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2020-12-17 人民網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掐絲琺瑯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有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極重線條和設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掐絲琺瑯的繁麗生動、輝煌燦爛,對國人尤其士大夫階層,造成了審美上的衝擊與反動。譬如像曹昭這樣的文人,就斷然認為琺瑯器失之俗豔,「但可婦人閨閣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雖然未能迎合士大夫文人淡雅高潔的趣味,掐絲琺瑯卻深得元、明、清幾朝統治者的喜愛。由於盛行於明景泰年間,且早期以亮藍為主調,又名景泰藍。

  掐絲琺瑯技術最早可追溯至元代,但元代工藝還很粗陋,胎型笨重,掐絲欠均勻,色彩也比較單調。到了明中期,工藝臻至成熟,不僅制胎巧奪天工,器型豐富多樣,釉色更是變幻萬端,在早期的寶石藍、菜玉綠、雞血紅、車渠白之上,又新添了葡萄紫、翠藍和玫瑰色,觀之愈加純淨透亮。

  明晚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掐絲琺瑯工藝一度陷入低谷。直至康熙年間,掐絲琺瑯器才重新開始燒造,到雍正和乾隆年間迎來了第二個高潮。

  清代掐絲琺瑯技藝較之前朝已有長足進步,其一大特點是體量宏偉,器型已從盤、碗、盒、燻、爐、鼎、樽、壺等小巧物什,擴大到了日用家具,如桌椅、床榻、箱櫃、屏風、鼎式大香爐等等。如今到故宮走一圈,幾乎各個殿廳裡都放著大而醒目的景泰藍擺件。另一特點是將掐絲琺瑯與鏨胎琺瑯、畫琺瑯、寶石鑲嵌、漆雕、木雕等其他工藝相結合。乾隆曾下旨製造掐絲琺瑯佛塔六座,這一組高兩米有餘的「銅胎藍綠地掐絲琺瑯宮殿亭式佛塔」,工藝繁複,紋飾曼妙,充滿恢宏莊嚴的皇家氣象。

  掐絲琺瑯被歷代帝王當作獨一無二的皇權與財富的象徵。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宮裡吃年夜飯的時候,唯有皇上用的是景泰藍餐具,陪宴的親王貴胄用的都是瓷或銀質餐具,乾隆皇帝以琺瑯器來彰顯帝王與臣子的不同。

  近年來,掐絲琺瑯器屢屢在重要拍賣會上現身。2010年秋拍,一對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以1.295億港元落槌,創下了掐絲琺瑯器的世界拍賣紀錄。2013年保利秋拍的「法國皮埃爾·梅西耶珍藏清代掐絲琺瑯器專場」,則將19世紀歐洲的琺瑯熱帶回中國。此外,仍有北京琺瑯廠為代表的企業致力於研究與傳承掐絲琺瑯工藝,賦予「國之重器」新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作者:黃茜)

