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2020-12-03 大寶疼小寶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知乎有一個熱議的話題,講的是為什麼中國的父母,大多不怎麼愛讚美自己的孩子。這是因為中國一向推崇謙虛是美德,與其讚美孩子,不如多批評孩子,鞭笞他們進步。

明星徐靜蕾,圈內公認的才女,人們都以為她一定經常會受到父母的表揚,畢竟生了一個這麼優秀的女孩,但徐靜蕾的回答讓人驚呆,她從小就是在被打壓的環境下成長,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一直感到非常的自卑,覺得自己無能。

其實教育孩子的時候,讚美對於孩子的作用,是遠遠大於批評的,不僅是因為讚美能讓人心情愉悅,還能鼓勵人們積極向前。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他講到老師對學生報以什麼樣的期待,將會影響著學生的成績,如果老師很看中某個學生,並多次鼓勵他,那麼這個孩子的成績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小麗的孩子今天上小學一年級,成績一直不怎麼好,小麗為此特別的著急,經常在家就是逼著孩子學習,還說孩子這麼笨,如果不努力點,什麼時候能夠趕得上別人,說如果一年級就不打好基礎,以後更麻煩。

後來孩子壓力大,在學校的時候哭了,班主任看到後就問原因。班主任非常耐心說:「你不用擔心太多,好好學,老師也會教你的,老師很看好你,覺得你做題目非常的仔細。就是現在有些知識點,你沒有掌握好而已。」

班主任是個很有耐心的人,在校經常都會表揚小麗的孩子幾句,孩子聽到老師的表揚後都會特別的開心,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到了考試的時候,孩子果然沒有辜負老師的心意,考了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讚美孩子對於孩子的影響

1、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讚美是具有一定的正面的影響,能夠激發孩子的潛能,增加他們的自信。批評雖說能讓孩子變得謙虛謹慎,但同時也是在抹殺了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變得自卑,覺得自己不如被人。

2、讓孩子與自己的關係更加密切

經常讚美孩子,可以讓孩子更加願意親近自己,並且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感。特別是當孩子做對了一件事情,父母立即做出一個正面的反饋,肯定了孩子的行為時,孩子更是願意繼續努力,表現給父母看。

那麼,父母該如何讚美孩子?

1、讚美孩子的努力

有些父母特別愛面子,孩子成績考好了,逢人就誇孩子有天賦,但這樣做就相當於否定了孩子的努力。

教授Carol Dweck在談到關於讚美孩子這件事的時候,就說到讚美孩子的天賦,而忽略了他的努力的話,會讓孩子養成固定型的思維,最終變成平庸的人。

固定型思維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出生是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的,不願意再努力。成長型思維的人,他們會更願意靠努力繼續向前,繼續拼搏。想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就要鼓勵孩子的努力,讓他明白自己的優秀是因為自己足夠努力。

2、讚美要具體

什麼叫讚美要具體,就是不要只說孩子很棒,而是要說棒在哪裡。比如孩子幫忙打掃家務活了,父母可以讚美孩子,說他很懂事,能夠自主地幫家裡分擔家務活。

3、讚美要及時

讚美是一個很好塑造孩子性格的時候,但是一定要及時。不及時的讚美,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放在心上,而且孩子做的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再讚美孩子也很難有很深的感觸。

比如說,孩子當天自己洗了衣服,還把衣服都曬好疊了起來。父母看到後,應該立即肯定孩子的這種行為,讚美孩子能夠積極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時孩子剛經歷完洗衣服這件事情,通過父母的肯定,孩子就能深刻地知道原來自己洗衣服是值得被肯定的一件事情。如果等到第二天,父母只是懶洋洋地表揚了一下,可以說是不痛不癢的,孩子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感覺。

讚美孩子也需要避免的誤區

1、不要過分的讚美孩子

孩子只是考了一次還不錯的成績,父母只要如實的肯定孩子的努力就好了。千萬不要說孩子你真是個天才,過分的讚美會讓孩子變得得意忘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父母不敢隨便誇讚孩子的原因。

2、對事不對人

讚美儘可能是對孩子做的某件事,而不是對人,這其實就是說事實。家長總是誇讚孩子聰明,乖巧的話,其實就是在對人,這容易讓孩子混淆,無法分清楚是因為自己積極做事被誇獎了,還是自己本身就是乖巧,所以被誇獎。

