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千年前古蜀人就坐凳子、椅子?

2020-09-05 古蜀探源


一、引言

2012年1月27日,一篇題為《漢代「造」玉凳,拍出2.2億》的新聞見於報端,然後迅速被網絡媒體轉發。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邵曉峰在文中稱,在看到照片後,他根據自己對古代家具的研究認為,「漢代不可能有這樣的梳妝檯和凳子」;湖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黃清敏表示,漢代的禮節以跪坐為基礎,「胡床」直到隋唐才開始普及。因此,漢代「不可能有凳子」。認為漢玉凳被鑑定為真品為一次烏龍事件,鑑定專家「缺乏歷史常識」。一天之後,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了一段時長8分鐘的新聞。在接受電話採訪時,一個叫王敬之的人表示,「這是一個非常荒唐的東西,因為它假得實在是太厲害了,根本就是造假造得太不專業。」

最近,四川收藏家手中的部分古蜀文化玉器,經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研究所儀器檢測,是距今大約5000——3000年古蜀先民的作品。這30餘件古蜀文化玉器中,有圓形凳、方形條形凳、靠背椅子的圓雕形狀和平面圖案。它們無聲地告訴世界,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就使用凳子、椅子。所以,筆者認為「漢代無凳子」的結論,不能僅僅因為沒有記載就妄下論斷。

圖(1)古蜀先民坐姿玉器

二、有關凳子的中外文獻記載

筆者查找有關凳子的中外文獻記載,得知有以下兩種主要觀點。第一種觀點是:「馬扎」俗名撐板凳、扎。2600年前發源於齊國故都,以其工藝獨特、外形美觀、堅固耐用、攜帶方便而著稱。馬扎也稱馬扎、交杌或交椅,其模樣同我們今天見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

第二種觀點是:胡床,漢代自胡人傳入,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軍椅。所謂床,《釋名》云:「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云:「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皆為人坐臥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

以上兩種觀點的共同看法是:我國漢以前的家具都屬地面家具,無坐具,人們席地而坐,只有案幾而無桌子。漢代,北方遊牧民族的「胡床」傳入。這裡的「床」是坐具的含意,與眠床的床是不同概念。高承《事物紀原》引《風俗通》稱:「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後漢書。五行志一》云:「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京都貴戚皆竟為之。」這兩段文字可以證明,我國古代椅子的出現在漢靈帝時期。

胡床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使用較廣,有錢、有勢人家居室必備,出行時還要由侍從扛著胡床,跟隨左右以備臨時休息之用。南朝梁庾肩吾《詠胡床詩》曰:傳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體自平。臨堂對遠客,命旅誓出徵。敦煌285窟壁畫就有兩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圖像;257窟壁畫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長凳的婦女;龍門蓮花洞石雕中有坐圓凳婦女。這些圖案生動地再現了南北朝時期椅、凳在仕宦貴族家庭中的使用情況。

距今4600多年前的古王國時代(約前2686~2181),古埃及人已經垂足坐在摺疊板凳即胡床上,桌子等高足型家具,在那時也已經出現。亞述帝國薩爾貢二世的神殿上,雕刻著向勝利者敬獻貢品的圖案,其中,受貢的國王就是端坐在摺疊板凳上。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不僅摺疊板凳和桌子等家具的工藝日益精湛,風格上也朝華麗的方向發展。在古埃及新王國時期,椅子等高型坐具傳入西亞的兩河流域。這樣,椅子等高型坐具的傳播路線圖就可以確定為:椅子發源於古埃及,後傳入西亞,再傳入歐洲,最後傳入中亞和印度。西漢張騫開始出使西域之旅,中國到中亞的商路得以打通。而亞歷山大東徵後,椅子和胡床開始在中亞出現。其中的胡床因為其便攜性,得到中國人的青睞,因此,胡床經過中亞到中國的商路,傳到中原地區,這便有了漢靈帝喜好胡床的記載。

三、四川民間收藏的大量古蜀文化玉器證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國先民就使用凳子、椅子。


