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每周一問
「每周一問」第139期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每期話題展示結束後,下期主題將在文末提出,歡迎積極留言討論。每期幸運微友將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誌,連續5期「打卡」留言,還有專業教育書籍相送哦!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美育可以說遍布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美育課程之外,老師們還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很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和經驗,快來看看吧!
每周一問
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林子虹:保持對美的敏感和追求
掌握藝術技能和真的有審美是兩回事兒,我們不求培養偉大的藝術家,只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中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調劑自己的生活。比如不盲目追趕潮流,尊重別人的審美選擇,這才是孩子們真正受用的審美觀念。讓孩子在生活中始終保持對美的敏感和追求,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找到人生的樂趣,這就是最好的審美教育。
@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 嵇怡:校園裡那些美好的「約會」
在詩意徜徉中體悟美。讓學生關注四季變化,寫下最美的文字,寫下春夏秋冬四季的詩,寫下二十四節氣的詩,我們用詩歌分享會的形式一起來體悟身邊的美好。
在傳統文化中接觸美。中國結、蘇州刺繡、常熟花邊……我們利用班級活動讓學生體驗最美的傳統文化,讓大家能有機會動手製作,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讓這些孩子在接觸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 周麗娜:綜合活動,激發多維審美
秋天,校園裡銀杏漸黃,一年一度的銀杏節也拉開了帷幕,孩子們圍繞銀杏開展了主題綜合實踐活動。
美景欣賞,體驗自然之美。我們在溫暖的午後來到三棵百年銀杏樹下,感受一地金黃的溫柔燦爛,抬頭欣賞小扇子般葉片翩然落下的姿態,沉醉在大自然賦予的美景中;銀杏詩會,涵養文學之美。班會課上,我們搬著小凳子,圍坐在銀杏樹下,在優美的配樂聲中,誦讀自己寫的銀杏小詩,簌簌的是銀杏的掌聲,地上的銀杏葉就是天然選票。
@江蘇省寶應縣黃塍鎮中心幼兒園 王素晴:讓幼兒審美教育貼地而行
1.利用生活活動開展審美教育: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都蘊含著審美教育契機。如,幼兒每天都要吃水果,老師提供3-4種水果,鼓勵他們按照不同水果的色彩、現狀、大小進行拼盤;午餐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環節,以「我的菜單我設計」「好看又好吃的蔬菜」「小小烹飪師」為主題開展繪畫活動。
2.利用節慶活動開展審美教育: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是通過環境及相關活動進行傳遞的。引導幼兒參與節日環境創設並開展節慶活動是審美教育的途徑之一。如,端午節通過開展「做香包」 「包粽子」 「扎草龍」等活動,促進幼兒藝術表達和表現能力,產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中學 蔣金娣:眼裡有美,心中塑美
1. 尋找書本裡的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需要老師打通學科界限,帶他們尋找書本中看得見的美。學生在音樂課和美術課上學到了旋律、線條和色彩的美,我就引導他們用學到的美學知識為閱讀材料裡的景物、人物乃至故事寫批語,用學過的詞語點評熟悉的樂曲。
2. 討論教養塑修養。學習利哈喬夫的《論教養》一文後,舉行「做個有教養的人」的主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懂得了有教養是由外而內的心靈修為,它具體體現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中,內化在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然的態度上。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史雨田:語文課堂的審美教育
語文核心素養其中一項強調學生的審美鑑賞與創造,可以通過課文的景和情中滲透。例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月亮》一課中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秋夜月光下洱海邊靜謐、迷人的鄉村景色。如:「呦,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一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等。讓學生反覆朗讀寫景的文字,在腦海中想像美麗的畫面。既有助於學生對於文中情感的理解,也能不斷地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與感悟。
