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學者認為: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確在山西汾陽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網

4月3日,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唐史學會、汾酒集團聯合舉辦的「紀念杜牧創作《清明》詩1193周年暨2018年春季汾酒文化論壇」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廠隆重舉行。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杜學文、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山西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李中元,全國人大代表、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並講話,山西省社科院與汾酒集團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出席本次論壇的還有社科院副院長宋建平、山西省社科聯副主席王志超、汾酒廠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等汾酒高層領導,來自全國各地六個省市八所高校、社科院的教授、專家學者以及新聞記者共1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李秋喜董事長在致歡迎辭時,向與會學者專家表達了由衷的謝意和熱烈的歡迎。他表示,《清明》詩因汾酒而興,名詩與名酒是密不可分的。白居易曾有詩云「並汾舊路滿光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諸多大文豪都曾遊並汾並寫過詩。汾就是汾州,也就是現在的汾陽,他們來汾陽的重要原因就是這裡的杏花村有好酒。汾酒因《清明》詩而名,此詩讓汾酒家喻戶曉,締造了汾酒的一次重要輝煌。為了銘記杜牧《清明》詩給汾酒帶來的偉大貢獻,汾酒集團將杜牧正式列為「汾酒十賢」之一,塑像立碑,永久紀念。

來自全國各地的唐史專家、詩詞專家、文化學者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從氣候、地理、歷史、詩歌、酒文化等多角度論述了杜牧與汾陽的密切關係,以及杜牧在山西杏花村所寫的《清明》詩帶來的深遠影響。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發言時說,根據有關文獻記載,杜牧早年至少曾兩次遊歷汾州,而且在這裡寫了《清明》詩。從詩的意境來看,杜牧的情緒並不高,很有可能是想起了曾在此地做官的曾祖父,觸景生情「欲斷魂」。再從汾陽生產名酒的歷史看,杏花村遺址考古發現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時期就有先民在此進行原始釀酒器,其標誌性酒器具就是杏花村遺址發掘的小口尖底甕。考古發掘進一步證實這裡早在商代就已經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在北朝時期更已經生產了上層皇室貴族飲用的「汾清」酒,並且成為宮廷貢酒,近代以來又多次獲得殊榮,特別是獲得了1915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最高獎——甲等大獎章,更是讓汾酒一舉馳名世界。汾陽杏花村汾酒不僅生產歷史長,而且連續不斷,又是國際名酒,得到盛唐時代偉大詩人杜牧創作的《清明》詩之垂青與讚美是自然無疑的。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安介生發言時說,山西在唐代政治地理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與影響,并州地區在唐代實際上是與上京長安、東都洛陽共同構成了唐朝政治地理的樞紐地帶。唐代晉中地區的發展,與當時的水環境,改善及水利建設有著密切的關聯。太原三城依水為城,與水相依。而汾州在當地官員及百姓的努力建設下,同樣溝渠縱橫,水域生態良好。就地域環境的細節而言,唐詩中所提到的「汾陽花」、「杏葉鞍」以及汾州詩人薛能所作「杏花詩」,特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牧的《請明》詩,更能為汾酒以及杏花村早期歷史提供確鑿無疑、很有價值的史實依據。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薛平栓發言時說,唐代文人大量的吟酒詩,不僅生動形像地反映了他們對於各種酒的消費情況,也極大地豐富了唐代的酒文化;文人吟誦美酒,對於唐代酒的生產與消費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杜牧早年遊歷山西時,在汾州寫下的《清明》詩,則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學者呂世宏發言時說,唐敬宗寶曆元年,杜牧二十三歲,朝中唐敬宗貪玩成性,東部地區河北三鎮割據,上黨劉悟也懷有二心,面對國家內憂外患,杜牧心急如焚。一方面寫了《阿房宮賦》希望勸諫唐敬宗,另一方面寫了《上澤潞劉司徒書》準備勸說劉悟統一河北三鎮。公元825年杜牧壯遊山西,仲春二月從長安出發東行洛陽,去潞州,勸說劉司徒不成功,北上遊太原府,南下並汾古道,寫下了《并州道中》《邊上聞笳三首》等詩歌,途徑汾州寫下了《清明》一詩。我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探討,不論是從自然氣候、歷史區位、還是詩人杜牧創作清明詩時間等史證看,杜牧《清明》詩所指之處就是山西汾陽杏花村,且有大量翔實的依據可查。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發言時說,汾酒是我國釀酒業中獨佔鰲頭的古老品牌,早在北朝時期就已經享譽中華,至今仍然保持著國家級名酒的身份。歷代文人們對汾酒的偏愛以及對汾酒的頌揚,使得汾酒披上了其它名酒所沒有的光彩外衣。唐朝時期的汾酒名之曰「乾和酒」。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列出唐朝名酒17品,其中就提到「河東之乾和」。河東,泛指山西,具體釀造地點在汾陽。除了杜牧以《清明》詩讚美詩人汾酒的前身乾和酒外,其他大詩人也紛紛贊之,如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卷37《偶作寄朗之》就發出了「鬥醲乾釀酒」的吟唱。張籍則寫出「釀酒愛乾和」 (詩見《全唐詩》卷384)的詩句。現存敦煌文書中有唐人王敷所著《茶酒論》,其中亦將「劑酒乾和」列為一代名醞。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王永平發言時說,1、否定杜牧是《清明》詩作者的做法是站不住腳的。陳寅恪考證《清明》詩時認為,它所描寫的氣候物象應當是中國北方的景色。2、1980年以前,杜牧詩實指汾陽杏花村沒有任何爭議,1982年以後由於經濟利益作用,進而對其地望展開考證,並形成了激烈的爭論。至於詩中所言的「杏花村」到底是虛指還是實指,我認為是實指,是指山西汾陽。3、汾陽杏花村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御酒「汾清」酒,唐宋時期的「幹和」汾酒,以及著名的「羊羔酒」都是杏花村汾酒的前身,吸引了杜牧在內的無數文人墨客。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博導石雲濤發言時說,太原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長安至太原的驛道,途經汾河谷地,見證了唐代詩歌的興盛發展。裴度、令狐楚、嚴綬等往來於此的高官、名士極多,張籍、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曾為此賦詩。晚唐詩人杜牧早年曾有北上遊邊的經歷,他當時尚未入仕,走「太原—長安驛道」返長安時,路經汾酒的生產地汾陽,並在這裡向牧童打聽何處有酒家。他的《清明》詩當寫於此次行役途中,反映的心情與《并州道中》《遊邊》《邊上聞笳三首》《邊上晚秋》相同,都是年輕人為謀求前程奔波道途的落魄心情的寫照。

