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銅胎掐絲琺瑯當稱國之重器
銅胎掐絲琺瑯
銅胎掐絲琺瑯
悠悠歲月,浩瀚的歷史長河披著神秘的面紗誘惑著世人去揭開,華夏文明似璀璨的明星在歷史長河中閃耀,回望古,就如陳年的釀酒令人如痴如醉。我們不僅佩服華夏文明的締造者,也感恩傳承者讓我們還能看到並驚嘆。明清兩朝歷經百載,文化至今讓世人敬仰,其中誕生了富麗堂皇的景泰藍工藝文化,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
「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本身帶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蟠曲虯結、極重線條和設色的裝飾性特點。但是到了明代,工藝臻至成熟,不僅制胎巧奪天工,器型豐富多樣,釉色更是變幻萬端,在早期的寶石藍、菜玉綠、雞血紅、車渠白之上,又新添了葡萄紫、翠藍和玫瑰色,觀之愈加純淨透亮,泛出晶瑩可愛的寶石光澤。清代掐絲琺瑯技藝較之前朝已有長足的進步,其一大特點是體量宏偉,器型已從小巧物什,擴大到了日用家具,如今到故宮走一圈,幾乎各個殿廳裡都放著大而醒目的景泰藍擺件。
銅胎掐絲琺瑯從古至今,市場價格極高,一方面因為銅胎掐絲琺瑯價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時期的掐絲琺瑯器,胎體厚重,全由純銅製成,極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絲琺瑯與生俱來的鐘鼎富貴之氣,與文人階層的隱逸風度形成極大反照,因此被歷代帝王當作獨一無二的皇權與財富的象徵,乾隆時期更是亦此來彰顯帝王與臣子的不同。
在拍賣市場上景泰藍更是常客。2009嘉德秋拍中,一件高35釐米的銅胎掐絲琺瑯壁瓶以8960000元成交;2008年一對清乾隆御製銅胎掐絲琺瑯胡人像以652.8萬歐元的在法國巴黎成交,這一價格成為迄今所知中國銅胎琺瑯器拍賣的最高價格,刷新了一件清康熙御製銅胎畫琺瑯彩黃地牡丹雉雞圖蓋盒在2005年5月香港蘇富比春拍以2972萬港幣創造的原紀錄;2011年,紐約蘇富比秋拍中一對清康熙御製的銅胎掐絲琺瑯童子,估價430萬至480萬美元,更是以512.74萬美元易主。由此看出,銅胎掐絲琺瑯未來升值空間極大,無數藏家會青睞。
日前,筆者獲悉廣州隆盛國際服務有限公司展出了一對乾隆款銅胎掐絲琺瑯龍紋如意耳瓶。據藏家透露,此藏品為家傳之物,年代久遠,為景泰藍工藝中的精品。
此對掐絲琺瑯器造型別具一格,器物造型古撲,器型規整,色彩對比強烈。掐絲線條纖細,外觀晶瑩潤澤,鮮豔奪目,繁富的紋樣、清麗莊重的色彩,給人以圓潤堅實之感、琺瑯釉色豐富明快,做工精細,細膩工整、金碧輝煌、繁花似錦的藝術感受,具乾隆時期掐絲工藝之特點。一雙如意耳金碧輝煌,龍紋線條精緻,纏枝紋色彩鮮明,瓶底部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體,精美非常,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