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兒框定了近代哲學的問題疆域

2020-12-16 獨視角

一般認為哲學裡的認識論範圍更大一點,討論的是人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的有效性的。知識論討論的是知識本身的成真條件。當代認識論主要是知識論。近代認識論主要是研究認識能力和有效性的認識論。

認識論的轉向,經驗主義與唯理論之爭

認識論會有轉向,但並不是說認識論轉向之後,就沒有本體論了,認識論還是為本體論服務的。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等人,實際上都討論本體論問題。就笛卡爾而言,他的我思,作為一個思維著的實體,既是認識論的根基,也是本體論的概念。休謨關於觀念和因果性的討論,也是既事關認識論,也事關本體論。斯賓諾莎的實體,萊布尼茨的單子論,也是本體論的。在康德那裡,他批評傳統的本體論,但又試圖建立先驗哲學體系。到黑格爾那裡,他的絕對精神被看作是認識論和本體論的統一。

笛卡爾

認識論和知識論不同,它們都可以用epistemology和theory of knowledge來翻譯。一般認為,認識論範圍更大一點,討論的是人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的有效性的。知識論討論的是知識本身的成真條件。當代認識論主要是知識論。近代認識論主要是研究認識能力和有效性的認識論。從笛卡爾開始,在近代認識論上,主要有兩條路。一條是以洛克、貝克萊、休謨為代表的經驗主義,一條是以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為代表的唯理論,德國古典哲學,從康德開始,就試圖調和兩者,但基本上還是站在唯理論的立場上來調和的。

笛卡爾被視為歐洲現代哲學之父,他的名著是《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這本書寫得很簡約而成體系,主體部分是六個沉思,相當於六天思考的東西。雖然這本書語言很簡約,但是理解上確實有難度。他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從認識論的角度,如何去證明我存在,造物主存在,世界存在,如何去建立一個對世界的系統而自洽的解釋。

笛卡爾可以說是整個近代哲學的中心人物。不論是唯理論還是經驗論,都是從笛卡爾開始的,因為笛卡爾框定了整個近代哲學的問題疆域。

雖然笛卡爾的哲學不一定被後人所接受,但他的問題,卻留了下來。我們要討論知識的可靠來源,我們的認識能力,精神和物質的關係等等,都可以追溯到笛卡爾。唯理論裡面,一般談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斯賓諾莎認為我們真正的知識來源於觀念內在的東西,他稱之為真觀念。這個真觀念是天賦觀念,在發生學的意義上是反思的結果,但是在邏輯上,它是知識的基礎和前提。知識體系就是從真觀念邏輯的推演出來的。萊布尼茨也提倡天賦觀念,區分邏輯和事實,試圖用邏輯為知識尋找確定性基礎。而他關於普遍語言的提法,更是得到了當代一部分分析哲學家的推崇。唯理論並不一般地反對經驗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作用,但用美國哲學家塞拉斯的說法,這是因果的說明,不是知識的辯護。

經驗論一般從洛克開始,我們很少追溯到培根——培根仿佛是一個前傳中的人物。洛克希望能從經驗所得的觀念出發,來建構可靠的知識。貝克萊認為雖然看似觀念得自經驗,實際上觀念只是內心的東西,觀念就在於被我們感知。從知識的層面上講,知識只是事關觀念,與外物無關,再進一步,就是休謨的懷疑論了。

康德接受的是萊布尼茨·伍爾夫哲學體系的教育,但是休謨打斷了他獨斷論的迷夢。他相信,知識的確定性不是來自於客體,而來自於主體的能力。這其實很容易想到笛卡爾的我思,在康德或萊布尼茨那裡,稱為統覺。不同之處在於,笛卡爾那裡,我思還是一個精神性的實體,而在康德那裡,則是一種能力。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希望證成先天綜合判斷,來為知識尋找一個可靠基礎。為了防止錯誤,他為理性劃定了界限,區分了物自體和現象。我們的知性的應用應當在現象界之內,理性在知識領域裡只有範導性的作用,而沒有建構性的作用。

