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口述史」講述幾代人《口述國圖》聚焦紀錄片文獻價值
應妮 攝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21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該片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國家圖書館於2003年啟動老館員口述史訪談工作,十多年來,共有47位老館員及其親屬接受口述訪問,累積了200餘小時、105萬字的口述資料,《口述國圖》正是以這些珍貴的影音文獻資料為基礎製作而成。
-
一部口述史,幾代「國圖人」| 紀錄片《口述國圖》研討會
作者:鄭長華9月21日,「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也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歷史文獻片。」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童剛表示,這部作品不僅對國圖的整體發展歷程做了梳理,還向人們展現了國家圖書館傳承接續中華文明的文化信念和氣韻。
-
紀錄片《口述國圖》:國家圖書館110年裡那些閃光的人和事
《口述國圖》海報12月10日晚,由國家圖書館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首映。首映式由國家圖書館和廣州圖書館共同主辦,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和國圖影視中心承辦。《口述國圖》是國家圖書館在建館110周年之際,製作出品的第一部以親歷人視角展現國圖發展歷史的口述史紀錄片,也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
中國首部盲人超感電影在北京首映
中國首部盲人超感電影在北京首映 2019-04-01 21:56: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
中國首部3D人文紀錄片《國脈》在國家博物館首映
CNTV消息(記者 李斐 張曦健北京報導)2013年5月16日下午,由中央電視臺與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的3D大型人文紀錄片《國脈——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首映暨國博數碼影院正式啟用新聞發布會在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
-
紀錄片節|當圖書館牽手紀錄片,大咖們這樣說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周欣怡 通訊員 江海潮 曾茜圖/主辦方供圖12月16日,「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中國紀錄片作為真實的時代影像載體,為國家、為未來留檔存志,稟賦使然,天命使然。讓紀錄片與國家典藏握手,是幾代紀錄片人的夢想,具有非凡的時代價值。「收藏紀錄片和收藏圖書是一樣的。當代的紀錄片就是一個一個的『司馬遷』,塑造了一部又一部的『《史記》』。」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在研討會上說,「作為紀錄片工作者,我感覺非常興奮,也希望參與到這個工作中。
-
全國首部手遊紀錄片《萬物春生》首映
全國首部手遊紀錄片《萬物春生》首映 第五屆西部成都動漫遊戲文化節活動紛呈 本報訊 (記者 李思憶)12月20日,由國家動漫遊戲產業(四川)振興基地主辦的2014第五屆西部成都動漫遊戲文化節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行
-
率先開啟紀錄片服務 廣州圖書館已收藏紀錄片3000餘部
圖書館、紀錄片行業大咖聚首廣州,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周欣怡,通訊員江海潮、曾茜報導:16日,「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舉辦。
-
當紀錄片住進圖書館
12月16日,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了「『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這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紀錄片公共文化服務。
-
老館員「口述」國圖故事!200餘小時、105萬字資料勾勒塵封記憶
9月21日,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國家圖書館供圖)【環球網文化報導 記者 張嘉玉】9月21日,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期間,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口述國圖》是國家圖書館製作出品的第一部以親歷者視角回顧國圖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也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
走近真實歷史與圖書館人的集體記憶
人們卻常忽略那些在他們身邊默默提供幫助與支持的人和事,比如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口述國圖》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他們。」 1月2日,由國家圖書館(簡稱「國圖」)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國圖學津堂舉行北京首映式。文章開頭的那一段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以一位國圖忠實讀者的身份分享的觀影感言。
