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壽民烈士後人在南京雨花臺完成遲到了85年的家祭

2020-12-09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一場遲到了85年的家祭

蔡壽民烈士後人在墓前敬獻鮮花。 高 鑫 穆懷佳攝

第六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9月26日清晨,寂靜肅穆的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知名烈士墓園,一支掃墓的隊伍風塵僕僕。

老老小小12人,從近1000公裡外的湖南株洲、長沙趕來,在蔡壽民烈士墓前,完成了一場遲到了85年的家祭。

今年是蔡壽民烈士誕辰120周年。蔡壽民,湖南常德人,1934年5月16日犧牲於南京。初被湖南同鄉會安葬於南京南門外南獄行宮湖南義地(現南京雨花臺附近),1969年移至雨花臺內。

在雨花臺,

尋到家族的精神坐標

蔡壽民烈士是1519名雨花英烈之一,也是目前安葬於雨花臺的17位知名烈士之一。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坐標。對於蔡家來說,那個在親屬中口口相傳的人、那個未曾謀面隻在黑白照片上見過的人,就是他們家族的精神坐標。

時光如電。蔡壽民烈士已經長眠南京85個年頭了。85年來,因為種種原因,烈士的親屬們沒能聚齊前來祭奠,成為家族後人最大的心結。

「爺爺,我們來看您了!」蔡先裔緩緩走到墓碑前,輕輕放上一株白菊。

年逾六旬的蔡先裔喃喃道:「要是我父親還在就好了,他出生13天,爺爺就被捕了。父親一輩子對自己要求嚴格,對我們要求更嚴格,他說我們都是革命先烈的後代,不能給烈士丟臉!」蔡先裔告訴記者,自己的名字就是「先烈後裔」的意思。

第四代曾孫蔡安健是一名「90後」,他和親人們一樣,都是第一次來南京、第一次來祭拜曾爺爺,並且挑起了家祭的大梁——代表全家致辭。手捧精心準備的講話稿,他幾次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此行年紀最小的是蔡安健3歲的女兒薛佳凝,蔡壽民烈士的玄孫女。

「我自己也沒想到,今天會這麼激動!」一直在試圖平復情緒的蔡安健靦腆地說,小時候隻偶爾聽到長輩們談起曾爺爺,但都只是零零碎碎的片段。記憶中,最清晰的還是曾祖母老房子的正門上方,高高懸掛著的「光榮烈屬」牌匾。「當時我們並不太明白這塊牌匾的意義。今天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豪和驕傲,這是曾祖父用生命換來的榮光!」

南京!南京!

等待八十五載的團聚

祭掃現場,雨花臺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一直手持拍攝杆,將祭掃現場全程視頻傳送出去。

視頻的那一頭,是蔡壽民烈士的外孫趙鑫。此刻的他,正躺在香港一家醫院的病床上接受治療。趙鑫是香港大公報的一名退休員工,幾十年來,他一直心心念念要帶全家人祭奠自己的外公。各種事宜籌備了半年,沒想到就在一周前,他查出已患腫瘤,必須立刻住院治療。

帶著深深的遺憾,趙鑫一直拿著手機,全程連線觀看祭掃過程:「謝謝南京,謝謝大家,終於圓了我們一家人的心願!」

祭奠儀式過後,一家人又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瞻仰。在二樓的「長夜群星璀璨天地」區域,家屬們紛紛抬頭凝望,漆黑的天鵝絨屋頂上懸掛著一個大屏幕,烈士們的照片像流星一般依次在空中閃過。

「在哪裡?是那一張!」

「是他吧?是的!」

親人們久久駐足,不舍離去。雖然展館裡隻有蔡壽民的一張黑白相片,展櫃裡的一份舊報紙上,載有蔡壽民的隻有隻言片語。

年代雖久遠,先輩的故事如金子般不褪色。在雨花臺,蔡壽民烈士的革命歷程在12名後代的眼前回放、重溫,愈加清晰。

蔡壽民烈士出生在湖南常德的書香門第,20歲考入湖南甲種工業學校紡織科。他非常關心時代進步與社會民生,來到長沙讀書後加入湖南勞工會,投身工人運動,25歲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蔡壽民曾先後在湖南省工團聯合會和湖南總工會任職,與毛澤東並肩戰鬥,領導並參與了當時的反英示威運動,遭到鎮壓之後,又與其他同志一起轉入地下組織繼續抵抗鬥爭。後來輾轉上海、江蘇等地繼續從事革命事業。1931年,剛過而立之年的他來到南京開展地下工作。妻子饒預生則在南京孤兒院擔任織襪工,維持家庭生計。

