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銅胎掐絲琺瑯龍鈕香薰爐

2020-12-07 文苑商城

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經燒制、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豔奪目。

琺瑯器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瑯,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制,並於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後世稱其為「景泰藍」。此後,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瑯器的代稱。另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瑯工藝,它在清康熙年間始傳入中國。

此類金屬胎琺瑯器製造工藝複雜,釉料配製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所以這種珍貴的琺瑯製品開始很長時期主要在宮廷中製作,僅供皇帝及皇室享用。也有少量琺瑯作為貴重禮物由皇帝恩賜給王公大臣,民間則很少流傳。銅胎掐絲琺瑯彩一直以來在收藏界價格很高,它的美無與倫比,早已被收藏家們認知。乾隆時期銅胎掐絲琺瑯彩代表了當代中國景泰藍發展的最高水平,從此件三足香薰整體呈現色澤、紋飾、精雕等方面來看,製作技藝已相當成熟,深受國內外景泰藍愛好者、收藏者的喜愛。

此藏品為乾隆銅胎掐絲琺瑯龍鈕香薰爐。爐體呈球形,上鏤有幾排三角形氣孔,頂部塑一龜鈕,爐底和承盤各置熊足三個,盡顯端巧玲瓏。當時還有仿製前漢博山式香燻、爐蓋似山巒疊嶂,周有雲氣仙人依附,燃香後,煙氣從爐蓋的孔洞中緩緩縹緲,如入佛國境,頓覺飄飄欲仙。