-
一部《口述國圖》講述幾代國圖人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2日訊 從2003年啟動,歷經10多年,共有47位老館員及其家屬接受口述訪問,積累了200餘小時,105萬字的口述資料,最終形成了一部《口述國圖》的紀錄片。
-
定宜莊:口述史裡的「人情兒味」 整理出版「北京口述歷史叢書」
以「北京口述歷史」研究而聞名的她,原本打算尋找幾位地道的杭州人來聊聊,「接接地氣兒」,卻被天書一般的杭州話給攔住了。「做口述研究,語言很重要,現在社科院的學生大多不是北京人,要讓他們繼續做北京口述史,單是語言這一關就過不了。我採訪旗人老人的時候,有些詞兒連我都不知道呢!」
-
《永遠的綠蓋頭》——中國首部撒拉族民族電影在北京首映
原標題:《永遠的綠蓋頭》——中國首部撒拉族民族電影在北京首映 2016年5月4日,由中華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策劃,成都影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峨眉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電影《永遠的綠蓋頭》,在太平洋院線首映。同時在四川成都參加五四青年節優秀電影周展播,陸續分地區在全國上映。
-
繼往開來:口述史2016年度五大事件盤點
在今年,由崔永元口述史中心主任丁俊傑和副主任林卉、劉英力主編的《口述歷史在中國(第一輯):多元視角與應用》及首席記者張鈞主編的《述林1:戰爭陰雲下的年輕人》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兩書借勢「國際周」問世,引起多家媒體爭相報導。這兩大看點折射出「中國的口述史學」,業已在國際口述史學界站穩了腳跟;也佐證了崔永元口述史中心在「口述歷史領域平臺搭建與口述歷史事業推動」方面的突出貢獻。
-
首部《開羅宣言》阿拉伯語紀錄片在開羅首映
當《開羅宣言》紀錄片中的一幅幅歷史畫面在大熒幕上閃現時,在場觀眾們無不為之屏息注目,體味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自由的來之不易。26日,中國駐埃及使館在《開羅宣言》誕生地——開羅米納豪斯飯店舉辦首部《開羅宣言》阿語紀錄片首映式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研討會。
-
定宜莊 用口述史記錄1949年以後的北京
《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作者:定宜莊 等著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定宜莊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退休已經三年了,但一套北京口述叢書又把她動員了起來。口述史著名學者唐納德·裡奇說:大家來做口述史,就是應該不設門檻。但定宜莊的觀點是,大家來做口述史,實際上做出的還是良莠雜陳的東西。「儘管新媒體時代都可以用高科技手段保留在圖書館,可以用高科技檢索方式查,可問題是,你不加選擇不加研究的話,還會繼續第二次流失。」定宜莊說,關於口述歷史的很多問題,還要不斷摸索,還要再討論。
-
河南首部飲食文獻紀錄片《中國豫菜》開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朝林2月1日上午,《中國豫菜》開播暨省餐飲和飯店行業協會助力脫貧攻堅儀式在鄭州舉行。當晚19點30分,《中國豫菜》正式開播。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 張海林先生致辭 《中國豫菜》由文化部批准,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商務廳支持,河南省圖書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河南省分中心、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聯合製作的河南首部大型飲食文獻專題紀錄片——《中國豫菜》紀錄片共30集,以「中國飲食文化尋蹤」為主題,也是全國餐飲行業首部由文化部批准的以探尋中原飲食文明為主題的文獻紀錄片。
-
首部抗疫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首映
12月6日,大型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舉行首映。該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海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通過援鄂醫療專家康焰、志願者「大象」和武漢90後女孩「髒辮熊」的視角,帶領觀眾重溫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終於取得抗擊新冠疫情偉大勝利的一個個難忘瞬間。
-
金馬紀錄片《千錘百鍊》首映 熱血故事真實表達
《千錘百鍊》北京首映 12月14日下午,由加拿大華裔導演張僑勇執導,曾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紀錄片《千錘百鍊》>在盧米埃北京芳草地影城舉行了北京首映儀式。影片主創團隊強調《千錘百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紀錄片,而是通過「真實」的表達,讓熱血、勵志的故事更加動人的「真實電影」。 首映儀式結束後,由「真實影像基金」舉辦的「真實影像沙龍」邀請了三十餘位國內知名紀錄片導演、製片人,以及媒體和紀錄片業界同仁在影城進行了紀錄片產業及文化的交流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