我們看到,沿著康德先驗哲學的路子,一路向北,走到了黑格爾的絕對唯心論。費希特的知識學討論知識和事實的根據問題。謝林的同一哲學,則是在理智直覺中達到主體與客體的同一。不僅事關知識,而且事關本體。而到了黑格爾那裡,絕對精神的展開,既是一個自我認識的過程(即自我認識自己和世界),也是一個絕對精神自我展開的過程。用馬克思主義的術語,就是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的統一,在這裡是認識論、本體論和邏輯學統一。

1781年,57歲的康德寫下了哲學史上其中一部最重要的重量級著作《純粹理性批判》,這本書一發表,便引起了學界的轟動。後來又出版了《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1793年,出版了《純然理性界限內的宗教》,正式宣告了自己的批判哲學體系已經完成。

黑格爾之後

1831年,黑格爾之後,黑格爾哲學體系迅速瓦解,他的支持者也很快分化瓦解。但不意味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就沒了。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黑格爾的哲學在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依舊很有影響。馬克思、阿多諾等人都深受黑格爾影響。在法國,通過科耶夫等人,黑格爾對阿爾都塞、福柯等人也有深遠影響。實用主義哲學裡,杜威就是從黑格爾哲學起家的。在分析哲學傳統之中,也有黑格爾復興的潮流。匹茲堡大學的布蘭頓、麥克道威爾都對黑格爾感興趣。羅蒂將之稱為分析哲學從康德階段到黑格爾階段。如何評價這段歷史,還有待觀察。

在前文,啟蒙和唯物主義者基本不在其中。這些人包括我們熟悉的盧梭、伏爾泰和百科全書派的狄德羅、拉美特利、孔狄亞克、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人。主要是他們的成就主要在政治哲學方向上,而在認識論、本體論上則沒有太大的建樹,基本上是沿襲經驗論的觀點。比如,伏爾泰、等人都深受經驗論的影響,在基礎理論上並沒有多少原創。所以在一個以認識論、本體論為主線的敘事中,自然會忽略他們。但其實,在二十世紀,起碼在分析哲學、心靈哲學之中,物理主義是主流。主要原因是,他們太過依賴當時的科學成就,沒有嚴格的論證。

當作為其哲學依據的科學本身發展之後,他們的理論就很容易被拋棄。雖然我們現在還談人與機器的關係,但不是在拉美特利「人是機器」的角度談,而是在當代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和人工智慧等角度談,與建立在機械力學之上的拉美特利等人的唯物主義,其實關係不大。

相關文章: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康德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批判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如何成為知識的第一原則?

