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日報
為建立黃梅戲傳承發展的人才梯隊,2010年7月,成立5年的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又建立「再芬黃梅青年團」,來自原安徽黃梅戲學校和原安慶師範學院的18名黃梅戲專業優秀畢業生成為首批成員。10年間,「青年團」不斷加入新鮮血液,愈發充實豐滿,這群年輕人堅守傳統戲曲舞臺,執著追求藝術理想,將新時代黃梅戲的「接力棒」緊緊握在手上。
建梯隊 人才體系趨完善
「青年團是宣言書」「青年團是活力場」「青年團是播種機」「青年團是試驗田」「青年團是黃梅樹」,舞臺劇《青春之歌》分成五幕,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攜老中青少四代演員同臺競唱。從《女駙馬》到《梁祝》,從《打金磚》到《司文郎》,從《徽州女人》到《鄧稼先》,整臺演出既展示流傳四海的經典劇目,又呈現久別舞臺的傳統劇目,還展現再芬黃梅的新創劇目,一個個精彩唱段講述「再芬黃梅青年團」10年奮進歷程,盡顯黃梅戲藝術薪火相傳的勃勃生機。
戲曲傳承是日復一日地苦練與沉澱,是一代又一代的巧妙開拓。人才培養,也是一項漫長的系統工程,需要超前理念的引導和歲月的積累。「戲曲舞臺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嗓子要好、形象要好、悟性要好,尤其是個人技能更要好,因此一個戲曲演員的成長特別不容易。」韓再芬說,「10年來,我們強化基本功訓練,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生旦淨醜,樣樣俱全,力求傳承體系整齊完備;我們堅持『傳、幫、帶』,老師就是綠葉,手把手傳授技藝,期待朵朵花蕾早日盛開;我們不斷創建平臺,從小戲到大戲,從安慶到全國,讓每一位青年演員都有展示的天地……」
十年辛苦不尋常。現在,「青年團」很多年輕演員脫穎而出,正在挑起劇院大梁。王澤熙、餘平、張敏、江敏、王懿佳、陳邦靚、江李匯、謝軍、周海峰等「黃梅新星」的名字正在走出安慶,在天南地北打出知名度。小生、老生、花旦、青衣、刀馬旦、彩旦、文丑、武丑……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人才體系不斷完善,成為國內第一梯隊的黃梅戲名院大團。
排新戲 主配角自由切換
作為再芬黃梅的資深演員,李萍一直活躍於黃梅戲舞臺,扮演過眾多廣為戲迷熟知的「花旦」形象。「青年團」成立後,她開始專注於黃梅戲教學,成為再芬黃梅的「星探」。像李萍一樣,10年間,再芬黃梅的老師們逐步「讓」出舞臺,甘為綠葉,陪伴青年演員成長。
「我們強調『一棵菜』精神:人人皆能主演,人人皆可配戲。」韓再芬說,人人皆能主演,指的是人人都有擔任主演的機會,也有「Hold住」全場的能力;人人皆可配戲,指的是人人必須具備甘當配角的胸懷,亦具備塑造人物多面性的水平。
劇目是「王道」,出角兒靠劇目,傳承與發展戲曲藝術也要靠不斷推出新劇目。2012年,再芬黃梅為「青年團」量身打造的首部青春版黃梅大戲《五女拜壽》在安慶首演。一張張年輕俊俏的面孔,一個個各具特色的表演,「青年團」甫一亮相便吸睛無數。10年間,「青年團」演員們無數次在經典小戲中練身手,也拿出了青春版《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浮生六記》,中型劇《途中》,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等諸多新劇目。10年間,青年演員們苦練本領,增長才幹,先後主演30餘部大小戲。
「我希望再芬黃梅能像北京人藝那樣,無論演繹什麼角色,每個人站在臺上都能閃閃發光。」韓再芬希望年輕演員不僅研習技藝,還要繼承精神,更要修煉藝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長為德藝雙馨的人才。如今,作為黃梅戲舞臺的中堅力量,「青年團」演員們開始肩負起守護「再芬黃梅 品牌戲劇」的重任。
搭平臺 夢想更在舞臺外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1月1日,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21年新年戲曲晚會》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韓再芬攜陳邦靚、王懿佳演繹經典黃梅戲《女駙馬》選段,向全國展示「青年團」演員的風採。
每個學戲的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夢想,更渴望擁有一個實現夢想的舞臺。10年間,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努力為「青年團」每一位年輕演員搭建成長的平臺、夢想的舞臺。安慶菱湖之畔的再芬黃梅公館,開展青年演員常態化演出,並推出「今日頭牌」專場,讓黃梅新秀得以一展風採;央視和地方衛視各大晚會的舞臺,以及央視《叮咯嚨咚嗆》、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等知名綜藝節目,紛紛向再芬黃梅青年演員發來熱情邀請……從「初出茅廬」「滿臺錦繡」「圓夢劇場」,到「百舸爭流」「今日頭牌」「十年拾級」,這些都是「再芬黃梅青年團」10年成長見證的「關鍵詞」。
「黃梅戲必須插上現代傳播方式的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遠,青年演員在提升表演功底和水平的基礎上,更要利用新媒體平臺把黃梅戲藝術呈現給觀眾。」韓再芬說。2015年,再芬黃梅領銜出品的網絡劇《後臺很火》登陸各大視頻網站,講述青年黃梅戲演員幕後的故事,吸引大量年輕群體關注;近期,「再芬黃梅青年團成立十周年」安慶演出專場進行線上直播,「有戲安徽」觀看人數超7.2萬人次,前期預熱總閱讀量達1000萬+。蔚為壯觀的數據,顯示出再芬黃梅立足傳統文化又緊跟時代潮流的初心與真心。
在資訊時代,青年演員的成長空間不再限於舞臺。韓再芬說:「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劇院經營業態,越來越多的觀眾正在接受網上觀劇。我們劇院在網際網路上教唱黃梅戲、普及黃梅戲知識、直播大型演出,收到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再芬黃梅』官方抖音號已經聚集了13.5萬『粉絲』,一批優秀青年演員成為非常受歡迎的『黃梅網紅』。」(記者 張理想 晉文婧/文)
[責任編輯:由芳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