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如何在美術欣賞課中進行審美教育

2020-12-12 社會快報飛哥

初中美術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繪畫的基本技能,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對學生不斷的藝術啟發和薰陶,來提高他們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來實現的,而審美素質教育大部分在美術欣賞課中得以實現。   初中美術是繪畫動手、訓練技法為主的,通過多年對初中六冊美術課本的總體分析,除了工藝課和繪畫課外,教材的審美內容約佔總課時的20%,雖然所佔比例較少,但在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方面卻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在初中美術欣賞課中落實審美素質教育,筆者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重視對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   由於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一直停留在以傳播一些基本技能為唯一目的的現狀上,每次上課都是範畫加步驟演示,一遇到欣賞課就一跳而過,很少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一些中外美術名作。其實美術欣賞和其它藝術欣賞一樣,是一種特有的精神活動。它一方面是通過作品本身塑造的藝術形象,把觀賞者帶到一個特定的具體的藝術境界,激發起人們這樣或那樣的思想感情波濤;另一方面,觀賞者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經驗,來理解作品中的形象,有時甚至以自己的經驗與認識去豐富和補充作品裡藝術形象的內涵。例如:當我們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潘鶴的雕塑《艱苦歲月》、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等藝術作品時,這些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就會激發起我們思想感情上的種種反應,或興奮、或崇敬、或自豪。中外美術史上的許多優秀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厭、耐人尋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它能不斷地激發起觀賞者再創造的興趣,使他每看一次都有一些新的發現和體會,從而成為人們不斷欣賞的對象。

  做為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情操的培養,不怕麻煩,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美的環境。教育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二、 建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   學生在上美術欣賞課時都有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過程,最初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開始的。他們覺得畫得「像」的就是好,有些畫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進去,而有些畫得不美的作品卻被教師當成世界名畫加以介紹。   例如,當我們在欣賞法國畫家馬蒂斯的油畫時,有的學生覺得他的畫從形象上相當不像,更與野獸派中的野獸二字沾不上邊,還有立體派的畢卡索的畫,同學們一開始接受不了,我們應該把這些畫派的發展及藝術主張介紹給學生,他們也就會慢慢適應。

而我們在欣賞清朝畫家朱耷的花鳥時,會覺得他的畫大都奇特怪誕,給人以「不美」的感覺,而當你把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及身份介紹後,就會發現這位既「哭之」又「笑之」的畫家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往往是一種孤獨、冷漠、高傲和對現實強烈不滿的情緒,具有強烈的藝術個性,學生也便會慢慢理解他的畫。通過這些反差,學生會漸漸發現藝術作品並不是單純以畫得像不像做標準,如果畫得像就是好的,還不如直接用照相機去拍攝。有了這些思考後,學生才會關心藝術到底是什麼。   教師不要從理論上空洞地介紹藝術,應當從上而下地將美學重藝術的不同觀念在不同作品中介紹給學生。在引導學生欣賞具體的美術作品時,應該注意選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學生認識到在藝術史上這些觀念並存的局面,從而拓寬他們的思路和眼界,而不是把學生框死在一個固定的欣賞模式裡。比如在出示徐悲鴻的作品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片讚嘆聲,而出示劉海粟的作品時,學生則顯得茫然不解。這是兩種不同的畫種,畫家運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畫得像還是不像,都務必使學生明白這是畫家對自然美的追求……

  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就要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教師就是要用人類藝術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幫助學生揭示出美的規律,打動學生感官,從而培養學生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許多教師看來,美術評論應該是評論家的事,似乎與學生無關。其實不然,在欣賞美術名作時學生都會有一種初步的印象和感覺,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累積了一些初步的歷史文化知識。而教師抓住學生最初的感覺,可以作為深入作品的起點,積極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比如在欣賞徐悲鴻的《奔馬圖》時,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作品,用語言簡單地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後的心理感受,課堂呈現一片活躍、熱烈的氣氛。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後,我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和創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時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馬的思想和畫家的思想聯繫了起來,而且把馬的精神上升到民族的精神,學生不知不覺中感受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實踐證明,這樣做的結果使學生增強了對理解新鮮事物的自信心,培養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以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機會,使學生評論有序進行,避免出現隨意的現象。總之,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線,切忌把教學變成「蜻蜓點水」,不深不入。應把審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為這關係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文化藝術素質的提高。

