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地方

2020-12-19 寶蓋車視界

在南京城的中華門外不遠處,有一座高約60米,寬約2公裡的小山崗。崗上風景秀麗,松柏蔥鬱。據記載:南梁初年,高僧雲光法師曾在此設壇說法,說至精彩處,頃刻間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臺」。古雨花臺也是舊時金陵48景之一。

雨花臺梅崗也是南京最早種梅、賞梅之處。但就是這樣一清靜幽雅,風景絕佳之地,自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開始,卻成了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

據統計,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為止,22年間,約有十萬名共產黨員、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被國民黨屠殺於此。我黨早期著名黨員惲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人就犧牲在這裡。

南京城外不大的雨花臺,浸滿了十萬革命烈士的鮮血。在雨花臺最高峰之下北側,是烈士的北殉難處。1927至1937年十年國共內戰期間,被殺害的烈士都是在此處犧牲的。為了紀念犧牲的革命先烈,1979年在這裡建起了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標誌性建築--烈士群雕像。蒼松翠柏環繞中,代表眾多犧牲烈士形象的九名烈士雕像,再現了就義前戴著鐐銬,橫眉冷對,視死如歸的烈士光輝形象!

在雨花臺主峰廣場上,有一座高聳42.3米的紀念碑,碑正中是鄧小平同志手書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

紀念碑前有一座高五米,名為「寧死不屈」的青銅雕像。雕像前長明火熊熊,象徵烈士的精神不滅。紀念碑西側山下,是烈士的西殉難處,也是烈士的叢葬處。當年犧牲的烈士被國民黨草草掩埋於此,歲月流逝,風雨侵蝕,解放前曾現累累白骨,當地老百姓稱之為「髏上髏」。

