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紅色聖地——雨花臺烈士紀念園,緬懷先烈,感恩奉獻!

2020-12-17 小叮咚小小

雨花臺的由來,相傳是南梁初年,高僧雲光法師曾在此設壇說法,因其內容十分精彩,感動了佛祖,頃刻間天上落花如雨,因此有了此稱。

從陵園北大門步入園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群像由179塊花崗石拼裝而成,像高8米,寬8米,重達1400多噸。我仔細地數了一下,這組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輝形象。雕像周圍松柏常青,象徵著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進入陵園,整個人的感覺都是低昂壓抑的,想著如今的美滿生活都是革命先烈們以鮮血換來的,不覺濃濃感恩以及報國熱情油然而生。

沿群雕環陵大道而上,即可到達矗立於雨花臺頂的烈士紀念碑。該碑高42.3米,寓意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獲得解放。整個紀念碑由碑額、碑身、碑座三個部分組成。碑額形如紅旗和火炬,碑身正面為鄧小平題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幾個大字;北面為當代書法名家武中奇先生書寫的碑文。紀念碑前方為紀念廣場,建有倒影池、紀念橋等。倒影池兩端用花崗巖砌造了二面形似紅旗的壁面,壁面上分別以漢、蒙、回、藏、維吾爾5種文字鐫刻著《國際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兩首曲譜道盡了人們對於烈士的感恩與不舍,以及對他們深深地敬仰之情。

紀念碑的南面是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這是一組「凹」型兩層的白色古典型建築,長94米,寬50米,主堡高30米,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層面為乳白色琉璃瓦,外牆是花崗巖貼面,正門上有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橫額的上方用花崗巖雕鑿出日月同輝的圖案,象徵烈士精神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館內陳列有1000餘件烈士遺物、450幅珍貴圖片和惲代英、鄧中夏等127位 烈士的事跡和文獻資料。面對當時惡劣的鬥爭環境,他們前赴後繼,捨生忘死,捨棄了小家成全了大家,他們是我們心中原用的英雄,值得被後人銘記於心。

整個陵園綠樹成蔭,與英雄一起永存,青松有幸埋忠骨,菊花有緣伴烈士。烈士群雕是用197塊花崗石拼組而成的紀念館坐落在主峰南面的任家山上,平面呈向南開口的矩形結構,東西長92米,南北長49米。中間為主堡,四層,重簷,高25.8米。正門館名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牆外面及地坪貼鋪花崗石,樸素莊嚴。館內陳列著烈士的遺物、遺像和文物史料。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碑名和前面烈士紀念館的館名都是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建成於1989年,位於佔地面積5010平方米的雨花臺主峰廣場上,由紀念碑、碑廊、地下大廳三部分組成。紀念碑為花崗巖貼面,高42.3米,它是寓意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紀念碑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分構成,碑額似紅旗如火炬;碑身正面鐫刻鄧小平手書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背面有江蘇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寫、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書寫的碑文;碑座前立有一尊高5.5米、重約5噸以"寧死不屈"為主題的青銅圓雕。

烈士陵園的景致也是很宜人,颯爽秋天層林盡染的楓葉,迂迴蜿蜒的小路,挺拔筆直的梧桐,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南京秋天的特色。