圖(2)古蜀文化玉椅

據筆者調查,四川民間收藏家手中有大量與凳子、椅子相關的古蜀文化玉器。器物持有人中,從行業上看,有經營成功的企業家、大學教授、銀行管理人員等人。從專業上看,不少人在分析化學、理論物理、遙感測繪、雕塑美術、歷史研究諸領域有很高的造詣。他們大都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深厚的文化智慧,從自己熟悉的專業視角對古蜀文化玉器進行過分析研究,對古蜀文化玉器的真偽及其內涵都有獨到的解讀。最近,經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研究所儀器檢測,他們手中的古蜀文化玉器,距今大約5000——3000年。筆者看到這些古蜀文化玉器中,有圓形凳、方形凳、條形凳、靠背椅子。圓雕古蜀文化玉器是最神秘的話題,有神人、神怪、動物形像。它們有的稚拙簡樸,有的紋飾繁複,有追求寫實,有的講究變形。而且有男有女、有正有側,令人嘆為觀止。

古蜀人使用的凳子具有滿足社交性與機能性的雙重需求。大凳子有凸顯尊崇地位的臺座功能。與凳子有關的古蜀文化玉器圓雕,歸根結底是古蜀國宗教信仰和當時現實生的真實寫照。由於蜀地多雨潮溼,河流縱橫的自然條件,古蜀人沒有將席墊鋪設在地上的需求。因此,古蜀人的坐具從一開始就沿著離地面高型化的方向發展,跪坐少於垂足坐。可以說氣候環境決定了古蜀人坐具的截然不同。坐具的不同,又展現出不同的坐姿。

圖(3)坐在凳子上的古蜀人

綜上所述,古蜀文化玉器和玉版畫中的凳子有以下特點:一是著力刻畫結構和動態,把各種形狀的凳子雕琢得準確優美,造型逼真,反映了古蜀工匠敏銳的藝術洞察力和藝術表現功力。二是講究變形,對人與凳子形態進行了歸納和誇張,將凳子特徵表現得更加鮮明和突出。三是對人和凳子的構圖採用陰刻或陽紋雕琢紋,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縱觀眾多與凳子有關的古蜀文化玉器,我們驚嘆古蜀國在立國的近2000年間,玉雕技藝的高超和精湛,玉器造型的精美與成熟,無論是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對中華文化都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古蜀國時代之所以能夠取得卓越的玉雕藝術成就,有以下重要的原因,即古蜀國政權壟斷統治的需要,為玉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那些曾經被認為神聖不可褻瀆的玉已經作為載體反映社會生活,為玉雕藝術的發展打開了一扇通向無限廣闊的大門。

四、學術討論須持有物證

今天,我國的收藏規模前所未有,從達官富豪、文人墨客到販夫走卒,真正進入了全民收藏時代。收藏已不再是簪纓世家、書香門第的專屬。文物作為文明的原始印證,具有無法替代和不可複製的永恆價值。由此,真實性、學術性、稀缺性成為文物的特有標識,也是衡量其價值的標準。因而市場熱鬧非凡。真正的收藏鑑定專家在鑑定文物時要有充足的學術依據及充足的物證資料,不能僅憑經驗之談而妄下結論。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文物鑑定學已經可以充分引入高科技手段,在不影響和破壞文物本身的情況下進行真偽鑑別。文物收藏市場亟待建立健全科學、權威的鑑定機構。文明與文化的發展,需要建立在對自己本民族文化傳統的敬畏之中,需要建立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才能健康發展。

