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不是修禪的根器?如何判斷

2020-12-20 曼陀羅Manda

人們經常說,「某某人是修禪的根器」,「某某人不是修禪的根器」,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呢?主要就是指信心。

一個修行人,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如果念念之間都能夠相信「佛法現成」,相信「大道遍一切時、遍一切處、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我們」,心中無求無得,閒閒灑灑,那他就是修禪的上根利器。

圓悟克勤禪師講:

況自己本有根腳,生育聖凡、含吐十虛,無一法不承他力,無一事不從他出,豈有外物為障為隔?但恐自信不及,便把不住去。

若洞明透脫,只一心不生,何處更有如許多?所以道:「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要須直下承當「從本以來自有底活卓卓妙體」,然後於一切時、一切處無不逢渠、無不融攝,吃飯著衣、凡百作為、世出世間,皆非外得。既達此矣,只守平常,不生諸見。

(《圓悟心要》示本禪人)

所以,修禪的人必須首先在信心上打好基礎。如果「信不及」的話,將會有三種主要過患障蔽行人:

一是在觀行上將不可避免地落入二邊;

二是不能把日常生活當作道場,功夫難於成片;

三是會錯過很多修行的時間和悟道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如何是禪淨雙修?
    如何是禪淨雙修?如何是淨?答曰:禪是佛心,代代相傳,豈能不淨?即禪即淨,假借二名。淨是佛身,佛佛親證,豈能不禪?即淨即禪,同一實際。此心此身,如如不動,名之曰禪。此心此身,一塵不染,名之曰淨。或禪或淨,乃至百千名相,悉皆同歸一心。除此一心,更無別歸。禪宗之初,本無「參話頭」之法。後來,世風日下,根器漸鈍,大善知識,直指此心,人不能認,反而落在話尾,作種種思量,成種種妄想。所以,歷代祖師,應著世人的根器,把禪宗的「直指人心」改成「參話頭」。
  • 佛教:能否禪淨同修?虛雲老和尚開示,禪淨雖有二名,其實一理!
    淨宗則不同,憑藉一部《阿彌陀經》,男女老少都可以修持,不管根器如何,只需要執持一句佛號,念念相續,念到事一心不亂,則得生淨土。倘若念佛功夫到家得理一心不亂,親見自性彌陀,就與禪宗親見本來面目異曲同工。由此看來,禪淨二宗雖然手段不同,但所達到的效果是相同的。禪宗以自身努力為依託,淨宗乘借彌陀願力;禪宗接引上等根器的人,淨宗則接引上中下三等根器之人。
  • 「根器」的科學解析
    指的是三種不同根器等級的人對於修道的不同態度和行為,即「勤而行之」、「 若存若亡」和「大笑之」。儘管先人們發現了根器對於修煉效果影響極大,但究竟什麼是根器,根器和人的關係,身體中哪個部位和根器有直接關係,根器等級與人口總數的比例關係等問題,自古以來由於科學不發達,信息交流不暢,至今一直沒搞清楚,更沒有解開修煉效果的差別與根器關係之謎。
  • 學佛要如實了解自己的根器,不同根器的人學不同的法
    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肯相信,這就是根器不同,所以佛對不同根器的人講不同的法門。學法的眾生的根器有四類:小乘、中乘、大乘和最上乘。而不學法的根器都是凡夫的根器、人天乘根器,就教他們諸善奉行、諸惡莫作,在夢境裡求點福報,這是下等的根器,輪迴根器。還有很多眾生甚至都不到人天乘根器,讓他學十善業道,集積善業都不願意學,更不要說消業了,這類人就沒法學佛。
  • 略論淨禪雙修於現實生活中的特殊性——弘明法師
    淨土與禪是拯救現代人的最主要的法門。這樣的社會心理,對於適用於各種根器之人的淨土與禪,必然具有無上的魅力。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淨業即禪境,由此感召眾生,令迷途知返,齊抵淨土涅盤彼岸。時代的要求,眾生的渴望,是淨上與禪能長期繁盛的根本原因。
  • 禪是什麼,真正的修禪是怎樣的
    禪的起源現代社會世事浮躁,人心便難得以安寧,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在精神中尋覓到一方淨土,於是「禪」便又盛行了起來。禪從何而來?真正的起源已經近乎淹沒於歷史長河中了,只留存了一個玄乎的版本廣為流傳。一個更為現實的起源是,禪基本已經從佛教中脫離,是佛教進行完全中國化改造而產生的學說。如果細心去對比,甚至可以發現,禪與佛教的許多理論是無法契合的,反而與中國本土的道、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禪道儒禪是什麼?
  • 蘋果賈伯斯修禪入門的指導書
    曾經在兩本書中看到過鈴木俊隆這本《禪者的初心》,一本是大名鼎鼎的《賈伯斯傳》,書中提到賈伯斯就是讀了此書開始修禪,並開啟了他關於蘋果系列產品的靈感設計;另一本是娜塔莉的《寫出我心》,這是一本美國人寫作入門的經典書目,書中提到作者也通過《禪者的初心》開啟了修禪,並從修禪中體會到了寫作的意義,把寫作和修禪融會貫通。
  • 修禪「禪」是什麼?平常心即是禪
    禪不一定是坐,坐並不一定是禪,為什麼?悟道在心。有一個人對我說,他修禪!我問他什麼是禪?他說:「禪無所在,無所不在。」我又問:「那在哪裡?」他說我師父這樣講的。這個就是牙牙學語,拾人牙慧。其實修學佛道平常心就是禪!
  • 如何「一法修萬法」?
