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身老人再婚難:多數對伴侶存戒備 子女擔心財產繼承

2020-12-09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幹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及再婚後的家庭生活。再婚老年人可以對婚前個人財產以及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權屬及處分進行書面約定或者公證。發生糾紛時,依照約定或相關法律規定處理。雲南省的這一修訂草案再次引發社會對老年人再婚問題的關注。受法律保護的老年人婚姻自由,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況究竟怎樣?

  隨著社會進步,老年人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但是「黃昏戀」依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

  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黃昏戀」面臨哪些阻力?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如何保障?《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獨身老人難再婚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福怡苑小區,記者採訪到一位老人,他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只說自己姓金。

  金大爺今年80歲,老伴在7年前去世。

  「我有兩個兒子、1個女兒,他們都挺孝順。前些時候,我們還在一起過了端午節,一起吃了粽子呢!」金大爺向記者說起和子女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時,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金大爺年輕時是北京一所民辦學校的老師,退休之後和子女分開住。

  如今,金大爺很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他們都挺有出息的,每年還買這買那帶回來過年。大兒子在天津上班,在那裡買了房,去年當爺爺了;二兒子在上海,娶了上海的媳婦;小女兒就在北京,也找了個不錯的人家」。

  拿著退休工資,每個月還有子女定期的養老費,金大爺說,「我每天不愁吃喝不愁用,也不用孩子每天都陪在身邊,就想能找個老伴,一個人確實很麻煩」。

  金大爺說,他曾有過尋找另一半的想法。「之前我找過,鄰居也幫忙物色過,其他都挺好,唯獨我的3個孩子不同意,可以說是堅決反對。我自己有比較嚴重的風溼,而且有一點輕微的老年痴呆,我去醫生那裡檢查過。現在,我想找個人在身邊做做伴,相互照顧也好」。

  記者問金大爺,「為什麼不和孩子們一起住呢?他們也都安定下來了」。

  「我自己有房有退休工資,為什麼還要去『啃年輕人』呢?而且我都這麼老了,不願意出北京。我的幾個孩子都是快要當爺爺奶奶的人了,他們也是跟孩子一起住,我要是一去,不是增添了他們的負擔嗎?孩子們都不容易,自己能解決的就不麻煩他們。」金大爺回答。

  記者接著問金大爺,「找保姆或者家政公司照顧怎麼樣,有沒有想過」?

  「不是不行,是不方便。很多家政公司不敢接照顧我們這些老年人的業務,特別是像我這樣七八十歲的,萬一我們哪一天挺不住走了,他們也不好跟家屬交代或者解釋,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我一個人在家,就算家政公司的保姆在我家裡拿走了什麼值錢的東西,我也不知道啊,這不就是引狼入室嗎?」金大爺說。

  「為什麼不選擇去敬老院呢?和其他的老人一起頤養天年也不錯。」記者問道。

  「不是很想去敬老院,那裡環境不好,而且每個月花費的錢也不少。我還是希望比較獨立的生活。我自己每天就是看看報紙、做做飯、寫寫字,生活很單調。」金大爺說。

  當記者問到孩子為什麼不同意他找個老伴兒時,金大爺沉默了。

  片刻之後,金大爺搖了搖頭說,「還不是因為錢的事。3個孩子都說怕我找的另一半惦記著我的財產,怕發生捲款走人的事情。我知道他們的擔心是對的,但說到底還是他們惦記著我的這些東西。我要是走了,這套房子也能賣個幾百萬元,還有銀行卡裡的錢也有不少。之前說找一個老伴可以不領結婚證,他們還是不同意」。

  「現在如果做婚前財產證明,孩子們會同意嗎?」記者最後問金大爺。

  「同不同意我不好說,但我覺得只要是財產方面的問題解決了,他們就不會有什麼阻攔了。」金大爺說。

  子女擔心父母被騙

  對於老人「黃昏戀」,子女又是怎麼想的?

