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經燒制、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豔奪目。
琺瑯器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瑯,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制,並於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後世稱其為「景泰藍」。此後,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瑯器的代稱。另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瑯工藝,它在清康熙年間始傳入中國。
此類金屬胎琺瑯器製造工藝複雜,釉料配製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所以這種珍貴的琺瑯製品開始很長時期主要在宮廷中製作,僅供皇帝及皇室享用。也有少量琺瑯作為貴重禮物由皇帝恩賜給王公大臣,民間則很少流傳。銅胎掐絲琺瑯彩一直以來在收藏界價格很高,它的美無與倫比,早已被收藏家們認知。乾隆時期銅胎掐絲琺瑯彩代表了當代中國景泰藍發展的最高水平,從此件三足香薰整體呈現色澤、紋飾、精雕等方面來看,製作技藝已相當成熟,深受國內外景泰藍愛好者、收藏者的喜愛。
此藏品為乾隆銅胎掐絲琺瑯龍鈕香薰爐。爐體呈球形,上鏤有幾排三角形氣孔,頂部塑一龜鈕,爐底和承盤各置熊足三個,盡顯端巧玲瓏。當時還有仿製前漢博山式香燻、爐蓋似山巒疊嶂,周有雲氣仙人依附,燃香後,煙氣從爐蓋的孔洞中緩緩縹緲,如入佛國境,頓覺飄飄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