每有新作,往往廣為傳誦,佚詩極少。  杜牧去世之後,他的外甥裴延翰搜羅編輯了整二十卷《樊川文集》。北宋時,又有一些新粉絲做了拾遺補編的工作,匯為《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不過,有學者考證,由於粉絲們愛屋及烏,以致將別人的詩作也收到樊川名下了。可即便如此,杜牧這「三集」中,均未收錄「清明時節雨紛紛」。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是杜牧所寫?甚至可能不是「唐詩」?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網友們熱議。這些北宋文人編輯的杜牧文集中,由於編輯者甄別不嚴,混入了大量李白、王建等人的詩。但是,《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之中,也沒有這首《清明》。這首《清明》在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清明》不僅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其依據是什麼尚不清楚。也就是說,杜牧去世至少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剛剛冒出來。
  • 杜牧《清明》詩案及其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二)為什麼杜牧寫的《清明》尚屬一可議之疑案呢?正像《滿江紅·怒髮衝冠》大概率不是嶽飛寫的,《二十四詩品》更有可能不是司空圖寫的,百回小說《西遊記》也有人認為不是吳承恩寫的一樣。
  • 清明時節雨紛紛:讓我們聊一聊這首詩的作者——杜牧
    詩,雖然直到現代還屬於流行的文體,但因其創作難度和字數的局限,過了中唐後就不可避免地沒落了。唐代之後,以作詩聞名的詩人寥寥無幾,取而代之的是詞。這是文學發展的自然規律然而,在「將星隕落」的晚唐,卻有兩個人重新扛起詩歌大旗,一度再現盛唐時期的輝煌。這便是有小李杜之稱的——李商隱、杜牧。對於杜牧,大家不會陌生,只不過古代詩詞交替更迭,小時候背誦的古詩詞和詩詞人難免混淆。
  • 杜牧《清明》詩的「詩眼」-光明日報-光明網
    杜牧這首《清明》詩以抒情為主調,因事而見情,層次分明,畫面清新,易讀易記。但真正讀懂和正確理解本義的讀者並不普遍。詩中有兩個極為重要的關鍵詞往往被忽略:一是「行人」,二是「斷魂」。「斷魂」是體現全詩情感基調的關鍵。「魂」即靈魂、精神;「斷」即隔斷、分離;「斷魂」就是精神靈魂離開了人的身體,形容精神恍惚;「欲斷」則是接近「斷」的邊緣而尚未完全「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