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漢王墓出土一件絕世兵器,工藝比勾踐劍還複雜,至今無法仿製

2020-12-16 史往今來

2009年初,江蘇省盱眙縣公安局接到報案,大雲山上傳來陣陣爆炸聲。民警接到報案後趕到現場經調查發現,這裡竟然是一座古墓,一夥盜墓賊盜墓不成還連傷四條人命。

縣文物局部門的考古專家趕赴現場,經過細緻的勘察、鑽探、發掘,確認這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漢代王墓陵園,佔地極廣,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這座漢墓陵園佔地25萬平方米,包括三座墓葬,十三處陪葬坑,還有兩處武器坑、一處車馬坑。隨著大量珍貴文物的出土,考古專家判斷,這是一座規制很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

考古發現令專家們欣喜若狂,出土的文物包括只有王侯才能使用的黃腸題湊金縷玉衣和玉棺,禮器、車馬、樂器、兵器、生活器具應有盡有,金、銀、銅、鐵、陶、玉、漆木器等各種器具一應俱全,幾乎就是一座奢華的地下王宮。

更令人驚奇的,在眾多的兵器中有一件長矛,矛頭長約30公分,表面的花紋依然清晰可見,毫無鏽跡,矛刃含霜。這種花紋名為暗花紋,表面上可見紋絡,用手觸摸卻光滑無比。暗花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地區獨有的鑄造技術,早已失傳,現代技術都無法仿製。

經考證,墓主人是西漢時期的江都王劉非,原為汝南王,十五歲時在吳楚七國之亂中平叛有功,徙為江都王。劉非是漢景帝之子,《漢書》中記載他為人好氣力,治官館,招四方豪傑,頗有才幹。在位二十七年得以善終,死後葬於大雲山王墓。

