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晚年父母再婚難?跟經濟學有關,對任何親密關係都適用

2020-12-04 好孕

文|好孕姐

前段時間,得知親戚家因為老爺子再婚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老爺子是我姑爺,姑奶奶前幾年去世,七十來歲的老爺子一直單著,如今找到了第二春,想要續弦卻遭子女們強烈反對,氣得老爺子揚言要和他們脫離父子關係。

當時我很不理解,畢竟姑爺家境優渥,子女們也都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是博士生,怎麼在姑爺的感情問題上如此保守?後來讀了一本經濟學書,才解開了自己的疑惑。

家裡老人進行「黃昏戀」遭子女強烈反對,如果放在以前,很大的原因是子女嫌丟面子,臉上不好看;放在現在,則跟金錢和利益有關。

美國經濟學家薇薇安娜·A.澤利澤著有《親密關係的購買》一書,她在書裡的主要觀點是:親密關係是可以購買的。

這可跟我們傳統認知大相逕庭,畢竟我們奉行「談錢傷感情」理念已多年,在大眾的心目中,一旦沾染上金錢,最純真的感情也會受汙染。可在薇薇安娜看來,不管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或者是朋友之間,都跟金錢有著直接聯繫。

親密關係決定花錢程度:關係越親近,越捨得給他花錢

這個道理現實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父母就捨得給子女花錢,越是父母偏疼的子女,得到父母的金錢援助就越多。重男輕女家庭裡,父母對兒子不管在教育上、婚前買房還是婚後給孫輩的零花錢上,都會比女兒要大方得多。

老爺子再婚,其實是在跟子女的親子關係上,又增加了新的夫妻關係。夫妻關係作為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種,肯定意味著經濟上的投入。子女們忌憚的,無非是老爺子總忍不住給新妻子多花錢,甚至花錢花到新妻子的兒女們身上罷了。

親密關係可競爭:老爺子再婚,後媽將會成為子女繼承父親遺產的競爭者

《親密關係的購買》一書中,強調親密關係可競爭。因為親密關係的競爭,其實是注意力的競爭,這種競爭最終會轉化為金錢、物資和機會的競爭。

在多子女家庭裡,孩子們之間就存在著這樣的競爭關係,他們會通過自己擅長的方式去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贏得父母的喜愛,最終為自己爭得父母的教育投資和金錢援助。

在老爺子再婚這件事上,子女和老爺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受到了準後媽和老爺子夫妻關係的挑戰。一旦老爺子將後媽迎娶進家門,她將慢慢成為老爺子最親密的人。

如果這個後媽有意無意地吹枕邊風,或者物理隔離子女們和老爺子的距離,老爺子和子女的親子關係將受到破壞,最終造成的後果是:子女們失去老爺子的信任和看重,老爺子將自己的財產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指定給新妻子繼承,這肯定損害了子女們的利益。這也是子女們反對老爺子再婚的主要理由。

由此可見,親密關係和金錢密不可分。如果在親密關係中遇到了什麼想不通的事,試著從經濟學角度去思考,可能會豁然開朗。如果老人因帶娃時總是頤指氣使,想想是不是她們覺得付出了沒有得到對等回報,這時適當給她們進行一些經濟上的付出,比如給錢或者買衣服,會讓家庭更和諧。

