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文博周⑧ | 大足石刻帶著重磅展品來金沙了 其中三件還是鎮館之寶

2020-08-16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董攀

從城市上空俯瞰天府廣場,成都的心臟是一個金太陽;東安湖體育場屋頂懸浮的圖案,閃爍著亮眼的光芒……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已經整整十五周年了。

8月16日,是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第十五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開展,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天下大足」展覽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此前參加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啟動的「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中,金沙和大足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以「點石成金」CP出道,吸引眾多網友點讚投票。如今,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令蓉城觀眾驚喜不已。

大足三大鎮館之寶來蓉

走進展廳,本次展覽最重量級的展品——重達720公斤的釋迦牟尼佛像坐在蓮臺之上,眼帘低垂,身體微微前傾,在傾聽與沉思中,帶領觀眾徐徐探尋大足石刻歷經千年的發現與傳承之旅。

大足石刻雖早已蜚聲海內外,巡展足跡遍布各地。但與以往的外展相比,本次特展不僅是文物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從更加豐富全面的角度,向觀眾展示大足石刻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風採。

在展廳中間,20餘件重點展品組成石刻群像,以裸展的方式一展大足石刻作為「中國觀音造像陳列館」的風採。由於年代久遠,許多觀音造像都是殘件,而其中一件南宋觀音像保存十分完好,臺座左右兩側的偈語都清晰可見。

此外,大足石刻中體量最大、雕刻工藝最傑出的一件香爐也在展覽中露面。這件香爐雕刻於明代,通高101釐米,重量將近500公斤,由下至上分為五層,每層造型不同、圖案各異,卻通體鏤空,刻工極為精湛,可謂是大足明代香爐的扛鼎之作。

南宋眾生百態圖首次面世

千手觀音、圓覺洞等大足石刻精華難以移動,如何讓蓉城觀眾身臨其境地觀賞這些文物呢?金沙陳列研究部黃玉潔透露,策展團隊使用了沉浸式燈箱造景、超300英寸的巨幅投影等展陳手段,讓觀眾暢遊大足石刻。

位於寶頂山小佛灣的千佛壁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以「千佛千姿」著稱,卻因文物保護的需要,從未向公眾開放。密布排列的佛龕內,無數尊小佛像或坐或臥、或笑或怒、吹笛彈琴、持山端盤,姿態各不相同。而在本次展覽中,依託高清文物數據採集的成果,這幅南宋時期的眾生百態圖首次與觀眾見面。滿壁的佛龕圖片環繞三面牆體逐次鋪開,一直綿延到了遊客頭頂,使遊客得以想像千佛壁的輝煌壯麗;一尊千佛壁石窟造像原件,矗立中央,遺世而獨立,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拍照打卡點。

此次展覽中還展出了3件3D列印的文物複製品,讓觀眾一睹千手觀音主尊頭像和辯音菩薩的美姿。

除此之外,金沙特別開發線上知識平臺,與觀眾分享更多石刻相關的文獻數據;千手觀音持續8年的修復歷程也將在展廳中完整呈現,觀眾還可通過互動設備,親自體驗千手觀音的修復。而在展廳外,「四川地區石窟與摩崖造像圖片展」也同時展開,將石窟造像藝術的審美和價值無限延伸。

巴蜀文旅走廊首結碩果

2020年4月,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共同籤署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重慶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籤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今年6月,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籤署《學術合作備忘錄》。

「天下大足」展覽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未來成渝地區將有更多的文博單位牽手合作。

開幕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了一套《大足石刻全集》,展廳裡也有展出。作為我國第一部針對大足石刻編寫的考古報告集,本套全集由上百位專家學者歷經14年編撰而成,共計11冊19卷,記錄文字252萬字,測繪圖、等值線圖等3000餘張,造像圖版、銘文及拓本圖版5000餘張,凝練了大足石刻艱苦卓絕的研究、保護與申遺之路,將對古蜀文明遺址聯合申遺提供有益借鑑。

大足石刻研究院展覽辦公室主任龍小帆告訴記者,大足石刻早在2018年就啟動了「四百工程」,將在國內外一百座博物館、美術館或展覽館舉辦一百場展覽,在國內外著名大學、圖書館等學術研究機構舉辦一百場專題講座,拍攝100集大足石刻微視頻,選擇100座在全世界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圖書館贈送大足石刻研究圖書。「在大足的遊客群體中四川觀眾佔比非常高,未來期待加強成渝兩地交流,和四川更多文博單位、圖書館、高校合作,讓更多觀眾了解大足石刻的藝術與文化,了解工匠們披荊斬棘、嘔心瀝血開鑿石窟的艱辛歷程,以及當代文博人艱苦卓絕的保護、修復歷程。」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21年1月3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焦點

