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海口埠銀信博物館預計8月開館 有望成為廣東第二家國有僑批類...

2020-12-21 南方新聞網

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的臺山市端芬鎮海口埠。龔春輝攝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龔春輝)被譽為「廣府人出洋第一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江門臺山市端芬鎮海口埠,目前正在開展銀信博物館的建設工作。記者獨家獲悉,海口埠銀信博物館的建設主體工程將於下月完工,經過展成設計和布展之後,今年8月份有望正式對外開放。屆時,該館有望成為繼汕頭市僑批文物館之後,廣東省第二家以僑批(銀信)為主題的大型國有文物場館。

銀信,又稱僑批、番批,是華僑華人與家鄉親人間往來的銀信合一的國際移民文獻,是聯結海外華僑與其家人、鄉邦的核心紐帶。2013年6月,「僑批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成為廣東省的首項世界記憶遺產。

在海口埠,古老的銀號「萬元號」仍然存在,且老字號依然清晰可見。龔春輝攝

「批一封,銀二元!」據史料記載,清末民國時期,臺山銀信機構一度達到了數百家之多。而作為五邑先僑出海謀生重要口岸的海口埠,自然催生了發達的銀信業。但如今,海口埠的銀信機構早已經不再運營,而那些保留下來的銀號建築和大量票據,則成為了僑鄉輝煌歷史最好的述說者。

去年底,海口埠銀信博物館工程正式開工,選址為當地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梅氏祠堂,這標誌著海口埠作為廣東省古驛道建設示範點正式啟動建設。

「銀信作為臺山的城市表情,承載著一代代華僑的記憶;而海口埠是過去五邑地區最重要的出洋碼頭之一,在此建設一個展示出洋文化的博物館意義重大。」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劉進對海口埠銀信博物館項目讚譽有加。他指出,銀信博物館作為本土教育的重要基地,能夠幫助臺山民眾更好地了解銀信這一文化歷史和傳統;而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也可以向外來遊客傳播僑鄉文化。

日前,記者在海口埠施工現場看到,銀信博物館的主體工程已經封頂,外立面裝飾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緊進行中;旁邊的古碼頭項目正在開展樁基工程;在古碼頭旁,銘記臺山僑批文化的銀信柱正在澆築。而正對著古碼頭的街道,兩旁的房屋正按照「修舊如舊」「修新如舊」的原則,集中進行修繕改造。

據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目前,海口埠各項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這幾天銀信博物館正加緊進行外部裝飾的施工,估計4月25日至26日就可以整體完工,後續還有少量的收尾工作。」他透露,海口埠的街道上將建設一面銀信牆,用於記載臺山輝煌的僑批歷史。

海口埠銀信博物館預計今年8月份正式開館。圖為銀信博物館主體建築的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據悉,海口埠銀信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共有2層,一樓面積512平方米,二樓面積210平方米,將設置圓夢之旅、銀信遞送、家庭最大、情系桑梓、復興之夢、文明之魂等六個展陳板塊。值得一提的是,銀信博物館內將復原銀號、僑眷在家讀寫家書等歷史場景。