  在走訪過程中,家住北京市綠島苑小區的閆女士向記者吐露了心聲。

  閆女士今年33歲,甘肅人,在北京工作,是一名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孩子已經4歲了。

  「我很早就聽說過『黃昏戀』,我覺得『黃昏戀』就是老人之間互相找個伴,能說說話聊聊天。」閆女士說,「我覺得子女幹涉『黃昏戀』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這涉及很大一部分財產的問題。」

  「我有個阿姨患有心臟病,老伴走的早,子女又不在身邊,就剩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鄰居幫她找了個老伴,人看上去不錯,而且我阿姨也同意了。可沒想到,過了不到兩個月,我阿姨心臟病突發住進了醫院,那老伴二話沒說捲鋪蓋就走了。當時可把我哥哥姐姐(阿姨的孩子——記者注)嚇壞了。最後沒辦法,我的哥哥姐姐只能把老人接到自己身邊一起住。其實,我阿姨她不想跟著子女住在一起,一是怕給子女添負擔,二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束縛,不自由。」閆女士說。

  「那如果是您自己的父母存在這種情況,您能夠接受嗎?」記者問閆女士。

  「能夠接受但是可能不會贊成,主要是擔心父母被欺騙,特別是怕發生我阿姨那種情況。如果父母身體沒什麼大問題,『黃昏戀』還是挺好的。不過,如果父母需要的是『保姆型』的同居者,那就真的要好好考慮了。」閆女士說,「『黃昏戀』領證的應該不多吧?我覺得可能不會領證,到老了誰還會折騰這折騰那的。只要不領證,就不存在財產問題,肯定都是給兒女的。」

  如果真的領證又該怎麼辦?

  「領證的話就很麻煩了,財產繼承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猜這可能就是子女不同意『黃昏戀』最根本的原因吧。」閆女士說。

  記者又就「雲南擬出新規定,要求『黃昏戀』做婚前財產證明」,詢問閆女士的意見。

  「我也沒怎麼看新聞,但因為我是從事房產中介工作,我還是比較了解婚前財產證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想必子女的擔心應該會減少很多。最起碼對於我來說,我就不擔心了。有了法律制度保障,財產規定是誰的,那就沒話說了,糾紛也會少很多。」閆女士說,「我始終覺得『黃昏戀』最關鍵的不在『戀』字,而是互相照顧。老人比我們年輕人更加現實,男方需要找一個保姆型的同居者,照顧自己的起居;女方則希望找到一個經濟上的依靠者,把自己的錢留給自己的孩子。」閆女士說。

  在記者隨機採訪的數十位老人中,絕大多數表示會對「黃昏戀」的另一半保持戒備。所有接受採訪的老人都表示,財產問題會和子女協商解決。

  老年人「黃昏戀」障礙怎樣掃除

  老年人「黃昏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財產如何分配。針對這一困擾老年人婚姻自由的問題,《雲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修訂草案)》近日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幹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及再婚後的家庭生活,還提到,再婚老年人可以對婚前個人財產以及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權屬及處分進行書面約定或者公證。

  記者發現,除了雲南,近日公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也明確,子女不得幹涉「黃昏戀」。此前通過的《山東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也涉及「子女不得幹涉『黃昏戀』」。

  這些地方立法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專家。

  老年人再婚後財產權難保障

  近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家事審判白皮書》,總結了2012年至2016年的家事案件情況,表明由「黃昏戀」引發的財產糾紛等問題正成為家事案件維權焦點。

  「從媒體報導和身邊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子女幹預老人『黃昏戀』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幾乎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只是方式不一樣。比如,有的子女稱,老人要再婚那就淨身出戶,房子、錢等都要留給子女,不能帶著財產再婚;有的子女說只要老人再婚,那就是生不養死不葬,不再贍養了;還有極個別的以暴力方式幹預,動手毆打、脅迫都有。這些情況都存在,我見過相關報導,也有一些當事人向我諮詢。」中華女子學院黨委書記、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說。

  中國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律協婚姻與家庭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楊曉林認為,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隨著社會認同度的提高,越來越多離異或喪偶的老年人選擇通過再婚重新組建家庭。然而,老年人再婚後的離婚率居高不下,老年人再婚後的財產權益也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子女為什麼喜歡幹預老人「黃昏戀」?