相關焦點

  • 藝術鑑賞:淺談如何在美術欣賞課中提升學生的審美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美術的地位也在不斷地提高,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美術欣賞教育成為美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身為一名美術老師,進行美術欣賞課,不斷使自己的學生感受美、發現美並創造美,是勢在必行的,它是提高學生對美的審查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的主要手段。
  •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欣賞課欣賞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種「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
  • 試論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美感的作用
    美術教育不光是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認知與技巧訓練,同時更需要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與欣賞能力。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加強美育教育,能夠賦予學生發現生命之美、體驗生命之美、創造生命之美的健全美感。本文通過對美術教育過程中培養美感的方式進行分析,旨在能夠為我國美術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從而使素質教育能夠切實地發揮作用。
  • 美術鑑賞:淺談美術欣賞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淺談美術欣賞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術一直以來就是世界歷史文化傳播及繼承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特徵。美育是關於審美與創造美的教育。通過美術課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美術審美教育,對於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審美情趣、審美感受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于欣賞課的直觀形象性特點,符合人們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因而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乃至一生都將具有積極的影響。
  • 藝術探討:美術欣賞對培養小學生審美修養與美術創作能力的作用
    美術欣賞對培養小學生審美修養與美術創作能力的作用 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欣賞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奠定美術創造的重要論文聯盟wWw.LWlm.com途徑。如果說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發揮之中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讓學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
    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學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通過教師教育和引導學生挖掘作品深層次的內涵,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藝術鑑賞觀與審美觀。其次,美術教學是一種情感教學,朱光潛在《談美感教育》中說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教師用「心」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用「言」啟發學生、感染學生;用「愛」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教學相長的和諧關係。最後,通過真誠地鼓勵和表揚使學生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獲得心靈的釋放和成功的喜悅。「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處理教育問題中,表揚和讚賞的效果比批評與懲罰的效果好。希望得到讚賞、激勵是人的基本需要。」
  • 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 每周一問
    原標題: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上周的【每周一問】中,很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和經驗,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老師,您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需要老師打通學科界限,帶他們尋找書本中看得見的美。學生在音樂課和美術課上學到了旋律、線條和色彩的美,我就引導他們用學到的美學知識為閱讀材料裡的景物、人物乃至故事寫批語,用學過的詞語點評熟悉的樂曲。2.  討論教養塑修養。
  • 芙蓉小學:讓欣賞評述課更好地在美術課堂中發芽成長
    為了提高我校學生的美術審美素養, 1月7日下午,芙蓉小學美術組老師們結合欣賞課教學進行了本學期的特色教研活動。本次教研主要研究欣賞評述課如何更好地在美術課堂中生長。活動在蜀山區教研員裴章雲老師的帶領下順利進行,本次兩節課中的老師均能從學生需求和欣賞課特徵出發進行備課,課堂中學生們表現的非常激動,課堂效果非常好。
  • 論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美感的作用
    美術教育不光是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認知與技巧訓練,同時更需要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與欣賞能力。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加強美育教育,能夠賦予學生發現生命之美、體驗生命之美、創造生命之美的健全美感。本文通過對美術教育過程中培養美感的方式進行分析,旨在能夠為我國美術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從而使素質教育能夠切實地發揮作用。
  • 藝術探討:論初中美術教學如何應用遠程教育資源
    論初中美術教學如何應用遠程教育資源遠程教育資源是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科學技術。    二、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轉變了美術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     美術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課程之一,如何上好美術課,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渴望,是許許多多美術教師長期探索的課題。
  • 藝術鑑賞: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不僅是美術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初生應具備的綜合素養中一種能力,因此,在初中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而使學生具備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
  • 試論美術教育與當代大學生素質的培養
    大學教育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主要環節。面對未來社會的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的主體個性發展教育,著眼於人的素質全面提高和能力的綜合培養。作為大學美術教育工作者,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實現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在大學的美術教學中充分重視對大學生個性的培養,重視大學生元認知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美術探討:如何探新美術教學方法,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那麼,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美術課學習內容要貼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脫離了生活,美術教學就失去了創造的活力。我們在美術教育中要真正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樂趣。
  • 美術教科書編寫應基於學生對中國畫筆墨審美的理解
    三年級學生往往從筆墨遊戲入手學習基本技法;四、五、六年級分別以臨摹花鳥、山水、人物等具體技法為主;初中七年級再加強花鳥、山水的技法學習,在八、九年級的「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再學習相應課例。可見,學生一開始就以學習筆墨技法為主,接下來就是強調臨摹、寫生與創作及欣賞等。包括「欣賞·評述」在內,課例中的每一課時幾乎都編排一幅及以上完整的「學生作品」。
  • 2020教師資格美術說課稿:《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高中)
    下面是寧夏華圖準備的美術說課稿:《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可供大家參考學習。   說課稿   ❖學科: 美術說課稿——《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   ❖學段: 高中   ❖版本: 人教版   ❖適用: 安徽中小學教師招聘面試   一、 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是人教版高中美術課第二課的內容,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 網絡環境下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模式初探
    在網絡中,人們可以把抽象思維能力和切身情感體驗結合起來,促進科學和人文的直接結合,促進文化的加速發展。網絡技術不僅提高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強烈衝擊和改變人們的教育思想觀念,改變了教育教學的環境、過程和方法。高中美術欣賞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塑造學生的品格,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備學生的知識修養以及發達其心智、開發其潛能都具有重要意義。
  • 赫德小學|如何在美術教育中,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HD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走進青島赫德小學部,你一定會被孩子們琳琅滿目的藝術作品所震撼,赫德小學部的美術教育有著其獨特的魅力,不僅能讓孩子們樂在其中,享受其中;同時,還能培養孩子們創造力、想像力以及審美能力。赫德小學部的美術課到底什麼樣?如何做到讓孩子們天天盼著上課的呢?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一一揭曉。
  • 版畫的學院教育與公眾審美
    版畫教學,作為一種公共美育教育的手段正在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與「美術教育」不同,美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知識和技能,更強調以一種感性體驗的方式獲得對美的認知,通過藝術品欣賞和動手實踐潛移默化地陶冶、塑造人的心靈和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文化與教養。我國的美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起步較晚,發展也較緩慢,特別是對公眾的基礎審美教育更是薄弱。
  • 孩子的美術啟蒙課:咕比AI課、小熊美術、河小象如何選?
    日本著名教育家、畫家鳥居昭美在著作《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中提到,每一個孩子在幼兒時期都是天生的畫家,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鑑賞孩子的畫,更不能以成人的方式過早地教授繪畫知識和技能。那麼,如何守護孩子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 各不同類別的專業都可開設美術課或是美術欣賞課!
    中職美術教育的雙重性。今天的中職美術教育已不是單一的就業目的,而兼具了普高——升學、職高——就業的雙重性質和特點,且升學的勢頭正在逐漸替代就業。其理由在於今日社會對高學歷的趨同,而升不了高等院校的學生,又多是專業和文化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幾乎不具備獨立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結果是改行從事其他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