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別把積德做成了缺德!

2020-12-10 名門修譜mmxp
老譜新修

亂世藏金,盛世修譜。修譜的目的在於將家族的歷史、文化、經驗等予以總結,將優秀人物樹立成家族成員學習追尋的榜樣,將仁孝節義和等優良家風代代相傳,從而達到家庭和諧、家庭人才輩出的良性循環發展局面。民間流行這樣一句話,壓修族譜,樂捐祠堂。意思就是對修譜一事是強制性的,而建祠堂就憑個人意願,能出多少出多少。

印譜師

一般姓氏修譜時,會派人外出收集人丁資料,意為"釆丁",過去因為交通不便,釆丁工作需跋山涉水非常辛苦。而各姓氏都會成立一個譜局,請幾位文化底子厚,又對修譜熱心的長者擔任編修,將上幾輩續修的老譜資料與新收集的資料校對補允,將事記、生年、歿葬、配偶、所生子女等等一一完善,然後再交給印譜師印製成譜。

傳統家譜

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修工作也受到衝擊,但大多數國人對傳統文化還是繼承了老一輩的美德,但也難免有少部分人對家族修譜一事抱著可有可無心態,甚至還有牴觸情緒。而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因一切以經濟利益為重,各姓氏成立譜局時,總有極個別人因遇到家族人員異修,甚至對釆丁人員橫眉指責時難免產生情緒,於是便在編輯族譜時採取一刀切的極端方法,將不願修譜的人,從他分支下來的名代人的名字全部刪掉不上譜,而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若干年後,前人沒有修譜的人,他的後代中出了幾個對家族事業熱心的人,又想起了尋根問祖的事,於是多方打聽,千辛萬苦尋覓到祖籍地查看族譜,卻找不到自己祖上的名字,而過去歷次所修的譜又因年代久遠,要麼殘缺,要麼完全找不到了,最終只能掃興而歸!

家族修譜,本是一件功德,是為子孫積德行善的大事,請別因一時意氣或者以經費不足為由將積德事辦成了缺德之事!

網際網路家譜雲平臺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以名門修譜為代表的專業從事修譜服務與修譜技術研發的企業,相對於傳統修譜而言將修譜成本降低了80%以上,讓家族可以花更少的錢,花更短的時間,將家譜予以續修。

家譜,不是為前人修的,而是為後人所修,為子孫後代保留一片精神淨土是我輩無可推卸的責任,光宗耀祖是每個中華兒女骨子裡的最為樸素的追求,百丈之木,落葉歸根,修譜,就是讓自己名留家史的最好選擇!

