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口述史,幾代「國圖人」| 紀錄片《口述國圖》研討會

2020-09-22 廣電時評


作者:鄭長華


9月21日,「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



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圍繞「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這一主題,就《口述國圖》的策劃、創作和傳播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


在記錄中致敬


時間回溯至2003年,國家圖書館啟動口述史訪談工作,十多年來共有47位老館員及其家屬接受口述訪問,累積了200餘小時、100萬字的口述資料,紀錄片《口述國圖》正是以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為基礎創作而成。



「《口述國圖》是第一部以親歷人的視角展現國圖發展歷史的口述紀錄片,也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歷史文獻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說,「這部作品也是紀實影像界、口述史界和圖書館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典範。」



《口述國圖》全片分為「情系國圖」「緣起文津街」「善本保衛記」「館藏的故事」「為讀者服務」「艱難中的前行」等十一部分,記錄了幾代「國圖人」在面對不同歷史機遇與挑戰時,擔負的使命和做出的選擇。


初創於1909年的國家圖書館,已經走過了111年的光輝歷程。一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國圖人」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共同鑄就了獨特的國圖精神。據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介紹,《口述國圖》創作於2019年,是一份向國圖110歲生日致賀的禮物,「它從數十位國家圖書館老館員的經歷和視角出發,講述了幾代『國圖人』在百年風雨歷程中堅守平凡崗位、保護文明成果、堅持文化傳承、服務社會進步的感人故事。」



從個體記憶出發,《口述國圖》運用影像記錄的方式,勾勒出了國家圖書館的發展歷史、機構史和行業史。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童剛表示,這部作品不僅對國圖的整體發展歷程做了梳理,還向人們展現了國家圖書館傳承接續中華文明的文化信念和氣韻。


讓口述史「活」起來


作為「國家相冊」,紀錄片記錄和見證著社會發展,凝聚著、傳遞著民族精神,讓帶有歷史質感的口述史「活」起來,是《口述國圖》在創作之處便開始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口述國圖》項目以紀實影像的最新技術,生動再現那些動人心弦、引人入勝的精彩畫面,這些努力將進一步豐富紀錄片的內涵和外延,為紀錄片守正創新、高質量發展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研討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劉梅茹對《口述國圖》的創作予以肯定。



立足口述紀錄片的內涵價值,廣東電視臺高級編輯郭際生認為,《口述國圖》的魅力恰恰在於通過聲音效果、畫面效果、聲畫結合的呈現方式,使得作品有了超越簡單文字的吸引力、信服力和生動性。


「這個片子之所以能打動觀眾,是因為它是一部特別珍貴的影像檔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資深製片人韓雯談道,《口述國圖》以專題化的方式對國圖歷史進行了全方位的覆蓋,這其中還交織著100多年的家國命運、個人情懷。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程煥文闡述了《口述國圖》的創新之處:「《口述國圖》從200多個小時的記錄口述史資料中抽絲剝繭,最後製作成一個小時的紀錄片,這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從普通觀眾的視角出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定宜莊分享了自己的觀感:《口述國圖》之所以能夠引發普通觀眾的共鳴,恰恰在於它講述的是「人」的故事,突出的是「人」的精神,而這些「人」緊緊地和圖書事業聯繫在一起。


研討會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北京紀實影像周組委會、國家圖書館影視中心、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承辦。


