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慷慨深邃的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2020-08-01 初衣勝雪


八月《詩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詩經《擊鼓》


詩經慷慨深邃的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中華民族的歷史,既是和自然爭鬥的人類生存史,也是一卷波瀾壯闊的保家衛國的戰爭史。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但是面對外辱,從來沒有放棄過抵抗,正是一代又一代奮不顧身,熱血沙場的男兒,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保衛著家國。除了歷史記載的戰爭,詩歌也記載著戰鬥以及將士的情感。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民歌總集,期間反映了戰爭與徭役,光正面描寫戰爭,將士的就有8首之多。而今天解讀的《擊鼓》是一首極其典型的戰爭詩,同時澄清關於流傳後世經典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原本意境。

張愛玲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她的《傾城之戀》,有一段特殊的情感描寫,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兩個貴族家庭出身的男女,白流蘇和範柳原,在戰爭的背景下,感受到了精神的荒涼和浮世的無依,用到了「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戰爭成就了一對文學上的夫妻,而這句話打動了萬千戀愛或用戀愛拯救人生的普通人,將這四句奉為經典的愛情意境。人生蒼茫,難得相互喜歡,一起牽著手,一起白頭偕老。

實際張愛玲本人的真正感情生活,恰恰顛覆了她一手製造的神話,只憑精神上似是而非的一點契合,是無法有真正血肉相連的感情的,她和胡蘭成的愛情故事,恰恰證明了她對這句話沒有深刻的理解。她和胡蘭成都不是真正經歷戰爭的人,不是愛國者,骨子裡的貧血和精神的浮浪,無法把握這句古詩真正的精髓。


詩經慷慨深邃的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首詩是要慢讀的,因為鏗鏘,因為鄭重,因為悲壯,因為慷慨!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那戰鼓咚咚的聲音,到處都是踴躍備戰的士兵。到處都在修築城牆和挖戰壕,我接到命令,讓我南行。

就是一個大片的既視感,仿佛在城牆上俯瞰,又仿佛跳脫時空的回憶,從一面戰鼓寫起,鏡頭拉遠,是無數沙場戰爭前的場面。而這個我,從中間逆向而行,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我率領的一隊人馬,卻接到命令去另一個戰場。


詩經慷慨深邃的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以我歸,憂心有忡。」

就是男人的口吻,簡單但堅定描寫了自己經歷的兩場戰爭。跟隨公孫文仲,平定了陳與宋的戰爭糾紛。這個中間,肯定有生死戰事,但這個我,不多寫,戰爭一旦殘酷和漫長,對於戰爭細節的描繪就會少,因為那是尋常。不讓我回家呀,讓我憂心忡忡。

無論哪場戰爭,無論敵我雙方,戰爭的主體都是由人構成的。而人自然是有感情。想念家鄉和親人是最正常不過的。都希望戰爭快點結束,好回家。但實際,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是常有,而古代的將士,因為戰亂頻繁,往往演變成職業的兵士,不是你想回就回。戰場有戰場的紀律,那是壓上你的誓言和生命。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奔走顛沛,戰無止境,忽然丟失了我的戰馬,我去尋找它,來到了叢林間。

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有大的場面,卻又一張一馳,有著戰爭間歇的那種一瞬田園之美。這個人跑丟了戰馬,去樹林尋找。他身上還是戰地打扮,但此時景色已經舒緩,這是在草地和樹林間。他看到了什麼?


詩經慷慨深邃的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他看到了同樣疲憊躺在樹下的戰友。這個戰友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肯定不是正常的休息,他也許是想家,在這裡獨自沮喪,也許是在做逃跑的準備。也許那匹馬熟悉他,先找了過來。

但很顯然,這裡的「我」已經經歷了很多戰爭,了解大家的處境,如果戰爭不到真正的勝負,是沒有回家的可能的。就是要跑,也跑不掉。離家千裡,到處是敵我士兵,生死是隨時的事情。他們已經沒有家了。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其實也是戰地真實的場景,沒有退路。與生命的無可奈何和絕境裡,生出了同生同死這樣豪邁慷慨深邃的真情。

生死離合,是瞬間的事,但我們至少現在還活著。我誠懇立下誓言,一起在這戰場,同生同死。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這個我,其實已經非常超脫了,他是這樣對戰友說的,我擔心時間不久,我也會死掉的,我只是擔心你不相信我。


詩經慷慨深邃的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解讀版本,但大致的意思還是沒有變化的。殘酷戰爭中的友情,支撐堅持一起走下去活下去的願望。而正是因為戰爭巨大的破壞力,而使這段誓言格外真摯深邃悲壯,這是生死誓言,這是人性在戰爭中的高標。

因為真實的人很可能在此時被叛逃的戰友殺害,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但我相信在這樣的絕境裡,他們生出的是同仇敵愾對付命運和環境的勇氣。一起共同守望戰爭的結束,一對生死之交的戰友。

他和戰友和那匹馬,能夠凱旋迴來,出現在家鄉親人的面前。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這個說,在這裡是誓言,盟約,雖然後世,把它演化成「悅」,成為愛情的歡喜。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這裡,這個老,雖然是長久的意思,更多指向死亡,但後世則成為婚姻或愛情的祝福。


詩經慷慨深邃的戰友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但是我仍舊希望今天沉醉在愛情美夢中的人們不要輕易的許諾,至少要看懂這四句話的本來。這不是風花雪月,這是生死誓言。而且立足在,你的現實的大無畏上和對他人的信任之上,無悔無怨。