相關焦點

  • 2009年,一樁盜墓案牽出西漢大墓,出土一件銅矛至今無法複製
    該墓葬群佔地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之多,擁有3座大墓,13座陪葬墓。除此之外,還有個特別之處是還發現了2座武器坑,1座車馬坑,各類長短兵器琳琅滿目,如同一個地下兵器庫。不過大雲山漢墓的發現還是有些離奇,是因為幾個盜墓賊在盜墓過程中急於求成,嘗試用炸藥炸出通道,沒料到反而耗盡墓中氧氣,窒息死於墓中。同夥驚慌失措下,棄車拋屍,警方發現後,順藤摸瓜,在考古學家配合下找到了這座古墓群。
  • 因水「逃生」曾侯乙墓 越王勾踐劍至今吹毛斷髮(圖)
    觀展看點  看點之一:勾踐劍至今吹毛斷髮  去年曾經被熱炒過的越王勾踐用青銅劍終於來到北京,與觀眾見面。這把長55.7釐米,寬4.6釐米的春秋時期的兵刃於1965年出土於荊州市江陵區望山1號墓,現由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該劍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有11道圓圈。
  • 古墓挖出的漢代銅鏡屢現異象,至今無解,專家也無法仿製
    我國在世界歷史長河中一直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們文化一脈傳承,從未斷絕,四大古國就獨剩我國,這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臭屁」的,崇洋媚外不知道是什麼路數。在這幾千年歷史中,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奇珍異寶,而且很多製作手法十分複雜,至今用現在的技術都無法仿製!
  • 重量級國寶來渝展出 吳王夫差矛還閃著青光
    而在這把絕世兵器四周的箱子裡,還裝著包括68件套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105件套文物。3月26日上午,在三峽博物館的批准下,上遊新聞記者獨家在第一時間獲得一睹這些重量級國寶真容的機會,親眼看著它們一件件從箱子裡被取出,放進展櫃。
  • 出土時鋒利無比,做工像現代工藝,古人是如何造出越王勾踐劍的?
    在湖北省博物館,有個展品是入館必看的,它不僅是我國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之一,也是湖博的鎮館之寶,它就是越王勾踐劍。而越王勾踐劍之所以被禁止出國展出,除了那次新加坡展被意外劃刻上一條傷痕外,還因其讓人難以置信的精美工藝和巨大的文物價值。
  • 7座戰國墓6座被盜,搶救性考古挖掘後,出土2把「雌雄雙劍」
    也正是因為這樣,江陵望山楚墓群引來了歷代盜墓賊,被盜的古墓比保存完好的還多,建國後,保護望山楚墓已經刻不容緩。1965年,考古家在對望山楚墓群進行排查時發現一處山包上的7座戰國大墓已經有6座被盜,有些盜洞是古代的,但也有盜洞是建國後才發現的。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七大逆天文物,科技完爆現代,至今無法真正仿製
    今天給大家說說這些中國自出土的逆天文物。蛋殼黑陶杯:蛋殼陶的含義是指器皿的厚度如蛋殼一樣,現在出土的蛋殼黑陶杯的完整品很少,最完整的一件由山東省日照市濰坊姚官莊出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最逆天的是此物屬於新石器時代!其次,我們必須承認在幾千年前是沒有軸承這種東西的,古人在沒有軸承的落後條件下,還能製造出這樣薄的器皿,我們不得不承認祖先技藝的高超!
  • 中國工藝最複雜的五大文物,至今無法複製
    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精美的文物,其中一些令人嘆為觀止,構思之巧妙,用料之講究,造型之奇特,至今無法複製。今天盤點下工藝最複雜的五大文物,見識古人的智慧。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數清上面到底有多少條小龍。據博物館介紹,對外展出的國寶大多都有複製品,而這一件至今沒有替代品。
  • 「天下第一劍」出土後,X光檢測後,卻發現穿越工藝:複合技術
    說起「天下第一劍」,大家應該能猜出是誰吧,它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也就是越王勾踐的佩劍,如今是國家一級文物,曾經在湖北荊州江陵縣望山楚墓群出土,可以說這把越王勾踐劍代表的是當時短兵器製作的超高水準,這也才有了「天下第一劍」的美譽。
  • 吳王夫差劍與越王勾踐劍蘇州合璧(圖)
    這柄劍是迄今已知幾柄吳王夫差劍中,最為精美完整的一件。夫差是吳國末代君主,公元前495—473年在位。據了解,此劍使用了分鑄技術,分鑄是中國青銅鑄造技術中的高級工藝,一般將比較複雜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先行鑄成,然後再插入合範的相應部位熔鑄在一起。著名的雙色劍和大多數器物的耳部即使用此技術。
  • 至今無法模仿古代黑科技,讓現代人汗顏,第3個至今還能運作
    至今無法複製古代黑科技,讓現代人汗顏,第3個至今還能運作。在中國封建古代的傳統核心制度上,一般都是君主集權制為主要的管理理念。在集中能力於君主指揮的思想觀念下,很多人文志士便紛紛投靠賢明的君主來為自己的事業爭取福利。
  • 襄陽戰國墓驚現9米盜洞,挖出一把神劍,專家:不輸越王勾踐劍
    無疑是越王勾踐劍,這把越王勾踐劍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劍」,如今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當中,它的主人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了。其實我們中國除了越王勾踐劍非常尊貴以外,還有一把劍同樣也是非常的尊貴,它絕對不會輸給越王勾踐劍,只不過它的數量比越王勾踐劍多很多,起碼現在出土的有9把,下面我們就來看一起看看吧!
  • 河南三門峽發現西周大墓,出土一把玉柄鐵劍,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中國先秦時期出土的最為著名的寶劍,就是越王勾踐劍,這把寶劍可以稱之為絕世神劍,削鐵如泥,出土後人們就被它精美的做工和高超的實戰能力折服,然而越王勾踐劍卻也沒有得到中華第一劍的稱號
  • 3件疑似穿越的文物,第一件製作精細無法仿製,第二件像現代產物
    相信大家都聽到過一些穿越學說,認為有人穿越到幾百數千年前,留下了一些腳印痕跡之後又悄然離去,對於這種說法現在還無法證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歷史上確實出現過一些讓現代人都無法複製的科學製造。古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低,科學技術也比較低下,但古人的智慧是無窮,落後的時代卻有一顆先進的大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些「逆天」文物。
  • 埃及法老出土一把3000年匕首,堪比越王勾踐劍,卻被美國專家打臉
    說起我們望山楚墓出土的那把越王勾踐劍堪稱是「世界第一劍」,因為這把越王勾踐劍堪稱是逆天國寶,歷經2000多年居然還能削髮如泥,當時越王勾踐劍的出土一度遭人嫌棄,結果卻被專家意外發現,沒想到這把竟然就是越王勾踐劍。
  • 【大中華尋寶記尋寶博物館】哪座墓的寶藏就連曹操都要覬覦?
    米克從進入展館內眼睛就沒有離開過這把劍。 「不錯不錯,知道的不少。」秦博士很欣慰,又問道:「那你們知道哪把武器的製作工藝比越王勾踐劍還要複雜嗎?」 「這可是『天下第一劍』,怎麼會有比它還厲害的武器呢?」卡卡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不懂了吧,這要從江蘇盱眙的一件驚天盜墓案說起。」
  • 探究越王勾踐劍之謎:八字銘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誰
    由於邵滑是滅越的大功臣,楚懷王可能就把從越國繳獲回來的越王勾踐劍作為戰利品賞賜給了邵滑。  還有人認為,墓主人邵固和史書記載的邵滑完全沒有關係。邵固生前的社會地位只相當於大夫這一級,並不屬於大貴族,可是由於他是楚悼王的曾孫,出土的竹簡中還記載他常「出入侍王」,說明他與楚王的關係非常密切。
  • 成都出土60座戰國船棺墓 墓主戴古埃及「蜻蜓眼」
    5座大型墓葬墓壙長7-9米、寬1.5-2米;50座中型墓葬墓壙長4-6米、寬1-1.5米;5座小型墓葬墓壙長2-4米、寬0.7-1.2米。墓葬中,部分已經找不到葬具,而可辨者多是船棺,最長可達7米,最寬至2米,最高及1米,材質則是珍貴的楠木。在以前,船棺葬的附近地面上,多記有標識。但時隔多年,考古人員已難以找到。
  • 1965年,越王勾踐劍在湖北出土,埋藏千年無鏽跡,18層紙輕鬆割斷
    1965年,越王勾踐劍在湖北出土,再次現世有一次驚豔了眾人。這把劍現如今還是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和曾侯乙編鐘是一個地位。當時這把劍剛問世時,有人想用千匹駿馬和城池來交換,但是沒有得到。越王勾踐劍和純鈞劍是不是同一把已經不知道了,但是這把劍著實是非常珍貴。剛出土時,這把劍沒有任何鏽跡,當時有人蹭了一下劍刃,手立馬就流血了,甚至當時有工作人員直接調侃說:「這是要滴血認親的節奏」。從這把劍能夠把人手劃破來說,這把劍鋒利無比。
  • 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朽
    而伴隨著越王勾踐劍的出土,這種似乎只存在於武俠小說中的虛幻情景也漸漸走向了現實。 1965年冬,在湖北省荊州市修二乾渠時發現了一座楚國貴族墓,後命名為「望山一號墓」,與此同時還發現帶封土堆的大中型墓葬25座,無封土堆的小型墓葬30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