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抖音創作者「燃燒的陀螺儀」:最普通的生活也能用Vlog拍出最酷的故事
從2012年Youtube上出現第一條vlog,到如今vlog標籤已經為抖音、微博和B站上最日常的視頻標籤,vlog已逐漸成為全世界年輕人記錄生活,表達個性最為主要的方式。
以3-5分鐘為主要時長,vlog在中國的本土化過程並不順暢,但任何一個平臺巨頭都不願意放過vlog這樣一個新的增長點,畢竟跟上年輕人的腳步就是在激烈的網際網路競爭中佔據上風。
4月25日,抖音宣布了針對vlog創作者的「10億流量補貼計劃」,並對所有用戶開放1分鐘視頻的發布權限。
vlog裡「生活化的內容」似乎讓所有年輕人都很興奮,但如何抓住這次流量紅利,1分鐘的vlog究竟能呈現出什麼樣的故事?
我們採訪了抖音vlog創作者@燃燒的陀螺儀,他說,最初拍vlog的只是希望把日常小事記錄下來,沒想到卻讓我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與幸福。更沒想到這種炫酷的剪輯方式,在抖音上形成一種潮流,也激發了很多人來學習拍攝vlog。
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的職業是一名飛行員,工作原因讓我有機會經常去國外,身份和職業並不會阻礙我用vlog記錄生活,反而能幫我打開更廣闊的世界。
去年四月份,我第一次飛伊斯坦堡。下班後我在城市裡逛,看到了滿大街的貓,出於好奇我以貓為主題拍了一支vlog。拍攝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貓完全不懼怕鏡頭,還主動好奇湊過來,所以很幸運,在最後呈現的視頻裡出現了33隻貓。
當時抖音上傳視頻時間有限制,我又想把最多的內容呈現出來,才會想,要不用快速剪輯的方式來做做看,還挺炫酷的,我的風格也是這樣被定了下來的,沒想到後來在抖音上形成了「快剪vlog潮流」,激發了很多人來學習拍攝。
在拍攝vlog的過程中,我發現生活中起床、逛街等一些日常的瞬間,回過頭再看時,也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因此,去年3月份,我在抖音上建立了#幸福生活中的儀式感#這個話題,想號召大家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愛。
目前這個話題已經有46.1億次的播放,也有很多人參與到這個話題之中,我也通過觀看別人的vlog收穫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當時有個學生參與到話題中,vlog的內容是帶著父母去看電影。他左手拉著媽媽,右手拉著爸爸,在不同的場景跳了幾下,最後跳到了電影院。雖然只是幾個很簡單的鏡頭,但對我感觸很大,因為我發現從沒和父母去看過電影。
最初拍vlog的只是希望把日常小事記錄下來,沒想到卻讓我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與幸福。
(責編:吳亞雄、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