但我更希望這首詩保留它本來的意境,它是寫戰友的生死情,那擊鼓其鏜,鐵馬金戈下金子一樣的慷慨情懷,深邃深情,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詩經》品讀:《擊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誓相守,長繾綣,朝朝暮暮伴此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不離不棄、相伴到老的美麗誓言,古往今來,感動著無數有情人。可是,人生風雨,相擁白頭,多少人能美夢成真?死生契闊(聚散、離合),與子成說(約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嘆詞,唉)闊兮!不我活(佸,相會)兮!於嗟洵(xún久遠)兮!不我信兮!譯文:擂起戰鼓咚咚響,戰士踴躍舞刀槍。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初並不是愛情詩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詩經.邶風.擊鼓》詩文漫解:鼓聲鐺鐺,兵士踴躍,修路築城,我從軍南行。跟著公孫大人,平定陳國與宋國的紛爭。不讓我回家,我憂心忡忡。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Alas! so long we've parted,Can I live broken-hearted?Alas! the oath we sworeCan be fulfilled no more.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認為愛情應該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詩源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描寫的是戰士間互相勉勵、同生共死的戰友情,令人感動。現在被用來夫妻之間感情深厚。在對的時間遇到那個對的人。不見了想念,在身邊覺得溫暖。可以一起奔赴戰場,也可以一起煮粥品茶。缺了,全世界都變得沒有意義。有了,冬天也感到溫度都升了幾許。
  • 原來我們比喻愛情的詩經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指戰友情
    要說我國最早記載「民歌」的總集,當然是我們大名鼎鼎的《詩經》,《詩經》中保存了很多的不朽佳作。在裡面有反映悽美的愛情,其中也不乏有描寫波瀾壯闊的戰爭,每一首都可以說是傳世的經典,我們今天講的就是關於《詩經》中的一篇哦。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之《擊鼓》賞析
    詩經·邶風·擊鼓(原文)【先秦】佚名擊鼓其鏜(tang),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源頭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我們常聽到的兩個詞,形容我們對愛情的執著和期盼。這兩個詞非常有畫面感,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兩個人並肩坐在搖椅上,互相握著對方的手,敘說著年輕時浪漫,一起感受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說的是這個意思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人盡皆知,被廣泛用於男女之情。其實這首詩,最開始是有爭議的,很多學者認為這句話並不是指愛情而是指戰友之情。這句話出自於《 詩經·邶風·擊鼓》,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forever[美] [fər'evər]adv.擊鼓[ 先秦 ] 詩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網友總結被誤讀的名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歌頌戰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愛情詩篇嗎?其實它根本說的就不是男女的愛情,而是歌頌戰友情;「吾生也有有涯,而知也無涯」不是勸讀書,而是鼓勵人們抓緊時間玩樂?最近,百度知道開設「解惑」專題,列舉了8個被誤讀最深的名言警句,讓網友大長見識。眾人表示:「語文白學了,原來自認為的那些勵志名句竟是斷章取義!」
  • 原來「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處在這裡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shu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xū]嗟闊兮!不我活兮!其鏜,又言「鏜鏜」,形容戰鼓之聲陣陣。踴躍,一說鼓舞;一說跳躍、奮起,為喜好之意。兵,指武器、刀槍之類。土,挖土築城。國,城牆等防護體系,城郭。城,修城。
  • 你知道《詩經》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正意思嗎?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共三百一十一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其出自《詩經》裡的《擊鼓》,人們總在形容愛情的時候喜歡用這兩句詩,但這幾句詩的真正意思你真的知道嗎?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談的是兄弟情?還以為是愛情詩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它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詩經》中有一首名篇《邶風·擊鼓》。這首詩最有名的莫過於「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詩經》大豫之美之邶風一生承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而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記載了很多唯美的詩句!上一次我們說到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說的就是河南洛陽黃河邊青年男女戀愛的故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此句出資《詩經-邶風-擊鼓》!而邶 bèi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就在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東南!就是這一帶的詩歌!
  • 書寫詩經_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 這可是詩經中的名句,尤其是其中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應該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熱門詞彙,幾乎每一個婚禮的現場都少不了這一句祝福語,她是華夏大地上最為古老的誓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八個字,她出現於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非常遙遠和亙古的一句誓言,如果單純地就字面意思理解,說她是世界上最為古老最為久遠因而也最為綿綿悠長的祝福,是恰如其分的。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只是美好祝願嗎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其中流傳最廣的詩句。「執子之手」,不是兩雙手相互拉起來,而是一隻手拉起另一隻手,轉頭一起向前看,然後邁步向前行。其次,是永遠在身邊不離不棄的陪伴。陪伴,是世界上最長情的告白。即使有多少山盟海誓,也抵不上無言的真心相伴。
  • 品味《詩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天敵是什麼?
    幾禪姑娘--詩經系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提起《詩經》中的《擊鼓》,大家或許不夠熟悉,但是提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信大家不會沒有聽過。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這是一首反戰詩,描寫長年徵戰在外的士卒,看不到歸期,想到與所愛之人的誓言不能遵守,悲傷無以復加。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兄弟情?一直以為是愛情詩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契闊,與子成說」這句話呢出自於《詩經》邶風擊鼓篇。其實講的並非是愛情,而是戰爭中的友情與思鄉之情,是一種對戰爭的埋怨與憎恨。埋怨戰爭將自己幸福一步步的奪走,甚至還要為之貢獻生命。埋怨幸福的生活與期望,因戰爭的深入一點點破滅,厭戰情緒越來越深!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今天我們品讀詩經裡的愛與情。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意思是說,詩經記錄的大多是純潔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