相關焦點

  • 世界史:鑽進火爐的哲學家——笛卡兒
    傳說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站在冰雪裡才能思考複雜的問題。然而二千年以後,法國出了個哲人,只有當他的身體暖和時,頭腦裡的智慧才會像泉水一樣湧出來。這個人就是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的勒內·笛卡兒。笛卡兒雖是一位軍人,但並沒有冒槍林彈雨的危險,因為他只是一個文職人員,在行軍打仗時,也有充裕的時間鑽研哲學和數學。1619年11月10日,笛卡兒隨巴伐利亞軍隊駐紮在烏爾姆。害怕寒冷的笛卡兒鑽進了當地一種結構特別的火爐裡,由於全身非常暖和,他的大腦活躍起來,不停地思考間題。開始,覺得自己好像在黑夜中摸索。
  • 仁學在近代社會,是如何跟近代科學、哲學一起沿用的呢?
    導語:仁學在近代社會,是如何跟近代科學、哲學一起沿用的呢?   以太,從讀音上看,無疑是一個舶來之詞。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是,「以太(Ether)(或譯乙太;英語:ether 或 aether) 以太是希臘語,原意為上層的空氣,指在天上的神所呼吸的空氣。
  • 為何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
    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對解釋世界的本原、認識的本質、價值的基礎等等問題,即對哲學的這些基本組成部分的問題具有涵蓋力和解釋力;同時,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是人與世界的最基本關係的問題。所以,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也是近代哲學的主題。
  • 趙敦華:西方哲學系列第二講之近代哲學
    我的徑路還是邏輯線索,解決近代哲學家的一些難題。以下僅舉幾例。笛卡爾 斯賓諾莎 休謨很多學生都會有這麼一個困惑:笛卡兒把「清楚明白」作為真理標準,但他的《第一哲學沉思》很難談得上清楚明白。我認為只有把笛卡兒的方法論規則,應用於他的第一哲學體系,才能看出他的思想的清楚明白之處。笛卡兒寫了方法論的3本書,體系的書除了《第一哲學沉思》之外,還有《哲學原理》的系統闡述。笛卡爾的「普遍數學」方法,強調數學的「量度」和「順序」兩大特點,哲學的量度是思想和廣延世界的「公度」,哲學推理的順序是先分析,後綜合。
  • 解析幾何之父笛卡兒和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的哲學家風範!
    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並且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 1618年,笛卡兒來到了布雷達這個地方,並有幸成為了莫裡斯的學生。莫裡斯當時正在為荷蘭南部的鬥爭做著準備。當時的歐洲,除了上演著激烈的宗教鬥爭之外,還被文明籠罩著。
  • 將上帝、自由意志及不朽的觀念,從漩渦中拯救出來的人是笛卡兒!
    由這定義的第一部分,可知哲學與科學仍未分開,被認作「自然哲學」的科學,一直到19世紀仍被認為是哲學的一支。由上述定義的最末一句,我們可以在路易十四時找出40位不朽的人物,他們以哲學的思想散布革命的氣氛,正如同啟蒙時代的先驅發表他們的開場白一樣。在上述定義中的三端之間,對笛卡兒的知識遺產褒貶不一。
  • 無睡意哲學 | 小結:理性主義 - EP25'
    這兩股思潮最終匯合,孕育了大批近代思想家。 而在法國,最先登場的思想家便是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蒙田作為一名人文主義者,肯定人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但對於人能否認識真理的問題上,蒙田比較謹慎。他問道︰我能夠知道甚麼?事實上蒙田終其一生,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他甚至認為理性根本不能提供永恆真理,只有宗教信仰才是人的出路。
  • 中國近代的疆域是清朝奠定的嗎?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論疆域的話,到清亡時,所能為中央王朝控制的也就只有當年大秦帝國就已設置郡縣的地區。對於一個行將沒落的王朝,疆土對於他們的價值還不如一碗羹湯來的誘人。所以清末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就像過家家一樣,什麼牛鬼蛇神都可以來中國插一腳。那麼中國如今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土地是怎麼來的呢?
  •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中日甲午戰爭後,在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推動下,西學在華傳播的形勢出現了新的局面。今天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就傳播的內容而言,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自然科學退居其次。注重譯介西方的哲學、社會科學成為此期西學東漸的主要特徵。此期引進的西方社會科學門類多,內容廣,以學科計有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社會學、法學、美學、邏輯學等;以思潮計,包括了上溯古希臘時代的主要學派、文藝復興時期的諸家思潮,下至19世紀歐美流行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各色主張,及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各派社會主義思潮。
