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歷史長河中,詩詞大家倍出。有浪漫幽默的詩仙李白,有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有寄情山水的詩佛王維。大唐的許多著名詩人都寫詩上百篇,而有一位詩人僅憑一首詩名垂千古,他就是大詩人張若虛。
張若虛很神秘,史書對他記載很少,都不知道他名號是什麼。他主要活動在唐朝初期,曾任兗州兵曹,今江蘇揚州人。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文詞俊秀。 初唐時期,唐詩的浪漫氣質日趨強化。它以另一種風格,呈現於劉希夷、張若虛等人讚美青春、表現對生命永恆之渴望的詩篇中。雖然他僅只存兩首詩,但是他的名氣不輸給大唐的其他詩人。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讓後世感受到他的文採,更能體現大唐的氣魄。 《春江花月夜》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名句留傳千古,其詩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 摯動人的離情 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清末學者王闓運謂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這 還不夠,他還說:「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至於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聞一多評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確,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構嚴謹,字雕句琢,形還不夠,他還說:「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至於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式與內容完美結合,對個人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思考,使這首詩無愧於「蓋全唐」的美譽。張若虛的這首絕詩精妙之處在於字字精確,而且內涵非常豐富。
民間傳說詩人張若虛上元節明月橋邊邂逅名門閨秀辛夷,一見鍾情,未及傾訴衷腸,卻被鬼卒錯拘而亡。張若虛成為閻羅殿上的「釘子戶」,不肯投胎,堅決要見辛夷一面。得道成仙的曹娥幫他遂了心願,27歲的張若虛死而復生,與66歲的老婦辛夷在明月橋下相見,吟出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當代《春江花月夜》與戲曲結合,以戲曲形式傳播。讓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了劇場,其對戲曲融入現代語境的探索值得肯定。也讓戲曲如何揚棄傳承,轉化創新。
你是唐詩中一顆耀眼的孤星,與李白杜甫的雙子星相照應。你雖只僅存兩首詩,但你把唐詩發揮的淋漓盡致。喜歡讀你的詩,每讀一遍都能感受到你那濃濃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