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北雁南飛」 今朝「金鳳還巢」

2020-12-07 駐馬店網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昔日「北雁南飛」 今朝「金鳳還巢」

——駐馬店市構築返鄉創業體系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記者 劉華山 張遙駝

「木材的振動頻率和它對弦振動的反應達到最佳,才能奏出殿堂級樂音,這把小提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雪梨歌劇院等世界級劇場演奏的『中國好聲音』獲得經久不息的掌聲。」在確山縣產業集聚區提琴產業園,河南昊韻樂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明一番生動描述,讓人仿佛置身藝術殿堂。

提琴產業的興起,奏響了這方土地的唯美音符。20年前,李建明夫婦丟下鋤頭北漂打工,從學徒幹到制琴師,又毅然辭去高薪,回到家鄉發展提琴產業,打造了蜚聲海外享譽全球的「確山提琴」品牌,帶動2000多人就業,實現年出口創匯千萬美元。

從跳出「農門」到返鄉創業,從「北雁南飛」到「金鳳還巢」,像李建明夫婦這樣的「雁歸」大軍,駐馬店還有很多。他們在積累了票子、轉換了腦子、理順了路子後,帶著資本、技術和幹勁,義無反顧地紮根天中大地廣袤的田野,成為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生代力量。

政策引領 催生「雁歸經濟」集群效應

進入新時代,邁進高質量跨越關鍵期,如何吸引更多「雁歸」人才返鄉創業,投身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共同譜寫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這是駐馬店市委、市政府一直深度思考和著力破解的重大課題。

「促使我放棄成就回家鄉發展的,不僅是濃濃的鄉情,還有良好的政策環境,以及創業發展的廣闊平臺。」2015年,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副教授張寧辭去公職,回西平老家創業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憑藉學術和技術優勢,他成立的河南豐源和普農牧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3年來已安置就業400餘人,帶動5803戶、14743名貧困群眾增收,成為返鄉創業的成功典範。

親情友情鄉情是外出務工人員最難割捨的紐帶。近年來,駐馬店市委、市政府積極宣傳家鄉發展優勢和創業優惠政策,努力打好「鄉情牌」,用親情鄉情感召,用優惠政策吸引,回鄉創業、報效家鄉成為外出務工人員一種價值追求。

「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全國人大代表、「農民工司令」張全收說。在深圳打拼致富後,懷著對家鄉父老鄉親的熱愛和建設美麗家鄉的願望,張全收帶著優勢資源回到上蔡老家發展,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創辦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起光伏發電扶貧基地、新建教學樓、升級改造敬老院……

如今,鄉村環境美化了,鄉親窮根拔掉了,脫貧致富步伐更快了,在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張全收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各種利好政策、寬鬆的就業創業環境,圓了很多有技術、沒資金務工者報效桑梓的創業夢。」平輿縣華東戶外休閒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華偉談起了返鄉創業時的初心與情懷。

外出務工人員陳華偉「牽線搭橋」「無中生有」發展戶外休閒產業,成為「雁歸經濟」的生動範例。2016年,陳華偉在家鄉政策支持下籌集2000萬元,創辦了河南省華東戶外休閒用品有限公司,帶動戶外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壯大,吸引包括浙江泰普森、寧波格萊特休閒用品在內的36家企業主動「轉戰」平輿,集聚發展成中部最大戶外休閒用品基地。目前,全縣累計吸納2.5萬人就業、年收入達10億元以上。「不辱使命,既感恩家鄉,又無限自豪。」陳華偉說。

返鄉人員創業財政扶持基金、反擔保貸款、資助獎補、費用補貼、稅收優惠減免……一波波「硬核」操作,解決了「雁歸」創業的後顧之憂,吸引聚集各類優秀「雁歸」人才回鄉創業,充實了我市現代農業、先進位造業、高效服務業的龐大隊伍。 

要素保障 促進「雁歸經濟」發展壯大

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每個返鄉創業者都是一株小草,想生長壯大,離不開陽光、雨露和土壤、空氣的要素支撐。

從離巢到歸巢,駐馬店還有什麼樣的吸引力?