相關焦點

  • 宋慶齡晚年與自己秘書再婚
    廖仲愷及其妻子何香凝都是最早的同盟會成員,是孫中山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據記載,孫中山在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後,請善視孫夫人(宋慶齡)……」鑑於這段經歷,宋慶齡與何香凝關係非同一般。何香凝的子女從小就尊稱宋慶齡為「叔婆」或用英語稱之為「安娣」(Aunty)。1972年9月1日,何病逝於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願,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
  • 獨身老人再婚難:多數對伴侶存戒備 子女擔心財產繼承
    獨身老人難再婚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福怡苑小區,記者採訪到一位老人,他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只說自己姓金。  金大爺今年80歲,老伴在7年前去世。  「我有兩個兒子、1個女兒,他們都挺孝順。前些時候,我們還在一起過了端午節,一起吃了粽子呢!」金大爺向記者說起和子女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時,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最親密的關係裡藏著最難的修行
    誰能夠自如的打開自己的心,誰能夠處理好滿足自己的心、滿足別人的心之間的關係?誰如果做到了,那就是維摩詰居士的「不二禪心」了。 世間的關係,總是由親近而開始,以淡漠而結束。心和心的距離,在一個呼吸間變幻莫測,近和遠,都產生於一個念頭的力量。
  • 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真的和孝莊有關嗎?孝莊晚年說出真相
    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真的和孝莊有關嗎?孝莊晚年說出真相多爾袞這個人大家都知道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功臣,權力大到甚至孝莊太后都要委曲求全。這個人曾經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部落,還曾經打敗過一直不聽話的朝鮮。那麼為什麼,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大家都認為這個孝莊有關係,這是真的嗎?以多爾袞當時在朝中的權力,推翻順治易如反掌。而多爾袞寧願以皇父攝政王的名義掌權,也不願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這與多爾袞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多爾袞並非心狠手辣之人,他始終是不願手刃自己的親侄子。
  • 每一段親密關係,都帶著使命
    就像每一段親密關係,都帶著自己的使命一樣。很多我們意識不到的問題,都會在親密關係中暴露無遺。譬如有一次,我朋友跟她男朋友聊天,說出了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就是自己其實是一個內心敏感的人,但矛盾的是,在人際交往中,卻異常地遲鈍大條。她男朋友一邊吃飯,一邊說:那可能是因為你小時候,面對父母無休無止的爭吵,你會下意識地屏蔽可能會傷害你的東西。
  • 陪伴,永遠是感情中最可貴的,適用於任何關係
    無論何種身份,何種關係,陪伴都是給予對方最大的溫暖和支持。當然陪伴也是每個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也是每個人最需要的東西。大人缺少了陪伴會孤獨;孩子缺少了陪伴會害怕;父母缺少了陪伴會失望;朋友缺少了陪伴會疏遠;愛人缺少了陪伴會平淡。你可以沒有很多的金錢去維繫你的感情,但一定不要吝嗇你的時間去陪伴他們。陪伴對於感情的投資勝過一切物質。
  • 父母沒有任何理由就逼我離婚,幸好我答應了,現在想來都後怕
    因為這件事,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心裡都一直怨恨著父母。不過現在,我心裡的怨恨已經轉變成了感激!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共同經營了一家公司,一直以來家裡從來就沒有因為經濟的原因發過愁。父母也一直都視我如掌上明珠,20多年來,我幾乎一直生活在她們的身邊。
  • 掌握分寸感,才能保持最好的親密關係
    在婆媳關係裡,沒有血緣裡帶來的天然親密關係,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這種好像在工作中的上下級關係,是很難受的。兒媳進入一個新的家庭,和婆婆之間的關係,如果能做到彼此都舒服的狀態,並不容易。和處理所有的親密關係一樣,如果我們能掌握幾個基本的原則,生活就會理順,每個身在其中的人也自然會輕鬆很多。
  •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在永恆的親密關係中尋找自我
    那麼,什麼樣的親密關係算是靈魂伴侶呢?答案就在這本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這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定了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的內涵。作者在書中認為,親密關係伴侶是讓我們更加認識不一樣的自己,挖掘不曾覺察的生命需求,並療愈我們隱藏在內心最深處被刻意遺忘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說,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 親密關係——親密與衝突相輔相成