相關焦點

  • 雨花祭——踏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九日電題:雨花祭——踏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中新社記者關向東楊豔  交響樂《紅旗頌》的作者、著名作曲家呂其明,最近傾心創作了一部新作——管弦樂《雨花祭》。這部作品將由中央交響樂園,在中國共產黨八十壽誕的前夜,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廣場露天獻演。
  • 南京|我在世外桃源的雨花臺等你
    地鐵:1號線(中華門站步行780米)勿要錯過的景點1.雨花臺瞻仰英烈館雨花臺因英烈的事跡而為當代人熟知,雨花臺建有歷史紀念館,此外還有方孝孺墓等歷史遺蹟,其環境清幽肅穆,是憑弔古人、緬懷先烈行程安排線路1:方孝孺墓:-梅崗-雨花閣-雨花颱風景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花神大道-軟體大道-汶萊風情園-浡泥國王墓-菊花臺公園雨花颱風景區-紅色旅遊景區
  • 愛國團體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動
    12月5日下午,冬日的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格外莊嚴肅穆。由延安延水情公益促進會嶽飛文化研究中心、延安延水情公益促進會、志願軍鐵軍精神研究分會籌委會、南京梧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等組織的黨員代表,來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緬懷英雄先烈,追憶革命歷史,賡續革命精神。陵園廣場正中,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蒼松翠柏環繞四周。
  • 清華大學師生烈士紀念日集體緬懷英烈,紀念清華園解放70周年
    銘記歷史 緬懷英烈 傳承精神 興我中華清華大學師生烈士紀念日集體緬懷英烈,紀念清華園解放70周年清華新聞網9月30日電(記者 李婧 攝影 李派 苑潔)9月30日清晨,在第五個烈士紀念日之際,2018年烈士紀念日暨清華園解放70周年紀念活動在大禮堂前舉行
  • 緬懷革命先烈 弘揚烈士精神
    惠州是革命老區,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的核心活動地,先後有1700多名烈士在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時期,獻出了寶貴生命。崇尚英雄、緬懷先烈、激勵後人,是惠州人民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我市以落實撫恤優待政策、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弘揚烈士精神和關愛烈士家屬等工作為重點,在全社會營造了緬懷英烈、關愛英烈、尊崇英烈的濃厚氛圍和良好風尚。
  • 180多位雨花臺烈屬冒雨集體憑弔 緬懷追思孕育希望
    作為傳統節日,清明承載著人們對故人的緬懷追思;作為春日裡的節氣,清明同樣孕育著未來和希望。上午8點,180多位雨花英烈家屬冒雨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在烈士紀念館給先人各自單獨獻花後,集中前往到烈士紀念碑前默哀、敬獻花圈。一場莊重的憑弔儀式表達出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對親人的哀思。
  • 牢記歷史、緬懷先烈,你知道泗縣這些烈士紀念場所嗎?
    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打造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培植愛國主義情懷。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泗縣文化和旅遊局、泗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對我縣幾處重要紅色革命場所進行打造。清明假期,帶著一份崇敬革命先烈的情懷,讓我們一起緬懷那些為新中國而犧牲的革命英烈們。
  • 雨花臺,英烈精神與日月同輝
    原標題:雨花臺,英烈精神與日月同輝追尋先烈足跡 弘揚雨花精神1927年到1949年,雨花臺這座南京城南的山崗成為了中國革命者的殉難地,難以計數的英烈犧牲在雨花臺,他們之中今天能夠查到姓名的有1519位,留下的照片總共只有100多張。
  • 旅遊:尋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追尋英雄足跡,緬懷雨花英烈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把雨花臺當成屠殺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鄧中夏、惲代英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在雨花臺被殺害。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市政府在這裡建立了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雨花臺烈士陵園依東崗和中崗而建。
  •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陸軍部隊以多種方式祭奠緬懷革命先烈
    清明時節,從北疆邊陲到南海之濱,從東海海域到雪域高原,陸軍部隊官兵以多種方式祭奠和緬懷革命先烈。廣大官兵紛紛表示,要銘記英烈功勳,積極投身新時代強軍興軍新徵程,以實際行動告慰先烈。他們整修廣場,製作花圈,舉行紀念儀式,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先輩功勳,讓英雄部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正在3000裡川藏線執行運輸任務的川藏兵站部官兵,任務途中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爭做英雄傳人」活動。車隊途經烈士陵園,官兵們打開應急燈,拉響鳴笛,向長眠在雪域高原的英雄致敬。3000裡川藏線,險情不斷。川藏兵站部官兵每年超過一半時間在川藏線上執行進藏物資運輸任務。