相關焦點

  •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賞瓶 — 掐絲琺瑯市場價值
    掐絲琺瑯掐絲琺瑯,中國傳統工藝品,屬於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瑯等。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掐絲琺瑯,其製作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 皇家之器:銅胎掐絲琺瑯標準器
    銅胎掐絲琺瑯,是在金屬胎上,用細而薄的金屬絲,焊著在圖案輪廓上,再在其內外充填各種不同顏色的琺瑯藥料,經燒制、打磨、鍍金而成,呈現出寶石鑲嵌的效果,其基本色為藍色。清康熙景泰藍纏枝蓮紋衝耳爐掐絲技術起源於國外波斯國家(今伊朗),成熟於五、六世紀,以後由波斯傳到阿拉伯、東羅馬帝國等地,在元代從西方傳入我國,從故宮元代展品看,元代掐絲琺瑯工藝在我國就已經很成熟,故宮前些年也曾經有較長期展覽元代銅胎掐絲琺瑯。到了明代,掐絲琺瑯工藝更趨成熟,金絲和鎏金金光燦燦,填料色澤純真。
  • 銅胎掐絲琺瑯當稱國之重器
    明清兩朝歷經百載,文化至今讓世人敬仰,其中誕生了富麗堂皇的景泰藍工藝文化,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   「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小知識
    銅胎掐絲琺瑯「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直至康熙年間,掐絲琺瑯器才重新開始燒造,到雍正和乾隆年間迎來了第二個高潮。
  • 乾隆銅胎掐絲琺瑯獅鈕龍耳香薰爐鑑賞
    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掐絲琺瑯器在明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其後工藝水平均明顯下降。清代的景泰藍工藝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豔,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乾隆皇帝(1736~1795)對於琺瑯器有著全面的愛好,命令養心殿造辦處琺瑯作生產了種類繁多、難以計數的景泰藍器,不僅宮廷琺瑯作承造御用品,京都、廣州和揚州等地均生產用於進貢的琺瑯器。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膽瓶_晟德文化經久耐用
    雍正年間的琺瑯工藝的突出成就是自行研製成功了新的琺瑯色釉20餘種,極大豐富了琺瑯色釉種類,為乾隆時期的金屬琺瑯工藝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原本在清代宮廷中地位不輸瓷胎琺瑯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其整體價格水平卻一直低迷,拍賣成交價能過幾百萬元已屬難得,大量作品停留在十幾萬或幾十萬元的水平,你甚至能在春秋季大拍中,淘到幾萬元的精美作品。過去在宮廷中,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成本要遠遠高於瓷胎琺瑯器,因此產量也相對稀少。文人階層雖在富貴上敵不過皇家,但卻反而用樸素清雅的藝術觀,強調自身精神追求的絕俗超然。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彩收藏界的潛力股
    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京內廷琺瑯作的工匠分別在兩地試燒畫琺瑯,經過大約10年的時間,成功地燒制出了我國的金屬胎畫琺瑯器。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龍鳳三象足洗 成交價:220萬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是北京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
  • 銅胎掐絲琺瑯器,被嚴重低估的收藏「寶藏」
    提起「銅胎掐絲琺瑯」,「景泰藍」這個名字更為普羅大眾所熟知。而景泰藍一度成為「俗」的代表。殊不知「銅胎掐絲琺瑯」是收藏界被嚴重低估的「寶藏」。尤其在乾隆時期,重要的宮廷銅胎掐絲琺瑯器,往往是在皇帝親自授意下製作的。當時大多以《西清古鑑》等古代青銅器圖譜為藍本,來設計當朝琺瑯器的器型、紋飾。且這一時期,對於掐絲琺瑯製作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製作出鎏金精美,琺瑯釉色明亮,質量極高的掐絲琺瑯器。
  • 精品推薦—銅胎掐絲琺瑯龍鳳擺件
    琺瑯就是將經過粉碎研磨的琺瑯釉料,塗施於經過金屬加工工藝製作後的金屬製品的表面,經乾燥、燒成等製作步驟後,所得到的複合性工藝品。琺瑯工藝的製作分類很多,一般根據製作方法和胎地種類將其分類.藏品介紹中文名稱:銅胎掐絲琺瑯龍鳳擺件英文名稱:Copper tire enamel enamel with dragon
  • 銅胎掐絲琺瑯將軍罐(一對)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使用的琺瑯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歷史上對於中國掐絲琺瑯工藝的源起時間並無明確記載,但是多數中外學者、美術史家都主張掐絲琺瑯工藝是在元代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的。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經燒制、磨平鍍金而成。
  • 銅胎掐絲琺瑯彩雙耳瓶一對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中國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上面,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經過再次燒制、磨平鍍金而成的工藝精品。以其燒制而成的器具釉色均勻,外觀晶瑩潤澤、色澤豔麗、紋飾精美著稱於世。
  •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掐絲琺瑯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有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極重線條和設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掐絲琺瑯的繁麗生動、輝煌燦爛,對國人尤其士大夫階層,造成了審美上的衝擊與反動。
  • 銅胎鎏金掐絲琺瑯彩馬
    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
  • 國玄:「晚清時期」出口別國銅胎琺瑯開光花卉瓶
    如今琺瑯製品收藏市場上,古物已被視為神話,而並非古物的琺瑯工藝,做工精良同樣價值連城,能在拍賣會上拍出高價。所以,對於琺瑯器的收藏,人們往往更重視其工藝價值,這種工藝也開始隨著人們的需求,不斷延伸擴展。「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 景泰藍為什麼又叫掐絲琺瑯呢
    銅胎掐絲琺瑯「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直至康熙年間,掐絲琺瑯器才重新開始燒造,到雍正和乾隆年間迎來了第二個高潮。
  • 掐絲琺瑯佛塔,合白銀高達68萬餘兩,乾隆時期琺瑯工藝成就輝煌
    通體施天藍色琺瑯釉為地,蓋平頂飾纏枝蓮花紋,雲頭式開光內繪畫琺瑯山水景致,中心有桃形鈕。腹部飾坐龍及雙鳳穿花紋,兩側各有一雲頭式開光,內嵌畫琺瑯粉彩山水雅景。底鍍金,雙方框內鏨陰文「乾隆年製」楷書款。9釐米盞連接託盤,蓋圓鈕,鈕座及口邊銅鍍金鏨花。盤折邊,中心凸起盞槽。通體施天藍色琺瑯釉為地,蓋、益、盤均做四開光,內用胭脂色繪西洋風景畫,開光外飾彩色纏枝蓮花紋。盤折邊及足牆飾藍色紋,外壁鍍金花纏枝蓮紋。盞、盤底均蟹陰文「乾隆年製」楷書款識。
  • 北京景星麟鳳2020年秋季暨2021年迎新藝術品拍賣會-銅胎掐絲琺瑯鼎式爐賞析!
    3、故宮舊藏明中期掐絲琺瑯三獅戲球紋鼎式爐 。4、臺北故宮舊藏明景泰 掐絲琺瑯捧盒。5、 明中期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香爐故宮舊藏。6、香港蘇富比2018春拍明永樂至宣德掐絲琺瑯纏枝蓮八吉祥藏草瓶高25.5cm成交價:HKD 21,720,000。
  • 掐絲琺瑯將是未來有待挖掘的潛力股
    數據顯示,從2005年開始,香港市場承續紐約、倫敦市場的琺瑯器拍賣熱潮,精品成交價邁上了千萬元大關,不論是掐絲琺瑯器,還是畫琺瑯器,價格都向上飆升。當年蘇富比春拍時,直徑10.1釐米的「『康熙御製』款銅胎畫琺瑯彩黃地牡丹雉雞圖蓋盒」以1972萬港元的價格成為了全球最貴的畫琺瑯拍品,掐絲琺瑯方面,佳士得秋拍一件乾隆時民族氣息濃鬱的蓮花紋酥油茶蓋罐以1076萬港元拍出。
  • 早期著名拍賣釋出的銅胎琺瑯藝術品——蘇富比1997紐約秋拍雜項篇
    蘇富比1997年紐約秋拍圖錄清 十八世紀 銅胎掐絲琺瑯福山壽海紋八方葵口折沿盆清 康熙 銅胎掐絲琺瑯蓮託八寶紋貫耳長頸瓶清 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饕餮紋雙龍耳蓋罐清 十八世紀
  • 什麼是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步驟圖 掐絲琺瑯以明代宣德、景泰為代表,因此,也被民間稱為「景泰藍」,但規範叫法為「銅胎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元代時從阿拉伯半島陸路傳入,當時稱之為「大食窯」器,我國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窯」的製作技藝,並與我國本土的傳統工藝相結合,製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掐絲琺瑯景泰藍。明代景泰藍受到皇帝青睞,它用薄而窄的銅絲掐作成多種圖案,粘在銅胎上,填上各色琺瑯料,經過烘燒、磨光等工序成器。因當時釉料多呈藍色,故俗稱「景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