我市以幫扶「雁歸」人員創業就業為著力點,整合資源優勢、搭建創業平臺、開通「綠色通道」、優化「雁歸」環境,建立從內到外、從上到下,橫到邊、縱到底的市、縣、鄉、村「四級」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為「雁歸」人員提供一步到位「保姆式」服務。

同時,市委、市政府還把「雁歸工程」與招才引智相結合,發揮「院士經濟」效能,以創新驅動、效能集聚為創業人士提供優勢保障。對於事關政策落實、環境營造、技能培訓等返鄉創業人員普遍關注的問題,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事項,全力促進「雁歸經濟」生長壯大。

有著「防水之鄉」美譽的平輿縣與全國防水院士王復明合作,建設了全國唯一的防水防護院士工作站和壩道工程醫院試驗基地,吸引藍翎環科、駝峰防水等30餘家知名防水企業成功回遷。2018年,全縣有防水企業1萬餘家,從業人員30多萬名,實現了產值600億元的新突破,形成「人回鄉、錢回流、企回遷」的良好「雁歸經濟」效應。

「花菇之鄉」泌陽縣「引進」國際著名菌物專家、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促進了菇食會、鮮菇坊等食用菌企業轉型升級,打造了百億級食用菌集群,闖出了一片「山貨變商品、商品變精品、精品變高端」的野生菌產業發展新天地。

不僅如此,各縣區紛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聚區以及專業市場、農民合作社等載體和平臺,引導回鄉創業者集中經營、集聚發展,為「雁歸」人員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孵化服務,厚植「生長土壤」。

「這些園區的建設,為孵化返鄉創業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據平輿上河城創業孵化園區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入駐企業139家、個體經營戶320家,帶動當地就業6900餘人。確山縣小提琴產業園,帶動入駐關聯企業40餘家,安置就業人員2000多人。

目前,全市返鄉下鄉創業13.7萬人,創辦市場經營主體12.95萬個,帶動就業42萬餘人,成功創建1個省級返鄉創業示範縣、6個省級返鄉創業示範園區、13個省級返鄉創業示範項目、7個省級返鄉創業助力脫貧優秀項目,走出了一條返鄉創業「可孵化、能發展、助壯大」的發展新路徑。

服務提升 增強「雁歸經濟」發展後勁

「引導創業者主動對接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發展規模種養業、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對我們『新型農民』很重要,回去後我就給『圈』裡人好好普及普及。」一節省農科院的專業培訓課後,平輿縣李芳生態循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新民受益匪淺。

外出務工期間受到西安楊陵高效農業示範園的啟發,李新民於2010年回鄉創業,創辦了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於一體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藉助縣區技術平臺培訓和政策支持,李新民不斷引進轉化新技術、新成果,打造了「李芳莊」瓜果蔬菜品牌。

強化技術培訓,降低市場風險,主動為創業者化解難題,「扶上馬、送一程」,讓他們少走彎路、不走錯路,是我市增強「雁歸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舉措。

按照「鎖定對象、精準培訓、跟蹤指導」的思路,我市積極組織有資金、懂技術、會管理、願回鄉的優秀農民工、大學生、退役士兵等各類人員,開展創業能力、市場評估、資產評估、利潤分析等內容的培訓,引導他們以工業化的理念搞生產、以市場化的理念搞營銷、以農業多功能化的理念搞融合,提高創業質量和效益,助力「雁歸經濟」走得更穩、發展更好。

「現在學會了,幹起活來得心應手,守著家門不僅能打工賺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我們都很滿意!」西平縣領秀服裝企業加工車間,「80後」女工李海霞正在縫紉機上利索地飛針走線,不一會兒,半邊褲腿加工完成。