原創作者:名門修譜三江分公司劉永莊

相關焦點

  • 人在做,天在看,做人,要有良心,萬萬不能缺德
    做人,別缺德,別做惡,做人要有原則,做事要有方法,人在做,天在看,風水輪流轉,行善雖無人知,積德自有天知,用良心做事,用真心做人。凡事留一線,日後好想見。做人別缺德,人不找你天找你。今生為人,就要無愧天地, 再窮,也別坑蒙拐騙,再富,也別昧著良心。再苦,也別逃避責任,再難,也別出賣朋友。與人相處,真誠寬容,不計較,不攀比。與人共事,謙和慎重,不囂張,不自傲。
  • 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千萬別缺德!
    做人做事,千萬別缺德!人可以缺錢,但不能缺德。道德是做人的標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缺德,人品要是沒有了,那麼就再也沒有人願意相信你了。人活一世,人品最重要,如果人品不過關,做缺德事,那麼只會受到別人的譴責和把自己的名聲搞壞。沒有了品德,誰還信任,沒有了良心,誰敢靠近。有人說:人在做,天在看,善惡忠奸天會斷。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普及,家譜還有必要修嗎?
    可即便如此,很多90後、00後的人還是不懂,為什麼我們要修譜?修譜的意義是什麼? 家譜樹 對於一個人來說,來一趟人世不容易,時間不長,最多也就一百多年。
  • 老人積德,福澤子孫.老人無德,一家災殃.
    以前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了」;「哪家子孫這麼出息,真是祖宗有德」。事實的確如此。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輩輩的先人,有沒有行善積德直接有關。《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名門修譜:失譜的族系該如何修譜?
    族譜 早期發布過一條《 》的文章,發出之後很多網友也紛紛給出了自己對修譜的認識。但修譜仍然可以進行,以前的失譜了,那麼從你知道的歷史就不要讓其再失譜了,要傳給後人知道能知的一段歷史。那就從你自己開始創建一套家譜,能往上追溯多遠就記錄多遠,不知道的也不需要去亂認祖宗,瞎編亂造。
  • 做人要積德行善,這兩件缺德事,千萬不要幹!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人生一世,做人是一個大學問,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以積德行善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人和事。 晚上沒事,來到家附近的寺廟找這裡的東林住持聊天,大師給我泡上一杯大紅袍,茶色清澈,味道香濃。
  • 蘇洵、歐陽修的修譜理論與實踐--之一
    修譜的主體已由豪門世家讓位於普通的官紳士大夫,修譜事務也由民間自撰,代替朝廷官修。修譜的目的不再是保護特權,而是轉移到收族敬宗、維繫家族傳統。北宋中期,統治大局進入一個轉折時期,政治上掀起改革的浪潮,思想領域廣泛出現扭轉「禮崩樂壞」的輿論,社會民眾中則悄然興起修譜之風,關注家譜編修,是北宋強化忠孝倫理建設一個組成部分。
  • 修譜文化 | 淺談修譜中特殊案例的處理方式
    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家族之前的最後一次修譜都在六七十年前,甚至更早。在歷經半個多世紀的中斷之後,老百姓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而現在的修譜工作人員往往是邊學邊做,有些甚至是方式、方法還沒有完全搞懂,家譜卻已經在族人的期盼催促中迫不及待地編印了出來。
  • (天南地北山東人)鄧友梅:不能寫缺德的作品(圖)
    在鄧友梅看來,文學作品也分三個境界:一是積德的,二是不積德也不缺德,三是底線,就是不能寫缺德的作品,而這些都取決於作家是不是個有德行的人。  「讀者的文學欣賞水平在逐漸提高,作家隊伍也在發展,政府不會再用行政命令來幹預文學事業,所以更要提倡正確的文學理念。」
  • 學佛人別再錯誤的放生了,當心積德不成,反造孽!
    放生時很多佛教徒,經常回去做的一件事,可很多人,由於錯誤的放生,反而把本該積德的事,做成造孽的事,這種情況,絕不是個例。放生一詞,可以分開做解釋,放與生,是兩個概念,放生要放還要讓被放的,更好的生存下去才行,做一件事,一定要有始有終,不能顧頭不顧尾,如果一味的去放生,不注重方法,那不是在積德,而是在造孽。
  • 「修譜說」一本完整的族譜一定需要這七個方面,你知道嗎?
    一、序言序言主要介紹家族源流、修譜意義、修譜過程和修譜人名。在《青山彭氏錫寬支譜》中序言是這樣寫的:如上圖所示,最開始介紹祖先彭祖「錢鏗」他的生平事跡,然後說出修譜的目的是:約定家訓「持正秉公、勤勞節約、讀書健身、行善積德」緊接著敘述此次修譜的人員:「由景字輩組織、出資、編撰和印刷。