又是一年春來早,雨花臺梅崗上的梅花漸次怒放。那濃豔的顏色,好象烈士的血沃而成,正所謂「雨花沃血存浩氣,凌霜傲雪綻紅梅!」

今日的雨花臺,早已沒有了過去的血雨腥風。在犧牲烈士最多的北殉難處,和煦的春光下,園區顯得詳和安寧,幾個少年歡快的在烈士群像雕塑前留著影。此情此景,也許就是革命先烈們為之努力奮鬥,甚至獻出生命的目標啊!(寶蓋車視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訪談文字實錄: 雨花臺地處南京市的中華門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在這裡,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被國民黨殺害。這批烈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 南京紅色聖地——雨花臺烈士紀念園,緬懷先烈,感恩奉獻!
    我仔細地數了一下,這組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輝形象。雕像周圍松柏常青,象徵著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進入陵園,整個人的感覺都是低昂壓抑的,想著如今的美滿生活都是革命先烈們以鮮血換來的,不覺濃濃感恩以及報國熱情油然而生。沿群雕環陵大道而上,即可到達矗立於雨花臺頂的烈士紀念碑。該碑高42.3米,寓意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獲得解放。
  • 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在烈士紀念館門庭南北兩面均雕有「日月同輝」花崗巖浮雕,該浮雕出自著名建築設計師齊康之手,它象徵著烈士精神與河山共存,與日月同輝,這也成了雨花臺的標誌。2017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迎來了自建館以來的第3次改造,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及施工布展,將於2018年1月5日紀念館將正式向觀眾開放。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外景。(攝/鄭歡)
  • 王俊凱朗讀雨花臺最後一名烈士——成貽賓的信件
    成貽賓這位被稱為「雨花臺最後一名烈士」的青年人又有著怎樣的一段故事呢?他的夢想是建一座三峽大壩成貽賓是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陳列的最後一位烈士,倒在即將迎來曙光的黎明之前。1949年,南京解放的前4天,他在「四·一」慘案中犧牲,年僅22歲。
  • 話劇《雨花臺》舉辦劇本朗誦會 臺詞多出自烈士原話
    話劇《雨花臺》不僅傳遞了正能量,故事情節也特別吸引人,尤其是雨花英烈在劇中那些鏗鏘有力、震撼人心的臺詞,更是讓人觀劇後回味良久。  昨天,話劇《雨花臺》劇本朗誦會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行,來自多家單位的年輕黨員、團員深情誦讀劇本片段,還原劇中的經典場景。
  • 蔡壽民烈士後人在南京雨花臺完成遲到了85年的家祭
    原標題:一場遲到了85年的家祭 蔡壽民烈士後人在墓前敬獻鮮花。 高 鑫 穆懷佳攝 第六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9月26日清晨,寂靜肅穆的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知名烈士墓園,一支掃墓的隊伍風塵僕僕。
  •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首創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這不是話劇舞臺,也不是電影場景,而是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於6月30日創新首演的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在雨花臺,如鄧中夏這樣高擎信仰旗幟的共產黨人,還有許多許多。他們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深沉的夜空……」講解員深情的旁白響起,一下就把觀眾帶回到了那個革命的年代。  接下來,觀眾們跟隨演員的腳步,行進在紀念館中,依次觀看各個場景中的演出。
  • 千秋吟詠攬勝地 碧血深藏雨花臺——南京,南京!
    經歷屈辱的歲月,南京再也繞不開灰色的記憶,逃不開熱誠的革命鮮血。紀念碑高聳在雨花臺的主峰,由兩層平臺託起100級臺階,沿著石階走向紀念碑,就仿佛在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設計師用心良苦,將紀念碑設計成高42.3米,隱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
  • 180多位雨花臺烈屬冒雨集體憑弔 緬懷追思孕育希望
    上午8點,180多位雨花英烈家屬冒雨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在烈士紀念館給先人各自單獨獻花後,集中前往到烈士紀念碑前默哀、敬獻花圈。一場莊重的憑弔儀式表達出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對親人的哀思。高波烈士女兒高安莉與孫女給烈士獻花憑弔儀式上,高波烈士的女兒高安莉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趙永豔一起整理花圈輓聯。
  • 歷時9個月改造,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開放!
    經過9個多月的施工布展改陳昇級後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正式開放本次展陳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為主題,上版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跡,總面積4550平方米,總展線938米,以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主線
  •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2020-06-2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雨花臺,英烈精神與日月同輝
    日月同輝,穿透歷史激蕩心靈站在高高聳立的烈士紀念碑前,一眼望去鬱郁青松挺立,如今四季常綠風景如畫的雨花臺,解放前曾是人跡罕至的荒山禿嶺。新中國一成立,黨和政府就開始在雨花臺興建烈士陵園。按照「先綠化,再建設」的思路,幾代南京人栽下了30餘萬株樹木。
  • 南京|我在世外桃源的雨花臺等你
    怎麼玩轉雨花臺早晨,儘早趕到梅崗,之後至雨花閣欣賞古樓風光,隨後進雨花颱風景區欣賞景區美景,接著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中午時去汶萊風情園就餐,小憩一會兒,然後遊逛北部的浡泥國王墓和菊花臺公園。行程安排線路1:方孝孺墓:-梅崗-雨花閣-雨花颱風景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花神大道-軟體大道-汶萊風情園-浡泥國王墓-菊花臺公園雨花颱風景區-紅色旅遊景區
  • 國慶參觀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犧牲的烈士多為年輕人,最小才16歲
    在南京,除了大屠殺紀念館外,雨花臺也是要去的。 但在近代史上,雨花臺卻成為一處刑場,無數的愛國青年在此犧牲。直至建國之後,才逐漸改建成一處以紀念烈士為主題陵園。
  • 南京市委中心組在雨花臺烈士陵園集體學習 張敬華參加
    本報訊(記者 吳明亮) 4月2日,市委中心組在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行集體學習活動,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憑弔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接受黨性教育,宣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信念,決心在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開闢的道路上不懈奮鬥、永遠奮鬥。
  • 雨花臺烈士陵園(圖)
    位於南京城南1公裡的雨花臺丘陵中崗鄧中夏、羅登賢等烈士都在這裡英勇就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緬懷革命先烈,南京市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決定在此建立革命烈士陵園。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江蘇蘇寧瞻仰雨花臺烈士陵園
    北京時間9月23日上午,中共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支部委員會全體黨員、江蘇蘇寧易購隊入黨積極分子吉翔、李昂、顧超、黃紫昌一同走進雨花臺烈士陵園,開展了「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基因」主題黨日活動。在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前,全體黨員、球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長眠於此的革命烈士鞠躬致敬,重溫入黨誓詞,以此緬懷革命先烈,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換來了當今時代人民的幸福生活。
  • 旅遊:尋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追尋英雄足跡,緬懷雨花英烈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把雨花臺當成屠殺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鄧中夏、惲代英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在雨花臺被殺害。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市政府在這裡建立了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雨花臺烈士陵園依東崗和中崗而建。
  • 雨花臺烈士陵園
    雨花臺烈士陵園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南,建在高約60米長約1000米的山崗上。此地因盛產五彩鵝卵石,又附會南朝梁武帝時佛教「落花如雨」故事而得名「雨花臺」,1927年至1949年間,國民黨反動派在此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各界愛國人士。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緬懷先烈,啟迪後人,於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園。
  • 雨花祭——踏訪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在烈士陵園南門廣場,蔥綠之中矗立著一組著名的九人烈士群雕——它是由穗、滬、京、蘇、浙藝術家共同設計,劉開渠、王朝聞、張松鶴親臨指導,著名建築專家楊廷寶審定的,坐落之處正是當年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及愛國志士的主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