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端午」發展史:日本人如何把端午過成兒童節?

2020-12-21 藝術競爭力

端午節紀念的到底是屈原還是伍子胥?到底要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粽子應該吃甜的還是鹹的?在我們為這些學術問題爭得熱火朝天時,隔壁島國也過端午節。但不同的是:1.日本「端午節」是公曆五月五日(也就是說今天日本不過節),2.它今天已經完全跑偏成了兒童節。但仔細八一八這個過程,會發現這是一個百轉千回的反轉劇。我們將提到的關鍵詞有:菖蒲、打架、鯉魚旗。

洛中洛外図屏風 菖蒲合戦

Step 1.「宮廷雅事」節

端午節在飛鳥時代(中國唐代)傳入日本,吸收了中國北方的端午習俗。一開始僅僅是「宮廷雅事」,包括採草藥、騎馬射箭兩項活動——也就是日本的端午節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跟屈原有什麼關係,也不會有到底紀念誰之爭了。

日本江戶時代的騎射活動

Step 2. 「菖蒲消災」節

平安時代之後,這個節日慢慢變成全民的節日。就像中國歷史上把五月稱為「惡月」一樣,日本的五月多雨潮溼,容易滋生害蟲。而當時的於是在端午節這一天,日本人懸掛菖蒲葉、喝菖蒲酒、用菖蒲洗澡……菖蒲這種被認為香味可以「闢邪」的植物成為端午節的中心。

《市井 葺菖蒲圖》中在屋頂插菖蒲的場景

此時這個節日還跟女性有很大的關係,在日語中被稱為「早乙女」的插秧少女們這一天戴著菖蒲髮飾、袖子上別著香球走在街上。

《月次風俗図屏風》中的「早乙女」

Step 3.「男孩打架」節

不知道是誰在鎌倉時代發現日語的「菖蒲」發音與「尚武」相同,於是這個尚武的民族發現了這種「尚武」的植物,「菖蒲節」變成了「尚武節」。這種精神之下,男孩們發現菖蒲葉的形狀像一柄劍,於是開始養成在端午節用菖蒲葉打架的好習慣。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變成了一個充滿尚武精神的「男孩打架節」。

鳥居清長《子寶五節遊 端午》中以菖蒲為刀劍

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用菖蒲葉做成的「菖蒲甲冑」進化成了由紙、泥、木為材料做成的「武士偶人」。

左為浮世繪中的菖蒲甲冑,右為今天的「武士偶人」

Step 4.「不怕開水燙」的鯉魚旗

鯉魚旗的出現,在端午節的「反轉」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鯉魚旗流行於德川幕府時期,我們很容易把鯉魚旗和「鯉魚躍龍門」的寓意聯繫起來,但實際上鯉魚旗有一個更「日本」更「武士」的寓意。

武內桂舟,鯉のぼり

在日語中有個「離水鯉魚」(鯉の水離れ)的說法,因為鯉魚離開水之後,幾乎不做任何掙扎——即使是被放在砧板上。想一想武士道精神下的日本人會想到什麼:他們認為這種危難之際鎮定自若從容赴死的精神,正是他們所追求和崇尚的……

於是在砧板上無法呼吸的鯉魚,就代表著吉祥與勇敢……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之水道橋駿河臺

Step 5. 後武士時代

明治時期之後,武士的時代告一段落。在逐步西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雅事、闢邪、尚武這些五月節的精神內核慢慢的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武士娃娃、鯉魚旗和一個祝願男孩健康成長的「男孩節」,於是三月三和五月五,日本人分別擺起「雛人形」和「武士娃娃」,分別來慶祝女孩和男孩的節日。(歡迎戳這裡複習日本女兒節~)

山本昇雲畫「子供遊び」(1906年)

至於日本的粽子?不好意思,日本是「甜粽」國的,看樣子是吃不到五花肉和鹹蛋黃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YT小講堂

