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每周一問

2020-12-10 雲南網

原標題: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每周一問

「每周一問」第139期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每期話題展示結束後,下期主題將在文末提出,歡迎積極留言討論。每期幸運微友將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誌,連續5期「打卡」留言,還有專業教育書籍相送哦!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美育可以說遍布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美育課程之外,老師們還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很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和經驗,快來看看吧!

每周一問

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林子虹:保持對美的敏感和追求

掌握藝術技能和真的有審美是兩回事兒,我們不求培養偉大的藝術家,只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中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調劑自己的生活。比如不盲目追趕潮流,尊重別人的審美選擇,這才是孩子們真正受用的審美觀念。讓孩子在生活中始終保持對美的敏感和追求,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找到人生的樂趣,這就是最好的審美教育。

@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 嵇怡:校園裡那些美好的「約會」

在詩意徜徉中體悟美。讓學生關注四季變化,寫下最美的文字,寫下春夏秋冬四季的詩,寫下二十四節氣的詩,我們用詩歌分享會的形式一起來體悟身邊的美好。

在傳統文化中接觸美。中國結、蘇州刺繡、常熟花邊……我們利用班級活動讓學生體驗最美的傳統文化,讓大家能有機會動手製作,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讓這些孩子在接觸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  周麗娜:綜合活動,激發多維審美

秋天,校園裡銀杏漸黃,一年一度的銀杏節也拉開了帷幕,孩子們圍繞銀杏開展了主題綜合實踐活動。

美景欣賞,體驗自然之美。我們在溫暖的午後來到三棵百年銀杏樹下,感受一地金黃的溫柔燦爛,抬頭欣賞小扇子般葉片翩然落下的姿態,沉醉在大自然賦予的美景中;銀杏詩會,涵養文學之美。班會課上,我們搬著小凳子,圍坐在銀杏樹下,在優美的配樂聲中,誦讀自己寫的銀杏小詩,簌簌的是銀杏的掌聲,地上的銀杏葉就是天然選票。

@江蘇省寶應縣黃塍鎮中心幼兒園 王素晴:讓幼兒審美教育貼地而行

1.利用生活活動開展審美教育: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都蘊含著審美教育契機。如,幼兒每天都要吃水果,老師提供3-4種水果,鼓勵他們按照不同水果的色彩、現狀、大小進行拼盤;午餐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環節,以「我的菜單我設計」「好看又好吃的蔬菜」「小小烹飪師」為主題開展繪畫活動。

2.利用節慶活動開展審美教育: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是通過環境及相關活動進行傳遞的。引導幼兒參與節日環境創設並開展節慶活動是審美教育的途徑之一。如,端午節通過開展「做香包」 「包粽子」 「扎草龍」等活動,促進幼兒藝術表達和表現能力,產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中學 蔣金娣:眼裡有美,心中塑美

1.  尋找書本裡的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需要老師打通學科界限,帶他們尋找書本中看得見的美。學生在音樂課和美術課上學到了旋律、線條和色彩的美,我就引導他們用學到的美學知識為閱讀材料裡的景物、人物乃至故事寫批語,用學過的詞語點評熟悉的樂曲。

2.  討論教養塑修養。學習利哈喬夫的《論教養》一文後,舉行「做個有教養的人」的主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懂得了有教養是由外而內的心靈修為,它具體體現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中,內化在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然的態度上。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史雨田:語文課堂的審美教育

語文核心素養其中一項強調學生的審美鑑賞與創造,可以通過課文的景和情中滲透。例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月亮》一課中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秋夜月光下洱海邊靜謐、迷人的鄉村景色。如:「呦,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一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等。讓學生反覆朗讀寫景的文字,在腦海中想像美麗的畫面。既有助於學生對於文中情感的理解,也能不斷地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與感悟。

@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  李爽:發揮課程優勢 進行審美教育

寫字課上滲透審美教育,我們每天有二十分鐘的寫字課,這二十分鐘時間我會物盡其用,引導學生一筆一划寫好漢字的同時,讓他們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和結構美,同時通過漢字的書寫引導孩子們感悟做人的道理與生活之美;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語文課文文質兼美,在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感受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之美,感受深沉熱烈的愛國情懷;實踐活動中的審美教育,班會課、語文實踐活動等也是美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生自己動手布置作品展,植物角,小組合作設計板報和班級讀書交流會展板等,這些活動都是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江蘇省崑山高新區漢浦中學 俞豔君:雙管齊下育審美

