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在唐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前往中國學習,端午節也在那個時候傳入日本,這段時期在日本歷史上稱為飛鳥時代(公元573年-公元710年)。端午節傳入日本後,漸漸與當地的民俗「五月祭」相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端午節文化。
一開始,日本端午節是屬於貴族階層和武士階層的,與平民百姓無關,由此衍生出很多風雅的貴族文化。
那時在皇宮中,人們以菖蒲為髮飾,聚集在武德殿。天皇會賞賜藥球(薬玉、くすだま。即將藥草香料等做成的錦囊,寓意長壽無病無災)。曾經的日本貴族社會有製作藥球、互相贈送的習慣。
飛鳥時代
從鎌倉時代開始,因為「菖蒲」在日語裡和「尚武」的發音相似,並且菖蒲的葉子的形狀非常像劍,於是端午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用來祈禱男孩子健康成長。
這時,為了慶祝這個節日,日本人會在家裡擺上鎧甲、劍、武士人偶、或是坂田金時、武蔵坊弁慶的人偶模型等作為裝飾。鎧甲寓意著保護男孩子的身體。
而到了江戶時代,端午漸漸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全國上下都參與的節日。人們還會在院子裡掛起鯉魚旗。
因為在江戶時代,中國的「鯉魚跳龍門」傳入日本,傳說鯉魚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黃河的龍門處如果能逆流而上,越過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頭地成為龍,所以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的象徵,為了祈禱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鯉魚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江戶時代端午的樣子
到了明治維新時,廢除農曆改用新曆,將端午節定在新曆5月5日,從此開始與中國端午節分道揚鑣。到了1948年,日本政府將5月5日定為兒童節(男孩節),從此端午節就跟兒童節一起過,增添了許多趣味。
在日本有著一種風俗。就是男性都出門,只留女性在家中,舉行在插秧前清除身上的汙穢的儀式。這就是五月祭。
而五月祭和中國傳入的端午相結合,才形成了後來日本的端午節。
也就是說,在日本,端午節原本是女性的節日。
蕙園伝神帖「端午風情」
在這一天,日本人也會吃粽子,但是他們的粽子和中國的差異很大,是長長的錐形,最初是用茅葉包裹,現在也有用菖蒲葉、竹葉、蘆葦葉包裹的。
日本粽子
端午這一天,日本人還有吃柏餅的習慣。
柏餅是由含有餡料的高檔米粉製成的和果子,用一片柏葉包裹住,也是一種日式美味。柏樹在冒出新芽之前不會落葉,所以也成為了象徵著「家系不斷」的吉祥物。
最後我們發現,原來日本的端午節已經和我國的相差甚遠,只是我們希望一家人健康、快樂的心是沒有區別的,所以不管是什麼節日,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度過,就是最值得過的節日!
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小編也要去買好粽子,準備好和家人一起過節啦!
怎麼樣?
小編今天推薦的日本就業,
是你心儀的工作嗎?
想要諮詢的可以加老師微信哦!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和圖片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問題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