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雁南飛

2020-12-21 環球網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

雁聲,佔去了秋聲一半。仰看天上的大雁,目送它們一點點遠行,最清、最亮、最勁的聲音,綻放在高空,那就是雁陣。

也許是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的深刻影響,忻州人喜愛大雁。此時此刻讀大雁,它們如倒映在秋水中的水仙,抑或一個個背劍徐行的俠客,自覺自恃,卻不知這般優美,足令人動容。這個時候,大雁越過了一個又一個山巒,一片又一片收割後的田野,陽光更近地投射到它們身上,生命與秋空的聯繫竟如此緊密。

雁南飛,即便精疲力竭,前面是死亡,也不要掉隊,它的主題意義就寫在那裡,寫在如同電影銀幕的雲空之上。不管別人怎麼看,或自己如何探測生活,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像大雁那樣,用一種真實的生活方式,認真度過跋涉中的困苦,度過困苦中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熬過一關又一關,才知道如何面對生活,懂得人生真諦。

深秋,去聆聽大雁的叫聲吧,那「嘎、嘎」「伊啊、伊啊」的聲音是世間最美的音樂,亦是最深邃的人生哲理課。天冷了,樹變瘦了,大地顯露了本真顏色,黃昏或傍晚的冷雲在醞釀著秋雨,正是「八月裡來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的時節。「帶霜來」,是一種蕭殺氣候的開端,像大部隊的撤退和轉移,留下了很多空寂,也留下了冷冷詩意。落葉滿地,秋進入了煞尾階段,空氣中漂浮著明淨、高遠和悠深的氣息,氣息與澄靜的河水融為一體,與廓遠的田野心神相合。悲壯是一種完成,天空與大地之間,理性遠大於感性。

在忻州,可見到在這裡做短暫休整的大雁,雖只是短暫停留,但帶給人無盡遐思。元好問故居附近專設了基地,待經過食物的充分補充,再次飛起,它們還是那樣熱情十足,用號子般的叫聲給同伴鼓舞,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匯集在一起。

「頭雁」是雁陣的靈魂,在「飛越、飛越」的呼喊聲中,雁一隻又一隻,悄然展開,如一章章無盡的詩篇。在「人」字尖上飛動的「頭雁」最費力,它用翅膀尖的扇動為後面的大雁帶起一陣風,從下面往上面送,這陣風依次傳遞下去,能把後面的小雁和老雁輕輕地抬起來,這樣小雁和老雁才不會掉隊。雁陣這種節省體力的方法,讓人深深感動,轉而淚眼模糊,因為頭雁是沒有那陣風可利用的,它是創造者不是享受者。為避免疲勞,候鳥遷徙中雁陣會不斷更換「頭雁」,一旦雁陣整體減速,隊伍便會由「人」字換成「一」字。

每次看到雁陣飛過,都會聽到大雁的那魂牽夢繞的叫聲。啊,氣場極強!在浮躁的日子裡,能聽到大雁的叫聲,心裡能陡添一種力量。大雁是極為守時的禽類,深秋的風一吹,就開始把遷徙的夢變成現實,引三朋四友,待聽風數雁,這本是一場生命耐力的舞臺大表演。自己心中又湧起了莫名的感動,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飛的雁,歲月裡還有什麼聲音能這樣美?單純倔強中有美,謙卑而身體力行中更有美。唯一能做的,就是閉著眼聽,在腦海勾勒境界,風吹過,發微動,雁是內在的藝術,來品這場藝術表演的,惟有曠達心靈。

雁南飛是一種洗禮,也是一種摯愛。在南飛的過程中,大雁的愛情尤顯堅貞。雁陣裡很少會出現單數,大雁一生從不獨活。一隻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隻公雁也會自殺或鬱郁而亡。聽大雁的叫音,有時會聽出那聲音裡的悽楚,或許就是單雁不遠飛吧!情依依,霜淡淡,萬水千山,雁的仁愛撒落一路雲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雁在,愛才在。(文圖:米廣弘 文化學者)

