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課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外語系給出了答案

2020-12-12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

外語課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外語系給出了答案

時間:2019-12-07作者: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外語系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積極探索「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途徑,主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教學,全方位育人,並在教師黨員中先行先試,取得良好實效。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不久前,在《跨文化交際導論》課上,徐佳老師通過講授美國人類學家KluckhohnStrodtbeck提出的文化取向框架理論(Kluckhohn and Strodtbeck’s Value Orientation),通過人性本質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類生活的時間觀念人類活動的類型人類的社會關係類型五個方面對中西方文化展開了對比。課堂上,通過對儒家學說的人之初、性本善與基督教的原罪理論對比,西方個體主義與中國集體主義等方面的對比分析,加深了同學們對中西方傳統文化差異的認識。通過此次課程,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了中國文化中對人性、對自然、對歷史和對集體認識的智慧之處,更加堅定了傳統文化自信。

而在《基礎日語》課上,許麗娜老師就《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的影響》與同學們展開討論,許麗娜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流互動,並且提到日本早期文明很大程度上都源於中國,尤其在唐宋,受到中華文化極大的影響。作為擁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我們應以此為豪,同時作為掌握外語的中國人,我們也應該將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播各地。此外,對待日本文化,也理應端正態度,正確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豐富翻譯課堂,提升專業優勢

如何翻譯好時政文體?陳薈夷老師開展的《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建國70周年講話內容,探討時政文體翻譯技巧》講座,同學們對此有了新答案。講座上,陳薈夷老師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內容中部分片段的中英對照。對於英語翻譯,陳薈夷老師表示:政治類文本翻譯技巧也是建立在基礎學習之上的,對於英語翻譯來說應該是錦上添花,英語學習貴在積累,沒有捷徑。

周秦超老師則與同學們一起探討研究了Hnery David Thoreau部分代表作翻譯。周秦超老師讓同學們逐個翻譯梭羅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並給予詳細地點評講解。課堂上周秦超老師剖析了儒家思想與美國超驗主義的關係,並提到梭羅和愛默生等人的超驗主義思想也曾受到東方學說的影響,其中就包括了中國的儒家學說。在梭羅的《瓦爾登湖》中多次引用了四書的內容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具有普世認同價值。

體悟時代精神,感受榜樣力量

時代呼喚英雄,英雄光耀時代。喻歡歡老師開展了《Heroes among us》主題討論課。本節課以教師講解和學生演講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目的是為了學習身邊的英雄人物事跡。喻歡歡老師表示,大學生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讓他們學習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有利於向他們傳遞正能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能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英語演講的方式,也有助於英語寫作與口語能力的提高。

鄭穎老師則通過蘇格拉底與孔子兩位哲學家的對比,讓同學們思考中西教育,提高文化自信。課堂上鄭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蘇格拉底與孔子所處於的歷史時代背景,以及他們的教學方式,並對他們的名言名句進行比較翻譯。鄭穎老師認為,蘇格拉底不斷在質疑中求知的精神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值得推崇,只有認識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激發求知的渴望。學習是學和思的不斷交替循環上升的理念,在今天依然適用於教育領域。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自身不斷自省,尋找不足的自我要求也值得傳承。

此外,對於在外語學習中,外語學子應該如何去處理好、平衡好外來文化與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徐佳老師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平時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收聽中英文時政新聞,欣賞中西方文化影視作品,利用學習強國app中國日報等平臺多了解中西方文化。在英語學習中,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我們在學習中不妄自菲薄自己的文化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前提。外語是打開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大門鑰匙,我們學好外語的終極目標應該是為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一直以來,外語系積極響應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堅持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積極構建工作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積極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努力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










新聞宣傳中心 採編部 供稿

攝影部 攝影

謝施婷  編輯

Copyright © 2019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外語系   |   地址:福建福州市閩侯上街大學城學府南路   