  李明舜認為,子女之所以幹涉父母再婚,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財產。我國婚姻法規定,婚前財產屬於夫妻個人,但是婚後的財產就變成了夫妻共同財產。子女之所以對父母再婚進行反對,就是因為即使是夫妻的個人財產,當一方去世以後留有遺囑的話,另一方作為配偶是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繼承遺產。這樣,子女就會認為他們父親或者母親的財產多了一個人來分。

  「老年人『黃昏戀』進而再婚,除了涉及道德、感情等問題,還涉及很多法律問題。再婚老人一般都與前配偶育有子女,關係複雜、利益交錯,同時老年人再婚後的生活涉及具體的日常開支、住房、醫療費用、財產所有權、子女繼承權等一系列問題,若不能妥善處理很容易引發矛盾。」楊曉林說。

  老年人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家事審判白皮書》顯示,2015年至2016年,該院審理再婚老人的離婚案66件,佔全部離婚案的13.69%。老年人因未婚同居引發的財產糾紛案以及再婚老年人離婚案日益增多。

  鑑於老人「黃昏戀」會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問題,地方立法中對此作出相關規定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實際上,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都有明確規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是受法律保護的,子女不得以不贍養等條件來幹涉父母的婚姻,這是法律一貫的精神和規定,特別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的更清楚。」李明舜說。

  李明舜認為,地方立法中的相關規定實際上是重申性質的。即使一些地方沒有出臺相關條例,按照法律也應該這樣處理,因為婚姻自由是婚姻法明確規定的,並沒有特定的主體,只要符合結婚條件的人都有結婚的自由。「再婚也是結婚,結婚自由當然也包括再婚自由,但實際上『黃昏戀』是受到一些阻礙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一些地方出臺條例再進行強調和重申是可以的,有著積極的作用」。

  「雲南擬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公開徵求意見草案中關於子女不得幹涉『黃昏戀』具有現實意義。同時,這些規定與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物權法並不矛盾,與現行相關法律的原則性規定是一致的,符合保護婚姻自由和財產權利相關法律的主旨。如此規定有助於倡導尊重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更好地維護老年人在婚姻家庭中的人身和財產權利,有益於倡導子女摒棄傳統觀念,正視和尊重老年人的權益。」楊曉林說。

  楊曉林認為,婚姻自由是婚姻法的根本原則,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人,老年人當然也包括在內。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幹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若子女幹涉老人婚姻,將由有關單位給予批評教育;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再婚最好做婚前財產公證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家事審判白皮書》也提出了建議,如老年人再婚前可籤訂「雙書」,即婚前財產確認書和婚後財產約定書,明確各自財產歸屬,避免日後產生糾紛。

  「有的子女心理上或者習慣上認為,父母的東西將來就都是他們的,這實際上是錯誤的。父母的東西就是父母的,權利主體就是父母,子女沒有權利來要求或者幹涉。除非有一種情況是合理的,就是父母一方去世,就這一方享有的夫妻共有財產來說,子女有權利繼承,但也僅此而已。至於再婚的父母一方,他們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所以只不過是子女的觀念問題,至於父母去世之後繼承遺產那是之後的事情,只要他活著就不能干涉。最多只能說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老年人再婚之前可以採取再婚協議、財產公證、生前立好遺囑等方式。」李明舜說。

  「針對老年人再婚高發的財產糾紛,建議老年人結婚時最好能做婚前財產公證,明確老年人再婚前財產的數量、範圍、價值和產權歸屬;通過立遺囑的方式合法處分個人遺產;老年人選擇晚年再婚時,雙方可以通過書面協議的方式約定各自財產的歸屬,比如,各自婚前財產及各自婚後個人名下的財產,在自己去世後,均歸各自子女繼承,雙方均不繼承對方財產等。」楊曉林說。(記者杜曉   實習生 塗陳昊  張佳欣)