1933年8月21日,由於叛徒告密,蔡壽民被特務秘密逮捕,此時他最小的兒子剛剛出生13天。蔡壽民在獄中遭受了各種酷刑折磨,沒有吐露任何黨組織機密。他在獄中染病,最終於1934年5月16日犧牲,年僅35歲。

「蔡壽民被捕後杳無音訊,直到1934年3月,妻子才接到他的親筆信,信中說:革命勝利我是看不到了,我沒有做完我應做的工作,你好好把孩子帶大,讓他們繼續我的事業,請不要掛念我……」這情節總是令烈士後人心痛不已。蔡壽民烈士的外孫女趙麗榮,雖然腿骨受傷,仍拄著拐杖遠道而來,她說:「我兒子今天因為出差沒能來,很遺憾。但我們一直跟兒子講,我們是烈士的後代,要認真工作,做一個好人。」

愛心助力,

家祭夙願夢圓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每年有400萬人次前來瞻仰參觀。聽到這個數字,蔡安健一把抱起3歲的女兒說:「聽到了吧,400萬,等你長大一點,我還要帶你來!」

蔡安健坦言,他們這一大家子一直都不算富裕,要湊齊所有人來南京的費用,十分困難。曾祖父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值錢的東西,隻有一支毛筆,曾祖母一直珍藏著,去世後留給了外孫趙鑫。「遠在香港的大伯趙鑫每年都委託自己駐江蘇的同事陳旻來雨花臺祭掃,其實全家人內心早就想來祭拜,特別是已經去世的曾祖母、爺爺和姑奶奶,只是當年沒有那個條件。」

烈士的外孫女趙麗萍對老一輩的事情知曉得比較清楚。她告訴記者,外公犧牲後,外婆獨自一人帶著一雙兒女,歷經數月從泰興走回湖南常德老家。在那樣的年代,家鄉無人敢收留他們母子三人。外婆又帶著子女來到長沙,用她從泰興帶回來的手動小型織襪機掙錢維持生計。

雖然外婆靠織襪謀生,但在寒冬裡,自己的兒女卻隻能打赤腳。更殘酷的是,小女兒患眼疾無錢醫治,慢慢失明。「在戰亂的年代,祖輩們的艱辛不是我今天寥寥數語能描述的。我隻想說,外公很偉大,為了革命可以獻出寶貴生命。外婆也很偉大,盡到了一個妻子和母親最大的責任。外婆是一個十分本分的人,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是自己扛,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一點要求。我們一大家子都靠自己勞動生活,家境都不算太好,但都一直盼著這一天。」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站長陳旻在南京城建集團採訪時,偶然說起蔡壽民烈士後人希望能有機會來南京祭掃的事。沒想到,城建集團黨委副書記鄒銳立即答復,他們可以發動全體黨員捐款,幫助烈士後裔完成心願。此次蔡家家祭,南京城建集團承擔烈屬往返費用和在南京的全部費用。

在祭掃的人群中,有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龍翔。龍翔對記者說,他今天是作為一名普通黨員來參加蔡壽民烈士12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的,這也是市人大機關第二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組織支部黨員在這裡憑吊緬懷蔡壽民烈士,就是要重溫雨花英烈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就是要時刻告誡自己永遠不能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艱苦歲月,不能忘記我們黨走過的路。(唐 悅 於英傑)

(責編:蕭瀟、張鑫)