在西平服裝產業發展領域,像李海霞這樣經過技術培訓的熟練技工有1萬多人,帶動當地服裝產業實現產值40多億元。平輿縣常態化舉辦「戶外休閒用品藤編技能大賽」,對優秀創業帶頭人給予5000~10000元獎勵資金,進一步激發了產業工人提升技術的熱情。

隨著「平輿防水」「確山提琴」「西平縫紉」「泌陽花菇」品牌的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壯大,示範吸引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在拉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壯大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都能看到他們美麗的身影。

從「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到「一人創業、帶動一方」的創業效益,從零星分布、較小規模發展壯大為產業集聚、量質齊升,返鄉創業凝聚起駐馬店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逐漸撐起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曾經,「北雁南飛」是駐馬店作為勞務輸出大市的一張品牌和名片。如今,「金鳳還巢」成為新時代駐馬店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別樣風景。

相關焦點

  • 北雁南飛
    已近蒼茫,雁點青天字一行。抬頭,目送,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縱紅楓似火,山銜好月,依舊念: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總有無法留住的歲月,滑如蜀錦,薄如蟬翼。如果憂傷,不如彈一曲《平沙落雁》,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瀟瀟灑灑,清清泠泠,猶如樹送落葉,相忘於江湖,襟懷遼遠。於是高飛,田疇如棋,長河如帶,天遼闊,一行詩,那麼醒目地提醒別離!
  • 北雁南飛尋夢歸
    ■李新耀北雁南飛夢千回,蝶舞倩影兩相隨。 青山圍樓伴明月,茶香酒醇天仙醉。 夢裡江南倚翠微,落霞斑斕鳥聲脆。 天籟知音碧空盡,白雲深處尋夢歸。
  • 七言詩《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歸故裡,望盡天涯是何夕。
  • 秋風起,北雁南飛
    《秋遊》秋風起,北雁南飛,寒來接暑往,過眼雲煙。渭水寒,碧雲天闊,層林復透染,相思經年。
  • 從「北雁南飛」到「南雁北歸」
    加之黑龍江地處祖國北疆,冬季漫長,環境艱苦,本土人才紛紛「北雁南飛」,外地人才更不願到天寒地凍的地方「受苦」。  「自削減事業費以來,科學院科技人員流失近350人,骨幹人才一年就走掉40多人。而我們院在崗總人數是800人,副高以上職稱的科研人員總共才280人,流失人員比例之高可見一斑。」黑龍江科學院院長潘忠直言,「人才措施跟不上科研院所體制改革的步伐,是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
  • 今日白露 | 西風緊,北雁南飛
    今天是9月7日我們迎來了白露節氣白今露日白露之後,北方大部地區就開始步入秋天,鳥類相繼由北向南遷徙,飛到氣候溫暖和食物較豐富的南方覓食越冬。在大雁南飛的日子裡,一起感受袁鳳文大雁系列作品中傳統水墨的無窮魅力吧~
  • 原創:北雁南飛霜掛翅
    上聯:北雁南飛霜掛翅下聯:?
  • 區委書記莫振華深入雁「南、北、飛、翔」項目調研
    9月8日上午,區委書記莫振華率隊來到雁「南、北、飛、翔」項目指揮部,就項目建設推進情況進行調研指導。區領導莫連旺、劉有文、江基發、蔣家領陪同,雁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及項目指揮部全體人員參加。
  • 昔日「東南飛」今朝「雁還巢」
    昔日「東南飛」,今朝「雁還巢」。睿,深明,通達。賈睿正是運用他的睿智,在創業路上繼續著他為家鄉盡己所長的故事……記者 張蓉松 王不也【來源:雙鴨山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名聯掌故:「北雁南飛,雙翅東西分上下」對個下聯
    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看似對話,但又有點審判臺上的供詞,開頭用一個嘆詞對一個象聲詞單獨成句,這也構成一種特定的情趣。稱為「一字逗」,再比如,上聯:咦,哪裡放炮;下聯:哦,他們過年。也是「一字逗」式的對聯。(杭州秦檜跪像)一字逗,多是虛詞,兩字句也有典型的對聯如竇蘭泉撰寫的嶽陽樓對聯,上聯:詩耶?儒耶?吏耶?