作為英語老師和班主任,我雙管齊下對孩子們進行審美教育:詩歌朗誦,激發審美情趣。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多個單元涉及到英語詩歌。比如在教授詩歌《Seasons》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朗誦,感受詩歌中的四季之美,激發孩子們的審美情趣。我還鼓勵他們自己寫英語詩歌表達情感;班級文化,增強審美能力。在每學期的班級文化布置上,我鼓勵孩子們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到班級文化布置中去。孩子們的書畫作品欄不僅給班級增添了書香氣息,還提升了孩子們的欣賞能力,鼓勵著他們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  張華:用心感悟美,用智創造美

學科融合感悟美。語文課上,帶著孩子們從《葡萄溝》一文的文字中欣賞那裡葡萄豐收的景象,在引導孩子們從語言文字中感悟美之後,我與美術、音樂老師聯繫,孩子們在美術課上用五彩畫筆匯出葡萄溝的美;音樂課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PPT 展示葡萄豐收的畫面,歡快的音樂聲中,孩子們一起唱起來、舞起來;徜徉校園創造美。我們的校園處處皆有美景,帶著孩子欣賞美的基礎上,更要學會創造美。在玉蘭花盛開的季節,我常帶著孩子行走在玉蘭花下,或賞花,或遊戲,或留影。當玉蘭花謝的時候,面對滿地的玉蘭花花瓣,我引導孩子們用花瓣搭成不同的形狀。或花朵,或字母,或文字……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小學 朱叢飛:生活美育,歷歷在心

音樂,作為一種極具美學意義的語言,集文學之美與聲樂之美於一身。可以通過音樂會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合作,通過演唱歌曲、分析言語用詞、評價作曲之妙等路徑,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語意之美,蘊藉雋永之妙。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更迭、物換星移的自然,才是最偉大的美學大師。利用春秋遊、假期、周末遊山玩水的生活經歷,讓學生以文字、照片、繪畫等形式多樣的方法記錄自然之美。從繪畫展、照片秀、美文評比中,讓學生浸潤美的薰陶。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郭軼峰: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美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美的追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裡的美可以是美麗的事物,也可以是美好的品質,一個懂得審美的人,定會給生活增色添彩。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能力,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一顆豐盈的心,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力,用心感知生活中的美。

@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新湖小學  何燕:原來世界很美麗

我和我的學生是「讀友」。我們一起讀書,一起交流。在讀書與交流中,我們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真善美。

「愛人者,人恆愛之」。我們要培養小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品格,讓他們意識到建立和諧的關係是美好的!

@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 楊雪瑤:手抄報中藏著審美教育

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手抄報是引導學生走進「第二課堂」常用的形式。結合教學內容,我經常組織班級學生繪製手抄報,並且利用班級外牆,對排版整齊、色素和諧、製作精美的手抄報進行集中展示。一張手抄報的誕生,是學生左右腦並用的創造過程,考驗的是學生的整體布局思維、色彩搭配能力、書寫繪畫才能……可以說,一張小小的手抄報,是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集中呈現,是學生審美價值觀的集中呈現。

@江蘇省崑山國際學校小學部   戚文霞:動手創造美,用心感受美

剛工作時,每個學生生日時,我都會親手做一張立體賀卡送給孩子。每張賀卡都是獨一無二的。慢慢地,孩子們也學著我的樣子,在母親節給媽媽做一張賀卡送祝福;在好朋友生日時,給好朋友做一張賀卡表心意。賀卡的形式也不斷改良、創新,一顆美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之後我還開設了絲帶手工坊、衍紙藝術興趣社團課,帶著孩子們一起用雙手製作美美的髮夾,設計精緻的衍紙書籤,將美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江蘇省崑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 徐文強:跟著課文發現美

我很喜歡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琦君寫的《桂花雨》,琦君小時候抱著桂花樹搖啊搖,搖得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香的不得了。桂花是校園裡常見的植物,教完這節課後,學生也被感染了,在校園裡四處尋找桂花樹搖,也想著體驗一把「搖花樂」。其實校園的植物豈止桂花?到了深秋時節,銀杏地下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而楓樹則染紅了它的頭髮,唯有松樹依舊鬱鬱蔥蔥,我帶著學生從高處欣賞校園的植物,黃、紅、綠相映成趣。在我看來,美育就這樣在課本與生活之間交相傳遞。