  • 成渝文博周⑧|大足石刻帶著重磅展品來金沙了 其中三件還是鎮館之寶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開展,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天下大足」展覽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
  • 三大鎮館之寶都來了!今天起,可以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了
    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今天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使這個紀念日更具經典傳承的特別意義。此次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了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成渝文博周⑨|這尊720公斤重的南宋圓雕精品,是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金沙開展以來,源源不斷的觀眾慕名而來,圍觀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這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也是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的首次牽手。
  • 在成都可以打卡大足石刻了!金沙「天下大足」特展今日開幕
    這一天也是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第十五周年紀念日,展覽開幕使這個紀念日更具經典傳承的特別意義。此次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據悉,「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
  • 開箱「鎮館之寶」大足石刻將亮相成都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12日),來自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的90餘件展品到達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即將和四川觀眾見面。為了保證這90餘件展品在運輸途中的安全,每件展品都使用了恆溫恆溼的文物運輸箱,並用柔軟的泡沫和防潮紙在箱內填充,大件展品則需要分組運輸。這尊釋迦牟尼佛像是大足石刻研究院的「鎮館之寶」。
  • 重慶大足石刻「重磅」來蓉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官宣出道」以來,「點石成金」的文旅CP讓觀眾期待不已。在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發起的「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中,網友不僅為兩大文博單位「自來水」安利,更期待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首次牽手。
  • 重慶大足石刻「重磅」來蓉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官宣出道」以來,「點石成金」的文旅CP讓觀眾期待不已。在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發起的「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中,網友不僅為兩大文博單位「自來水」安利,更期待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首次牽手。
  • 重慶大足石刻來成都「重磅」開展 最重展品:720公斤的釋伽牟尼佛像
    一座美神薈萃的石雕畫廊、人間情趣的藝術殿堂、三教融合的石窟典範——重慶大足石刻將向成都市民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劉賢高介紹,此次金沙與大足牽手,正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合作背景下結出的碩果之一。今年6月,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兩地文化遺產保護進程。
  • 成渝雙城共奏「文物曲」金沙遺址與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今年6月,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籤署《學術合作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作為大足石刻史上最大規模外展,此次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這尊720公斤重的南宋圓雕精品,是大足石刻的鎮館之寶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金沙開展以來,源源不斷的觀眾慕名而來,圍觀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 這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也是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的首次牽手。90餘件(套)精美的石刻藝術品,讓蓉城觀眾見識到「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一座豐碑」的魅力。
  •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組團首秀」,聽聽兩位館長怎麼說
    劉賢高:首先,這次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合作背景下,大足石刻研究院與金沙遺址博物館聯手推出的一次展覽,對於巴蜀文明在今天的傳播別具意義。並且,這次依託金沙遺址厚重歷史文化積澱,相信能夠給四川觀眾帶來一種非常新鮮的體驗。記者:這次大足石刻研究院的60餘件(套)展品是從什麼角度選擇的?劉賢高:從造像題材來說,這次的選擇非常廣泛,包括從宋代到明清的佛、菩薩、羅漢、觀音、供養人像和世俗造像。
  • 大足石刻亮相金沙遺址博物館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 通訊員/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華夏 曾江 通訊員 劉虹)8月16日,由大足石刻研究院與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院開幕。
  • 大足石刻鎮館之寶集體亮相成都
    【大足石刻鎮館之寶集體亮相成都】經過兩個月的前期準備,昨(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四川省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為大足石刻研究院升格以來的首次外展,也是大足石刻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外展。本次展覽共展出90餘件(套)展品,包含重慶大足石刻博物館的70餘尊石刻造像,展覽時間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 成渝文博周|500公斤重的香爐長啥樣?金沙展出大足石刻香爐體量最大...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金沙供圖張愛玲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第一爐香》,尚未定檔早已引發眾人期待。而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攜手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上,有一件雕刻於明代的香爐,重量將近500公斤,是大足石刻香爐中體量最大、雕刻工藝最傑出的一件,堪稱明代「第一香爐」。此前參加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啟動的「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金沙和大足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以「點石成金」CP出道,吸引眾多網友點讚投票。
  • 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作為大足石刻史上最大規模外展,此次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亮相成都,寶頂山千佛壁首次「露面」
    澎湃新聞獲悉,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與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此次特展不僅是文物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
  • 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90餘件展品運抵成都 多件鎮館之寶亮相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布展現場。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布展現場。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布展現場。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布展現場。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8月12日,來自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的90餘件展品到達金沙遺址博物館。「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正式進入開展倒計時。一座美神薈萃的石雕畫廊、人間情趣的藝術殿堂、三教融合的石窟典範——重慶大足石刻,將於16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重建」完成。
  •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三千多年前,生於斯長於斯的古蜀金沙人,披沙揀金,鑄造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等聖物,託起對日月神靈的崇拜。除了耀眼的金,古蜀先民還收集美石,精雕細琢。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了基礎。
  • 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
    成都博物館供圖文博大展精髓「光影浮空」: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匯聚一堂,這在蓉城和西南地區都尚屬首次「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189件(套)精品文物見證了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友好之路「天下大足」:釋迦牟尼佛像等大足石刻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首次集體亮相成都
  • 四川: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
    成都博物館供圖文博大展精髓「光影浮空」: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匯聚一堂,這在蓉城和西南地區都尚屬首次「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189件(套)精品文物見證了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友好之路「天下大足」:釋迦牟尼佛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