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世藏金,盛世修譜。修譜的目的在於將家族的歷史、文化、經驗等予以總結,將優秀人物樹立成家族成員學習追尋的榜樣,將仁孝節義和等優良家風代代相傳,從而達到家庭和諧、家庭人才輩出的良性循環發展局面。民間流行這樣一句話,壓修族譜,樂捐祠堂。意思就是對修譜一事是強制性的,而建祠堂就憑個人意願,能出多少出多少。

一般姓氏修譜時,會派人外出收集人丁資料,意為"釆丁",過去因為交通不便,釆丁工作需跋山涉水非常辛苦。而各姓氏都會成立一個譜局,請幾位文化底子厚,又對修譜熱心的長者擔任編修,將上幾輩續修的老譜資料與新收集的資料校對補允,將事記、生年、歿葬、配偶、所生子女等等一一完善,然後再交給印譜師印製成譜。

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修工作也受到衝擊,但大多數國人對傳統文化還是繼承了老一輩的美德,但也難免有少部分人對家族修譜一事抱著可有可無心態,甚至還有牴觸情緒。而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因一切以經濟利益為重,各姓氏成立譜局時,總有極個別人因遇到家族人員異修,甚至對釆丁人員橫眉指責時難免產生情緒,於是便在編輯族譜時採取一刀切的極端方法,將不願修譜的人,從他分支下來的名代人的名字全部刪掉不上譜,而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若干年後,前人沒有修譜的人,他的後代中出了幾個對家族事業熱心的人,又想起了尋根問祖的事,於是多方打聽,千辛萬苦尋覓到祖籍地查看族譜,卻找不到自己祖上的名字,而過去歷次所修的譜又因年代久遠,要麼殘缺,要麼完全找不到了,最終只能掃興而歸!
家族修譜,本是一件功德,是為子孫積德行善的大事,請別因一時意氣或者以經費不足為由將積德事辦成了缺德之事!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以名門修譜為代表的專業從事修譜服務與修譜技術研發的企業,相對於傳統修譜而言將修譜成本降低了80%以上,讓家族可以花更少的錢,花更短的時間,將家譜予以續修。
家譜,不是為前人修的,而是為後人所修,為子孫後代保留一片精神淨土是我輩無可推卸的責任,光宗耀祖是每個中華兒女骨子裡的最為樸素的追求,百丈之木,落葉歸根,修譜,就是讓自己名留家史的最好選擇!
原創作者:名門修譜三江分公司劉永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