@江蘇省崑山市花橋中學 周春紅:裝扮最美班級,培育學生審美情趣

每年我們學校都會有最美班級的評比,趁此機會,我號召同學們一起設計最美班級,然後一起裝扮班級,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首先,我會請擅長繪畫和書法的同學們分別設計一份與我們班級文化——向日葵班相關的作品;其次,請其他同學們分別交一份最美班級的設計,閱讀角、衛生角、班級園地、學習園地如何設計,一目了然;再次,請同學們共同討論每個角落的設計,確定最終的設計草圖;然後,請相關同學購買相關裝飾物品;最後,等裝飾品全部到貨後,請同學們共同裝飾班級。

@德州市建設街小學  王漢沈:寫好一筆一畫,感知書法之美

我一方面創設學習書法的氛圍,在教室辦好書法文化牆(張貼名家、學生書法作品,介紹書法知識等),另一方面向學生傳授書法知識和技法,讓他們在寫好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中慢慢感知書法藝術的章法美、字法美、筆法美,進而激發學習書法的興趣,為培養審美素養,形成審美能力,擁有審美情趣打下堅實的基礎。

@江蘇省崑山市婁江實驗學校  方蓴:在活動中培養審美觀

日常生活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活動則用更具衝擊力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我們可以通過競爭型的活動,如展示音樂美的歌唱比賽、展示文字美的書法比賽、以及展示畫面美的繪畫比賽或攝影比賽等,在學生中營造審美氛圍,用恰當的獎勵來引導學生建立健康審美標準。我們也可以通過娛樂型的活動,如聯歡會等,調動學生參與和展示自己美的一面的熱情,真正實現良好審美觀的培養。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孔曉妮:遊戲中進行審美教育

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可以通過遊戲來進行。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在輕鬆、自由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很容易記住現實生活中美的事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用美的語言去描述遊戲中的所見所感。比如讓孩子玩搭積木的遊戲,建造一座新型的立體交叉橋,通過遊戲,學生能夠懂得建築中的藝術美;讓學生玩拼圖,他們可以從中學會色彩搭配,都有助於加深他們對美的感受,有利於培養孩子創造美的能力。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 胡繼東:美在身邊,美在自然

首先營造一個美的環境。學校布置,錯落的建築,優雅的裝飾,大氣的格局;教室布置,鮮嫩的綠植,清新的書畫,整潔的環境;寢室布置,清爽的衛生,有序的擺放,溫馨的設計等等。總之,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都應該有讓人賞心悅目的美感,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自然而然得到美的薰陶。其次就是親近大自然。家鄉的風土人情,祖國的山川河流,本身就是審美教育的絕好載體。桂花開了,走近觀賞。順應時節變化,觀察四季更替,領略自然之美。讀《登泰山記》,心馳神往。吟誦詩詞歌賦,體悟山河壯美,感受文化之雅。

@佑:向美而生,美美與共

我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良好的美育環境非常重要,讓學生身處美的環境之中,從而受到美的薰陶。帶領學生觀看經典電影,給學生播放經典音樂,推薦學生閱讀經典名著,鼓勵學生參觀畫展……讓學生在感受經典的魅力之中,不斷提高欣賞和審美能力!教師注重儀表端莊,著裝乾淨整潔,鼓勵學生樹立良好的外在形象,不僅自己心情愉悅,還會給別人帶來美的享受!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邢美月:在課堂中滲透審美教育

首先,在教學中充分展現漢語的魅力。音韻優美,字正腔圓是漢語最明顯的特點。作為老師,如果能在教學時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語言進行合理、科學的組合,將會使學生說出的每個字、每個句子不但有節奏感、旋律感,而且還有剛有柔,有緩有急,抑揚頓挫,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上。同時,這也能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以及審美能力。

@江蘇省蘇州國際外語學校  陳惠芹:發現傳統之美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華,平日我們會通過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培養帶有民族精神內涵與民族文化色彩的審美意識,提升價值認同。比如舉辦及笄禮、漢服秀、端午節手工製作、清明詩會、繪畫中秋、重陽敬老、走進蘇式園林等活動;同時,開設茶藝社、國學社等社團,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接受審美教育,感受古典之美,品味傳統文化之精髓,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民族自豪感。

每周幸運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誌,分別是@林子虹、@嵇怡、@張華。恭喜這三位老師,雜誌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也請這幾位老師將詳細郵寄地址與郵政編碼在留言告知,感謝!)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話題討論,下一次幸運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討論文末下一期的問題,標題醒目、語言精練更佳,請留下您的工作單位和姓名,以便小編與您聯繫噢!)