@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 李爽:發揮課程優勢 進行審美教育
寫字課上滲透審美教育,我們每天有二十分鐘的寫字課,這二十分鐘時間我會物盡其用,引導學生一筆一划寫好漢字的同時,讓他們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和結構美,同時通過漢字的書寫引導孩子們感悟做人的道理與生活之美;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語文課文文質兼美,在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感受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之美,感受深沉熱烈的愛國情懷;實踐活動中的審美教育,班會課、語文實踐活動等也是美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生自己動手布置作品展,植物角,小組合作設計板報和班級讀書交流會展板等,這些活動都是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江蘇省崑山高新區漢浦中學 俞豔君:雙管齊下育審美
作為英語老師和班主任,我雙管齊下對孩子們進行審美教育:詩歌朗誦,激發審美情趣。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多個單元涉及到英語詩歌。比如在教授詩歌《Seasons》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朗誦,感受詩歌中的四季之美,激發孩子們的審美情趣。我還鼓勵他們自己寫英語詩歌表達情感;班級文化,增強審美能力。在每學期的班級文化布置上,我鼓勵孩子們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到班級文化布置中去。孩子們的書畫作品欄不僅給班級增添了書香氣息,還提升了孩子們的欣賞能力,鼓勵著他們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 張華:用心感悟美,用智創造美
學科融合感悟美。語文課上,帶著孩子們從《葡萄溝》一文的文字中欣賞那裡葡萄豐收的景象,在引導孩子們從語言文字中感悟美之後,我與美術、音樂老師聯繫,孩子們在美術課上用五彩畫筆匯出葡萄溝的美;音樂課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PPT 展示葡萄豐收的畫面,歡快的音樂聲中,孩子們一起唱起來、舞起來;徜徉校園創造美。我們的校園處處皆有美景,帶著孩子欣賞美的基礎上,更要學會創造美。在玉蘭花盛開的季節,我常帶著孩子行走在玉蘭花下,或賞花,或遊戲,或留影。當玉蘭花謝的時候,面對滿地的玉蘭花花瓣,我引導孩子們用花瓣搭成不同的形狀。或花朵,或字母,或文字……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小學 朱叢飛:生活美育,歷歷在心
音樂,作為一種極具美學意義的語言,集文學之美與聲樂之美於一身。可以通過音樂會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合作,通過演唱歌曲、分析言語用詞、評價作曲之妙等路徑,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語意之美,蘊藉雋永之妙。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更迭、物換星移的自然,才是最偉大的美學大師。利用春秋遊、假期、周末遊山玩水的生活經歷,讓學生以文字、照片、繪畫等形式多樣的方法記錄自然之美。從繪畫展、照片秀、美文評比中,讓學生浸潤美的薰陶。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郭軼峰: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美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美的追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裡的美可以是美麗的事物,也可以是美好的品質,一個懂得審美的人,定會給生活增色添彩。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能力,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一顆豐盈的心,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力,用心感知生活中的美。
@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新湖小學 何燕:原來世界很美麗
我和我的學生是「讀友」。我們一起讀書,一起交流。在讀書與交流中,我們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真善美。
「愛人者,人恆愛之」。我們要培養小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品格,讓他們意識到建立和諧的關係是美好的!
