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間,黃梅的抗日誌士寫了不少抗日的詩詞,以抒發抗日的壯志和愛國情懷。為敘述的方便,在介紹這些抗日詩話時,將以時間為序講述抗日烈士和抗日英雄的事跡。
「投筆班超志抗倭」的石瑩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駐在中國東北境內的關東軍突襲瀋陽。這時,中國駐瀋陽和東北各地的東北軍,按照蔣介石「絕對不準抵抗」的命令,撤退到山海關內,使我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淪陷於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之下。史稱這一歷史事件為「九·一八事變」,它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併吞中國、稱霸亞洲的重要侵略步驟。「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掀起了全國範圍的抗日反蔣運動。為了救亡圖存,抗擊日寇,收復失地,許多愛國青年學生,投筆從戎,加入了抗日的軍隊。石瑩就是其中的一個。
石瑩,1917年出生於黃梅城關西街,青少年時期在黃梅縣立初級中學和武昌高中讀書。「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他正遊歷於杭州。面對國土淪陷的現狀,他痛心疾首,在遊西湖時寫了一首七律以抒感慨,詩云:
國事蜩螗百感生,棄家輟學自投軍。
笑人逐鹿拼羸馬,看我彈丸落勁鷹。
投筆班超今慰願,登樓王粲漫傷神。
湖山雖好休留戀,豈敢偷閒作隱淪。
石瑩的這首詩雖然只有四聯八句,但其中所引典故不少。如何理解他的這首抒志詩呢?還是逐句地簡釋一下吧。
詩的第一句中的「蜩螗」,是蟬的別名。漢枚乘柳賦有「蜩螗厲響,蜘蛛吐絲」句,是說蜩螗的叫聲很響,蜘蛛只會吐絲。本詩中的「蜩螗」一詞,是「蜩螗沸羹」的縮寫,形容喧鬧嘈雜的聲音。由唐元稹之詩句化來。元稹長慶集春蟬詩有「風松不成韻,蜩螗沸如羹」之句,其中「蜩螗沸如羹」,是說蟬的叫聲宛如煮沸翻滾的羹湯一樣,形容響聲嘈雜。詩的首聯「國事蜩螗百感生,棄家輟學自投軍」,是說國人對國事議論紛紛,使我百感交集,產生了離開家庭離開學校,自願投身到抗日的軍隊中去的願望。
詩的第二聯「笑人逐鹿拼羸馬,看我彈丸落勁鷹」。其中「逐鹿」,即成語「逐鹿中原」的簡語,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逐,追逐;鹿,比喻政權。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就是爭奪天下。唐代魏徵《述懷》詩有「中原還逐鹿,投筆事戎軒」之句;「羸」,讀雷音,瘦的意思。「羸馬」即瘦馬; 「彈丸」,指幹戈,武裝軍隊;「勁鷹」,指蒼勁的鷂鷹,這裡暗喻日本法西斯帝國。這兩句詩是說:我笑你小小日本以瘦馬來侵略我中華國土,請看我中國的威武軍隊,將會擊落你日寇這隻所謂的勁鷹。
詩的第三聯「投筆班超今慰願,登樓王粲漫傷神」。「投筆班超」,指班超投筆從戎事。「投筆」,拋擲筆,丟棄筆;「從戎」,指從軍,參軍。典出《後漢書·班超傳》。班超是史官,整天秉筆記史,他認為不如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所以他「嘗綴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路,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城,以取封侯』」。這就是「投筆從戎」的來歷。後多用於指知識分子參軍為投筆從戎。 「登樓王粲」,指王粲所寫的《登樓賦》。王粲,生於公元177年,歿於公元217年,漢魏時的文學家,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少年時就有才名,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之才,曾受到著名學者蔡邕的賞識。先依劉表,未被重用。後為曹操幕僚,備受曹操的重用,官拜侍中,賜爵關內侯,在興革制度、謀劃軍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曹徵吳時病死途中。王粲一生以文才而聞名天下,與曹植並稱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其文學成就最高。據史書記載,才華卓越的王粲,不被劉表重用,寓流荊州15年。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5年)秋,王粲在荊州登上麥城(在今湖北當陽東南)城樓,縱目四望,寫下了一篇傳誦不衰的《登樓賦》,抒發其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才能不得施展而產生的思鄉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達了他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一的希望,也傾吐了他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心情。作者引「投筆班超」與「登樓王粲」兩句,是說面對國土的淪陷,我也要如王粲一樣,登樓四望倍感傷神;為此,我要實現班超投筆從戎的願望。
詩的尾聯「湖山雖好休留戀,豈敢偷閒作隱淪」,是說西湖的湖光山色雖然美麗,但是,我不留戀它,為了救亡圖存,我豈能作一過不負責任的隱士。
石瑩不是空發議論者,此後,他一邊讀書,一邊鍛鍊自己身體與意志,準備參加抗日軍隊。1937年他在武昌高中畢業時,正值「七·七」事變發生,於是他毅然參加抗日,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0月,參加黃梅少年抗日先鋒隊,任隊長,帶領隊員到各地開展抗日宣傳工作,發展少先隊組織。同年秋,任黃梅二區區長,在蔡山胡世柏一帶組織抗日武裝,與侵入黃梅的日寇作殊死鬥爭。同年底,任中共黃梅縣委委員。1939年,在廣濟鄭公塔執行任務時,不幸被國民黨清剿共產黨的特務發現而被捕,旋即被國民黨偽縣長、瘋狂剿共的劊子手陳宗猷殺害於苦竹油鋪的河灘。(待續)
作者簡介:鄧玉虎 湖北黃梅人,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中學高級教師,主任科員。系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東坡赤壁詩詞學會會員,曾任湖北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黃梅縣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黃梅縣楹聯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