相關焦點

  • 皇室權貴——清代掐絲琺瑯
    此外,揚州、廣州、九江、北京等地也製作具有地方風格的掐絲琺瑯。掐絲琺瑯大佛塔,清乾隆造辦處琺瑯作製造,通高231cm,底徑94cm。清宮舊藏。乾隆朝是掐絲琺瑯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據檔案記載,造辦處製作了數量可觀的琺瑯器,包括宮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陳設品和文房清供等。
  • 乾隆時期掐絲琺瑯代表作,庭園閣圖鏡,宮廷中保留極少,彌足珍貴
    庭園閣圖鏡】清乾隆 直徑9.5釐米鏡背作掐絲填琺瑯庭園殿閣圖景。此鏡作畫、掐絲極其工致,是為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工藝的代表作品。此種琺瑯銅鏡在宮廷中保留極少,故彌足珍貴。【掐絲琺瑯山水圖掛屏】清乾隆 金廷標為乾隆時期宮廷畫家,擅畫人物花卉。該屏依其畫稿精製而成,將不同花卉圖案集於一屏,具有吉祥喜慶之意。
  • 什麼是好的掐絲琺瑯?
    搜狐網友提問:新年想挑一款掐絲琺瑯表送給長輩,請教一下專家,什麼是好的掐絲琺瑯?  《時尚時間》雜誌主編潘箭:好的掐絲琺瑯必須滿足5個條件:1.出自名家之手。2.主題生動自然、有美感。3.掐絲工藝細膩柔軟。4.色彩過渡富有層次。
  • 絢麗華貴的清代宮廷掐絲琺瑯珍品
    銅鎏金掐絲琺瑯甪端 清乾隆、甪端體態豐滿,四肢粗壯有力,昂首向上,雙目炯炯。前胸以粉紅色花紋裝飾,掛有纓和鈴鐺,身體用深淺不一的藍色鱗片和深紅色火焰紋裝飾,鬃毛以斑斕條紋表現。御製銅鎏金掐絲琺瑯彩鶴銅鎏金掐絲琺瑯翼獸 清乾隆、造型生動有趣,頭轉向一邊,張大嘴巴,露出鮮紅的舌頭。頭上兩角彩色條形紋飾,特別的是背上有雙翼。全身由紅、藍、黃、白等色琺瑯裝飾,以極細掐絲勾邊表現毛髮之感覺。銅鎏金掐絲琺瑯勾蓮紋爐 清、三足為男孩造型,鎏金。爐身飾勾蓮紋,上下邊鎏金乳釘紋飾,木質雕花爐蓋,蓋鈕鑲嵌碧玉。
  • 馬繼東:被贗品毀掉的掐絲琺瑯市場
    在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上,掐絲琺瑯器已經沉寂兩年了——這項發端於元明,並深受清代宮廷鍾愛的藝術門類,是在金胎或銅胎上用金屬絲掐出圖案輪廓再依次填上各色進口珍貴琺瑯礦料的產品,製作工藝極為複雜,其珍貴性也可見一斑。
  • 清 精鑄銅胎景泰藍掐絲琺瑯舍利塔
    【規格】高58cm 寬30.5cm 重18.5公斤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詳述】 銅胎,質地厚實,局部鎏金,金水厚重,手工鏨刻,通體施天藍色、黃色琺瑯釉為地,滿工掐絲作纏枝花卉、六拏具紋飾,填各色琺瑯釉。本座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上方是覆缽,塔剎聳於塔身之上,十三層相輪高聳入雲,頂端為寶蓋,寶蓋上為日、月寶珠。
  • 銅胎景泰藍掐絲琺瑯駿馬擺件
    琺瑯器是位高權重的象徵,在中國清代作為尊貴的宮廷用品,是宮殿上的重要陳設器,在古代宮殿餐飲慶典之中唯獨皇帝才能御用的器具。清代康熙年間,中西方貿易禁止被解除後,歐洲的畫琺瑯器(洋瓷)傳人中國,並以貢品、禮品等形式進大清宮廷。
  • 裝飾畫界的貴族——掐絲琺瑯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掐絲琺瑯(fà láng)應用於日常的家居裝飾已成為現代人們追求的一種時尚。掐絲琺瑯工藝畫憑藉其豐富的工藝材質,加之與生俱來的溫潤豔麗之美、寶石般的光澤,極大地彰顯了高貴典雅的貴族氣質。
  • 傳承力量 | 掐絲琺瑯之美,雍容華貴,為時間留色
    我國現存最早的掐絲琺瑯器,是考古挖掘出的唐代吐蕃時期的金胎掐絲琺瑯牌飾。由此可見,琺瑯工藝的發展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元代掐絲琺瑯纏枝蓮象耳爐到了元代,琺瑯工藝的發展更趨成熟。明早期至景泰年間,即1450年到1456年,掐絲琺瑯工藝發展到了歷史的一個頂峰。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膽瓶_晟德文化經久耐用
    而原本在清代宮廷中地位不輸瓷胎琺瑯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其整體價格水平卻一直低迷,拍賣成交價能過幾百萬元已屬難得,大量作品停留在十幾萬或幾十萬元的水平,你甚至能在春秋季大拍中,淘到幾萬元的精美作品。過去在宮廷中,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成本要遠遠高於瓷胎琺瑯器,因此產量也相對稀少。文人階層雖在富貴上敵不過皇家,但卻反而用樸素清雅的藝術觀,強調自身精神追求的絕俗超然。
  • 畫琺瑯與掐絲琺瑯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工藝是由外國傳入的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琺瑯的老物件,琺瑯包括掐絲琺瑯和畫琺瑯,一般凡是在金屬胎上施釉就稱為「琺瑯」工藝,其製品被稱為「琺瑯藝術品」或稱「琺瑯器」。