@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 楊雪瑤:手抄報中藏著審美教育
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手抄報是引導學生走進「第二課堂」常用的形式。結合教學內容,我經常組織班級學生繪製手抄報,並且利用班級外牆,對排版整齊、色素和諧、製作精美的手抄報進行集中展示。一張手抄報的誕生,是學生左右腦並用的創造過程,考驗的是學生的整體布局思維、色彩搭配能力、書寫繪畫才能……可以說,一張小小的手抄報,是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集中呈現,是學生審美價值觀的集中呈現。
@江蘇省崑山國際學校小學部 戚文霞:動手創造美,用心感受美
剛工作時,每個學生生日時,我都會親手做一張立體賀卡送給孩子。每張賀卡都是獨一無二的。慢慢地,孩子們也學著我的樣子,在母親節給媽媽做一張賀卡送祝福;在好朋友生日時,給好朋友做一張賀卡表心意。賀卡的形式也不斷改良、創新,一顆美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之後我還開設了絲帶手工坊、衍紙藝術興趣社團課,帶著孩子們一起用雙手製作美美的髮夾,設計精緻的衍紙書籤,將美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江蘇省崑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 徐文強:跟著課文發現美
我很喜歡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琦君寫的《桂花雨》,琦君小時候抱著桂花樹搖啊搖,搖得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香的不得了。桂花是校園裡常見的植物,教完這節課後,學生也被感染了,在校園裡四處尋找桂花樹搖,也想著體驗一把「搖花樂」。其實校園的植物豈止桂花?到了深秋時節,銀杏地下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而楓樹則染紅了它的頭髮,唯有松樹依舊鬱鬱蔥蔥,我帶著學生從高處欣賞校園的植物,黃、紅、綠相映成趣。在我看來,美育就這樣在課本與生活之間交相傳遞。
@江蘇省崑山市花橋中學 周春紅:裝扮最美班級,培育學生審美情趣
每年我們學校都會有最美班級的評比,趁此機會,我號召同學們一起設計最美班級,然後一起裝扮班級,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首先,我會請擅長繪畫和書法的同學們分別設計一份與我們班級文化——向日葵班相關的作品;其次,請其他同學們分別交一份最美班級的設計,閱讀角、衛生角、班級園地、學習園地如何設計,一目了然;再次,請同學們共同討論每個角落的設計,確定最終的設計草圖;然後,請相關同學購買相關裝飾物品;最後,等裝飾品全部到貨後,請同學們共同裝飾班級。
@德州市建設街小學 王漢沈:寫好一筆一畫,感知書法之美
我一方面創設學習書法的氛圍,在教室辦好書法文化牆(張貼名家、學生書法作品,介紹書法知識等),另一方面向學生傳授書法知識和技法,讓他們在寫好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中慢慢感知書法藝術的章法美、字法美、筆法美,進而激發學習書法的興趣,為培養審美素養,形成審美能力,擁有審美情趣打下堅實的基礎。
@江蘇省崑山市婁江實驗學校 方蓴:在活動中培養審美觀
日常生活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活動則用更具衝擊力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我們可以通過競爭型的活動,如展示音樂美的歌唱比賽、展示文字美的書法比賽、以及展示畫面美的繪畫比賽或攝影比賽等,在學生中營造審美氛圍,用恰當的獎勵來引導學生建立健康審美標準。我們也可以通過娛樂型的活動,如聯歡會等,調動學生參與和展示自己美的一面的熱情,真正實現良好審美觀的培養。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孔曉妮:遊戲中進行審美教育
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可以通過遊戲來進行。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在輕鬆、自由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很容易記住現實生活中美的事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用美的語言去描述遊戲中的所見所感。比如讓孩子玩搭積木的遊戲,建造一座新型的立體交叉橋,通過遊戲,學生能夠懂得建築中的藝術美;讓學生玩拼圖,他們可以從中學會色彩搭配,都有助於加深他們對美的感受,有利於培養孩子創造美的能力。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 胡繼東:美在身邊,美在自然
首先營造一個美的環境。學校布置,錯落的建築,優雅的裝飾,大氣的格局;教室布置,鮮嫩的綠植,清新的書畫,整潔的環境;寢室布置,清爽的衛生,有序的擺放,溫馨的設計等等。總之,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都應該有讓人賞心悅目的美感,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自然而然得到美的薰陶。其次就是親近大自然。家鄉的風土人情,祖國的山川河流,本身就是審美教育的絕好載體。桂花開了,走近觀賞。順應時節變化,觀察四季更替,領略自然之美。讀《登泰山記》,心馳神往。吟誦詩詞歌賦,體悟山河壯美,感受文化之雅。
@佑:向美而生,美美與共
我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良好的美育環境非常重要,讓學生身處美的環境之中,從而受到美的薰陶。帶領學生觀看經典電影,給學生播放經典音樂,推薦學生閱讀經典名著,鼓勵學生參觀畫展……讓學生在感受經典的魅力之中,不斷提高欣賞和審美能力!教師注重儀表端莊,著裝乾淨整潔,鼓勵學生樹立良好的外在形象,不僅自己心情愉悅,還會給別人帶來美的享受!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邢美月:在課堂中滲透審美教育