註:此文發表於2012年02月13日 人民網

作者:朱文燦 朱 帆

聯繫電話:1870在8135789

相關焦點

  • 藏家交流:四五千年前古蜀人就坐凳子、椅子?
    在接受電話採訪時,一個叫王敬之的人表示,「這是一個非常荒唐的東西,因為它假得實在是太厲害了,根本就是造假造得太不專業。」最近,四川收藏家手中的部分三星堆玉器,經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研究所儀器檢測,是距今大約5000——3000年古蜀先民的作品。這30餘件三星堆玉器中,有圓形凳、方形條形凳、靠背椅子的圓雕形狀和平面圖案。它們無聲地告訴世界,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就使用凳子、椅子。
  • 古蜀文字五千年
    圖(3)玉板上鐫刻的古蜀文字(拓片)1986年8月,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文物的發現,不僅為中國的古文明增添了色彩,而且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五千年前「蜀」字的甲骨文,為「四」下加一彎勾。「四」像蟲之巨目,像勾像儒蟲之身。顯然為象形字。所象形者酷似野蠶。野蠶頭上有大眼,故其造字特突出其巨目。《說文》:「蜀,葵中蠶也。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 。《詩》曰:「蝸蜎者蜀」。可見「蜀」本是野蠶象形字。後來在彎勾內又加蟲為蜀者,是象形兼會意。再後來又對蜀字加蟲字旁邊成為「躅 」字,用以泛指像蠶的樹葉上之蟲。
  • 記錄四五千年前祭祀場面的古蜀玉版畫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和確認,使人們對古蜀文明認識向前推進了 1 000 多年,填補了研究古蜀文化和古蜀國歷史的空白。獨特的文化造就了文明和藝術高峰。近期在四川民間發現的四五千年前製作的古蜀文化玉版畫,給我們提供了一幅氣勢宏大的古蜀人祭祀畫卷,翔實地展現古蜀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古蜀玉器是中國古玉集大成者
    紅山文化的代表器是C形龍,而古蜀文化玉器也有用幾十塊玉板拼成的C形龍,尺寸卻大得多。古蜀文化玉器中,有一些玉琮,四角鐫刻了若干簡易人面紋和獸面紋,其紋飾與良渚文化玉琮沒有區別。中原二里頭文化的玉器以牙璋著稱,而古蜀文化玉器中以牙璋為最。
  • 怎樣正確使用凳子、椅子和沙發
    怎樣正確使用凳子、椅子和沙發合理的坐姿,不論座具如何,應儘量地保持脊住的自然生理屈曲度,身體各部肌肉之間,骨關節重力之間處於平衡的狀態,人不容易疲勞。不同的坐姿與座具,使腰肌及韌帶勞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 易經太極源自古蜀
    一、 古蜀先民定居農耕近30年來,民間收藏的古蜀文化器物上的大量圖案,向我們準確、生動地描述了古蜀人的生活狀態。四五千年前四川盆地到處是茂密的森林,成群的動物生活其間。考古發掘表明,古蜀人在山林間捕獵野豬,在丘陵、平原射殺梅花鹿。種植的穀物有旱稻、小米,以「山田燒墾」方式開闢田地。
  • 老人走不動看到椅子就坐上了
    在附近農場家庭聚會後導航二公裡到了鬥山網紅彩虹跑道走了走,山下湖邊有個停車場,再往上走一百米彩虹跑道入口也有個停車場,彩虹跑道是上坡路800米,老人走不動看到椅子就坐上了,上面有個亭子有個觀景臺,人不多蠻好
  • 女人坐凳子被罵傷風敗俗,這個朝代真奇葩!
    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坐在凳子和椅子上已是司空見慣、自然而然;可宋朝的婦女若是坐在凳子和椅子上,那簡直是驚人之舉,甚至會被認為是傷風敗俗。南宋大詩人陸遊在其《老學庵筆記》裡寫道:"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杌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更不用說在宋朝之前了,就是對男人來說,凳子和椅子那也是罕見之物。
  • 「萬物有靈」——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亮相墨西哥 古蜀文明與瑪雅...
    據悉,「萬物有靈」——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的展出時間將從12月11日起至2020年1月11日。開幕式當天,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及其數位化傳播、推廣·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在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同步舉辦,是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第四次面對面,引起了業內高度關注。
  • 件件珍寶的古蜀文化玉器
    北京大學教授陳保亞,2009年9月在《科學中國人》雜誌發表《三星堆玉石文字和漢藏語系研究的啟示》一文,聲稱看到解讀五千年蜀夏文化的一線曙光。英國劍橋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系的博士專程到四川、重慶對民間古蜀文化玉器進行研究。認為古蜀文化玉器作為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身份的象徵。這些文物既是人類共同的遺產,更是民族文化的結晶。
  • 課本上很少提及的古蜀王國,你知道多少?