  • 關於歷史哲學,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沒有一個哲學家會反駁下述的說法,即有一組規定得很明確的問題是屬於物理科學的哲學的,這些問題是在我們考慮這些科學的方法和假設的時候出現的,或者是在考慮科學知識本身的性質和條件的時候出現的。在某種意義上講,大家都同意科學的哲學是一門合法的專業,但是對於歷史哲學卻沒有一致的意見。或許值得問一下,這種狀況是怎樣產生的,因為我們可以期待著這種探討會有助於弄清楚我們所打算進行研究的哪個分支的題材是什麼。
  • 生命的本質是精神: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Descartes,1596-1650年)不但是哲學家,還是著名的數學家和科學家,他是解析幾何的創始人。他受三個夢境啟示開始普遍懷疑。笛卡兒最後發出了「我思故我在」振聾發聵的吶喊,震撼了世界幾百年。對此他解釋道,自我是這樣一個實體,「這個實體的全部本質或本性只是思想」。(185、186、187頁)笛卡兒的思考是深刻的,抓住了人與世界的真本質。生命發生於不可思議的空、無的自性,由於自我觀念的產生,由執著心形成的意識體從自性的海洋中分離出獨立的個體,這個個體就是以本性為根據的執著心的集合體。
  • 試談:西方近代哲學的思維方式
    霍布斯哲學是鮮明的機械論哲學。即使是持有神論觀點的笛卡兒也避開目的因素來探討自然。根據斯賓諾莎有關神與自然關係的理論,他認為涉及神的目的的說法無疑是荒誕的。休謨作為基督教之異端在生前就是出了名的,他強烈反對以終極因為設定的目的論。休謨論證了我們的知識不能超越經驗的範圍。由人工產品有建造者推論出其他自然產品也有目的性的建造者是非法的類比。依據經驗,我們無權推論這個世界有一位創造者。
  • 中國近代哲學如何登場?
    以比較的方法觀照中國近代哲學史書寫範式的同時,馮契對中國哲學表現出高度的理論自信,自覺地將中國近代哲學納入世界哲學的視域,並認為中國哲學家應該積極參與「世界性的百家爭鳴」。他的《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在某種程度上也第一次正面回答了「中國哲學合法性」危機的問題,具有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自信意識。  「革命」語境  在馮契那裡,「革命」語境具體表現為「古、今」、「中、西」哲學之爭。
  • 西方哲學的三次轉向,每一次都重大深遠,影響後世很多年
    西方哲學從古希臘發展而來,源遠流長。而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三次重大的轉向。西方哲學史乃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西方哲學家連續性地思考共同關注的哲學問題的結果。不管哲學家們對哲學問題的理解如何引申出迥然各異的結論,他們思考的對象卻是共同的。
  •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概括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是馮契《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的續篇,兩書書名看似有較大區別,但作為同一個中國哲學範疇下的內在組成要素,前者實為後者在觀念史邏輯上之延續。用馮契自己帶有黑格爾辯證邏輯的語言來說,即《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一書所寫內容,「實際上是整個中國哲學史上繼先秦和秦漢至明清之際以後的第三個大圓圈」。
  • 中國氣功與古近代哲學
    因此,在我國古近代哲學的發展過程中,氣功是發揮過重大作用的。哲學不但研究事物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也反映它所處時代的人文和社會現實,氣功作為歷朝歷代都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不能不引起當時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學家、佛學家和儒學家興趣。
  • 孟偉:認知科學哲學基礎的轉換:從笛卡兒到海德格爾
    (6) 在典型的知覺引導的智能行為中, 環境的作用僅僅表現為引發智能主體要解決的問題, 僅僅是 (通過感覺) 向心靈提供信息輸入的來源, 僅僅是產生一系列預先計劃行為 (推理的輸出信息) 的背景。
  • 我思故我在,站在自然哲學高度的數學家,執著追夢的開拓者
    而是喜歡科學、哲學、數學和生物學。他興趣廣泛,善於思考和學習,抓緊時間博覽群書,搜集各種資料。笛卡兒還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哲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各種科技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說:「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可以這樣說,是笛卡兒賜給了那個時代及其後的數學家們一種富有啟發性的新方法。
  • 決定論物理觀的哲學的,是二元論哲學觀?還是行星軌道運動理論呢
    伽利略由伽利略、笛卡兒、牛頓合力完成第一個近代經典物理觀的哲學基礎,源自於二元論精神物質說的理論體牛頓(1)二元論哲學觀在歐洲文藝復興的背景下,笛卡兒奠定了二元論新的哲學基礎。主張世界有精神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
  • 黑格爾之五:辯證法|近代哲學
    黑格爾恢復了古代哲學的辯證法傳統,克服了近代哲學機械世界觀的局限,以辯證法為結構,第一次使形上學形成了一個科學的體系。理解黑格爾的哲學首先應當理解他的辯證法,而理解黑格爾的辯證法又必須把握他的整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