首先,在教學中充分展現漢語的魅力。音韻優美,字正腔圓是漢語最明顯的特點。作為老師,如果能在教學時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語言進行合理、科學的組合,將會使學生說出的每個字、每個句子不但有節奏感、旋律感,而且還有剛有柔,有緩有急,抑揚頓挫,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上。同時,這也能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以及審美能力。
@江蘇省蘇州國際外語學校 陳惠芹:發現傳統之美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華,平日我們會通過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培養帶有民族精神內涵與民族文化色彩的審美意識,提升價值認同。比如舉辦及笄禮、漢服秀、端午節手工製作、清明詩會、繪畫中秋、重陽敬老、走進蘇式園林等活動;同時,開設茶藝社、國學社等社團,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接受審美教育,感受古典之美,品味傳統文化之精髓,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民族自豪感。
每周幸運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誌,分別是@林子虹、@嵇怡、@張華。恭喜這三位老師,雜誌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也請這幾位老師將詳細郵寄地址與郵政編碼在留言告知,感謝!)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話題討論,下一次幸運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討論文末下一期的問題,標題醒目、語言精練更佳,請留下您的工作單位和姓名,以便小編與您聯繫噢!)
本周,我們特別邀請李興武老師給大家帶來經驗分享:
(李興武,甘肅省古浪縣第五中學教師 於潔沙龍成員)
以美育人,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校是實施美育的最重要的陣地。作為教師,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好學校美育工作。
將美育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
美育教育不只是體現在音體美等課堂教學中,應該是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當中。語文課堂中的一篇優美的詩文,有韻律的節奏、誦讀時的抑揚頓挫、主人公的情感體驗、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數學中一個個變化的圖形、優美的拋物線;地理學科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描繪、日月星辰的變化運轉;歷史學科中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件件展現人物性格的歷史事件等,都會帶給學生美的體驗和享受。
將美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搖籃。家長通過自己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飲食起居,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從食物製作,到家庭裝飾,再到日常禮儀,將特定的審美情趣、文明修養浸潤到孩子身上,塑造著孩子的審美趣味。
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薰陶學生
將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有機結合。學校的文化可分為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抓好校園文化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利用有限的經費,積極爭取項目,修建塑膠操場、文化長廊等;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環境、班級制度進一步細化,形成班級精神。通過環境的影響、制度的約束,精神的引領,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日常行為、儀容儀表、文明禮儀、生活習慣會慢慢的發生改變。這種改變是學生自身審美能力提高的結果,也是學校文化影響的結果。
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審美教育就是在培育孩子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正如老師們提到的那樣,審美教育沒有固定的一種形式,除了美育課程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孩子接受美育;美育的資源也沒有固定的範圍,很多生活中的細節都能成為美育的寶藏……世界真美啊,您發現了嗎?
感謝李興武老師和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後臺等著您哦!
【每周一問】等您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下周的話題:
最近,一則新聞又把班級微信群引到了聚光燈下:一位家長不滿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憤而退群,此舉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此前我們曾在「每周一問」欄目中聊到過高效利用班級群的方式,今天我們繼續關注這一問題,如何管理班級(微信、QQ)群,既能減輕教師和家長的負擔,又能讓班級管理良性運行?歡迎老師們分享您的做法!
每周一問
老師,您是如何管理班級群的?
參與每周一問,請在文後直接留言,長篇分享也可發送至rmjywx@126.com郵箱,註明期數即可
亦可留言「推薦問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問題」
(如果您推薦的問題被採用,我們將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雜誌)(民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