相關焦點

  • 清明節| 英烈後人祭雨花魂: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到祭陵掃墓時。清明將至,4月3日,為了紀念為新中國以身殉道的革命先驅,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辦「雨花魂·清明祭」烈士親屬祭掃活動,52家190餘位烈士家屬及後人前來緬懷先輩,獻花寄哀思。
  • 雨花祭——踏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九日電題:雨花祭——踏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中新社記者關向東楊豔  交響樂《紅旗頌》的作者、著名作曲家呂其明,最近傾心創作了一部新作——管弦樂《雨花祭》。這部作品將由中央交響樂園,在中國共產黨八十壽誕的前夜,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廣場露天獻演。
  •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代祭英烈
    每一年的清明節,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內都會舉行公祭儀式。今年受疫情影響,為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雨花臺烈士陵園安排工作人員集體代祭,並將"2020雨花清明祭"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市民們在家中就可以參與祭奠英烈的活動。
  • 南京紅色聖地——雨花臺烈士紀念園,緬懷先烈,感恩奉獻!
    雨花臺的由來,相傳是南梁初年,高僧雲光法師曾在此設壇說法,因其內容十分精彩,感動了佛祖,頃刻間天上落花如雨,因此有了此稱。從陵園北大門步入園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我仔細地數了一下,這組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輝形象。雕像周圍松柏常青,象徵著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進入陵園,整個人的感覺都是低昂壓抑的,想著如今的美滿生活都是革命先烈們以鮮血換來的,不覺濃濃感恩以及報國熱情油然而生。沿群雕環陵大道而上,即可到達矗立於雨花臺頂的烈士紀念碑。該碑高42.3米,寓意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獲得解放。
  •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北平五烈士就義" 沉浸式講解 " 由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社會教育部與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聯袂打造。此次沉浸式講解的編劇,同時身兼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雙重身份的王飛飛介紹,此次沉浸式講解劇本前後共計耗時 20 天完成。" 這次展演的形式是一種創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可以繼續發揚光大,也希望未來能夠在江蘇省甚至在全國多地推廣這種沉浸式的演出方式。"
  •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首創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這不是話劇舞臺,也不是電影場景,而是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於6月30日創新首演的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在雨花臺,如鄧中夏這樣高擎信仰旗幟的共產黨人,還有許多許多。他們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深沉的夜空……」講解員深情的旁白響起,一下就把觀眾帶回到了那個革命的年代。  接下來,觀眾們跟隨演員的腳步,行進在紀念館中,依次觀看各個場景中的演出。
  • 南京|我在世外桃源的雨花臺等你
    2.雨花臺烈士群雕雨花臺烈士群雕坐落在雨花臺北,原是烈士就義原址,是革命烈士英勇就義最多的地方,現已成為陵園的標誌。明萬曆年間,戲劇家湯顯祖為其修墓立碑建祠,使後人有了瞻仰忠烈之所。菊花臺公園-南京風秀地,黃花葬英魂地址:南京市雨花臺區寧丹路27號菊花臺公園是為了紀念9位抗日外交官烈士而建的紀念公園,內有九烈士墓、六角亭等景觀。菊花臺盛產菊花,素有「南郊風景一明珠」之美稱。
  • 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地方
    據記載:南梁初年,高僧雲光法師曾在此設壇說法,說至精彩處,頃刻間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臺」。古雨花臺也是舊時金陵48景之一。雨花臺梅崗也是南京最早種梅、賞梅之處。但就是這樣一清靜幽雅,風景絕佳之地,自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開始,卻成了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
  • 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01/26)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建成於1988年,館名由鄧小平題寫。在烈士紀念館門庭南北兩面均雕有「日月同輝」花崗巖浮雕,該浮雕出自著名建築設計師齊康之手,它象徵著烈士精神與河山共存,與日月同輝,這也成了雨花臺的標誌。2017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迎來了自建館以來的第3次改造,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及施工布展,將於2018年1月5日紀念館將正式向觀眾開放。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外景。(攝/鄭歡)
  • 國慶參觀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犧牲的烈士多為年輕人,最小才16歲