  •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遊人冷漠令人心寒(組圖)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遊人冷漠令人心寒    從1992年起,雨花臺開始收門票,最初票價1元,後來隨著一批旅遊景點的增添和運行經費的增加,逐漸漲到25元。對此,社會上一直有人強烈反對。有人指責他們"昧著良心拿烈士賺錢"。有群眾說,像雨花臺這樣的地方搞經營,本身就破壞了緬懷先烈的氛圍。到處都是叫賣雨花石的小攤,出租黨旗、花圈、《國際歌》磁帶,哪裡還嚴肅得起來!如果陵園中沒有商業氣,那些行為不檢的人也會收斂得多。
  • 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地方
    據記載:南梁初年,高僧雲光法師曾在此設壇說法,說至精彩處,頃刻間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臺」。古雨花臺也是舊時金陵48景之一。雨花臺梅崗也是南京最早種梅、賞梅之處。但就是這樣一清靜幽雅,風景絕佳之地,自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開始,卻成了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
  • 唱響嘹亮隊歌,緬懷革命先烈 ——記秀城學子參加嘉興市向烈士敬獻...
    71周年,在9月30日全國烈士紀念日這一天,秀城實驗教育集團鈞儒小學128名少先隊員代表,來到英雄園,參加嘉興市各界代表向烈士敬獻花籃活動。   金秋時節的烈士陵園,在蒼松翠柏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懷著對革命先烈們的崇敬
  • 千秋吟詠攬勝地 碧血深藏雨花臺——南京,南京!
    學生時代深深印在記憶的課文中雨花臺是紀念聖地,從未將其與景區攬勝聯想在一起,及至親歷方知南京註定引烽火連天之戰,不僅兵家之爭中南京有其戰略意義,更因雨花石平臺本身有其三千年的歷史,並且是南京千年兵家之戰的「制高點」及「咽喉」之地。
  • 成都舉行「烈士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 緬懷先烈豐功偉績
    2015年9月30日是全國第二個烈士紀念日,為緬懷烈士功績弘揚烈士精神,紀念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革命烈士,宣傳烈士崇高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 成都隆重舉行烈士公祭活動,緬懷先烈豐功偉績>   都江堰:少先隊員們向烈士陵墓敬獻鮮花     9月30日是我國第二個烈士紀念日,都江堰市教育局組織全市中小學開展了紀念活動,引導廣大師生牢記歷史、珍惜當下,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激發愛國情、堅定報國志。
  • 緬懷革命先烈 弘揚奮鬥精神
    9月30日上午,向雨花臺烈士敬獻花籃活動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隆重舉行。本報記者 張 筠 吳 勝攝 本報訊 今年9月30日是第七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向雨花臺烈士敬獻花籃活動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隆重舉行。
  • 緬懷先烈 江西萍鄉舉行紀念秋收起義90周年烈士公祭活動
    在秋收起義90周年之際,江西萍鄉市作為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爆發地,9月7日上午,萍鄉市各界在秋收起義廣場舉行紀念秋收起義90周年烈士公祭活動。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江河等領導同志,與各界代表一起,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 90年前的秋收時節,霹靂一聲巨響,由毛澤東領導發動的秋收起義正式打響,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 紅色文化直抵人心 百餘部優秀作品展現南京特有紅色記憶
    2020年7月,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推出「石城裡的紅」紅色文化作品徵集評選活動和「生命裡的紅」自述短視頻徵集活動。截止10月底,共收到聯盟內各成員單位、南京多個高校以及熱衷傳播紅色文化的志願者發來的100餘部作品。最終經過評審,評選出一等獎各3名,二等獎各6名,三等獎各12名。
  • 用詩詞吟頌緬懷先烈前賢-感恩,誦讀,先輩,祭奠,先烈,慎終追遠,詩歌...
    清明節期間,上海的福壽園人文公園、龍華烈士陵園等,都以中華優秀傳統詩詞吟頌或詩歌會的形式,緬懷先烈前賢,祭奠革命前輩,展現清明節城市文脈和紅色基因緊密相連的精神文化世界。  清明節感恩祭奠典禮,可以有多種樣式。申城10年前發起的「祭先烈、敬先賢、憶先人」清明感恩典禮主題活動,之所以一直延續至今,在於用中華傳統詩文配合擊鼓鳴鐘形式,號召廣大市民踏青迎春、感恩思源,弘揚民族文化、倡導文明新風。「願故鄉繁榮,城市進步,浦江兩岸,凱歌高揚;願和諧社會,人民幸福,國運昌盛,前程浩蕩。」
  • 烈士紀念日,向先烈致敬!
    緬懷先烈,致敬英雄 第八批馬裡維和工兵分隊 中國第八批馬裡維和工兵分隊官兵 在加奧超級營地「5·31烈士紀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