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集美育兒堂(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124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家長們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也不想缺席孩子的童年,在孩子身邊的時候總想著能夠多和孩子交流,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讓孩子全部接受。在親子互動中,我們的「緊密型」陪伴,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嗎?我們是否需要在親子互動中運用留白策略呢?
田田媽媽是非常注重親子陪伴的,喜歡高質量高效率。每次陪伴孩子的時候,比如孩子玩小火車,媽媽會在一旁指點孩子這個火車你應該這麼走。孩子玩樂高,指點孩子你這個鴨子拼的一點不像,你看我拼的。像田田媽媽的父母不在少數,其實我們在親子互動中,更應該運用留白策略,鼓勵孩子不斷探索求知,不應該過多的「插嘴和插手」。
一、現實生活中,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孩子知識僵化
知識僵化,指學習者只會用別人教的方式解題,嚴重缺乏自己的想法與分析複雜問題的能力。更甚者,無法有效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孩子最早接受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一些不當行為,也會引起孩子的知識僵化。家長長期的「指點」教育,會導致孩子知識僵化。
很多父母買來玩具或學習用品,會和孩子進行說明解釋功能,一般說完後,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實驗了。但是一些家長在孩子玩的過程中,頻繁在旁指點,你這樣不對,應該這樣玩,你這樣會把車子弄壞的等等。在孩子玩的時候說個沒完沒了,最後還會總結一句,哎,你還是不會玩。或者是孩子正在玩得開心,家長過去說你怎麼這樣玩?像我這樣不好嗎?無緣無故打破孩子的想法,導致孩子有好的想法也被父母否定。以上都是家長的「指點」行為,過多地參與最終會導致孩子知識僵化。
二、怎麼解讀親子互動中的「留白策略」?
在親子互動中,父母不要追求大容量,高速度和短期記憶。有些父母陪孩子幹任何事情都大有極強的目的性,一起閱讀,要求孩子掌握讀過的書,認識看過的字;一起畫畫,要求孩子畫得像,畫的複雜等等。這些都不會讓孩子得到真正地放鬆和鍛鍊,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這項親子內容,甚至親子活動。要在親子活動內容上進行「留白」,不要要求過高,反而適得其反。
給孩子留出探索、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親子活動中,也要在陪伴方式上運用「留白」策略。不要手把手的教孩子遊戲,要給孩子充分的思考和探索,要充分挖掘孩子的創造天分。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不管在哪一方面。
比如孩子喜歡角色扮演,要讓孩子充分地發揮,有的父母就會指出你這裡也不對呀,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親子互動中的「留白」會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三、「留白策略」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留白策略」增加孩子探索難度,更善於創造,更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懂得留白的家長,家中的孩子會更具有創造性,創造性本身就是善於思考,這樣的孩子也會更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同樣玩樂高,有的父母就讓孩子照著說明來拼搭,如果搭的不對還會挨說。但是有的家長和孩子會一起探索搭建,不必照著說明書,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家長還會加以鼓勵,這樣的孩子以後會越來越自信。
「留白策略」讓孩子愛上表達,親子關係更親近。
陪伴過多的孩子,孩子會超級粘著父母,因為父母走開後自己就不知道怎麼玩了。懂得「留白策略」的家長會藉口走開,留給孩子自己探索發現,等家長回來的時候,孩子會迫不及待地和家長分享自己的「發明發現」,孩子會更愛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融洽。
四、運用「留白策略」家長可以怎麼做?
1、學會放手,先做「懶」父母。
父母自己一定要給忍住,不要過多的「插嘴插手」孩子的自我探索過程,當孩子玩的時候,不要打斷,不管是對還是錯,都要給足孩子時間。有些父母喜歡勤快包辦,比如陪孩子玩數學類遊戲,家長一定要學會等待,等待孩子反應停頓,不要操之過急的自己就說出答案。第一步學會放手,「懶」父母做到底。
2、創設「留白」場景,增加探索成長難度。
孩子每天和家長在一起,其實也渴望自己說了算,渴望一定的自由。比如孩子過生日要舉辦生日會,相比父母的完全操辦,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更好。這也是孩子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也是孩子探索新事物的一個過程。家長只負責提供資金,孩子自己設計整個流程,物料,擬定邀請人等。等整個事情做完和孩子進行復盤總結,這會讓孩子終生難忘,也是難得的寶貴經驗。
3、偶爾拒絕有求必應有問必答。
很多孩子不愛思考,很大原因是因為父母的有問必答。不會的字,不會的題目,不會的玩具,說一句,父母就過來立刻進行解答,就算父母不會,父母們也會想盡辦法查找答案告訴孩子。但是整個過程中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著,並沒有進行思考。父母們也要拒絕孩子的有問必答,比如不會的字,要和孩子一起查字典,增加探索知識的複雜過程,才能讓孩子深刻記住並能夠記住解決的方法。
親子互動中的留白策略是非常有效且高效的陪伴,不僅給彼此都留有空間,也讓孩子能夠充分的鍛鍊,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樣反而能夠讓孩子更快速地成長。你是有問必答型家長嗎?你會「插嘴」孩子的遊戲嗎?你會反對孩子創意嗎?分享出來,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吧!
我是@集美育兒堂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