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行囊》:追問禪的本質的遊記

2020-12-21 靈林玖玖

禪,簡簡單單的一個字,關於禪的書卻是汗牛充棟。

在書海中,不可錯過的一本書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的《禪的行囊》。

一、《禪的行囊》是一本遊記。

2006年3月,比爾波特從美國飛抵北京,開始了他在中國尋找禪宗六祖的足跡。

他首先訪問北京古鐘博物館,從永樂鐘上雕刻的佛經了解禪宗「不立文字」的本質,然後去了山西大同、河南趙縣柏林寺、嵩山少林寺達摩洞、安徽合肥司空山無相寺和潛山縣三祖寺……最後到了廣州的南海神廟,這是達摩渡海來廣州時最初上岸的地方。

二、《禪的行囊》展現了禪宗在中國的發展脈絡。

達摩自在廣州上岸後,禪並沒有中國廣泛地推廣。

真正讓大多數人對禪感興趣,並將禪融入生活之中,得益於禪宗六祖的探索與推廣: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然後一花開五葉,禪宗又細分為溈仰、臨濟、曹洞、法眼、雲門五個流派。

禪宗六祖都是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人,他們給後人留下了修行參考或著作,他們的俗家身份是什麼樣等等,比爾波特都在這本書裡告訴你這些信息。

三、《禪的行囊》記錄中國寺廟重修、翻修和擴建。

2006年,中國大地上的很多佛教寺廟進入了興建期,不然很多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的寺廟就會徹底消失了。比如:安徽潛山縣的三祖寺。