相關焦點

  • 英語課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這位老師給出了答案
    新湖南客戶端11月25日訊 「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學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英語教學材料進行課程思政的教育提煉以外,是否能夠結合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一些更深層次的融合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初冬的天氣,略顯寒涼,然而,坐落在嶽陽市中心環境優美的金鄂公園孔子書院裡卻是暖意洋洋。這裡,「嶽陽市論語一百公益活動」第49期活動正如期舉行。此次的主講嘉賓是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從事英語教學的吳海明老師,她用三年的實踐將「如何做好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這次活動正是她探索成果的一個展示。
  • 黑龍江東方學院: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來源:中國教育報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程,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機、自然地融入教學全過程是較大難點。黑龍江東方學院把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將思想政治教育像「鹽入水中」一樣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樹立正確價值觀,具備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通過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 外語系2019-2020學年大事記
    在今年,也有380名新生進入外語大家庭,成為外語系的一份子。新鮮的血液,青春的力量,讓我們共同為祖國喝彩!優一教育董事長兼校長遊義先生、協和學院副院長及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王進安老師、協和學院副院長楊林香老師、院辦公室副主任吳文俊老師、院學生事務部主任童穎嫻老師、院網絡信息與實驗管理中心主任程志強老師、院團委副書記賴沈真老師、外語系黨政負責人、各系輔導員及兩系師生觀看了本次晚會。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近日,「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在北京落下帷幕,由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李學芹、彭旭、王成珍3位老師組成的團隊憑藉出色的發揮,獲得本科英語組全國一等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然而,如何將外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相結合?
  • 英語課上引經據典講思政,學子直呼這不是想像的英語課
    楚天都市報11月13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聶威 何友芳)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外語學部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讓所有課程都上出「德育味」,所有任課教師都挑起「思政擔」。
  • 我的在線教與學|走進異彩紛呈的在線外語課堂
    本期,與大家分享人發學院外語系的在線教學動態。迎難而上的外語在線課堂 外語課程以技能型教學為主,課堂互動是大學外語教學的靈魂。問題是……Q1:課堂教學中閱讀材料如何呈現?Q2:音頻視頻如何順利播放?Q3:如何把傳統課堂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入線上教學? 這些「靈魂拷問」給外語課程在線講授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面對當前嚴峻的抗疫形勢,外語系迎難而上,在外語系系務會的有力領導下,外語系教師以最飽滿的狀態有條不紊開展教學工作。根據外語教學特點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系上下齊心協力,線上教學工作有序開展。
  • 在專業課程中融入人文和思政元素
    在此次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很多老師都在自覺地將中國的戰「疫」故事融入線上課堂講授過程,這既巧妙激發了學生鑽研專業知識的興趣,又潤物無聲地將做人的道理、處世的三觀、愛國的情懷內化到每次講授過程中,實現了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統一。讓學生在思政課堂上讀懂中國之治  劉會清是煙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講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
  • 專業教育融入思政元素實現全覆蓋 這所大學的思政課有特色
    在溫州醫科大學,像這樣在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案例,已經實現了所有專業課程全覆蓋。醫學很多課程都體現著對生命的尊重意識、對科學的追求精神、對醫學的奉獻精神,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課程思政元素「富礦」。近年來,溫州醫科大學構建了具有醫學特色的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將「敬重生命」作為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貫穿始終,涵育關愛生命、醫者仁心的人文情懷。
  • 江西工職院:思政教育融入社會實踐 在實踐中學思踐悟
    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學思踐悟,從而使思政理論更好地入腦、入心、入行。思政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更讓範志娟體會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如何推動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將是所有思政課教師面臨的共同的課題。
  • 藝術教育的思政魅力
    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融入課堂教學,展現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風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是每位任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藝術教育對於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在《樂論》中說,樂的作用獨特,「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具有移風易俗的教化作用。
  • 河南省政協委員史寶銀:強化「思政+外語」教學模式 培養國際化人才
    1月11日,河南省政協委員史寶銀接受採訪時表示,河南省高校外語院(系)應進一步強化「思政+外語」教學模式,傾力培養新時代政治立場堅定、融通中外、熟知河南的國際化人才。1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長尹弘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0年全省將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需要一批政治立場堅定並深刻了解河南省情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 北京3位「女神」教師,精通外語,同時斬獲全國大獎,還任職同校同系!
    2020年12月22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與《中國外語》編輯部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決賽結果揭曉,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外語系葛珊、蘇曉娟、曹海鳳三位教師均榮獲本科大學英語組全國決賽二等獎。人物簡介葛珊,漢族,碩士。
  • 外國語學院與天津市第42中學、天津小學共建外語課程思政一體化...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瑞毅)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推動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深化課程思政改革,11月19日,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與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學、天津小學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學舉辦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究與實踐平臺揭牌儀式
  • 「浙江外國語學院」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思考。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浙外緊抓疫情這本深刻的教材,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利用多語種學科優勢,將外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批判性思維。以文育人,意語課堂講文化自信「如何看待中意人民對疫情作出的不同反應?」
  • 甘肅中醫藥大學課程思政融入抗疫鮮活素材
    在大寫的青春中,胸懷大志,心有大我,向戰『疫』英雄學習,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讓愛國主義精神深植於血脈之中,經久不息。」近日,甘肅中醫藥大學學生謝美玲在雲課堂學習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之後,禁不住在班級QQ群裡寫下了這樣的感慨。
  • 課程思政 | 上海醫學院:以人文醫學教育為載體,促課程思政建設落地...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圍繞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根據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將人文醫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創建了「課程建設、實踐基地、理論教材」三位一體的人文醫學課程思政體系,醫教協同培養守初心、鑄信念、強人文、有大愛的創新型卓越醫學人才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圓滿舉辦
    他指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主題鮮明重要,要求高校深入探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如何推動,誰來推動以及大中小學思政課如何銜接等問題。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小李主持第一場研討會。湖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陳紅桂教授、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豐清、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賀漢魂、保定學院智慧財產權與財經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紀常造教授圍繞「如何講好思政課」發表自己的卓見。
  • 一堂「篤行致遠」的思政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為了更好地達到課程思政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西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充分發掘社會實踐的隱形思政作用,在實踐中探尋鑄魂育人的發力點,以「不忘初心、不負芳華、不懼未來」為主題,以「紅豆草」社會實踐服務團為抓手,努力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組織師生開展知識傳授、文化傳播、精準扶貧、政策宣講等社會實踐活動,引領教育學生在實踐中篤行致遠,切實將實踐育人打造成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環。
  • 鄭州科技學院教師齊力耕作「課程思政」責任田
    教師人人學思政讓教育者先受教育    長期以來,部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單打獨鬥」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學是平行的兩條線,互不交叉,互不融會貫通。    「我們要發揮出所有老師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既能授業解惑,又能傳道育人,讓思想政治教育課從專職教師向全體教師轉變。」校黨委副書記秦小剛介紹。
  • 山西工商學院:行走的思政課堂
    「一湖四館」成思政工作「新高地」  初冬的樂思湖風光旖旎,水波蕩漾。「每天在這裡晨讀打卡已成為習慣。」10月30日一大早,正在湖邊與同學一起晨讀的學生小張說。  山西工商學院「一湖四館」中的「一湖」即為校內的樂思湖。該校注重環境育人、實踐育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