本周,我們特別邀請李興武老師給大家帶來經驗分享:

(李興武,甘肅省古浪縣第五中學教師  於潔沙龍成員)

以美育人,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校是實施美育的最重要的陣地。作為教師,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好學校美育工作。

將美育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

美育教育不只是體現在音體美等課堂教學中,應該是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當中。語文課堂中的一篇優美的詩文,有韻律的節奏、誦讀時的抑揚頓挫、主人公的情感體驗、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數學中一個個變化的圖形、優美的拋物線;地理學科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描繪、日月星辰的變化運轉;歷史學科中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件件展現人物性格的歷史事件等,都會帶給學生美的體驗和享受。

將美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搖籃。家長通過自己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飲食起居,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從食物製作,到家庭裝飾,再到日常禮儀,將特定的審美情趣、文明修養浸潤到孩子身上,塑造著孩子的審美趣味。

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薰陶學生

將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有機結合。學校的文化可分為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抓好校園文化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利用有限的經費,積極爭取項目,修建塑膠操場、文化長廊等;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環境、班級制度進一步細化,形成班級精神。通過環境的影響、制度的約束,精神的引領,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日常行為、儀容儀表、文明禮儀、生活習慣會慢慢的發生改變。這種改變是學生自身審美能力提高的結果,也是學校文化影響的結果。

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審美教育就是在培育孩子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正如老師們提到的那樣,審美教育沒有固定的一種形式,除了美育課程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孩子接受美育;美育的資源也沒有固定的範圍,很多生活中的細節都能成為美育的寶藏……世界真美啊,您發現了嗎?

感謝李興武老師和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後臺等著您哦!

【每周一問】等您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下周的話題:

最近,一則新聞又把班級微信群引到了聚光燈下:一位家長不滿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憤而退群,此舉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此前我們曾在「每周一問」欄目中聊到過高效利用班級群的方式,今天我們繼續關注這一問題,如何管理班級(微信、QQ)群,既能減輕教師和家長的負擔,又能讓班級管理良性運行?歡迎老師們分享您的做法!

每周一問

老師,您是如何管理班級群的?

參與每周一問,請在文後直接留言,長篇分享也可發送至rmjywx@126.com郵箱,註明期數即可

亦可留言「推薦問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問題」

(如果您推薦的問題被採用,我們將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雜誌)(民小編)