育兒問題寶媽教,家庭教育要了解,孩子身體倍兒棒,我是@大寶疼小寶,幫你解決育兒大小事。

相關焦點

  • 讚美是最好的良藥,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孩子進步神速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經常對你的孩子進行讚美呢?你知不知道小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以及長輩的認可的呢?讚美是最好的良藥,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孩子進步神速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真誠的讚美可以讓我多活兩個月,我心情會保持愉悅。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一、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待並相信什麼,就會獲得什麼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來自於美國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的一次實驗,他在一所小學的1-6年級進行一次未來預測驗,並從中取得20%的學生貼上「未來可期」的標籤,讓所有任課老師都相信這些學生未來能夠有所成就。
  • 孩子越誇越優秀,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小心這5個「誇獎坑」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非常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特別是家長的期待與評價,對孩子的影響尤其深刻。家長們要學會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家長們快來學習學習吧!
  • 孩子太膽小?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感到害怕並不是一件壞事,更不是一件錯事。事實證明,經常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害怕的孩子,一般不會發生可怕的意外,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比其他人更好。很多家長都覺得,總是害怕的孩子就是膽小,甚至還會稱呼孩子為「膽小鬼」,有的時候,家長還會責罵孩子。實際上,比起責罵,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懂得「皮格馬利翁」效應,走出教育誤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是非常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的,尤其是父母的評價和期待,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刻,一個孩子被父母貼上什麼樣的標籤,有怎樣的期待,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其實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想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要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走出教育誤區!
    相比於傳統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旨在激發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主動地去完成自己目標。這個過程家長會感到安慰,孩子也不會因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難過。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孩子都是有很大好處的。而這種教育方式則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你了解哪些呢?
  • 皮格馬利翁效應:正確的誇獎,才是教育優秀孩子的關鍵
    其實從這件事情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位媽媽對孩子使用的教育就是誇獎,也正是因為媽媽的誇獎,使孩子認為自己這樣的舉動是正確的。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向去發展,這就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 家庭教育: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培養一個向陽而生的感恩孩子
    而且家長的這種不信守承諾的隱形教育方式,也給孩子的內心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他們甚至不再相信父母,最終影響到認知發展。因此家庭教育父母的方式和方法非常關鍵,不如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養出一個向陽而生的感恩孩子。何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國王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最終阿佛羅狄忒被國王的真誠所感動,就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於是皮格馬利翁就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
  • 你真的懂「皮格馬利翁效應」嗎?走出教育誤區,培養優秀的孩子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當今作為一種十分流行的教育方法被很多老師和家長熟知,很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也將這種教育方法廣泛應用,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這一方法的精髓,以為單純的誇獎和稱讚就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卻沒想到這其實是一種誤區。
  • 對成功有奇效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能產生奇蹟。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期,校長對兩名教師說,你們是全校最優秀的老師,為了獎勵你們,我們挑選出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這些孩子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
  • 如何培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不妨了解下「皮格馬利翁效應」
    很多家庭都對孩子付以重望,希望孩子以後更有出息,並將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他們總是想要孩子更聰明更優秀,以後可以成為最大的人生贏家,懂得感恩孝順。但實際上想要教育好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有的家長明明是一片真心,但做出的事卻是在傷害孩子,有的家長會對孩子動手,有的家長則是利用語言暴力,還認為自己這是在激勵孩子,是孩子不懂事、不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
  • 家庭教育: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養育一個向陽而生的感恩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總想把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部給予他,伴他成長,望他成材!但孩子長大後,有的卻選擇離開,不管是身體上的遠離還是心理上疏遠,他們對家、對父母都沒有感情,更感恩,甚至潛藏怨恨。長久的陪伴,悉心的照料,為什麼卻換不來孩子成才後的感恩與回報呢?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了解嗎?
    在很多教師招聘模擬題和歷年的真題中都出現過這樣一個理論名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多同學都只是知道「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教師期望對於學生產生的影響,但是並不知道該效應的出處和來源,所以經常和其他的效應混淆,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的學習下「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賽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每個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變優秀,人往高處走是人人皆有的共同嚮往。人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先是心嚮往之,心懷期待,給自己一個信心,後為之奮鬥,最終達到既定目標。給自己一個信心是十分重要,尤為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前進的動力。
  • 皮格馬利翁效應【百科詞條】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示:「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 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個天才
    這種現象,人們把它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心理學中,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教育實踐中,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1968年的某一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來到一所小學,說是要進行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這18個班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 讚美與期待:股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他無時無刻地深情讚美、關注、期待下,雕塑美女竟然成活。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一系列實驗和案例研究,把這種在持續讚美、期待下可以使被施對象產生積極向上,表現不斷進步向好的心理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古希臘神話中國王皮格馬利翁深愛著他親手雕塑出的美女。在他無時無刻地深情讚美、關注、期待下,雕塑美女竟然成活。讚美與期待所產生的巨大力量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愛情故事。
  • 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鼓勵孩子幫他變身小超人
    不要因為孩子害怕就讓孩子刻意迴避,這會讓孩子覺得可能那東西真的很可怕,爸爸媽媽才不讓我碰。同時,我們可以嘗試藉助「皮格馬利翁效應」,聽說孩子會變身小超人,變得勇敢。「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情感會不同程度受到周圍人下意識地影響。
  • 彭匈看世相: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譯「畢馬龍效應」。心理學上的定義有些詰屈聱牙: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又有一個意譯名叫「期待效應」——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和期待時,他便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向上的動力,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他會盡一切努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