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今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畢竟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端午節這個節日,以前在這天不少古人都會賽龍舟,採草藥,掛艾草,拜神祭祖,吃粽子以及佩戴香囊等等活動,十分的熱鬧,可是現在大多數人在端午節這天都過的十分簡單,再也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下面就為大家說幾個有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除了紀念屈原以外還有不少傳說。
第一毒月惡日驅避說,早在先秦時期,當時有不少人都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所以他們認為在五月的時候需要禁慾齋戒,他們認為這個日子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在歷史上這個日子出生的孩子通常都會被家人忌諱,比如說孟嘗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這導致孟嘗君的父親要求妻子不要生下他,一心認為在這天出生的孩子會危害父母,其實這種事情幹在古代並不少見,又如東晉大將軍王鎮惡就是這天出生的,於是他的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為了趨吉避兇,人們在這天開始插菖蒲、艾葉來驅鬼。
第二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她是浙江紹興人,從小就十分聰明,詩詞歌賦無一不精,不僅如此,她還喜歡騎馬擊劍等活動,可以說她是一個十分有才能的人,後來她在28歲時參加革命,在預謀起義的時候不幸被清兵抓住,然後在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了紀念她,於是於詩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因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被定為端午節。
第三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傳說曹娥這個人是東漢上虞人,有一天她的父親不幸落入江中,好幾天都沒有看到屍體,這件事情對曹娥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年僅14歲的曹娥每天都會哭泣的在江邊尋找父親,可惜找了17天都沒有找到,於是在五月五日這天她也跟隨父親投江自盡了,最後在五日後她抱著父親的屍體從江中走出來,從此傳為神話,很多皇帝都讚賞過曹娥的孝順。
第四夏至說,曾經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認為端午節的最早起源是來自夏至說,因為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中並沒有任何提到有關於在五月初五這天需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但是卻把吃粽子寫在了夏至節日中,而端午節風俗中的"踏百草"、"鬥百草"等等活動也和屈原沒有關係。
第五吳越民族圖騰祭傳說,聞一多認為五月初五這天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這個想法主要是因為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是和龍有關的,粽子投入水中後常被蛟龍所吃,而競渡用到船也是龍舟,而且古代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紋身習俗。從這些地方,聞一多指出端午節原本是我們國家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吳越族由於不斷遭受自然災害的威脅,於是便以龍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希望龍可以保護保護他們,所以每到五月五日這天,他們都會舉行盛大的圖騰祭祀,將各種食物都裝在竹筒裡面或各種器物裡面獻給圖騰神,甚至為了取悅圖騰神,他們還製作了龍形木舟在水上競渡,這也是龍舟的由來,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說道這裡,在此,小編祝願大家端午節快樂,你們想要怎麼度過這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