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脈的延續傳承性
我們都從亞當一個人而來,從創世紀的家譜中我們看到人類的一代一代的延續,從誰生誰,再到誰生誰,一代一代延續下去。後來也看到亞伯拉罕到以撒到雅各的血脈連續性。血脈延續,代代相傳,以至於人類的歷史繼續向前進展。人類的血脈傳遞,使個體的人雖然死亡,但是人類的整體歷史卻在不間斷。
2家譜的延續性
由於血脈的延續性,記錄下來就是家譜,家譜是人類延續的書面記錄。血脈是客觀的事實,而家譜就是主觀的文字記錄。聖經記載了家譜,塞特後代的家譜,亞伯拉罕的家譜,耶穌的家譜。從亞當到挪亞到亞伯拉罕到大衛到耶穌,這一脈就是救贖主的家譜。這一條家譜大概是記錄的最長久的家譜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他的家譜,如果記錄下來,也都是很長的家譜。只是很多的家譜,因為各種各樣的很多現實的原因就斷了。
為了續上家譜,聖經中使用了過繼的制度或為哥哥生子立後,來延續哥哥在世上的名聲,是借著家譜的延續來保留名聲的。
3文化的延續傳承
各個民族,都有各自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有希臘文化的延續,有中國儒家文化的延續,有印度文化的延續。各個民族都不是橫空出世在文化空白的環境裡,都有文化的傳承。好的思想對的也會傳承,壞的假的也會傳承。每個地域也都有方言的傳承和習俗文化的傳承。而每個家庭裡,文化傳承的痕跡也很嚴重。父親的優缺點,你會發現在兒子的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各個地方的文化都比較擁護自己的文化,認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第一流的。中國人認為自己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是第一流的,而希臘人也認為希臘人的文化是第一流的。(此段與23個話題一致。)
4信仰的傳承
信仰是人對神的信心的表達。信仰跟人種的傳承,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在以色列這一脈有密切的關係。信仰的傳承是借著以色列的血脈延續而延續下去的。以色列的信仰連續性與以色列的血脈連續性,兩個連續性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以至於在以色列的民族自豪感急劇膨脹,認為自己民族是神的選民。因為自己的血統優先性,自然的就擁有信仰優先性。他們是亞伯蘭的後裔,就自認為是亞伯蘭之神的選民。這種血脈跟信仰的緊密聯繫,就在於神為信仰的緣故設立了割禮,作為神選民的外在標誌。以色列選民在群體上是神的選民,在個體的層面上,每個人也都自認為是神的選民。這是血脈跟信仰的統一性。
(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份子,也都屬於神的選民。如果他們個人犯了罪,也會引起集體的災難。如果集體有災難,勢必也會影響到每個個體。猶太人的個人與集體,緊密地凝結在一起。如同拴在一根繩子上的兩個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是猶太社會中,個人與集體的統一性。)
賽特的家譜是信仰傳承的家譜,其中有賽特、有以諾、有挪亞。而該隱一族,則顯示著世俗族譜的傳承。到了亞伯蘭的時候,亞伯蘭到以撒到雅各,到摩西,再到以色列家族,這是亞伯蘭信仰的傳承。
對於以色列的信仰的信仰傳承,神說,你們要教導摩西律法給你們的兒女和兒女的兒女。這種教導是借著祭祀制度、各個節期和祭司教導,還有先知的督責,還有君王的帶領,來進行的。
以色列信仰的傳承,是借著把外邦人撇除在外,與外邦人和外邦人的文化風俗隔離。以色列人不列在萬民中,是借著律法和祭祀的各樣禮儀來製作成的圍牆。如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隔離牆是鐵絲網。而古代以色列與外邦人的隔離是靠著摩西律法和祭祀禮儀來達到的。以色列信仰的傳承是在周圍列國的世俗文化環境中鶴立雞群、獨樹一幟的,無論是在內容上或者是外在形式上,都是如此。
5信仰在血脈上傳承的衰落
但是實際上,群體的被揀選與個體的被揀選之間有一種微妙的關係。這種集體與個人的不一體性,血脈跟信仰的不一體性,在新約的時候,完全凸顯出來了。自認為為是神百姓的猶太人,但是耶穌的時候,卻說他們是魔鬼的兒子。耶穌的這種論斷,也引起了猶太人激烈的反彈,一個是違背了猶太人的利益,否定了猶太人的優越身份,一個是違背了猶太人的思想體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猶太人是神的不可置疑的選民,而此時耶穌不只是提出了質疑,而且是給出了宣告和判斷結論:他們不是神的選民。而保羅在羅馬書也說,並不是亞伯蘭的後裔,都是神的兒女。保羅的這種石破天驚的話語,使當時的以色列人驚駭,或者會被認為是猶太教的異端或者叛教分子、胡言亂語的分子。約翰在啟示錄,也再次說到那些猶太人不是真猶太人。