  • 修行人說:當代人最缺少的東西,缺德並非只是罵人的話
    所以缺德並非只是罵人的話,它的本質就是提醒你不要墮落了,趕快修德。其實每個人都缺德,一個人只要能夠反省自己缺德,好好思考這句話的內涵,就可以明白。所以別人罵你缺德,你會生氣。你有仔細想過嗎,自己為什麼會生氣,說明你的潛意識裡認為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 名門修譜:修譜開銷,應不應該有具體數字或者標準?
    雖然修譜能夠延續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但是往往有些問題,卻讓很多想要修譜的人感到很好奇。例如:修譜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和多少錢?的確每個家族的人口可能有多有少,但是對於人丁數量的範圍是不是也應該有個具體的數字或標準呢?
  • 程耀華修譜寶典 --修譜人的基本準則要求
    尊重各支各系的老譜原根傳承歷史記載,是者從之,遺者補之,訛者更之,疑者存之,不知者缺之的修譜原則;對採用擇錄的歷史記載資料應予以說明或註明資料來源,尊重前人和別人的修譜研究成果,採用前人和別人的修譜研究成果資料應該註明資料來源,不能把前人和別人的修譜研究成果變為自己之作。以研究人口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傳承習俗及地方史等多方面突破創新的追求。
  • 名門修譜:都知道傳統修譜步驟繁瑣,到底繁瑣到什麼程度?
    傳統修譜難參與過傳統修譜的人都知道,傳統修譜的步驟繁瑣。但是到底繁瑣到什麼程度呢?為什麼這麼繁瑣還會有人一直修呢?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來聊聊那些麻煩的修譜步驟。如果一個家族決定要修譜,首先第一步就是開譜堂,確定修譜這個事情。因為修譜是一個家族的「大事件」,如果想要啟動不是一家兩家說了算的。所謂開譜堂,說白了就是要邀請家族中幾個說話有分量的人一起商量修譜的啟動及相關事宜。有家族中的大佬站臺,往往修譜的啟動就會快很多。
  • 修譜十問
    答:修譜源於商周,興於魏晉南北朝,盛於唐宋,衰於金元,蘇于于明,復興鼎盛於清,普及於民國,停滯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明清兩朝為了纂修《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要求省、府、縣均得修志,倡導各宗族修譜。可以說,宗譜是方志的基礎,方志是國史的基礎。5.問:宗譜包含哪些內容?
  • 「修譜說」反對修譜的原因竟有這麼多!我們還應該修譜嗎?
    除了這種淺層認知引起的反對修譜,族譜編修過程太過複雜也是人們越來越不願意修譜的原因。我們知道族譜所承載的上承下傳的作用,但有沒有不那麼繁雜的修譜方式呢?真的有,那就是網際網路電子族譜。網際網路電子族譜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家譜文化與偉大的網際網路文明交匯的結果。
  • 名門修譜:如何修譜才算是專業?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傳統修譜工藝傳統的「修家譜」,作為一項中國民居傳統工藝,怎樣修譜才算是真正的專業?這或許是很多人心中一個比較大的疑問。其實編修一部家譜是項較大的文化工程,不僅需要一定的經費作基礎,還需要堅強的領導和精心組織,發動眾多族人同心協力方能完成。在以前,因為很多地方風俗不一樣,或者說各地的修譜師文化水平也層次不齊,各姓氏的家族文化歷史底蘊不同,所以修出來的家譜,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 積德之人必有福報
    積德行善,福報自來。接濟窮人能積德,拒色也能積德,積多大的德就有多大的福報。林家老太太發自內心做善事,真誠善待仙人三年,積下了大德,後世兒孫福報無窮,做官的人數層出不窮,歷史上留下「無林不開榜」的美名;陳醫生堅決拒色積德,就這一件事,其兒子本來不予錄取,但是天賜福報,以不同尋常的方式科考中舉。小的時候,遇到很多走街串巷算卦的,那時候有個疑惑:他會算命,為何不給自己做算算命運前程呢?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時代和傳統時代修譜對比,區別有點大!
    一個家族如不修譜,不要說家族的姓氏起源,過後幾代人甚至連誰是老?誰是小?都會一無所知。所以不管是站在家族文化的傳承的角度,還是站在讓自己多年之後還能夠被後人提起的角度,修譜是必須得修,而且還應特別仔細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