畫琺瑯又分金屬胎與瓷胎,以金屬銅做器骨(胎),用五顏六色的瓷粉(琺瑯釉)經燒制而成;瓷胎是將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掐絲琺瑯是在金、銅、瓷胎(現在也會在玻璃大理石木質等物品上做掐絲琺瑯藝術)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再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 什麼是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步驟圖 掐絲琺瑯以明代宣德、景泰為代表,因此,也被民間稱為「景泰藍」,但規範叫法為「銅胎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元代時從阿拉伯半島陸路傳入,當時稱之為「大食窯」器,我國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窯」的製作技藝,並與我國本土的傳統工藝相結合,製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掐絲琺瑯景泰藍。明代景泰藍受到皇帝青睞,它用薄而窄的銅絲掐作成多種圖案,粘在銅胎上,填上各色琺瑯料,經過烘燒、磨光等工序成器。因當時釉料多呈藍色,故俗稱「景泰藍」。
  •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賞瓶 — 掐絲琺瑯市場價值
    掐絲琺瑯掐絲琺瑯,中國傳統工藝品,屬於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瑯等。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掐絲琺瑯,其製作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 什麼是掐絲琺瑯
    「琺瑯彩繪的工藝正瀕臨消失,現在世界上頂級的琺瑯彩繪大師用手指頭都能數出來,而完成一塊琺瑯表至少需要400小時,所以每年產量極少。」——鐘錶鑑賞和拍賣專家、安帝古倫創始人Osvaldo Patrizzi。掐絲琺瑯以明代宣德、景泰為代表,因此,也被民間稱為「景泰藍」,但規範叫法為「銅胎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
  • 東方藝術中的絕品——烏金釉掐絲琺瑯(組圖)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它有著青銅器的氣勢、絲綢織錦的色彩和瓷器一般明亮潤澤的質感。
  • 清代掐絲琺瑯現在市場收藏價值價格是多少
    起線琺瑯還包括鏨胎起線和稍後出現的錘 起線兩種,掐絲琺瑯和鏨胎起線琺 大約在13世紀中葉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畫琺瑯,俗稱「洋瓷」,大約17世紀初傳入中國。這兩種不同特點的琺瑯製品傳入中國後,其技術也隨之為中國工匠所接受。並很快製作出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工藝品。由於金屬胎琺瑯器製造工藝複雜,釉料配製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所以這種珍貴的琺瑯製品開始很長時期主要在宮廷中中製作,供皇帝及皇室享用。
  • 畫琺瑯與掐絲琺瑯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工藝是由外國傳入的!!
    2020/10/25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琺瑯的老物件,琺瑯包括掐絲琺瑯和畫琺瑯
  • 乾隆銅胎掐絲琺瑯龍鈕香薰爐
    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琺瑯器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瑯,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制,並於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後世稱其為「景泰藍」。此後,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瑯器的代稱。另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瑯工藝,它在清康熙年間始傳入中國。
  • 掐絲琺瑯:指尖「掐出」的非遺
    圖為李海明給琺瑯古箏的箏尾上色。    李海明來自甘肅蘭州,從事掐絲琺瑯畫製作已35年。據他介紹,掐絲琺瑯畫是一種傳統手工藝,是利用氧化鋁和天然彩砂在木板、塑板或金屬板上作的畫。「掐絲琺瑯畫脫胎於古老的景泰藍工藝,是將宮廷御用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繪畫。」他說,景泰藍工藝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乾隆銅胎掐絲琺瑯獅鈕龍耳香薰爐鑑賞
    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掐絲琺瑯器在明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其後工藝水平均明顯下降。清代的景泰藍工藝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豔,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乾隆皇帝(1736~1795)對於琺瑯器有著全面的愛好,命令養心殿造辦處琺瑯作生產了種類繁多、難以計數的景泰藍器,不僅宮廷琺瑯作承造御用品,京都、廣州和揚州等地均生產用於進貢的琺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