    蜀地泉源深盛,地稱天府。傳說在先秦時代,就有一個古蜀國,後來被秦國所滅。《華陽國志》上記載:「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蜀文化不僅可上溯到五千年前的五帝炎黃時代,還更可上溯到更前「三皇」之一的人皇時代。在中國文化裡,人皇是一位創世紀的神話人物,也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源頭。
  • 古蜀華章 210件古蜀寶藏亮相國家博物館
    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三星堆兩個埋藏坑的發現,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其中出土的人像、頭像、神樹等各種造型奇異的青銅器,以及多種製作精美的金箔製品震驚海內外。本世紀初金沙遺址發現後,隨著太陽神鳥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帶、青銅立人等重要文物陸續現世,同時揭露出大量禮儀性的玉器、銅器埋藏坑,將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歷史浮現於世人面前。
  • 古蜀王族的喪葬
    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長54釐米的玉邊璋,刻有精美的祭山圖景,反映了當時古蜀人崇拜山的信仰。揚雄《蜀王本紀》中記載,「李冰為蜀守時『謂汶山為天彭闕,號曰天彭門,雲亡者悉過其中,鬼神精靈數見』」。在古蜀人的心中,蜀山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蜀人祖先起源的聖地,也是蜀人去世後靈魂的歸所。
  • 大氣磅礴蜀玉琮
    古蜀文化玉琮留下的與製作工藝有關的痕跡,為我們研究古蜀玉器製作工藝提供了極其重要而豐富的實物材料。可見四五千年前,古蜀國具有超越時代的神奇創造力和超越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古蜀先民已經儲備了豐富的天文知識、數理知識,掌握了高超的玉石加工技術、雕刻技術。
  • 古蜀金玉是最獨特、最豐厚的物質財富
    曾幾何時,古蜀國歷史混沌一片,以至於唐代詩人李白只能喟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但是,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四川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以及新津寶墩系列古城遺址的發掘,古蜀國幽暗的歷史天空頓時被照亮。
  • 古蜀先民從哪裡來?
    這是一個擁有燦爛文明的神秘地帶,數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均在這裡最早綻放出文明的光彩。1986年以後,三星堆、金沙遺址等古蜀文明遺址相繼被人們發現,出土文物藝術水平登峰造極,引發了人們對神秘緯線上古蜀文明的種種遐想。成都,因此被稱為北緯30度線上的「神秘之都」。
  • 揚雄《蜀王本紀》與古蜀傳說探析
    左思撰寫《蜀都賦》稱「夫蜀都者,蓋兆基於上世,開國於中古,廓靈關以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文選》卷四收錄了左思的《蜀都賦》,劉逵注釋曰「揚雄《蜀王本紀》曰:蜀王之先名蠶叢、柏濩、魚鳧、蒲澤、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到蠶叢,積三萬四千歲,故曰兆基於上代也。
  • 考古學家卜工做客金沙講壇 揭開古蜀文明神秘面紗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範魚)3月2日報導 2日下午,2019年首場「金沙講壇」在成都博物館拉開帷幕,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暨南大學兼職教授卜工帶來了「古蜀文明與早期中國的關係」講座,帶大家一起探源古蜀文明。
  • 從大山中走出的古蜀文明
    成都人是怎麼來的,他們的祖先到底是怎麼生活的?早已為人所熟知的蠶叢縱目、魚鳧神化仙去、杜宇化鵑、開明復活等傳說是否是真的存在?這些都是古蜀人留給我們的懸疑。西漢大儒揚雄在《蜀王本紀》中這樣斷言:「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是時人民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 古蜀文明特展,讓義大利人震撼了一把!
    北京時間3月25日下午,來自天府之國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永恆之城」羅馬的圖拉真市場及帝國廣場博物館隆重揭幕。   以時間為序,從簡明介紹四川盆地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重要考古發現的「序廳」部分,到講述人神溝通、祭祀氛圍濃厚的古蜀時期的「神國萬象」部分,再到描繪秦並巴蜀之後,逐漸成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的「世間物語」部分;體現了在中國西南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從神性感召到人性甦醒的社會生活面貌的轉變,也完整地呈現了一個璀璨的四川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