相關焦點

  • 北雁南飛
    已近蒼茫,雁點青天字一行。抬頭,目送,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縱紅楓似火,山銜好月,依舊念: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總有無法留住的歲月,滑如蜀錦,薄如蟬翼。如果憂傷,不如彈一曲《平沙落雁》,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瀟瀟灑灑,清清泠泠,猶如樹送落葉,相忘於江湖,襟懷遼遠。於是高飛,田疇如棋,長河如帶,天遼闊,一行詩,那麼醒目地提醒別離!
  • 七言詩《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歸故裡,望盡天涯是何夕。
  • 雁至衡陽不南飛
    作者特意解釋:「這奠雁卻是個古禮。奠,安也。鵝的別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這段關於鵝的來源解釋確實無誤,被人稱為「戰鬥力爆表」的家鵝正是野雁馴化而來。瑞典童話《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家鵝和大雁一起飛遍全國,開啟了尼爾斯的一段奇妙之旅,也是雁鵝原本同源的佐證。
  • 北雁南飛尋夢歸
    ■李新耀北雁南飛夢千回,蝶舞倩影兩相隨。 青山圍樓伴明月,茶香酒醇天仙醉。 夢裡江南倚翠微,落霞斑斕鳥聲脆。 天籟知音碧空盡,白雲深處尋夢歸。
  • 秋風起兮雁南飛
    風是秋天的風,雁是南飛的雁。那時節地裡的莊稼都收割完了,牲口被隨意地牧放在田邊地頭;那時節所有的顆粒都歸倉了,小憩的農人們臉上寫滿了笑意;那時節天空出奇地寧靜而高遠,蔚藍而又澄明,一切都處在一種顯現、開敞和領悟的狀態。
  • 北雁南飛有巡護(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秋風起,黃葉落,又到候鳥南飛時節。我國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中亞—印度、西亞—東非三條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交匯處,與多個國家間存在候鳥遷徙聯繫。每年的遷徙季節,大量候鳥途經我國,不少會在山東、江蘇、江西、福建、雲南等地越冬。為保障候鳥平安遷徙、越冬,各地採取了多種「護航」措施。
  • 秋風起,北雁南飛
    《秋遊》秋風起,北雁南飛,寒來接暑往,過眼雲煙。渭水寒,碧雲天闊,層林復透染,相思經年。
  • 原唱《雁南飛》單秀榮[電影《歸心似箭》插曲]
    雁南飛 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 已盼春來歸今日去 願為春來歸盼歸莫把心揉碎莫把心揉碎 且等春來歸1979年,電影《歸心似箭》拍攝完成,可是李俊導演總覺得最後幾個畫面顯得有點空,感覺應該加上一首抒情的歌曲。
  • 從「北雁南飛」到「南雁北歸」
    加之黑龍江地處祖國北疆,冬季漫長,環境艱苦,本土人才紛紛「北雁南飛」,外地人才更不願到天寒地凍的地方「受苦」。  「自削減事業費以來,科學院科技人員流失近350人,骨幹人才一年就走掉40多人。而我們院在崗總人數是800人,副高以上職稱的科研人員總共才280人,流失人員比例之高可見一斑。」黑龍江科學院院長潘忠直言,「人才措施跟不上科研院所體制改革的步伐,是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
  • 昔日「北雁南飛」 今朝「金鳳還巢」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昔日「北雁南飛」 今朝「金鳳還巢」 ——
  • 梅州雁南飛|青山茶園,綿密溫情相彰宜