蘭州財經大學敦煌文化研究所教授高啟安發言時說,世人皆知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清明》詩盛讚的山西杏花村「汾酒」為山西名酒,世之佳釀,歷史悠久。其實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廣為傳播的一味佳釀——「羊羔酒」,就是宋代的汾酒,出產在今汾陽。其流行並馳名,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大有關係,因宋太祖早年曾在山西一帶遊歷,喜歡飲用山西酒,登基後命令將山西一帶釀酒方作為宮廷法酒,「羊羔酒」因此而成為宋代宮廷法酒之一。直到清代,雍正皇帝仍然密旨年羹堯進貢「羊羔酒」。

綿山研究專家、文化學者杜國華發言時說,寒食清明節源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70年的歷史。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當過西河郡太守——西河郡便是後來的汾州,是綿山的父母官。唐朝初年民間在寒食清明節掃墓並郊遊的習俗已經蔚成風氣,並引起朝廷的注意。杜牧年輕時,來並汾古道壯遊,寫下了千古絕唱《清明》詩,並促成唐朝的寒食清明節假日增加到七天,這樣官員們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

上海大學中文學院教授、中國武則天學會副會長趙劍敏發言時說,通過對杜牧詩文、資料的研究可知,對并州(太原府)地理、人物、軍事等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濃厚的情結,而汾陽則是并州重要之縣。我認為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指的應是汾陽的杏花村,并州汾陽的牧童同樣確曾遙指杏花村。

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山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高春平做了總結髮言,他認為:唐朝是中國白酒文化高度發達興盛時期,也是汾酒第二次走向國際市場的巔峰時期,李白、白居易、王勃、杜牧的詩篇在日本、高麗等國達到了「童子解吟」、「胡兒能唱」、朝野喜聞樂見的普及程度。晚唐大詩人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唱,更讓杏花村汾酒再度揚名中外,成為千古傳頌的贊酒名句。

