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曾經在瀋陽的一所小區內發生過這樣一件離奇的事情,小區在一周之內發生了六起火災事件,令人錯愕不已的是最終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竟是一名還未成年的初中生,當時民警在對其進行審判的過程中,問到男孩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男孩卻一臉淡定地表示自己是在報復父親。
後來民警經調查才得知,原來男孩一家並不是本地人,其父母都是打工人員,由於男孩生性頑劣,其父害怕他在這惹事生非,於是便經常對兒子說:「你再這樣遲早會進監獄的」除此之外還經常對其進行打罵恐嚇,父親的這些話語和行為讓男孩子很是介意,所以男孩為了報復自己的父親,便開始在違法犯罪的邊緣試探,就這樣他選擇了放火,最終被警方抓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是非常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的,尤其是父母的評價和期待,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刻,一個孩子被父母貼上什麼樣的標籤,有怎樣的期待,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其實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說到「皮格馬利翁效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當今一種較為流行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都被家長和老師所青睞,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被廣泛應用,但其實真正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效應的卻是少之又少,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簡而言之就是當我們在去期待某件事情發生的時候,這件事就真的發生了。這個效應還來源於希臘的一個神話故事。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名國王,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雕刻家。由於皮格馬利翁不喜歡凡間的女子,於是便決定終生不娶,後來他得到了一塊上等的象牙,皮格馬利翁想要用他精湛的技藝雕刻出自己喜愛的美女形象,於是便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皮格馬利翁把自己的全部的愛和心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並祈求愛神阿芙羅狄忒把她變成自己的妻子,最終愛神被皮格馬利翁的精神所感動,便賦予了雕像生命,最終兩人結為夫妻。
再後來美國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便在神話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一項著名的實驗,並賦予了其真正的教育意義。他們從美國的一所學校中隨機抽取了一些學生,並告訴老師這些孩子都是通過智力測試的,智力等各方面都要優於其他孩子,結果老師們卻信以為真,在今後的學習中把這些孩子當成天才來對待,並對他們充滿了期待。
多年以後這些孩子都發展得很好,有的成為了科學家、有的則是企業家,殊不知當時挑選的這些學生都是十分普通的孩子,他們並沒有所說的那樣智力超群,只是老師在今後的學習中總是給這些孩子正面積極的良好期待,孩子們總是受積極期待的鼓舞,從而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
由此可見「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影響深遠,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許多家長和老師所熟知,但事實上大家對「皮格馬利翁」只知其表,不知其裡,片面地認為只要單純的誇獎和讚賞就能讓孩子的進步得更快,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誤區。
二、「皮格馬利翁效應」的誤區
王華是一名脾氣比較暴躁的媽媽,兒子亮亮可以說是從小就在媽媽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如今已經上小學四年級的亮亮依舊調皮搗蛋,到處惹事生非,功課作業從來不按時完成,成績一直以來在班裡也是排名最靠後的,這次期中考試亮亮的成績比上學期還要下滑許多,本以為這次回家肯定避免不了來自媽媽的「腥風血雨」,誰知媽媽知道後卻一改常態,不僅沒有批評、質問亮亮成績落後的原因,而且還「春風細雨」的誇獎了亮亮一番,這讓亮亮有點受寵若驚。
後來才得知原來王華在網上看了一個關於教育孩子的講座,大體內容主要講的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王華聽得也是雲裡霧裡的,只知道只要誇獎孩子,孩子就會變優秀,所以在今後的日子裡不管亮亮犯下怎樣的錯誤,王華都強忍著怒氣對亮亮進行如沐春風的誇獎,堅持一段時間後,王華見兒子的成績不僅沒有任何長進,行為反而更加放蕩不羈、越來越無法無天了,於是王華終於爆發了,恢復了以往兇神惡煞的形象,亮亮經歷了媽媽對自身態度的大轉變,心理落差越來越大,最終亮亮的成績不僅更加一落千丈,而且心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變得沉迷寡言、不願說話……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王華這樣的家長,對「皮格馬利翁效應」有著很深的誤區:只是一昧簡單的誇獎;不能堅持,想一出是一出;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想要孩子快速發生改變,持以揠苗助長的心態;不利於孩子心理發展的反向暗示和期待等等,所以只有正確認識這一效應的原理和本質,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正確的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孩子更上一層樓!
1、鼓勵孩子的具體行為,增強自信
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渴望聽到別人的讚賞和鼓勵,人只有在鼓勵的情況下才有奮鬥的方向,充滿奮鬥力量,所以家長應該要首先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去鼓勵描述孩子的具體行為,說出孩子哪些行為是值得鼓勵的,哪裡有進步,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是足夠支持和信任自己的,而自己的努力也是被父母看得見的,因此就會更加自信。
2、為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蕭伯納曾說過:「要記住,我們的行為不是受經驗的影響,而是受期待的影響。」在每個孩子心中,他們都曾相信自己有成就一切的可能性,若這時候家長給孩子以積極的心理暗示,那麼孩子可能真的就有可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人,而父母日常生活中對子女的一言一行就是一種心理暗示,積極向上的正面心理暗示,會讓孩子朝氣蓬勃,充滿前進的動力,反之就會使孩子失去信心與發展的機會,所以說家長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不可少。
3、家長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在對孩子做出一定的期待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期待孩子發展成什麼樣的人,家長首先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孩子,若家長整天要求孩子改正這,改正那,自己卻照樣我行我素,這樣的家長是不會在孩子面前有任何威信的,孩子也不會信服與你。
每個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和理想,當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一定要謹慎,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把對孩子的教育發揮到最優化。
今日互動話題: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難題呢?你對「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怎樣的見解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評論!讓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提高!
我是莓果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