目前,臺山市正面向海內外徵集銀信文物,同時邀請銀信後人講述背後的故事。臺山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伍國堯表示,他們於去年底啟動了文物徵集工作,目前徵集到的銀信文物約有400件,「文物徵集的工作得到了海內外鄉親的大力支持,我們有信心到銀信博物館開館之時,展品能夠滿足展陳大綱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南粵古驛道活化串珠成鏈 僑批銀信煥新生
    10月18日,在僑批文物館往西南不到2公裡處的廣東汕頭西堤公園記憶廣場人頭攢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推出的首部話劇《風雨僑批》主創團隊再次到公園重溫歷史、尋找靈感,編劇、導演趙曙光感慨良多。「逛完博物館才發現,原來華僑文化、銀信文化與我們臺山人日常生活這麼近。」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黃先生帶著讀小學的孩子到江門臺山銀信博物館參觀。
  • 僑批銀信搬上廣東汕頭街頭 古驛道活化出新彩
    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汕頭考察,在參觀具有潮汕僑鄉特色的僑批文物館時深情地說出了這段話。  汕頭的僑批、江門的銀信,都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這一封封僑批、銀信背後,藏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的歷史見證。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如何讓僑批、銀信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 今晚8時,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
    今晚8時,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國故事!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省汕頭市,參觀了僑批文物館後強調,「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
  • 僑批銀信搬上街頭古驛道活化出新彩 廣東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
    「『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汕頭考察,在參觀具有潮汕僑鄉特色的僑批文物館時深情地說出了這段話。 汕頭的僑批、江門的銀信,都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這一封封僑批、銀信背後,藏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的歷史見證。
  • 僑批銀信搬上街頭 古驛道活化出新彩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黃敘浩、唐卉、陳別「『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汕頭考察,在參觀具有潮汕僑鄉特色的僑批文物館時深情地說出了這段話。
  • 廣東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 創新性展示歷史文化遺產
    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汕頭考察,在參觀具有潮汕僑鄉特色的僑批文物館時深情地說出了這段話。汕頭的僑批、江門的銀信,都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這一封封僑批、銀信背後,藏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的歷史見證。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如何讓僑批、銀信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今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與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將聯合在我市舉行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昨天,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的帶領下,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組成考察團,先後到訪開平市、臺山市,考察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及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紀念廣場、博物館,深入了解僑鄉歷史文化,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 《世界記憶》僑批和銀信文化遺產線路
    香山古道群英故裡文化遺產線路;  8. 《世界記憶》僑批和銀信文化遺產線路。關於四邑人在海外的生活與銀信,網站有本人2003年訪問加州首府薩克門多美國加州國家鐵路博物館的感受和照片,也不贅說。  在外銷貿易轉變下滑的的時期,鴉片戰爭爆發太平天國戰亂,出外謀生成為廣東人在近代形成了特殊華僑文化,從古驛道出發,轉抵古港口出海口,告別老父少妻為一個目的,活下去!
  • 江門五邑銀信(僑批)專題展開幕 展出文物史料實物170件(套)
    江門日報訊 (記者/黎禹君)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 僑批逐漸走進大眾生活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牌,「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同時舉行。科研院所和高校、各地僑批館、客家文化博物館及民間僑批收藏代表等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是「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成功以來,首次僑界、檔案界、文博界、學界以及政府部門與民間收藏界齊聚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
  • 江門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待開發 缺展覽場所
    江門地區現有江門市檔案館、蓬江區檔案館、臺山市檔案館、開平市檔案館等8家國家綜合檔案館,共有檔案全宗759個,館藏共計56萬多卷。其中,五邑銀信有5萬多卷,是江門現存檔案的傑出代表,與潮汕僑批、梅州僑批組成「廣東僑批」,在2013年6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除此之外,江門還有不少明清、民國的珍貴檔案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料。
  • 僑批學者齊聚江門 探討「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
    12月9日至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主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廣東江門市舉行。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廣東省檔案館館長陳華江,廣東省僑辦巡視員湯泗昌,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戴文威,福建省檔案館巡視員林真等華僑界、檔案界、文博界、學術界,以及民間收藏界齊聚一堂,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弘揚華僑精神。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暢想海絲」海口埠旗袍秀...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之「暢想海絲」海口埠旗袍秀活動,將於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端芬鎮海口埠隆重舉行。
  • ...暢想海絲」海口埠旗袍秀活動為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
    11月21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暢想海絲」大型旗袍秀活動在海口埠隆重上演,富有傳統文化韻味和藝術美感的精妙旗袍秀演繹
  • 廣東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文物保護  建設僑胞精神家園  2018年9月,在江門臺山市端芬鎮海口埠,1600封臺山中小學生所寫書信由此向海外寄出,這是臺山開展的「萬封家書傳親情——我給海外親友寫一封信」活動。海口埠,是大同河與端芬河匯合出海的地方,曾經既是廣府人出海謀生的碼頭,也是他們寄回僑匯與書信的中轉站。
  • 「僑批檔案」申遺成功 為廣東首項世界記憶遺產
    備受全球華人關注的僑批檔案申遺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昨日下午,正在韓國全羅南道光州市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國際諮詢委員會評審會議上傳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僑批檔案」是廣東誕生的首項世界記憶遺產,它的成功申遺,標誌著自然遺產、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記憶遺產四大類世界遺產,廣東已一應俱全。
  • 60名專家學者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做深做透理論研究 生動講好...
    在臺山銀信紀念廣場,聳立著20根「銀信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做好僑批保護研究與價值推廣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12月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我市舉行。活動為設在五邑大學的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揭牌。
  • 「少年中國說」閱讀公益行活動走進江門臺山
    央廣網江門11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閱讀公益行臺山專場在廣東江門市臺山舉行。華僑華人代表、海外華裔及江港澳臺青少年學生、江門知名作家等200多名嘉賓,齊聚在「廣府人出洋第一港」的臺山海口埠銀信紀念廣場,以「海的呼喚」為主題,共同聆聽「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