相關焦點

  • 再婚夫妻雙方財產如何分配與繼承?
    法妞網友諮詢:再婚夫妻雙方財產如何分配與繼承?黃學先律師解答:婚前財產屬於去世一方的遺產,而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在已故者沒有遺囑的前提下,配偶有權依法繼承已故者的婚前財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4條第1款明確規定:「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作為專門調整繼承關係的法律規範,第10條更是將配偶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婚前財產大多來源於父母贈予。
  • 老人再婚,財產分配是道坎 婚前財產協議並不能保全自家財產
    王女士也是再婚,她和前夫有一個女兒。陳叔叔的兩個兒子和王女士的一個女兒都已長大成人。平日裡大家相處的都還不錯。&nbsp&nbsp&nbsp&nbsp三套房子將來怎麼分&nbsp&nbsp&nbsp&nbsp隨著年齡的增大,李叔叔對於自己的財產如何分配越來越上心。
  • 300名重慶老人將遺囑存放遺囑庫 遺囑內容主要與房產分配和財產...
    今天(21日),我市首批遺囑證正式發放,共有近300名重慶老人選擇了將遺囑像存款一樣存起來,以便妥善清晰地處理後事。吃虧長記性,趕緊立遺囑記者現場採訪得知,當前,除了擔心財產旁落以外,兩大原因導致獨生子女家庭立遺囑意願也在上升。一是因為子女離婚率上升的原因,另一個是因為財產過戶繼承難的問題。
  • 老人再婚多因房子起糾紛 提醒:再婚前財產要算清
    東北網7月9日訊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單身老人逐漸成為一支龐大的群體,隨之而產生的再婚及婚後繼承糾紛,也隨之增多。記者從法院了解到,再婚老人一方去世時,如果事先不把財產分割明白,很容易讓子女和繼父或繼母間,產生財產糾紛。
  • 女子再婚後放棄繼承丈夫財產 拆遷款被繼子領走
    再婚後屢遭繼子打擾,無奈籤下協議放棄對丈夫財產的繼承,在丈夫去世後就被繼子趕出家門。幾年後丈夫家中拆遷,她作為唯一的被拆遷人卻被繼子領走了全部拆遷補償款,理由是她曾籤下協議放棄繼承。  1999年6月,經人介紹,長安區婦女董某與未央區村民曹某登記結婚。一個月後,董某將其戶口遷入丈夫村裡。兩人都是二婚,再婚後,董某悉心照料曹某,婚後生活和諧。
  •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很心酸
    子女不僅擔心老人被騙,還會擔心財產外流 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保姆,打著保姆的名頭,卻想著把老人的財產納為己有對老人百依百順,把老人的心理和需求拿捏的死死的,把老人哄得高高興興的,然後一步步上位,把老人的財產據為己有。
  • 再婚家庭提前安排好財產 選擇公證方式非常必要
    隨著老年人再婚情況的日益普遍,老年人再婚已經不再是個新鮮事。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財富的迅猛增長,再婚老人個人及婚後共同財產如何分配卻越來越成為家庭矛盾的焦點,一件件一樁樁的慘痛家庭財產糾紛案例告訴我們,如果再婚家庭對財產處理不慎,那麼帶來的不是相濡以沫的白頭偕老,而是無休止的家庭戰爭。
  • 再婚夫妻一方,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自己的子女,是否有效?
    最近,槐城律師在接待當事人繼承糾紛諮詢時,發現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一對夫妻再婚後共同生活近 30 年,雙方婚前各自有子女,雙方婚後各自保管和使用自己的存款。男方在去世前將自己銀行存款全部贈與自己的三個孩子,現在男方去世,三個子女要求對女方名下一半的存款作為男方的遺產進行分割。老人慾哭無淚,萬般無奈之下來到律所尋求幫助。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明年起「新規」有變,子女爭也沒用
    一方面,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房子被賦予的東西越來越多:不再只是居住的場所,還是家庭財富的象徵,更是子女教育、年輕人結婚、老人養老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房子是價格昂貴的「大件」,很多人一輩子可能只能購買一套房子。以當前的房價水平來看,一二線城市一套房子動輒市場價值已經達到了300-400萬,多數人靠工資一輩子都可能掙不來的。
  • 我和老伴是再婚,婚前籤了財產協議 我過世後老伴的子女有繼承權嗎?
    12月2日,浙江遺囑庫推出50個免費名額,為年滿58歲以上的老人提供立遺囑服務,不到兩個小時,名額搶佔一空。還有不少老人因為搶不到名額特意趕到了遺囑庫,有四世同堂,家庭人口眾多怕以後引起財產糾紛想預約的;也有再婚老人為自己孩子能順利繼承財產帶了房產證來立遺囑的。
  • 法定繼承順序和財產分配比例是怎麼樣的,繼子女能夠繼承遺產嗎?
