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華貴的清代宮廷掐絲琺瑯珍品

2020-12-17 藝古君

銅鎏金掐絲琺瑯甪端 清乾隆、甪端體態豐滿,四肢粗壯有力,昂首向上,雙目炯炯。前胸以粉紅色花紋裝飾,掛有纓和鈴鐺,身體用深淺不一的藍色鱗片和深紅色火焰紋裝飾,鬃毛以斑斕條紋表現。

御製銅鎏金掐絲琺瑯彩鶴

銅鎏金掐絲琺瑯翼獸 清乾隆、造型生動有趣,頭轉向一邊,張大嘴巴,露出鮮紅的舌頭。頭上兩角彩色條形紋飾,特別的是背上有雙翼。全身由紅、藍、黃、白等色琺瑯裝飾,以極細掐絲勾邊表現毛髮之感覺。

銅鎏金掐絲琺瑯勾蓮紋爐 清、三足為男孩造型,鎏金。爐身飾勾蓮紋,上下邊鎏金乳釘紋飾,木質雕花爐蓋,蓋鈕鑲嵌碧玉。

御製銅鎏金掐絲琺琅彩公雞 清乾隆、雄雞昂首闊步,立於六邊形基座上,高高豎起的雞冠和頭部的羽毛以紅色琺瑯繪製,收攏著的翅膀和翹起的尾巴以藍、綠、白和黑色琺瑯表現,腳和嘴分別做鍍金處理。