編輯 | 隨芳芳 曾宇衡

相關焦點

  • 一部「口述史」講述幾代人《口述國圖》聚焦紀錄片文獻價值
    研討會現場。 應妮 攝研討會現場。 應妮 攝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21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該片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 一部《口述國圖》講述幾代國圖人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2日訊 從2003年啟動,歷經10多年,共有47位老館員及其家屬接受口述訪問,積累了200餘小時,105萬字的口述資料,最終形成了一部《口述國圖》的紀錄片。
  • 紀錄片《口述國圖》:國家圖書館110年裡那些閃光的人和事
    《口述國圖》海報12月10日晚,由國家圖書館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首映。首映式由國家圖書館和廣州圖書館共同主辦,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和國圖影視中心承辦。《口述國圖》是國家圖書館在建館110周年之際,製作出品的第一部以親歷人視角展現國圖發展歷史的口述史紀錄片,也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 歷史背後的脊梁——《口述國圖》 寶藏之行
    9月21日下午,「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在中華世紀壇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賈怡主持。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在講話中說:「今年北京紀實影像周的主題是『記錄美好生活』,《口述國圖
  • 中國首部圖書館口述史紀錄片北京首映
    【解說】1月2日,由國家圖書館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舉行北京首映儀式。  據了解,《口述國圖》是國家圖書館在建館110周年之際,製作出品的第一部以親歷者視角回顧國圖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也是中國首部記錄和展現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 老館員「口述」國圖故事!200餘小時、105萬字資料勾勒塵封記憶
    9月21日,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國家圖書館供圖)【環球網文化報導 記者 張嘉玉】9月21日,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期間,紀錄片與口述史的文獻價值——《口述國圖》研討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口述國圖》是國家圖書館製作出品的第一部以親歷者視角回顧國圖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也是國內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 國圖啟動中國戰「疫」記憶庫建設 將納入親歷者口述史
    徵集內容包括手稿、照片、書畫墨跡類資料、數字資源及版權、口述史料和其他有價值的戰疫相關資源。徵集公告長期有效,疫情結束後,文獻徵集將納入國圖常態化工作。記者從國圖了解到,項目將以全面採集、科學組織、生動展示、系統保存為原則,通過廣泛的網絡資源採集、多渠道徵集、交換及購買等方式,獲取相關著作、文章、圖片、音頻、視頻、多媒體資源,和手稿、書信、照片、書畫作品等實物文獻。國圖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合適時機,將開展親歷者和見證者的口述史採訪,形成立體鮮活的中國戰「疫」記憶庫。
  • 將這位110歲「老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跟隨兩位老館員追憶國圖往事
    新年伊始,由國家圖書館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舉行北京首映式,106分鐘的紀錄片,以親歷者和見證者的視角回顧了國家圖書館的發展歷史,將這位110歲「老人」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國內第一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
  • 紀錄片節|當圖書館牽手紀錄片,大咖們這樣說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本次研討會由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和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主辦,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紀錄片公共文化服務。
  • 率先開啟紀錄片服務 廣州圖書館已收藏紀錄片3000餘部
    圖書館、紀錄片行業大咖聚首廣州,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周欣怡,通訊員江海潮、曾茜報導:16日,「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舉辦。
  • 走近真實歷史與圖書館人的集體記憶
    《口述國圖》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他們。」   1月2日,由國家圖書館(簡稱「國圖」)攝製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國圖學津堂舉行北京首映式。文章開頭的那一段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以一位國圖忠實讀者的身份分享的觀影感言。他說,觀看的過程中有好幾次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影片裡的一幕幕讓他不禁回憶起自己與圖書館的過往。
  • 九一八口述史料展出 「中國記憶」項目和生命賽跑
    九一八口述史料展出 「中國記憶」項目和生命賽跑 2016-09-18大批東北抗聯老戰士日記手稿、口述音頻等一批文獻入藏國圖,年近百歲的抗聯老戰士盼年輕人銘記歷史。
  • 國圖揭曉第十五屆文津圖書獎
    8日晚,國家圖書館通過學習強國等平臺推出一臺線上節目,以老專家朗讀、口述史訪問、公開課演講、視頻連線、短片播放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網友講述國家圖書館111年發展歷程,特別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國圖好故事」。與此同時,國圖還面向社會各界開展留言及寄語徵集活動,邀請讀者分享在國家圖書館學習成長中經歷的那些溫暖、感動、驚喜的瞬間。
  • 國圖110周年辦典籍大展慶生 北宋刻本《景祐禮部韻略》等多個珍貴...
    保護傳承新建300米宣傳長廊 縱覽國圖百餘年變遷國家圖書館積極改造總館院區設備設施、人文景觀,已完成總館南區夜景照明改造工程,改造後的國圖夜景充分體現出國家圖書館的建築魅力、人文內涵、文化底蘊和氛圍,著力突顯莊重大氣、唯美典雅風格的夜景效果。
  • 繼往開來:口述史2016年度五大事件盤點
    延伸至大環境看,兩度「張學良」熱背後,是國內口述歷史學術力、傳播力、文化力的多層面驅動使然——「國際級」口述交流平臺的穩健發展與學科交匯、「大歷史級」口述影像的版權引進與融媒體傳播、「口述歷史+紀錄片+青年」所形成的新契機、「失語」階層的詩意復興、口述史創作生態的顛覆,令2016年註定成為業界繼往開來的一年。
  • 服務不打烊 網上國圖體驗記
    持有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的用戶,可以使用本人讀者卡號及密碼(默認密碼是本人生日後6位)登錄國家圖書館讀者門戶系統,遠程訪問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沒有辦理國圖讀者卡的讀者,可以使用身份證通過網絡實名註冊,遠程訪問。   筆者在國圖官網註冊了帳戶,切身體驗了國圖豐富的網上資源。進入讀者門戶首頁,首先看到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電子論文等在內的多項閱讀服務內容。
  • 當紀錄片住進圖書館
    12月16日,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了「『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這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紀錄片公共文化服務。
  • 世界讀書日|國圖建「戰疫」記憶庫:做好特殊時期的記憶保存
    戰「疫」記憶庫徵集內容包括手稿、照片、書畫墨跡類資料、數字資源及版權、口述史料和其他有價值的戰疫相關資源。徵集公告長期有效,疫情結束後,文獻徵集將納入國圖常態化工作。國圖相關負責人也介紹,在合適時機,將開展親歷者和見證者的口述史採訪,形成立體鮮活的中國戰「疫」記憶庫。該項目以國圖為主體,還將聯動業界各級各類圖書館,收集和保存各地區、各領域專題性文獻資料,共同做好特殊時期記憶保存,構建區域化的中國戰「疫」記憶庫。
  • 2016年中國口述歷史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16年11月7日至13日,口述歷史國際周和「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在中國傳媒大學啟動,研討會主題為「傳承·傳播——口述歷史的教育與普及」。「口述廣州數據中心」建設了市民錄音棚、口述史採編室、音像資料編輯室、電子化評稿室,成立了廣東省首家獨立運作的廣州市口述歷史研究會。廣州市地方志新館展覽主題由「城」(千年廣州)、「商」(商都廣州)、「政」(改革廣州)、「人」(創新廣州)、「水」(人文廣州)、「文」(名城廣州)、「區情縱覽」、「珠三角及泛珠三角視窗」八大部分組成。
  • 2016年,中國口述歷史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與口述歷史相關的學術會議召開,2016年4月9日,「口述歷史與共和國史研究」高端學術論壇在四川大學舉辦,會議主題報告環節主題為「口述史與中國史學新空間:從我們的工作談起」。2016年11月7日至13日,口述歷史國際周和「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在中國傳媒大學啟動,研討會主題為「傳承·傳播——口述歷史的教育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