這一方面得益了中國宗教政策的開放,另一方面則是佛教人士本煥長老和淨慧法師對挽救佛寺廟的危機感了。

總的來說,《禪的行囊》是一本敘事輕鬆幽默的遊記,也是一本追問禪的本質的文化書,當成了解禪文化的入門書也是不錯滴。

相關焦點

  • 《禪的行囊》閱後雜記
    合上《禪的行囊》最後一頁,我終於長舒一口氣,為了老比爾的長途跋涉結束終於可以回家了,也為了自己漫長的精神之旅終於可以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了。 禪是什麼?頓悟,亦或是身體力行的生活方式對心靈的引導?見仁見智。 行程艱辛,以苦為樂。
  • 禪是什麼,真正的修禪是怎樣的
    禪的起源現代社會世事浮躁,人心便難得以安寧,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在精神中尋覓到一方淨土,於是「禪」便又盛行了起來。禪從何而來?真正的起源已經近乎淹沒於歷史長河中了,只留存了一個玄乎的版本廣為流傳。我想這個問題沒有人說得清楚,因為這就是禪,講究的就是不可說。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樣的理論與中國傳統所講的道是不是很接近了。談到道,大家一定會說「道不可道」,這幾乎和禪是一樣的說法了。實際上,修道與修禪除了在應用上的分別,本質上幾乎可以混為一談,不過是一體兩用而已。
  • 《禪的行囊》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
    禪逐漸變成一種駐留式的修行方式,並且因此廣為流傳。道信圓寂時,居住在四祖寺的僧侶達到五百人以上,而弘忍圓寂時,五祖寺的常住僧侶超過了千人。惠能在此弘法期間,全國各地趕來學禪的僧尼居士數以千計。說起對中國禪宗的貢獻,惠能在各代祖師中堪稱居功至偉。他將禪帶進了俗世,破除了它的體系和形式感,直達其「性體空寂」的本質。
  • 淨慧長老:生活禪與臨濟禪、趙州禪一脈相承
    今天我們討論「臨濟禪、趙州禪、生活禪」這三種禪,就是讓佛教的精神能在當下得到發揚光大,讓佛法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心靈的歸依。臨濟禪、趙州禪和生活禪都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是一個統一的關係。我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禪是中國佛教的核心觀念之一,中國人對印度禪的發揮與理解,超過了印度人,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禪活了起來,將原來的觀心打坐的禪法,變成了與生活緊密結合,有了活潑潑動力的禪法,這一變就性質就不一樣了,於是禪就有了深厚的土壤和現實的生命力了,這正是中國人的聰明之處。臨濟禪是義玄禪師在河北臨濟寺開創的禪法,它的禪法特點是機峰峻峭,迥然獨脫,不執著。
  • 《禪的行囊》三祖僧璨
    不久,僧璨也決定離開人跡罕至的司空山,為了推廣禪,他來到了當時名聲顯赫的安慶市潛山縣西部的天柱山弘法。02來到南方的禪宗,不再像達摩面壁九年、慧可斷臂求法那麼苦修。僧璨所開示的修行法門,適合於每一個普通人。他在《信心銘》開篇就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 永信法師:禪與少林功夫的結合——「禪拳歸一」
    論壇期間,中、加、美三國佛教界和學術界濟濟一堂,共論「覺悟在人間:禪的精神與實踐脈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出席論壇並提交論文《禪的內心覺醒與超越——以少林功夫的「禪拳歸一」為例》,永信法師在論文中闡述了禪的覺醒和超越、禪與少林功夫的結合、「禪拳歸一」的實踐方法等重要觀點。
  • 如來禪,祖師禪,生活禪
    導讀禪宗的禪,既可分為生命的解脫、生活的瀟灑、思想的空靈三個層次,也可從不同層面來理解、來修行、來受用。按照佛教的教義,禪可以分為世間禪和出世間禪兩大類。世間禪包括四禪八定,出世間禪有如來禪和祖師禪。世間禪和出世間禪的區別是什麼?世間禪又叫共外道的禪。一切有禪定修養的學道者,比如說佛陀在世時印度的六師外道,中國的道家、仙家,他們也需要禪定,沒有禪定達不到長生不老的目的,但是他們的禪定是以世間禪的形式而存在的。為什麼說是世間禪呢?世間與出世間的差別,在於有漏和無漏。有漏就是沒有出三界,出三界方為無漏。漏到什麼地方呢?漏到生死中,漏到煩惱中,漏到輪迴中。
  • 臺灣禪者林谷芳:禪就是真切生活 看到自己
    著有《諦觀有情——中國音樂裡的人文世界》《禪·兩刃相交》《千峰映月》《畫禪》《諸相非相——畫禪二》《歸零》《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觀照——一個知識分子的禪問》《茶與樂的對話》《生命之歌——從胎教到生命完成》等。
  • 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但是仰山慧寂卻只許以香嚴智閒,所得只是「如來禪」,尚未得到「祖師禪」。其實,如來禪之名最早見於《楞伽經》:「云何如來禪?謂如如來地,得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承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此段經文的意思是說,所謂「如來禪」,就是直達「如來地」的禪境。
  • 雪泉(夏凌堯)《宜春禪博園組詩》心香文藝
    》  佛教叢林禪博園  禪宗聖地博禪苑  觀悟品修佛禪事  九州禪都甚壯觀    >《觀禪》  觀禪宜登五葉壇  拈花微笑佛祖現  蓮池禪韻滌虔誠  一花五葉達摩傳    《悟禪》  楹聯禪廊碑如林  哲理人生禪之魂  禪道禪詩禪軼事  梵唄縈繞悟禪真
  • 如來禪、祖師禪、生活禪有何不同?
    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中國化的革新思想,修持佛家三種禪,如來禪、祖師禪、生活禪,三種禪法有何不同?第一種:如來禪如來禪,在佛教文化中,它主要是按照佛教的經論所提出的修持方式,主要以發菩提心作為基礎,以息道觀作為功夫。它是佛陀所說的修習禪定的法門,也就是佛教經論中所教導的修習禪定的方法。
  • 如來禪與祖師禪
    參禪貴先決擇祖師禪、如來禪。祖師禪者,透十法界之外,不墮如來之數,故曰出格;如來禪者,超於九種法界,墮在十法界之頂,猶是格內。謂: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如來禪。」所謂「祖師禪」,始於仰山慧寂禪師。《潭州溈山靈佑禪師語錄》記載仰山慧寂禪師與其師弟香嚴智閒禪師之一段公案:「香嚴又成頌云:『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云:『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香嚴復有頌云:『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 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
    第一個是「如來禪」。 「如來禪」就是平時在經書裡,在佛教概論裡看到的四禪八定的禪。 禪的實質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是叫人去掉名利,去掉五欲心,心念達到專一。這個對工人、知識分子、幹部都是有用的。只要你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 佛教:禪是什麼?
    講到禪,很多人都以「禪那」一詞來解釋禪這一概念。但事實上,禪並不是「禪那」,因為「禪那」這一說法,意味著有時間的觀念隱含其中,超脫不了文字層面的屬性。因此,「禪那」這一概念其實已經把禪最精髓的內涵給束縛了,因為禪的本身是超越束縛與認知的。
  • Zen——中國的「禪」,日本的「禪」,還是歐美的「禪」?
    英文中一提到「禪」就是zen(全稱是Zen Buddhism——即佛教禪宗),英文中的「禪」這個單詞來源於日本,指的也是日本的禪,賈伯斯喜歡靜坐,也愛屋及烏喜歡日本,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禪的源流其實是中國。
  • 禪,禪宗,禪宗之禪---杜繼文
    從中國胡適與日本鈴木大拙的爭論起,斷斷續續約有半個世紀,至今完成了兩個普及率很高的觀念:禪的認識曰「悟」,屬於「非理性」範疇;禪的功能在於實現「神異」是「特異功能」的實證。然而令人通稱的「禪」,實是經過禪宗洗禮的「禪」。於是「禪」所具有的屬性,也就被理解為禪宗所具有的屬性。
  • 修禪「禪」是什麼?平常心即是禪
    禪不一定是坐,坐並不一定是禪,為什麼?悟道在心。有一個人對我說,他修禪!我問他什麼是禪?他說:「禪無所在,無所不在。」我又問:「那在哪裡?」他說我師父這樣講的。這個就是牙牙學語,拾人牙慧。其實修學佛道平常心就是禪!
  • 生活禪:把禪的智慧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領悟禪的境界
    20年後,生活禪夏令營創始人淨慧老和尚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老人家開創的禪修方式卻在世界各地興起。今天,值此生活禪夏令營二十年之紀,我們整理淨慧長老有關於生活禪的思想理論,以此奉獻給所有信奉佛教,熱愛生活的人們,希望禪法的智慧讓我們的修行與生活更加圓滿。淨慧長老在本文中說明了為什麼要提醒生活禪的道理。
  • 禪書法感受
    從心法、眼法、筆法、用筆、用眼上科學的引導我們練習書寫,是真正的揭露了書法的本質所在。通過兩天的反覆練習,掌握最本質的書寫方法,回家後只要鋪開文房四寶,就能馬上開始練習,而且在短時間內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這從實踐上也證明了禪書法的科學有效。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常常提到「禪」,本文大茶經通過近代大德高僧生活禪的創導者淨慧長老所作《雙峰禪語》裡記載,在四祖第二屆禪七法會的講座中,分享佛學「禪」的知識,讓「禪」在我們生活中得以受用。禪者曰:「按照佛教的教義,禪又可以分為世間禪和出世間禪兩大類。世間禪包括了四禪八定,出世間禪有如來禪和祖師禪。」那麼世間禪和出世間禪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