相關焦點

  • 《清明》詩是否由杜牧所寫?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
    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山西汾陽還是安徽池州?這首古代民謠最晚在唐末便傳唱於山西汾陽、孝義、文水一帶,並有曲譜以供傳唱。顯而易見,這首民謠必是改編於《清明》,再加上從古至今口口相傳皆認為是杜牧所作,故而綜合來看《清明》古詩應當就是杜牧所作無疑。
  • 杜牧《清明》中,「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一、以詩中描寫的天氣為證「春明時節雨紛紛」。為什麼專家認為山西汾陽不是「杏花村」所在地呢?因為山西氣候註定了它在清明節前後,不可能像詩中那般「雨紛紛」。杜牧曾經路過山西,寫下《并州道中》一詩。在詩裡,汾陽的景象是「春寒帶雪」一派蕭索,絕對不像《清明》中「杏花煙雨江南」的味道。不過,山西的專家卻認為:唐朝距今一千多年。這一千年間,氣候早已經發生了變化。
  • 杜牧《清明》一詩中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原來它在這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佳作。然而,詩人筆下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呢?泛指說。此說以《唐詩鑑賞辭典》為代表,認為杜牧詩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那個杏花深處的村莊,美麗的村莊裡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正等候著雨中來客。杜牧所描繪的意境,確實讓人回味無窮。二,山西汾陽說。
  • 作家劉繼興妙筆還原杜牧在山西杏花村寫《清明》詩之過程
    編前語:2018年清明前夕,著名作家、文史學者劉繼興撰文還原了杜牧在山西杏花村寫就《清明》詩的史實,其行文流暢,妙筆生花,入情入理,特此真心推薦。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誕生一千餘年來,直至1980年,歷代文人雅士從來沒有任何爭議,詩中所指地就是山西汾州(今汾陽)杏花村。然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國出現了好幾個地方跳出來說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在他們那裡,如同六耳獼猴說它才是孫悟空一樣。
  •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杏花村是山西杏花村嗎?杜牧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肯定不是山西!年年清明,敬宗追遠。今逢清明,遍地哀思。據悉全國有十多處杏花村,遍及江蘇、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僅在安徽,歷史上就曾有四處杏花村。究竟哪裡才是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呢?這點,我們得從杜牧的宦遊經歷說起。
  • 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在山西汾陽?在湖北黃州?還是在安徽貴池?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膾炙人口,歷來受人稱道。但詩中的「杏花村」在何處卻眾說紛紜,或說在山西的汾陽,或說在湖北黃州,或說在安徽的貴池。那麼,杜牧的《清明》所指杏花村究竟是現今何處呢?
  • 杜牧《清明》裡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很多人不知道
    《清明》是杜牧在清明節這天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內容主要寫他在清明春雨中的所見。因其無一典故,也無一生僻字,通篇都是通俗易懂的語言,毫無雕琢的痕跡,卻寫得自然流暢,所勾勒的景象也非常的清新、生動,加上境界優美,又富含意蘊,所以歷來廣為傳誦。然而在《清明》的流傳中,卻出現了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即詩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
  • 杜牧《清明》杏花村地望之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唐詩《清明》中的詩句,格調清新淡雅,心境低沉悽切,意境空靈優美,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之手。杜牧《清明》詩句被後人傳誦了千百年,但詩中「杏花村」的地望之爭始終未有定論,關於「北汾」與「南池」之爭雖有許多班班可考的論文,卻因模稜兩可而難以讓人信服。筆者以為,有了杜牧曾經多次遊歷并州以及桃花盛開的節氣這兩個依據,有關《清明》地望之爭或可得見分曉。
  • 清明節爭論再起:杜牧的杏花村在哪?最大贏家是山西杏花村
    南京的朋友來玩,狡黠地問「杜牧的杏花村」在哪?我立刻傻了。我的家鄉從十多年前就開始復建「杏花村」,但總讓我找不著北,更不知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牧童」所指何處。作者:趙柒芹朋友似乎早已成竹在胸,笑著說杜牧的「杏花村」在金陵,我連聲嚷嚷:這不可能!杜牧的「杏花村」就在我們安徽的池州。2003年5月出版的《中國地方志》刊載的郎永清先生文章已給出了答案,而且當時央視經濟頻道還進行了報導。