    遺產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財產和法律規定可以繼承的其他財產權益。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財產和法律規定可以繼承的其他財產權益。包括積極遺產和消極遺產。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4、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係的遠近確定的順序。如果同時出現2種以上的繼承情況,在這4種繼承方式中,遺囑和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 重組家庭的財產,財產該如何繼承分配?
    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持續上升,重組家庭越來越多,相對於原生家庭,重組家庭的關係更為複雜,在遺產繼承方面也更容易出現矛盾。那麼,再婚家庭的財產繼承該如何安排呢?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首先,父母再婚並不影響孩子與其父、其母任何一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繼承人可以根據《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對被繼承人的財產依法進行繼承。其次,父母再婚,在進行遺產繼承時,除有約定外,在財產繼承時,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然後按照《繼承法》的規定處理財產繼承問題。
  • 劉釋駿:再婚家庭的遺產該如何繼承?
    今天,我們針對再婚家庭的遺產繼承問題逐一進行答疑解惑。針對再婚家庭財產繼承的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四個角度進行判斷:首先,判斷財產的歸屬,明確遺產範圍。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其次,判斷繼承人的範圍,明確權利主體。在沒有遺囑安排的情況下,根據我國《繼承法》第十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
  • 老人再婚了,之後遺產該如何分配呢?老人在遺囑上寫下了財產分配
    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能白頭偕老,有些老人喪偶或者離婚後再婚都屬於正常現象,這也是滿足老人自己的身心需求,有個伴,互相能照應。但是再婚後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遺產問題該留給誰,是親生子女還是老伴的子女呢?來看看老人是怎麼寫遺囑的。
  • 繼承有「新規」:侄子、外甥也能繼承你的財產
    問題二:我是重組家庭,再婚時老婆帶了一個兒子,我老婆的兒子會繼承我的財產嗎? 案件:老王離婚後,又娶了現在的老婆,老婆當時帶了一個5歲的兒子,共同生活。現在30年過去了,老王也老了,開始擔心身後的事,他想知道他老婆的這個兒子是否有繼承權。
  • 「搭夥過日子」成為喪偶老人新選擇,子女很支持,還拍手叫好
    而這些東西往往也是很多子女的顧慮,有的子女認為自己的父母經濟條件很好,如果找不到「門當戶對」的伴侶,那就無異於去給別人家「扶貧」了。 如此一來,不管是財產上還是責任上,都免去了子女的顧慮。 「新型伴侶關係」在喪偶老人中流行,子女非但不反對,還拍手叫好 張阿姨今年58歲,3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張阿姨就成了一名孤獨的喪偶老人。
  • 父母去世遺產如何繼承?生前立遺囑避免財產之爭
    而夫妻倆擔心女兒的未來,希望把夫妻倆的所有財產都留給獨生女小張。&nbsp&nbsp&nbsp&nbsp他們擔心死後遺產會被女婿小蔣分割。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第四項的規定,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由於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 老人將分給兒子的房產贈給再婚妻子 法院認定財產分割協議不能單方...
    老人先籤《財產分割協議》將房子分給兒子,然後再立遺囑又將同一套房贈給再婚妻子,這套房子究竟該歸誰?  近日,廈門中院開庭審理了一起這樣的財產糾紛案件,最終,法院判決認定:財產分割協議不同于贈與,個人無權單方撤銷。  據悉,本案中,趙大爺有過兩次婚姻,在第一次婚姻期間,他和前妻、兩個兒子一起商議後,一家人籤下了財產分割協議,均同意訟爭房產歸趙老大所有。
  • 【以案釋法】共同生活的未成年繼子女一定能繼承財產嗎
    【以案釋法】共同生活的未成年繼子女一定能繼承財產嗎 2020-12-1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遺囑人平均年齡趨向年輕化 子女仍是主要繼承人
    再婚、離異人群訂立遺囑需求逐步有上升趨勢,說明再婚、離異家庭更需要立遺囑來保護自己的財產。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主任胡芳介紹,在登記中心幾乎每周都會遇到再婚老人前來訂立遺囑,而面對再婚,雙方最關注的幾乎都是在如何保證自己的財產傳給自己的子女。