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智能互聯時代,從慕課到智能學習,大部分在校學習者是完全不同於教學者的「網絡原住民」,這客觀上對教育的理念、內涵以及從教方式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近日,第九屆新華網教育論壇活動在北京拉開帷幕。活動中,斯瑪特兒童美術的創始人武志接受了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
主持人:恭喜斯瑪特兒童美術在本次活動中斬獲「2018年度·影響力教育集團」這個獎項,請您簡要介紹下斯瑪特兒童美術?
武志:斯瑪特兒童美術,於2010年正式成立,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教育連鎖機構,目前我們在全國有七百多家校區,服務於15萬中國家庭。未來我們還會不忘初心,做能夠讓孩子幸福一生的藝術教育。
主持人:與同行相比,斯瑪特兒童美術的特色或者優勢表現在哪裡?
武志:斯瑪特課程的顯著特色是生成式的美術課,主要是讓孩子自己動手創作,發揮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充分體會動手創作的樂趣;其次是欣賞式的教育,即不對孩子的作品排列座次,而是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都給予充分的尊重、鼓勵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保持持續學習的興趣。
從優勢上來說,作為一家教育機構,最關鍵的還是課程和教學的實力,能不能回到教育的本質,堅守教育的初心。在斯瑪特,我們一直堅持「生成式」的美術課程,堅持做美術教育,而不是美術培訓。通過美育來塑造孩子的人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不僅僅是把它當作一種美術技能的培訓。
在教學研發上,我們成立了專門的課程研發團隊,由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先生領銜,成員既包括大學教授,也包括一線的美術教師,保證我們課程研發的專業性和品質;今年還在美國設立了教研中心,使我們的教學研發在堅持中國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更加具備國際化的視野。
在教學培訓上,我們堅持每年對全國的老師進行課程培訓,堅持每季度更新教學課案,通過每位斯瑪特老師的努力,把美育的理念,「落地」到每節課和每個家庭。
主持人: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對於集團未來發展,您有哪些暢想?
武志:教育確實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它是最不能急功近利的事業。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一種真正非功利化的、非專業化的,能夠關心孩子一生成長的審美教育。我們今年也舉辦了一場關於美育評價的國際論壇,就是希望能夠把美育變成一個大家都能關注和參與的話題。我們希望不僅斯瑪特,也能有更多的家長,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力量參與進來,一起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美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