相關焦點

  • 老師,您怎樣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 每周一問
    原標題:老師,您怎樣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 每周一問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老師們與我們分享了許多法治教育的好方法,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老師,您怎樣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感謝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後臺等著您哦!每周幸運微友上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誌,分別是@李娜、@秦超、@沈玲。恭喜這三位老師,雜誌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
  • 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 每周一問
    原標題: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 每周一問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的經驗和做法,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老師們,今天我們與您分享的這些方法,不妨也在您的班級裡推廣起來吧!感謝方蓴老師和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後臺等著您哦!【每周一問】等您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下周的話題:有人說,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正成為一種稀缺品質。
  • 老師,您有哪些期末複習的好方法?| 每周一問
    原標題:老師,您有哪些期末複習的好方法?| 每周一問「每周一問」第147期「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 老師,您有哪些期末複習的好方法?|每周一問
    「每周一問」第147期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每期幸運微友將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誌,連續5期「打卡」留言,還有專業教育書籍相送哦! 又到了期末複習季,如何更好地組織學生複習,最大程度地發揮期末複習的作用,是老師們面臨的一大問題。本期的每周一問關注期末複習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面對2021,您有哪些「大計劃」?| 每周一問
    原標題:面對2021,您有哪些「大計劃」?| 每周一問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老師們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2021年的規劃和期待,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面對2021,您有哪些「大計劃」?@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 周麗娜:2021,走好選擇的路走好德育研究這條路。
  • 關於家校互信,您有什麼心得或經驗分享?∣每周一問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在增進家校互信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快來看看吧! 每周一問 關於家校互信,您有什麼心得或經驗分享?
  • 回望2020年,您最大的感悟和收穫是什麼?| 每周一問
    原標題:回望2020年,您最大的感悟和收穫是什麼?| 每周一問「每周一問」第145期「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 開學後要接手新班級了,您有什麼好建議?∣每周一問
    ∣每周一問「每周一問」第129期「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開學後接手新班級時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建議,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開學後要接手新班級了,您有什麼好建議?
  • 老師,您在班裡營造了什麼樣的班級文化?| 每周一問
    學生捐贈書籍之前,我會聲明捐贈的是書籍使用權,學期結束歸還本人。如此一來學生積極踴躍捐獻,經過試驗到學期末從沒有遺失過一本書。明確管理條例,保證借閱有序有了大量的圖書,需要過硬的管理制度,才能健康良好地運營下去。
  • | 每周一問
    | 每周一問「每周一問」第142期「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  周麗娜: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我帶孩子親近大自然,進行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
  • 試論如何在美術欣賞課中進行審美教育
    初中美術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繪畫的基本技能,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對學生不斷的藝術啟發和薰陶,來提高他們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來實現的,而審美素質教育大部分在美術欣賞課中得以實現。
  • 安徽一小學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網友:流於形式
    12月17日,安徽蚌埠一小學的趙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的孝道教育。原因在於他接到一家長的電話,家長說孩子在家不聽話,所以這位老師利用大課間對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太接受,那麼經過老師的解釋,學生才和老師面對面跪拜父母。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原標題: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每周一問「每周一問」第134期「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 發生學生毆打老師事件後,你還選擇做教師嗎?如何對待您的學生?
    如果自己是一個在職老師,將如何對待你的學生管理方式?一.問:以後是否繼續選擇當老師?下面我們先來分析第一個問題,看到學生毆打老師這類事件後,你以後還選擇做教師嗎?如果問我為什麼,不是因為學生毆打老師這件事有多麼惡劣,而是因為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你來說,可能忍受不了當老師的那種無形的壓力,每天辛苦教書不說,學生考試不好,你不僅自己會自責,也要受到學生家長的質疑和學校領導的責怪。
  • 五問教育部教育懲戒規則:教師可否懲戒學生?如何防止誤用?
    《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教師可以在學生出現違反學生守則、校規校紀、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法規,或者有其他妨礙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害身心健康等行為時,給予批評教育並可以視情況予以適當懲戒。 老師是否有權對學生教育懲戒?教育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如何區分?如何防止誤用?對此,南都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對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 老師: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也是一門學問
    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想這是說老師背地裡會給學生起的各種外號,比如慢慢吞吞小蝸牛,閃電猴等。但是,今天要說的只是單純的老師怎麼稱呼學生。千萬不要小看一個老師對學生稱呼的重要性,小編一輔導班的朋友就分享了一個故事。
  • 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如此形式主義,怎能教育好學生?
    近日在安徽蚌埠,小學老師趙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老師的言論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大多數對這種所謂的跪拜式孝道教育嗤之以鼻。毋庸置疑老師的出發點沒有錯,感恩教育本來就是我們從小學習的傳統道德理念,但是孝道不僅僅是一種形式,用錄視頻的方式體現孝道教育成果並不可取。
  • 蚌埠某老師組織學生「下跪教育」,看似感恩,實為走偏的奴化教育
    今天安徽蚌埠一小學老師和學生互相跪拜,進行孝道教育的視頻,引發了很大爭議。趙老師說他接到了一位學生家長的電話,稱孩子在家不聽話。於是第二天他就在大課間對學生進行了這種方式的感恩教育。這位老師表示,剛開始讓學生跪下來的時候,學生有些遲疑,甚至有個別學生出現了牴觸的情緒。但是經過老師的耐心解釋之後,孩子們才逐漸接受,並完成了老師和學生面對面學習跪拜父母的視頻。
  • 學生「微」 信傳情——老師您辛苦了!
    老師忙碌地工作,換來孩子們有條不紊地學習。平平時,老師站在講臺,學生坐在臺下;老師忙著批改作業,學生自主學習;老師一臉嚴肅,學生不敢表意;老師要關注班裡每個學生,而學生恰恰也有很多心裡話想說……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我市各校學生紛紛通過微書信的形式,向奮鬥在勞動崗位上的老師,表達內心的敬意,真摯的感謝,一起來看看,孩子們有哪些心裡話。
  • 藝術鑑賞:淺談如何在美術欣賞課中提升學生的審美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美術的地位也在不斷地提高,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美術欣賞教育成為美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身為一名美術老師,進行美術欣賞課,不斷使自己的學生感受美、發現美並創造美,是勢在必行的,它是提高學生對美的審查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