御製銅鎏金掐絲琺瑯百獸盤龍馬蹄尊

相關焦點

  •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掐絲琺瑯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有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極重線條和設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掐絲琺瑯的繁麗生動、輝煌燦爛,對國人尤其士大夫階層,造成了審美上的衝擊與反動。
  • 賞宮廷藝術珍品 觸清代歷史斷面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王珺)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集中展示了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其中既有威嚴莊重、典雅靜穆的禮儀用器
  • 皇室權貴——清代掐絲琺瑯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廠」——造辦處,下設幾十個作坊,琺瑯作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揚州、廣州、九江、北京等地也製作具有地方風格的掐絲琺瑯。康熙朝掐絲琺瑯基本有三種風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風格的大器,如故宮博物院藏龍紋大盤、仿漢壺等,這部分器物過去一直定為明晚期,但在造型、釉色上已是清代康熙風格;其二是康熙時期的掐絲琺瑯料顏色更純、更鮮豔,雖然還是用的明代的一些剩料,但是純度上更有提高。比如這時期掐絲琺瑯器上一種藍色,就是康熙朝特有的顏色。
  • 掐絲琺瑯——瑰麗色彩中的皇家之象,精品藏品可送保利拍賣
    當時貴族巨賈亦視為風雅珍品,競相求之。掐絲琺瑯最早於元朝自西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這種工藝帶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蟠曲虯結、極重線條和設色的裝飾性特點。掐絲琺瑯器以金屬細絲焊接在胎體上造出各式圖框,再將琺瑯釉填滿空隙,放入攝氏680至720度的隔焰窯急速燒成,這低溫快火可黏牢琺瑯釉,又不至於熔解銅線輪廓。過程重複多次,直至金屬絲坑填平。
  • 東方藝術中的絕品——烏金釉掐絲琺瑯(組圖)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它有著青銅器的氣勢、絲綢織錦的色彩和瓷器一般明亮潤澤的質感。
  • 清代掐絲琺瑯現在市場收藏價值價格是多少
    四個時期的藝術特徵各不相同,特別是宣德鼎盛時期的琺瑯器掐絲構圖嚴謹,釉色純正,格調典雅;景泰年間琺瑯器大量生產,又由於此時期用藍色最為出色,故稱「景泰藍」,掐絲細潤、釉色淡雅;嘉靖時期掐絲粗放,多為吉祥圖案,釉色對比強烈;萬曆時期,掐絲粗細不勻,圖案繁縟。   清代琺瑯器在繼承明代的傳統上,結合西洋畫琺瑯製作工藝,並有所創新。
  • 裝飾畫界的貴族——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工藝畫還記得很多年前,當小編第一次看到琺瑯彩工藝畫的時候,突然一種尊貴絢麗的美映入眼前,當時小編就被這驚豔的美深深地震撼住了其工藝流程大致為:以天然長石、石英為主要原材料,加入純鹼和硼砂等助熔劑使之熔化,然後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氧化銅、氧化鐵和氧化錳等著色劑,經煅燒後得到玻璃狀的物質,被稱為「琺瑯釉」。將「琺瑯釉」塗施在金屬(金、銀、銅)、玻璃或瓷器等表面,經燒制後即可形成晶瑩華貴的金屬胎琺瑯、玻璃胎琺瑯或瓷胎琺瑯。
  • 東方藝術中的絕品——烏金釉掐絲琺瑯
    在數百年之前的紫禁城中,有一種泛著幽藍光芒的器物,百年來它一直都是皇帝獨享的特殊器物,這便是紫禁城皇家寶庫中曾經最為神秘的珍品——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它有著青銅器的氣勢、絲綢織錦的色彩和瓷器一般明亮潤澤的質感。雖然它是一種源自阿拉伯的工藝,但自元代傳入我國後,很快便被賦予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 傳統丨清代掐絲琺瑯(景泰藍)色彩研究
    目前學界認同的署有雍正款的藏品只有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掐絲琺瑯鳳耳豆」一件(圖1.2)。該鳳耳豆通體施以穩重而寧靜的大綠釉色,契合雍正皇帝青睞簡約素雅的色彩嗜好心理。雖然雍正年間存世的景泰藍遺物不多,但文獻記載卻相當詳盡,為後世洞悉雍正,乃至清代景泰藍色彩的發展歷程提供了寶貴史料。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六年「五月初五日……其仿景泰藍琺瑯瓶花不好,欽此。」
  •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賞瓶 — 掐絲琺瑯市場價值
    掐絲琺瑯掐絲琺瑯,中國傳統工藝品,屬於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瑯等。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掐絲琺瑯,其製作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 清宮遺韻傳古今——富麗堂皇的清代掐絲琺瑯賞析
    網絡配圖掐絲琺瑯即通常所說的嵌琺瑯,它是在金屬胎體上用細而薄的金屬絲或金屬片掐成各種小花紋,並將其焊著在圖案輪廓上,再於花紋內外充填各種顏色的琺瑯原料,經過燒制、打磨、鍍金而成,器物外表既有琺瑯燒出的斑斕色彩,又有金屬鍍金的華麗光輝
  • 這是全球唯一件掐絲琺瑯雙陸棋盤|「文物背後的歷史煙雲」系列之六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正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的《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158件展出的文物都來自故宮收藏,「皇家」「御用」「金玉琅琅」……可謂充滿亮點。但是有這麼一件文物,其實很容易被觀眾錯過。它就是掐絲琺瑯獅戲球紋雙陸棋盤。
  • 馬繼東:被贗品毀掉的掐絲琺瑯市場
    在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上,掐絲琺瑯器已經沉寂兩年了——這項發端於元明,並深受清代宮廷鍾愛的藝術門類,是在金胎或銅胎上用金屬絲掐出圖案輪廓再依次填上各色進口珍貴琺瑯礦料的產品,製作工藝極為複雜,其珍貴性也可見一斑。
  • 清 精鑄銅胎景泰藍掐絲琺瑯舍利塔
    【規格】高58cm 寬30.5cm 重18.5公斤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詳述】 銅胎,質地厚實,局部鎏金,金水厚重,手工鏨刻,通體施天藍色、黃色琺瑯釉為地,滿工掐絲作纏枝花卉、六拏具紋飾,填各色琺瑯釉。本座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上方是覆缽,塔剎聳於塔身之上,十三層相輪高聳入雲,頂端為寶蓋,寶蓋上為日、月寶珠。
  • 銅胎景泰藍掐絲琺瑯駿馬擺件
    琺瑯器是位高權重的象徵,在中國清代作為尊貴的宮廷用品,是宮殿上的重要陳設器,在古代宮殿餐飲慶典之中唯獨皇帝才能御用的器具。清代康熙年間,中西方貿易禁止被解除後,歐洲的畫琺瑯器(洋瓷)傳人中國,並以貢品、禮品等形式進大清宮廷。
  • 寶相清涼 · 飲冰待秋——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
    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 清代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為銅胎掐絲琺瑯制。清乾隆朝宮廷儲物實用器。冰箱口大底小呈鬥狀,上下口均為正方形,上口加蓋,蓋為兩塊組成,可拆分。摺疊蓋,蓋面有兩個鏤空團壽字紋孔,可散發冷氣。蓋面及邊緣為藍地纏枝花卉紋。器身兩圈銅鎏金箍,兩邊四銅提環,以如意雲頭為型。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膽瓶_晟德文化經久耐用
    而原本在清代宮廷中地位不輸瓷胎琺瑯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其整體價格水平卻一直低迷,拍賣成交價能過幾百萬元已屬難得,大量作品停留在十幾萬或幾十萬元的水平,你甚至能在春秋季大拍中,淘到幾萬元的精美作品。過去在宮廷中,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成本要遠遠高於瓷胎琺瑯器,因此產量也相對稀少。文人階層雖在富貴上敵不過皇家,但卻反而用樸素清雅的藝術觀,強調自身精神追求的絕俗超然。
  • 香港佳士得將推出私人珍藏御製掐絲琺瑯器專場
    香港佳士得將推出私人珍藏御製掐絲琺瑯器專場香港佳士得將於 5 月 29 日呈獻「至尊華貴— 歐洲私人珍藏御製掐絲琺瑯器」專場拍賣,作為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春季拍賣亮點之一。此系列珍藏共包括 26 件規模不一、樣式各異的珍品,總估價逾4,100萬港元 / 530萬美元。中國掐絲琺瑯的製作,尤以 18 世紀為盛,而此次拍賣的歐洲私人珍藏掐絲琺瑯器,正是該時期的巔峰之作。藏品中涵蓋了數量可觀的陳設重器,如燻爐、瓶、尊及魚缸等,蘊含了歷史和藝術價值,亦是現代大型家居的完美點綴。珍品中較精細的器物,泰半為文房精品和雅玩,對於追求細節和做工者,實為不容錯過之精選。
  • 傳統丨明代掐絲琺瑯(景泰藍)色彩研究
    例如,清代乾隆時期成書的《南窯筆記》即有了「法藍、法翠二色,舊帷成窯有翡翠最佳 」之言,可見當時「法藍」已是特定陶釉的色彩名稱。明代早期的掐絲琺瑯沿襲元代以藍地色為主的遺風,其中淺藍或帶點綠味的濃鬱的天藍地色應用最為普遍(圖3右),而華貴的寶藍色地的掐絲琺瑯也是較為常見。其他與之形成對比的釉色,如雞血石紅色、黃色(嬌黃、絳黃)、綠色(墨綠、菜玉綠、草綠)、硨磲白等作為輔助色或點綴色。
  • 銅胎掐絲琺瑯當稱國之重器
    明清兩朝歷經百載,文化至今讓世人敬仰,其中誕生了富麗堂皇的景泰藍工藝文化,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   「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