    大雁的南飛之路,正是客家人的流浪之路。一、遊:青山茶田,綿密溫情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是粵東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雁南飛似靈山秀水所孕育的一顆"明珠",在青山環繞中向世人呈現一幅世外桃源的醉人畫卷……雁南飛神石:這是雁南飛茶田景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這裡的靈魂之石,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這個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
  • 今日白露 | 西風緊,北雁南飛
    今天是9月7日我們迎來了白露節氣白今露日白露之後,北方大部地區就開始步入秋天,鳥類相繼由北向南遷徙,飛到氣候溫暖和食物較豐富的南方覓食越冬。在大雁南飛的日子裡,一起感受袁鳳文大雁系列作品中傳統水墨的無窮魅力吧~
  • 望穿秋水雁南飛,紅塵一夢緣猶淺;七首哀婉詞,韶華遲暮情絲短
    望穿秋水雁南飛,紅塵一夢緣猶淺。簡單的文字,複雜的心情。甜蜜的,辛酸的,讀五味俱全,品淚如雨下。韶華遲暮情絲短,一簫雲影情何訴?只願,你別來無恙,我再見安好。殘香飛葉落西窗,一簫雲影情何訴。流年度流逝的深秋之夢,驀然回首,散落的是離殤。言不盡的悽婉,淌不完的清淚。塞上風霜,江南雨霧,只能獨自欣賞。
  • 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是其代表作,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三首: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寫的是大唐將軍準備率兵追擊敵人的情景:一個漆黑的夜晚,大雁向南飛去,敵軍的首領帶著軍隊偷偷地逃向遠方。就在將軍想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逐之時,天空紛紛揚揚地下起了大雪,弓上刀上都落滿了雪花。 詩的語言淺顯,既沒有難字,也沒有僻典。
  • 區委書記莫振華深入雁「南、北、飛、翔」項目調研
    9月8日上午,區委書記莫振華率隊來到雁「南、北、飛、翔」項目指揮部,就項目建設推進情況進行調研指導。區領導莫連旺、劉有文、江基發、蔣家領陪同,雁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及項目指揮部全體人員參加。
  • 原創:北雁南飛霜掛翅
    上聯:北雁南飛霜掛翅下聯:?
  • 鴻雁南飛又深秋,菊黃花瘦幾多愁;一往情深,情深難結鴛鴦扣
    鴻雁南飛又深秋,菊黃花瘦幾多愁。時間匆匆而過,回頭望去,發現一切都過去了。如果相遇都為離別而設,只能靜品離別之後的憂傷。如果緣分都為心碎而設,只能接受離別之後的掙扎。如果所有的美好都為疼痛而設,只能接受疼痛之後的無言。無奈浮生皆是夢,露冷更深數紅豆。一往情深,情深難結鴛鴦扣。
  • 秋雨送寒,北雁南飛
    秋雨送寒,北雁南飛。秋雨讓夜色深沉、閬寂。每一滴雨聲即使微小、柔密,寒涼也會一寸寸浸入闌珊的夢中。雨中瀰漫著幽怨的詩家氣息,拖住了故鄉淡墨如畫的幻影。登樓倚窗遠眺,微雨茫茫,天地灰濛。灰白無力的秋陽照射下,小城街道上的五彩秋葉卻凌然泛起霞光般的縹緲仙氣,有些輝煌,也有嘆惋……隱隱感悟到醉美深秋我獨行的繾綣韻味。天空飄雨,連續幾日不休。在一層層秋涼寒意慢悠悠驅使下,市民大多拋棄了美麗凍人的瀟灑形象,肥裝、羽絨、棉裝、裡長外短洋蔥裝紛紛然登場亮相,畢竟溫度才是硬道理。
  • 詩詞:又是一年秋草黃,遠山淡影雁一行
    末末寒霜至,染白首,黃葉鎖深秋,茫茫天涯何處是,怎奈遇空樓。雁南飛,天蕭索,瘦馬踏橋頭,漫漫黃沙人無路,壎吹離別愁。一襲青衫北雁秋徵遠,哀聲透骨憐。北雁南飛文/看淡(武漢)衰葉隨風落,秋來萬物黃霜天驚月冷,北雁去衡陽候鳥南飛劉志平南飛徵程長,只因避寒霜。
  • 平生多少相思意,譜入秋弦南雁飛
    平生多少相思意,譜入秋弦南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