#《YT大藝術家》#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渠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端午節,被日本人過成了兒童節,看看日本端午節幹什麼
    就連起源於印度的佛教,都是通過中國才傳到了日本。唐朝時期,日本經常派留學僧到大唐進行學習,「端午節」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傳入日本。不過日本有「五月祭」的民俗,久而久之,他們的端午節就與中華大地上「正統」的端午節大相逕庭。日本的「端午節」叫什麼?
  • 中國端午節賽龍舟,日本端午節掛鯉魚旗,韓國端午節一直被誤解
    端午節至古以來就有,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的詩人屈原,根據地區的不同,也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的。中國古代非常強大,端午節也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傳向世界上的每個地方。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中國端午節,日本端午節和韓國端午節有什麼區別?
  • 日本人過端午節嗎?
    說起日本的端午節,想必很多人會說日本沒有端午節,只有兒童節,因為5月5日是日本人掛為兒童們鯉魚旗的節日,不過這個說法並不全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的兒童節就是由端午節演變而來的,不過日本人的端午節跟中國人的端午節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 日本的端午節竟然是兒童節!
    #又到了粽葉飄香,艾草薰香的端午節了。國內的端午節年年都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將原來中國的一些節日放在了新曆,這樣農曆的五月初五就被固定在每年的新曆五月五號,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節?!也就是男孩節,日語叫「子供之日」。所以5月5日既是日本國民的端午節,又是孩子們喜愛的「兒童節」(こどもの日)。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何異同
    在日本,端午節又稱端午之節句、菖蒲之節句。  一般認為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593年,止於710年)由中國唐朝傳入。當地農民在農曆五月有一個被稱為「五月忌」的祭祀活動,後與中國唐代端午習俗的內容結合,開始形成具備日本本土特色的端午節。
  • 以唐朝為藍本的日本端午節為何會演化成如今的男孩節?
    當日本遣唐使第一次將端午習俗介紹給國內的王公貴族,他們或許不會想到,若干年後,日本的端午節居然會演變成如此一番截然不同的模樣。向來推崇「強者崇拜」的日本在得知了唐朝一種名為「端午節」的地方節日後,便決定吸收學習,並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在宮廷之中形成風尚。歷史的時針隨後撥轉到了日本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在這一階段中後期,過端午節終於從陽春白雪的宮廷品味變成了舉國並行的民間習俗。
  • 充滿童趣的日本端午節
    大約在奈良時代(710—794年),中國端午節傳到日本。  隨著日本的節假日普遍採用公曆,日本端午節也改在了公曆的5月5日,只有極少的地方還在6月5日這一天過端午節,在時空上與中國的端午節保持著最短的距離。
  • 『端午節兒童古詩』描寫端午節的兒童古詩大全
    關於『端午節兒童古詩』描寫端午節的兒童古詩大全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兒童古詩』描寫端午節的兒童古詩大全,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兒童古詩,端午節古詩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變成男兒節的端午:聊聊日本端午節的演變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有當地特色的慶祝活動來歡度節日。有時候,你可能會好奇,除了中國,還有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和我們一樣過端午嗎?他們歡度端午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 日本也過端午節?帶你走進日本端午節
    端午節傳入日本後,漸漸與當地的民俗「五月祭」相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端午節文化。一開始,日本端午節是屬於貴族階層和武士階層的,與平民百姓無關,由此衍生出很多風雅的貴族文化。那時在皇宮中,人們以菖蒲為髮飾,聚集在武德殿。天皇會賞賜藥球(薬玉、くすだま。即將藥草香料等做成的錦囊,寓意長壽無病無災)。
  • 端午節丨古有鬥草競童趣,今有端午「球」安康
    籃球、桌球訓練器等兒童運動裝備帶入千萬家庭,讓兒童愛上運動。我家孩子睡到十點多才起來,端午的假期都用來睡覺放鬆了,過成了一個睡覺節端午節並非只是粽子節,也是古代的運動節!若古代的中國有奧運會這樣的體育節日的話,那非端午節莫屬了!對端午節的運動習俗大家了解多少呢?做個測試題測試一下吧!
  • [特別篇]日本的端午節
    兒童節剛過,端午節將至。可是誰能想到,在日本端午節和兒童節是同一天呢?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在推古天皇派遣隋使來中國之前,日本並沒有五月五日端午節記錄
    日本端午節之所以能夠歷經千餘年代代相承,並最終成為國家法定節日,這與日本統治者以及政府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推動有著密切聯繫。隨後,日本天皇又多次向中國派送大批遣唐使。這些日本大使來到中國學習唐代先進的技術和佛學文化,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其中端午節習俗就是典型代表。在推古天皇派遣隋使來中國之前,日本並沒有五月五日舉行活動的相關記錄。而在推古天皇第三次派遣隋使去中國並學成歸國後,公元611年日本史料中便出現了推古天皇舉行「藥獵」活動的記載。
  • 揭秘日本端午節習俗:喝菖蒲酒 掛鯉魚旗
    中國日報網6月19日電(信蓮) 在日本,端午節又稱端午之節句、菖蒲之節句,已有悠久的歷史,與人日、上巳、七夕、重陽統稱為「五節句」。雖然日本的端午節是由中國傳入,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節日。
  • 日本端午節習俗:喝菖蒲酒 掛鯉魚旗
    在日本,端午節又稱端午之節句、菖蒲之節句,已有悠久的歷史,與人日、上巳、七夕、重陽統稱為「五節句」。雖然日本的端午節是由中國傳入,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節日。當地農民在農曆五月有一個被稱為「五月忌」的祭祀活動,後來與模仿中國唐代端午習俗的內容結合,開始形成了具備日本本土特色的端午節。不過,端午節最早在日本是屬於「貴族俱樂部」享受的一個節日,通常只在皇宮內搞一些活動。進入江戶時代以後,端午節「飛入尋常百姓家」,皇室、幕府、武士、庶民百姓都過這個節日了。
  • 【策劃·中華文化在海外】充滿童趣的日本端午節
    隨著日本的節假日普遍採用公曆,日本端午節也改在了公曆的5月5日,只有極少的地方還在6月5日這一天過端午節,在時空上與中國的端午節保持著最短的距離。 所以嚴格來講,日本端午節已早於我們過過了。 從鎌倉時代(約1185年-1333年)開始,人們發現菖蒲的日語讀音與尚武的讀音完全一樣,菖蒲的葉子形狀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劍之類的武器,日本的端午節也就漸次演變成祝願家裡男孩健康茁壯成長的節日。
  • 外國人也過端午節:日本人豎起鯉魚旗,歐美人划龍舟
    外國人也過端午節:日本人豎起鯉魚旗,歐美人划龍舟 哈羅各位,端午節到啦,你是在家吃粽子呢還是吃粽子呢還是吃粽子呢……?
  • 3步教你端午節兒童畫
    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們的「端午節兒童畫」又來添彩了。關於節日的繪畫題材是最常用的,但對於孩子來說如何啟發引導他們的興趣去畫,就需要老師們花一番心思了。在這裡,根據小編多年對兒童畫的認識,總結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 「昕薇FM」日本人端午節為什麼要掛鯉魚旗?
    後來在戰國時期偉大的屈原在這一天抱石跳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的標籤將端午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依照傳統,咱們中國人在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掛上艾草菖蒲,要吃粽子、賽龍舟。這樣的傳統傳到了周邊的國家,各個國家在端午這天也逐漸出現了各自的習俗與儀式。今天的這期節目我們就來聊聊各個國家是如何過端午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