    這個世界永遠都是矛盾的,包括在親密關係中也是一樣。很多人都容易在感情中有一種錯誤的觀點,那就是不能容忍衝突,覺得對方和自己起爭執就是不夠愛自己。舉例來說,比如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是需要你的喜歡被回應,你對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充滿期待的,如果他對你有所回應,你們之間的關係會升溫,反之,如果你不是他所需要的,這段關係便會終止。任何親密關係,都離不開需要和被需要的循環。
  • 父母都是再婚,繼子女有代位繼承權嗎?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離婚、再婚、重組家庭已經不是罕見的事。重組家庭的繼承糾紛也成為近幾年的爭議話題。繼子女的代位繼承權存在嗎?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雖然不享有代位繼承權,但是滿足一定條件的話,享有繼承權:(1)繼子女受繼父母經濟上的供養。(2)繼子女受繼父母生活上的扶養、教育。(3)繼子女在經濟上供養繼父母。
  • 父母子女關係不得以協議方式解除
    未滿足法定條件,沒有經法定程序,就沒有完成法律擬制親子關係的成立要素,也沒有完成合法性要件。3、父或母再婚,繼母或繼父與之存在撫養關係的及子女建立繼父母子女關係。父或母再婚,隨父或母共同生活的子女與父或母再婚配偶之間形成實際撫養關係的,建立繼父母子女關係。
  • 兒女們鬧意見 七旬老人再婚3天後無奈離婚(圖)
    所以現在發生的這些事情,他猜測或許是和財產有關,「可能是害怕我的房子以後成了人家的」。  昨日,王老先生在和記者交談時,情緒很低落,說到這次婚姻的草草收場,幾次哽咽。老人說自己沒想因此事和孩子們鬧不愉快,孩子平時工作都忙,自己就是想找個人品好、聊得來的老伴,每天有人能說說話,不料卻搞成現在的局面。
  • 兒子再婚之後又離婚了,人到晚年的婆婆,終於迎來了報應
    01前段時間跟幾個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有個朋友問:「為什麼我總感覺別人都比我命好?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丘阡向來快人快語:「大的錯誤沒有,但小的錯誤肯定有,有時候也不能說是錯誤,只不過是別人做的事你沒有做,僅此而已!
  •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我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是需求和被需求。當我們小的時候需求沒有得到父母的滿足,長大後在尋找伴侶的層面上,就會本著被滿足需求去尋找親密伴侶的。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為我們都需要人的陪伴、照顧、了解、支持、接受、讚賞、撫摸和相擁而眠...
  • 林依輪:早戀晚戀不給孩子下規矩,父母該如何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近日,林依輪發微博回應17歲小兒子Leo的戀情還上了熱搜,他說兒子與他的小女友很早就認識了,算得上是青梅竹馬的關係,他的情感態度與教育理念得到很多網友的讚許,他說:「當父母的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快樂幸福,早戀晚戀我們不給孩子下規矩,幸運的是孩子不隱瞞、不隨便,雙方父母也都尊重和祝福,那就過好當下吧!」
  • 老年人離婚半數以上因為「出軌」 與此同時老年人再婚後離婚率也逐...
    案例非再婚老人「出軌」未獲「實錘」 難獲法院認定對於非再婚老年人來說,除了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之外,婚姻關係中出現第三者已成為雙方離婚的一個重要原因。王先生表示,他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充實起來,因此結交了很多朋友。「確實有異性老年朋友關係比較好。」在法庭上,由於張女士沒有拿出有效證據證明王先生存在出軌行為,最終,法官判決雙方離婚,但是未認定男方有「出軌」過錯。
  • 「我再婚後,過得還是不幸福」一位二婚男人的獨白
    有人說婚姻是夫妻一輩子的事業,夫妻既是親密愛人,又是經營家庭的合作夥伴。可婚姻又是最難經營的事業,世上又有多少夫妻因為這份「事業」經營不善,最後解除了合伙人關係,以離婚作為這場合作關係的最後終結,有些人在離婚後,不甘心上一場婚姻的失敗,又開始尋找下一位婚姻合伙人,於是又再婚。
  • 一本書教你如何修煉你的親密關係
     六個星期後,她給父母寄去了同性戀的資料,還有一封和解信。但父母把資料重新打包回寄給她,而且一句話都沒回。一個月後,父母給金伯利寄了生日卡片,但沒有像往年那樣留言和禮物。金伯利宣布,從此就做一個孤兒了,跟父母斷絕聯繫。
  • 重陽節,你看望父母了嗎?
    據統計,那些走上公堂的老人平均年齡在74歲以上,他們年輕時為生活整日奔波,積勞成疾,本想晚年享享清福福,可偏偏養了些不孝子孫,福沒享著卻遭罪受氣,加之喪失了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斷了經濟來源,吃穿治病都困難,子女看父母老不中用了,就橫挑鼻子豎挑眼,老人實難生存,百般無奈只得訴諸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