    師:假如說一個人修時輪金剛,他念時輪金剛、修時輪金剛,但是他的目的是想去極樂世界,他往生的剎那,到達的目的地不是香巴拉,而是極樂世界;如果是他念阿彌陀佛,但他的目的是去香巴拉,他往生的剎那,往生的國土就是香巴拉國土。能不能聽懂?極樂世界既是極樂世界,又是香巴拉國土。
  • 要修禪,要有一顆禪心
    禪心,要修禪,要有一顆禪心,首先我們要做到第一無憂,第二無悔在平時經常反觀內照,現在心裡是不是有憂了?是不是有悔了?是不是有怨了?經常反照,經常的自淨其意。自淨其意就是不斷的反照,不斷地把自己心裏面憂、悔、怨淨化,轉化,放下。
  • 第二章,禪淨互通,禪淨雙修
    第一節 禪淨互通末法時期,常有佛弟子因為修行法門之不同而相互評論高下,尤其是淨土與禪的修行者。某些修禪的人認為念佛人大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薩,只知唸佛,不知內攝,不知開發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則認為修禪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門可以三根普被,利鈍兼收。
  • 修禪不是修定,禪在動中更好修
    一般人學禪、修禪、參禪都怕吵鬧,希望能夠在很安靜的環境來參究或者來學習,這種人可以說他是沒有功夫,說他是知見錯誤。知見錯誤是因為他把修定的法當做是在修禪,所以落在無念無心的狀況裡面。因為要保持一念不生,所以他就怕人家幹擾。有人幹擾心就散亂、攀緣,然後會起瞋恨心。如果是真會修禪的人,他不修無念無心的功夫,所以他不怕吵。因為知見錯了所以就會怕吵。
  • 行直何用修禪?」六祖開示如何在家修行
    所謂慈悲,因為沒有了我執,剎那間都與無我智慧相應,所以才有無條件的、絕對真實的慈悲;所謂平等,因為沒有自他、能所的二元對立,剎那剎那都能視一切眾生乃至山河大地為自己,視自己為一切眾生乃至山河大地,其中絕無二相可得,所以才有無條件的、絕對真實的平等。
  • 《雪中悍刀行》李當心修兩禪,吳南北修一禪,分別是哪三禪?
    在《雪中悍刀行》中告訴大家李當心修兩禪,吳南北修一禪,那麼他們兩個修的分別是哪三禪?李當心修兩禪,第一禪修的是自己的妻子。李當心的境界是大金剛境,比那些江湖中的指玄,天象都厲害多了,只能是王重樓這種大天象才能跟他比一比,書中說天下沒有人能破開他的金剛境,可以說相當了不得了。但是他的妻子卻可以對他認打認罰,這就是李當心修的第一禪。
  • 如何判斷一樓是不是獨立排水
    如何判斷一樓是不是獨立下水道一樓是不是獨立下水管主要存在於高層樓房,因為低層,多層樓房沒有必要設置,樓層低,壓力小。1、通過現場判斷一般高層樓房都帶地下室,用做儲藏間或者地下車庫,或者買一樓送地下1層。
  • 禪宗的「禪」是什麼?
    可是關於「什麼是禪」的問題,似乎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個人是覺得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的回答,禪是一種無所執著的狀態。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六祖壇經》佛是覺悟了的人。釋迦摩尼傳授諸多的佛法,就是為了去教授眾弟子如何來認知本性。
  • 揭秘歷代禪宗祖師修禪是怎麼修的?如耳根圓通
    歷代禪宗參話頭很有意思,修耳根圓通更有意思。禪宗的禪和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慧能在《壇經》裡說得很清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也就是說,禪是一個離相的過程,怎麼離?《金剛三昧經》說:「諸法分別生,還從分別滅。滅諸分別法,是法非生滅。」
  • 第九屆少林問禪之機鋒辨禪初賽圓滿結束
    如何修?」(左1)中國佛學院圓普法師,延庭法師,普陀山學院耀覺法師,網絡辯手強田林、廣東佛學院安國法師、峨眉山佛學院本德法師初賽第二場,辯題「何為獨頭意識,如何對治?」如何修?」辯手為中國佛學院圓普法師,延庭法師,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耀覺法師,網絡辯手強田林,廣東佛學院安國法師,峨嵋山佛學院本德法師;初賽第二組圍繞著「何為獨頭意識,如何對治?」辯手為新加坡佛學院宏醫法師,網絡辯手張洋、王建章,中國佛學院延哲法師,重慶佛學院正慧法師、能戒法師;初賽第三場圍繞著「如來禪與祖師禪,一手何分掌與拳?」
  • Arielsea科普小課堂: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幹皮、幹皮的護膚方法
    上期文章為大家科普了【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是敏感肌、敏感肌的護膚方法】,這期繼續為大家科普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乾性皮膚、幹皮的護膚方法一、什麼是乾性皮膚?三、那麼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不是幹皮呢?幹皮的皮脂分泌較少,所以皮膚往往比較乾燥、沒有光澤、皮脂層較薄、對外界刺激較敏感,遇到稍微差點的環境就會幹癢甚至出現紅疹,但是幹皮的毛孔較小,看起來很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