  • 全國有二十多個「杏花村」,《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哪裡?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的「杏花村」因而名聲遠播。粗略一數,全國比較有名的「杏花村」就有二十多個,到底哪是《清明》詩中的杏花村?這裡,小編翻閱歷史資料,不妨擇其有影響的幾處說說,看看孰是孰非。
  •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清人郎遂寫了《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詩《杏花村》收入,後來《江南通志》亦將該詩收入,並言杜詩中的杏花村就在貴池。此外,《清明》詩中「紛紛」細雨的描寫,與煙雲伏地的江南春雨具有的特點相吻合,而與爽朗高曠的晉中氣候大為不同。長江南岸的貴池,自古以來多杏花,域西有杏花村,直到今天還出產葡萄酒。
  • 寫清明最好的古詩詞——寫在杜牧創作《清明》詩1195周年之際
    關於清明的古詩詞有很多,最讓人難忘的要屬杜牧的《清明》了。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美景。
  • 第二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開幕
    人民網汾陽9月19日電(馬立明、李夢文) 9月19日, 第二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在汾陽市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汾酒城盛大開幕。呂梁山下,汾河岸邊,來自全球600多家酒類生產企業、經銷商、零售商代表以及酒文化專家濟濟一堂, 「舉杯汾陽,品味世界」,共話酒業發展大計。 中國名酒杏花村論壇等八場活動同期開啟。
  • 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山西,安徽為此對簿公堂!
    杜牧一首《清明》膾炙人口,人人稱道,裡面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僅成為了一首千古絕唱,也使「杏花村」名滿天下,但詩中的「杏花村」卻惹有非議,全國有十多處杏花村,遍及江蘇、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可是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是指哪個地方呢?山西和安徽首當不服。
  • 不在山西?這下終於知道杏花村在哪裡了
    在城南冰溪河邊,蒙蒙春雨中,一位頭髮花白的七旬老先生撐把黑傘,用蒼老的聲音也吟頌起了杜牧的「清明」詩。老人詩念得一般,但他說出的話卻令記者大吃一驚!吳行固:「唐朝的時候,杜牧到玉山來勘查,從七裡街下船,走到這裡,泥巴很多。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指的這裡!」?
  • 「牧童遙指杏花村」指的是山西、安徽,還是另有別處?
    唐代著名詩人留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清明》,其中的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被後世認為是山西汾陽這個地方,汾陽也以此為文化特點宣傳當地的杏花酒。汾陽的確有汾酒中最可口的美酒,但從歷史考證來看杜牧和山西汾陽這個地方似乎沒什麼關係,根據和唐史和《杜牧年譜》中可以清晰地得到詩人杜牧的平生足跡,詩中的杏花村在汾陽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為此,前些年安徽的貴池還和汾酒集團爭過杏花村這個商標,連把商標局作為第三方一起給起訴了呢。
  • 中國有20多個杏花村,哪個才是杜牧《清明》詩中的牧童所指?
    比較出名的有:1、安徽池州杏花村;2、山西臨汾杏花村;2、湖北麻城杏花村;4、江蘇徐州杏花村;5、山東梁山杏花村;6、江西玉山杏花村;7、江蘇南京杏花村。其中,安徽池州、湖北麻城、江西玉山等三地的杏花村,都聲稱是杜牧《清明》中牧童遙指的杏花村。而真正以酒聞名的杏花村,則是山西臨汾杏花村。
  • 杏花村因詩出名因酒得名留千古佳話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一千多年來流傳不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因此名聲大噪。問題來了,全國叫杏花村的地方不在少數,杜牧的杏花村筆指何處?且不論是學術的爭鳴,還是利益上的爭取,有了懸案就有了考證和爭論。
  • 山西、安徽、湖北三地爭奪「杏花村」地名歸屬,甚至對簿公堂
    這一切,都源於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酒都杏花村汾酒博物館。山西汾陽:最早註冊「杏花村」商標山西省的杏花村位於汾陽市區以北15公裡,這裡也是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的產地。
  • 中國天南地北有幾十個杏花村,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是哪個?
    在唐詩中會出現很多人名和地名等等重要的詞彙,不過有些東西還是沒有被解釋清楚,現代人並不知道那到底指的是什麼。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我們從小就會學習他的詩句,他與李商隱被後世稱為「小李杜」,為詩壇貢獻出了很大的力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了唐朝晚期,杜牧的詩句使詩壇到達了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