在新約的時候,這種血統跟信仰的分離,集體跟個人的分離,成為重要的信仰上的觀念,這就破除了舊約的成見。實際上,舊約當中的分離性,也早已存在的事實中。出埃及的第一代人是斷代的信仰空白,而以色列家族的亞哈時代也是整體上的信仰空白,北國也是完全的信仰空白。而且神的先知屢次被殺,也是信仰斷層的表現。個人的斷層,是另一個層面。其中一個典型人物是亞幹,一個是亞拿尼亞。這都在在表明信仰的不連續,血統的不穩定性,血統不能自動帶來神的眷顧。
由於這種信仰跟血統的分離,給了外邦人成為神選民的機會。資源的重新配置,外邦人進入序列,而且是進入快車道的序列:「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6信仰的屬靈傳承新模式
血統不再成為信仰傳承的載體,但是耶和華信仰仍舊在傳承。舊約的耶和華信仰沒落,卻借著另一個軌道基督信仰,進入更廣闊的天地。教會仍舊在延續,從地理上來說,信仰不斷進入到每個族群。而在族群內部,也在進行縱向的傳承。借著家族的內部向下延續,更借著教會體系的向下傳承。信仰仍舊在歷史的因素中傳播傳承。
論到傳道人的傳承,保羅說,要教導那能教導別人的人。而保羅也說到一個重要的概念,屬靈的兒女。保羅說提莫太是自己的真兒子。約翰也說,論到屬靈兒女遵守真理,沒有比這個更令人喜悅的。這就成為屬靈兒女的傳承。而耶穌和使徒也提到一個概念,教會。天上的母親新耶路撒冷。這是天上的傳承,這是一種神所指示的屬靈傳承,這種兒女不是出於傳道人自己的意思,而是出於神的意思,是神所生的兒女,而傳道人只是助產士和助教。這就撇棄了人類的和歷史的因素,成為神眼中的一脈相承的真連貫。
屬靈的傳承是一種根本的傳承模式,無論是在新約或者是在舊約。屬靈的傳承雖然借著歷史的因素比如血脈家族傳承,但是屬靈的傳承才是最核心的要素。如果沒有重生,一切的機構組織血脈家庭,都成為沒有根基的房子,只是一種擺設,只是一種沒有靈魂的植物人。只有神能重生人,其餘的都是次要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沒有,但是神願意使用人間的蒙恩之道使人重生。重生在一個地上的教會組織裡,出生在一個基督徒人群中。「你們只有一位父,就是神;只有一位師尊,就是基督。」這就是每個信徒都是神獨自而生,每個信徒都從基督獨自受教,這就是教會的傳承性。單獨的從神傳承。每個人都是祭司,都是神單線聯繫的兒子。這種特殊的傳承,就斷開了一切人類的歷史文化和人類群體的捆鎖。就如雅各說的一樣,這是天的門,每個信徒都從天梯之上的神親自受教。「他們的天使常見天父的面。」
7 教會的歷史因素的延續性
在奠定了神單線傳承的基礎上,神所設立的蒙恩之道,神所設立的地上的教會環境成為信徒屬靈出生的環境和成長成熟的環境。在這個地上教會模式中,有教會的傳統的傳承,有按立牧師的傳承(根基為單獨的呼召),有教會管理制度的傳承,甚至有教堂的傳承。我們會懷舊這些被傳承下來的。
我們時刻謹記著單線傳承,免得越過界限。而教會的延續性只是代表合一,不代表是屬靈的起源。這是一種模式上的傳承,不是內容上的傳承。這種傳承或者也具有神聖性,如果他是很好的助教的話。如果阻礙了助教的功能,這種傳承,就失去了法律效力和神聖的字號。
教會建制和傳統是必要的,也是人群必要要形成的固定下來的外殼的東西。我們要慎重的是,要省察這些傳統,是有助於還是妨礙了屬靈信息的釋放和信徒的屬靈成長。意思就是說,教會的制度化,是有必要的,固定下來會有利於一些事情的進展,會沉澱一些好東西。教會的制度化或者過度的制度化,也是容易變得僵化和形式化,制度化會積累錯誤,因為人積累的肯定會有錯誤。要與時俱進的改革制度,好適應新的集體需要。人群在變化,怎麼樣才能更有效地做一個好的助產士和助教呢?要隨時的警惕警醒和思考。
思想是內容,信徒成長成熟是目的,澆灌栽種是教會的手段,而制度是外部的框架。因此如果把過多的期待給予制度化,也必然不會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人是成長變化發展的,只有神所帶領的群體,是積極渴慕的。關注人和關注事,總是容易顧此失彼,不容易很好的平衡。怎麼做二者之間的平衡和諧,就需要智慧了。怎麼做到,就是智慧了。
8總結
我們要麼活在血脈的家譜傳承中,以此為靈魂的根和歸處;要麼活在文化的傳承中,認祖歸宗;我們信徒要麼在教會的宗派傳承中誇口,以屬於某一個教會為榮。然而我們的根源不在這一切之內。我們的根源就是他,而「他的根源從亙古就有」,是太初就有的道。基督在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也在一切之間,他的名字是同在的神以馬內利。萬有從他而來,萬有靠他而立,萬有靠他聯絡,使他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