  • 詩人登高思遠,為什麼看到北雁南飛,哀愁、焦慮愈加濃厚?
    「江客不堪頻北顧,塞鴻何事復南飛」,皇甫冉進士及第後即為無錫尉,當時安史叛軍正攻佔唐朝東西二都。他登樓之時,唐朝軍隊正在與安史叛軍交戰,給中原地區帶來極大破壞,此時北顧,自然不能與這個背景分開。因為關心國家時局,詩人常常北顧中原,希望聽到國家太平的好消息,又因為國勢頹敗,頻頻北顧只能次次傷心,才有「不堪」二字,這句詩寫其感傷時事。
  • 深秋雁南飛
    雁南飛,即便精疲力竭,前面是死亡,也不要掉隊,它的主題意義就寫在那裡,寫在如同電影銀幕的雲空之上。不管別人怎麼看,或自己如何探測生活,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像大雁那樣,用一種真實的生活方式,認真度過跋涉中的困苦,度過困苦中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熬過一關又一關,才知道如何面對生活,懂得人生真諦。
  • 北雁南飛有巡護(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秋風起,黃葉落,又到候鳥南飛時節。我國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中亞—印度、西亞—東非三條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交匯處,與多個國家間存在候鳥遷徙聯繫。每年的遷徙季節,大量候鳥途經我國,不少會在山東、江蘇、江西、福建、雲南等地越冬。為保障候鳥平安遷徙、越冬,各地採取了多種「護航」措施。
  • 萬名幹部下基層丨「南雁北飛」為哪般
    全球龍頭企業招得來留得住,如今又將不鏽鋼總部遷移至山東「南雁北飛」為哪般□ 本報記者 付玉婷 王洪濤省委「千名幹部下基層」滿兩周年之際,記者到滕州市蹲點採訪省派民企高質量發展服務隊棗莊一隊,得知這樣一個好消息
  • 雁至衡陽不南飛
    作者特意解釋:「這奠雁卻是個古禮。奠,安也。鵝的別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這段關於鵝的來源解釋確實無誤,被人稱為「戰鬥力爆表」的家鵝正是野雁馴化而來。瑞典童話《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家鵝和大雁一起飛遍全國,開啟了尼爾斯的一段奇妙之旅,也是雁鵝原本同源的佐證。
  • 《北雁南飛》:繞了一圈,又回到原地點的悲哀
    《北雁南飛》是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盛年時期創作的一部作品。小說用古雅的章回體構成,以細細委婉的文風講述了民國初期一個悽涼的愛情故事。「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出自《西廂記.長亭送別》名句。張恨水引用其內的『北雁南飛』為書名,則註定了男女主人公哀惋的故事結局。
  • 秋雨送寒,北雁南飛
    秋雨送寒,北雁南飛。秋雨讓夜色深沉、閬寂。每一滴雨聲即使微小、柔密,寒涼也會一寸寸浸入闌珊的夢中。雨中瀰漫著幽怨的詩家氣息,拖住了故鄉淡墨如畫的幻影。登樓倚窗遠眺,微雨茫茫,天地灰濛。
  • 龍欣詩作——《七絕·詠落葉》暨北雁南飛、真幻莫辨同題絕句兩首
    龍欣詩作——《七絕·詠落葉》暨北雁南飛、真幻莫辨同題絕句兩首 北雁南飛《七絕·和龍欣》
  • 梅州雁南飛|青山茶園,綿密溫情相彰宜
    大雁的南飛之路,正是客家人的流浪之路。一、遊:青山茶田,綿密溫情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是粵東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雁南飛似靈山秀水所孕育的一顆"明珠",在青山環繞中向世人呈現一幅世外桃源的醉人畫卷……雁南飛神石:這是雁南飛茶田景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這裡的靈魂之石,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這個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
  • 十同詩人(原創)北雁南飛
    天氣漸涼爽,北雁向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