    謹記歷史,緬懷先輩,在南京是最為令人觸動。在南京,除了大屠殺紀念館外,雨花臺也是要去的。 雨花臺是一個綜合性景區,有老金陵四十八景的雨花閣,以及二忠祠,木未亭等多達十幾處名勝古蹟,在南京的古代歷史上有著諸多的意義。
  • 千秋吟詠攬勝地 碧血深藏雨花臺——南京,南京!
    學生時代深深印在記憶的課文中雨花臺是紀念聖地,從未將其與景區攬勝聯想在一起,及至親歷方知南京註定引烽火連天之戰,不僅兵家之爭中南京有其戰略意義,更因雨花石平臺本身有其三千年的歷史,並且是南京千年兵家之戰的「制高點」及「咽喉」之地。
  •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訪談文字實錄: 雨花臺地處南京市的中華門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在這裡,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被國民黨殺害。這批烈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 話劇《雨花臺》舉辦劇本朗誦會 臺詞多出自烈士原話
    話劇《雨花臺》不僅傳遞了正能量,故事情節也特別吸引人,尤其是雨花英烈在劇中那些鏗鏘有力、震撼人心的臺詞,更是讓人觀劇後回味良久。  昨天,話劇《雨花臺》劇本朗誦會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行,來自多家單位的年輕黨員、團員深情誦讀劇本片段,還原劇中的經典場景。
  • 《戰狼2》原著作者操刀,紀實文學《雨花臺》正在創作中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牛華新/攝)紀實文學《雨花臺》正在創作中,由《戰狼2》原著作者何建明操刀,將怎樣呈現雨花英烈精神?你期待嗎?6月30日,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就紀實文學《雨花臺》,分享創作心路。他透露,目前,這本書的採訪已經完成三分之二,還要繼續採訪和收集資料。
  • 旅遊:尋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追尋英雄足跡,緬懷雨花英烈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把雨花臺當成屠殺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鄧中夏、惲代英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在雨花臺被殺害。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市政府在這裡建立了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雨花臺烈士陵園依東崗和中崗而建。
  • 歷時9個月改造,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開放!
    家書廳牆面上的一封封烈士家信,字跡或蒼勁、或娟秀,文筆或平實、或蘊藉,都潛藏著英烈們心底最為真實的悲歡喜樂和理想情懷。未來之夢雨花英烈中不少人不僅是獻身革命的烈士,也是研究中國革命道路和理論家。早在1920年,惲代英就撰寫了《未來之夢》,之後又發表多篇文章,闡述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構想。
  • 江蘇南京總統府舊址、雨花臺、南京長江大橋等旅遊景點遊記心得
    江蘇南京總統府舊址實拍圖三二、江蘇南京雨花臺旅遊景點推薦雨花臺位於南京中華門城堡南面,它由東崗、中崗和西崗組成,這是革命烈士犧牲的地方,這裡犧牲了十萬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死亡的地方,這裡死了十萬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雨花石是這裡的特色,但現在,它不是在這裡生產的。雨花臺烈士陵園是雨花颱風景區的主要功能區,六朝的雨花是天地的魅力,它是青史鑄千秋的神聖平臺。雨花颱風景區由六個功能區組成:風景名勝區、烈士陵園、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臺茶文化區、休閒活動區和生態密集林區。
  • 王俊凱朗讀雨花臺最後一名烈士——成貽賓的信件
    成貽賓這位被稱為「雨花臺最後一名烈士」的青年人又有著怎樣的一段故事呢?他的夢想是建一座三峽大壩成貽賓是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陳列的最後一位烈士,倒在即將迎來曙光的黎明之前。1949年,南京解放的前4天,他在「四·一」慘案中犧牲,年僅22歲。
  • 文壇大咖將操刀紀實文學《雨花臺》,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首演
    6月30日上午,「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聯盟、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成立暨紀實文學《雨花臺》創作分享會」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行。活動現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宣布何建明被特聘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駐館首席作家,並為其頒發聘書。 「我在十年前接觸到了紅巖這個題材,之後創作的《忠誠與背叛》受到極大關注,雨花臺的紅色資源可以說更加豐富,我自己又是江蘇人,創作這個題材責無旁貸。」
  • 愛國團體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動
    12月5日下午,冬日的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格外莊嚴肅穆。由延安延水情公益促進會嶽飛文化研究中心、延安延水情公益促進會、志願軍鐵軍精神研究分會籌委會、南京梧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等組織的黨員代表,來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緬懷英雄先烈,追憶革命歷史,賡續革命精神。陵園廣場正中,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蒼松翠柏環繞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